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动画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4 06:00:10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动画设计暑期培训总结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电脑动画设计专业

部门:美术部

姓名:杨袁

日期:2011.8.29

电脑动画设计专业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美术部专业课教师,于2011年7月3号至7月25号有幸参加了在河南科技大学的电脑动画设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在此非常感谢省教育部和学校以及各位领导能够给我们中职教师提供这样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带着对学习新知识的向往与期待,我来到了河南科技大学接受电脑动画设计专业的培训,开始了23天的紧张充实的培训学习。

通过这次培训使专业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学到了一些前沿的技术知识以及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让我对职业教育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坚定了我从事职业教育教师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现将我的暑期培训做一个简单深入的总结:

一、培训过程

根据河南科技大学培训教师的安排,此次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1、巫滨老师讲解,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结合,介绍了三维动画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三维软件如3DMAX、MAYA等建模软件的应用并进行实践操作。主要从实践入手,以小球运动的典型实例为基础对动画怎样动起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练习。

2、主要是影视动画作品欣赏,通过大量优秀作品分析动画的角色、场景、剪辑等内容。

3、刘丽娜老师讲解的FLASH二维动画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原画练习和分镜稿的设计练习,加强我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仔细做好笔记,有不懂的及时向老师们请教。对于自己掌握比较扎实的知识,也热心与同学讲解,交流。对于以前教学中自己存在的不足,结合老师的讲解,及时反思,总结。按时出勤,学习期间从不迟到,早退,请假,保证全勤。准时、优先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培训中的收获

1、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巩固了专业知识结构。

通过专业培训,使我学到更多的应用软件,增强了自己的软件技能,以前所学的知识更系统化、具体化。了解了当前设计行业较新且常用的技术。同时也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运用3D MAX、MAYA、AE、FLASH等软件进行动画角色设计、三维建筑模型等。三位专业课老师精彩到位的讲解、耐心细致的辅导,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们无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都有了巨大的提高。尤其是巫滨老师将他个人丰富的实践经验恰当的融入教学中,使我们对动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实践课的耐心辅导,使我们的专业软件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2.、通过学习加深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通过老师们的交流讲解,使我对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更深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职业教育课堂改革必要性,要打破教与学的传统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的教学空间,现在的课堂设计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让学生置身于工作流程中,提前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学习主体为学生,教师体现引导作用,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们今后的教研教改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宝贵的经验,对提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有深远的影响。

此次培训增加了教育的新思想,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也促进我不断的思考: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尤其是自身顶岗工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参加培训的老师们都是来自全省各个市的一线骨干教师,二十多天共同的学习生活,已经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校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学员之间交流讨论提供了宝贵的机会。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我们了解了各个学校发展的状况,也获得了很多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这次培训活动,不但使我发掘出了自己的价值也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培训,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有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友谊的平台;通过培训,提高了理论水平,掌握了操作技能,更新了教育理念,实现了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

二十多天的培训时间是短暂的,但收获却是丰硕的。在那里,我感受了专家学者们的人格魅力,感受了最投入的学习过程,感受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进步就要被淘汰。这次培训无论从技术水平、教学能力、与人相处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将积极利用自己这次掌握的知识,向其他老师推荐,争取大家共同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在学到的新理念、好方法带给学校,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推荐第2篇: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摘要:随着Flash软件已经成为目前最流行、使用人数最多的二维动画编辑软件之一,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也都将Flash动画设计作为必修课程开设,是一门极富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传统的“理论+实验”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我们需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基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flash动画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它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二、采用任务教学法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网络动画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平面动画的高级制作能力和基本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图形图像处理和平面自由绘画水平,并且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思维,综合来进行平面动画的设计与制作。经过调查研究,目前省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网站制作专业均开设“平面动画制作”课程,授课方式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主要内容针对Flash软件使用介绍,辅助平面绘画软件和平面图形处理软件的使用。根据上述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针对网络动画的授课特点,结合市场对flash动画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教研项目题目,并开展研究。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可以归纳为:“完整的行动”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依靠每一次教学来培养,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实现的具体步骤有:(1)提示工作任务,即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3)提出问题,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无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并理解和记住;(5)回归工作任务,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后,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的更好。

结合现状,我们提出了基于行动导向(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突出艺术创作思维锻炼,制定出针对完成实际任务的教学情景,预期目标在于以具体任务为导向重点提高学生的动画分析制作能力,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体验角色作用,在过程中完成能力拓展训练,从而达到能够针对具体命题完成动画设计制作,培养设计开发综合Flash动画人才。课程改革采用案例导入式展开教学,符合高职的客观实际。结合“网络动画设计”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案例导学,讲练结合;任务督学,分层促进的单元教学方法。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具体的实施过程

确定基于任务教学法的授课模式,制定Flash综合命题,解析成不同的子命题并确定子命题工作过程。现代Flash主流技术为制作“角色动画”,结合基于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要特别强调对动画场景及画面的处理,安排了5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flash贺卡的制作,游戏开发、广告制作、网站应用、MV制作等。

(一)任务前置,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做成趣味性强、贴近实际生活的相应实例。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学习制作引导层动画时,先做一个“太阳升起落下”给学生看,进而做一个“月亮绕地球进行公转”的例子,让学生感觉不仅自己能做出这样神奇、逼真效果的作品而且所学到的技能贴近生活并很实用,接着大家就会跃跃欲试,想马上知道这种效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整节课的教学不是在被动灌输中进行,而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

(二)精心设置任务,确保学习效果

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关键。通过任务简单但内容实际新颖的实例演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学生在听课同时跟随老师演示同步模仿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以一个较难的任务作为知识的延伸,就是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举一反三”更加熟练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如:在讲解“引导动画”时,学生完成制作“月亮绕地球进行公转”基础任务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此时让学生制作一个“枫叶飘落”的动画,作为第二个任务。这个任务实例既能够把引导动画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又可结合补间动画、形状渐变等知识点。

(三)认真分析任务,分析问题、教师讲解重点难点

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因此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应对任务进行分析,了解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将会遇到哪些问题。通过相互讨论发现,哪些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最终老师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以“枫叶飘落”的任务为例:要想实现这个任务,需要一幅图片作为背景,同时绘制一片枫叶,让枫叶运动,实现望枫叶从空中飘落的效果,让学生分析,经过分析知道已学过图片的导入及如何调节透明度,图片设置的任务就解决了;枫叶可以用椭圆工具和线条工具来绘制;枫叶的飘落的运动可以用运动补间动画来实现;还不能实现的只有如何让枫叶按照特定的不规则路线来运动。这时就可以引出新知识点:要想实现这个功能就要先学习引导动画。

推荐第3篇:CAXA三维旋转动画设计

《CAXA三维旋转动画设计》教学设计

机械系 袁凤艳

一、教学设计背景

三维动画是CAXA创新设计作品功能演示的实用工具。需要在学生灵活掌握三维球操作的基础上,学习难度比较高。在三维动画的设计中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需求。

二、教案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充分运用三维动画例题演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由于本节课为新授课,故选用了与学生经验和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三维贺卡为任务驱动,让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室现有的硬件设施(门)和自编教材进行三维旋转轴演示。教学设计中注意课程的衔接,将学生的作品与整个三维动画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图素的修改与扩充命令、智能渲染的基础上,来学习旋转类型动画的使用,利用新年贺卡的主题式设计为载体,最后以视频文件形式输出。根据《劳技课程目标》,结合CAXA软件的特点,现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旋转类型动画。

2.掌握智能动画编辑器。

3.掌握生成动画文件。

4.学习三维设计命令的综合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主题式设计(新年贺卡)三维作品的尝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2.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进行设计,达到学习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明确目标,合理设计,并最终实现。

2.通过在设计中的相互协助,培养合作意识,共享信息,互相交流。

3.以贺卡设计为任务驱动,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关爱他人的爱心。

四、教学对象及时间

11数控3班学生 45分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旋转类型动画、智能动画编辑器。

难点:综合运用三维命令设计三维动画贺卡。

六、教学准备

自编教材(教具)、电脑、网络、投影仪、电子教室软件、数码照片。

推荐第4篇:动画设计的美学探析

动画设计的美学探析

【摘 要】 动画是运动的影像,是夸张变形的艺术,有着丰富的表现内容和多样的表现手段,在它的各个领域中存在着美学的应用。本文从题材、画面、人物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美学的应用,发掘在设计动画创作中的美学规律,研究与分析动画设计独特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 美学 动画 题材 画面 造型 色彩 意境

动画是运动的影像,是夸张变形的艺术,有丰富的表现内容和多样的表现手段。它除了能够娱乐和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是一个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在今天,动画已经逐步壮大成为以影视动漫为龙头,带动图书、音像、玩具、服装、电子游戏以及主题乐园等多种商业和娱乐业的产业链条,是全球文化产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作品和其他影视作品形式一样,在它的各个领域中存在着美学的应用。动画片由于其画面优美,情节奇幻有趣又有意义,所以受众阶层广度非常大,人数也非常多,几乎遍及全世界。当我们看文字著作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是想象,使得文字的传达有一种间接性。而影像媒介具有画面、声音等使得文字传播更具有直观性,更有视觉冲击力,带给人们更直观、更震撼的体验。在传播方面,无疑是动画媒介更具有优势。动画片主要依靠的是色彩、线条等要素组成的画面,它实际上还是一种绘画作品,但这并不是影视动画的劣势。美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渠道来传播的,只有多元的媒介才能保证美的发展,动画片媒介的这种绘画的特性是一种特别的传达美的方式,正是它这种本身不具有等同于现实生活中失误形象的特别之处,为美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它是一种新颖的形式,以一种新的方式带给人们更多的美的享受。

美学运用于影视动画的方方面面:题材、意境、画面、人物造型、色彩等,这些东西的设计前提其实就是如何给人美的感受。

1 动画题材中的美学

动画片的题材是丰富多彩且趣味横生的,因此一些超现实的动画片题材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影视动画的题材往往也是带有想象的梦幻色彩的,人们在观赏这一类的动画作品中往往满足了自身对梦幻的审美需求。以日本动画片《龙猫》为例,这部作品中描写的就是一个充满原创性的幻想空间,有一对可爱的小女生和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正义单纯,正是这份纯真的情感感动着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里、被现实磨砺的内心冰冷的人的心。正是在这个超现实的魔幻世界里,观众通过一幅幅生动的魔幻场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梦幻性审美感受。题材上的美学应用其实是方方面面的,题材本身的神秘性和魔幻性就是一种美的表达,它的吸引力之处正是美学应用的所在之处。动画艺术是赋予生命的艺术,它让原本由线条、块面、色彩等构成的无生命的虚构角色,通过艺术和技术的加工,展现给观众一个拥有鲜明个性、行动灵活、表情夸张、语言生动的真实的血肉之躯。通俗地说,虚拟动画角色就是动画艺术中的演员,它们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按照戏剧结构的安排用专业的表演为观众演绎出一个虽然虚幻却真情实感、撼动人心的世界。

2 动画设计中的视觉美学

2.1 画面中的美学。画面是影视动画中传达视觉内容的媒介,所以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影视动画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画面,一部动画作品的品质主要取决于画面的制作水平。宫崎骏的动画片以画面优良而闻名于世,他的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的总作画张数就多达148786张,可谓精致之至。动画仅仅依靠画面是不行的,还需要各种拍摄技法的合理运用。影视动画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实现空间感的,在题材选定好的时候,就首先应该考虑到摄影机镜头的运动和镜头的剪辑。蒙太奇是一种剪辑手段,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拍摄下来的镜

头,通过蒙太奇手法连接在一起便实现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空间转换。动画片《千与千寻》中利用平行蒙太奇进一步突出了千寻为解救父母而不断冒险的过程,利用景深镜头的视觉化表现人物战胜恐惧的方法,强化了主题。这种镜头上的转换,造成的空间上的奇幻性,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动画设计的视觉美学语言从属性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动”的内容,这是指它作为一种“活动影像”,能够表现在连续时空中的动作和状态。其中包括“动”的规律、“动”的技巧、性格、趣味等等,需要通过时间的展示向观众传达角色要表现的情绪。另一部分是“画”,这是指它的绘画性或人工制作,区别于一般“实拍”的影视图像。在动画中,各种视觉元素不是简单的堆积,不是对一个特殊的摄影机角度、一个巧妙的移动镜头或者吊臂镜头本身的简单追求,而应该是出于整体的视觉价值的考虑,将“动”与“画”完美结合。因此,在动画中,视觉语言的审美优劣会直接影响最终作品的视听效果、节奏韵律、画面美感等。

2.2 造型中的美学。动画中的造型其实间接地反映了设计者的审美倾向,影视动画占领市场的关键不只是技术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创造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形象,因为形象关系到人物性格魅力的塑造,通过活灵活现的人物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好的艺术形象不仅仅是创造良好的商业收益,它还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角色的形象设计一定要准确定位,深入挖掘角色的个性特征。动画角色的结构比例、五官设计以及服饰的设计都离不开美学的指导。《千与千寻》中的主角千寻的设计可谓就是准确到位、深入人心。这个角色的设计非常接近于现实生活,纯真善良,可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千寻就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孩子,她简单、纯朴、自然,用她善良的本性感染着身边的人。这个形象的设计可谓是非常成功的。

2.3 色彩中的美学。人类对色彩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渗透很多人类的主观因素。黑色稳重、白色纯真、紫色暧昧、红色喜庆等等,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影视动画的制作过程中,色彩的运用也是相当主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主宰美的一个重要方面。画面美、人物美都离不开色彩的合理利用。人们对主观色彩的感受和解读,自然会反映到动画设计之中,这就是我们对动画场景色彩应用的关键所在。色彩运用得自然与否,也是对整个动画作品的画面美感起到重要作用的,动画作品中色彩的设计也要和它所处的环境相一致,在色彩鲜明的基础之上也要增加必要的时尚流行元素,这也是色彩对美最好的表达。

综上所述,美学可以说是渗透在影视动画的方方面面,动画作品就是将文字媒介转移到了影像媒介之上,把自己的思考和想要传达的内容贯穿进去,让人们得以从一个新的高度探索它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得到了新的娱乐体验和美感。

3 动画设计的意境美学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在于一种感觉,由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营造和表达出来。动画创作者创造虚拟动画艺术,就是以虚拟性的动态影像和夸张性的叙事场景将人们的心绪和意识带入一种奇特的审美情景之中,产生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精神意象。它能够创造出人类的视觉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感受到的光影现象,甚至拟造出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在这种与原有视觉景象和心理完形所形成的强烈的对比与反差中,增强了动画受众的好奇心与欣赏欲望,并使其审美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发挥,迅速地融入到动画影片的艺术氛围之中,构成审美意境。动画,可以使生活在工业化社会中的人们在获得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复苏人类的原始记忆,重温童年时代的梦想与异念,从而感受到无比强烈的精神震撼力。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5

2 罗进丰著.3d数字角色动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徐自强编著.美学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推荐第5篇:二维动画设计基础实验任务书

《二维动画设计基础》实验任务书

1 课程名称: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Flash 8的基础入门

实验目的与内容:Flash8操作界面的理论教学和工具栏工具使用的实训。 实验达到的要求:Flash8的操作界面、工具栏的认识。 实验时间:2010年10月27日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一、实验的主要内容

操作界面和工具使用及其快捷键。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 菜单栏 2) 主工具栏 3) 时间轴

4) 场景和舞台 5) 工具箱的认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次实验内容对于有软件学习经验的学生来说很简单。

四、实验小结

软件界面结构相对复杂,但是组合很紧密。

2

课程名称: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元件和库

实验目的与内容:库和元件的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训内容。 实验达到的要求:了解元件的类型和库的作用。 实验时间:2010年11月3日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一、实验的主要内容

创建和编辑元件以及元件的拆分,如何储存和组织元件、声音、位图和视频文件。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 图形元件 2) 按钮元件 3)

影片剪辑元件 4)

创建元件

5)

拆分元件实例 6)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形元件有自己的编辑区和时间轴,一般用于创建静态图像或创建可重复使用的、与主时间轴关联的动画。如果在场景中创建元件的实例,那么实例就会受到主场景中时间轴的约束。

四、实验小结

影片剪辑元件也像图形元件一样有自己的编辑区和时间轴,但又不完全相同。影片剪辑的时间轴是独立的,它不受其实例在主场景的时间轴(主时间轴)的控制。

3 课程名称: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原画技法

实验目的与内容:原画的角色表演技法。

实验达到的要求:了解动画片的原理、定义和要求,角色表演技法。 实验时间:2010年 11月 10日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一、实验的主要内容

原画的角色表演技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 了解动画片的原理 2) 原画的定义和要求 3) 原画的角色表演技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原画涉及的知识很多,如力学原理的应用,动画语言的掌握,剧情风格的把握,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四、实验小结

Flash动画可以是很简单的动画,也可以达到传统二维动画片高级片的程度,中间原画设计师的水平决定了动画片的质量和档次。工具只是提供制作的基础而已,质量还需要人来提高。

4 课程名称: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动画技法

实验目的与内容:中割技法和对位方法、曲线运动的原理。

实验达到的要求:掌握动画的技法,并且能运用动画技法进行动作设计。 实验时间:2010年 11月17日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曲线运动的原理,中间线、中间画练习定位等。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 中间线、中间画的练习2) 中间画的对位

3)

掌握曲线运动的原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制作Flash动画片的过程中,原画和动画没有像传统的二维动画那样严格分工,常常是原画的工作和动画的工作由一个人承担。

传统的二维动画片原画所承担的工作是动作的设计和表演的设计,是关键张

的设计,那么动画的工作就是根据原画的指示,在两张原画张之间按照运动的规律加上动画张。

四、实验小结

动画运用最多的一个技巧就是“中割”。“中割”就是将两张原画张放在拷贝透台上,按照运动的规律,画两张原画张的中间线条,之后得到中间画。然后根据原画提供的、控制节奏的“轨目”逐一画出中间画,这样就可以非常顺畅地衔接起两张原画,使动作连贯起来。

5 课程名称: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动画的运动规律

实验目的与内容:人物、动物和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实验达到的要求:了解人物、动物和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并且能运用在动画片的设计制作中。

实验时间:2010年11月24日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一、实验的主要内容

人物、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 人的走路动作 2) 行走的循环画法 3) 人的不同角度行走 4) 不同情绪的行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我们所讲的运动规律,是以现实为参照的,运用动画表现手段的一般规律。了解和掌握一般的运动规律,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体会,丰富自己的表演语言,创造出有个性的、有表演张力的设计。

四、实验小结

动画的运动规律一般可以分为人物的运动规律、动物的运动规律和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三个方面。

6 课程名称: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学习Flash动画片的制作过程,掌握Flash动画片制作的技法。 实验目的与内容:动画理论教学和课内短片实训内容。 实验达到的要求:学习Flash动画片的制作过程,掌握Flash动画片制作的技法。 实验时间:2010年12月2日至学期结束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一、实验的主要内容

剧本、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绘制脚本、绘制设计稿、绘制元件、元件的制作以及动态背景和人物运动、遮罩、动作补间的制作。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 剧本

2) 造型设计 3) 场景设计 4) 绘制脚本 5) 绘制设计稿 6) 绘制元件 7) 原画制作

8) 合成并导出png逐帧图片 9) 用Adobe After Effects做特效 10) 用Vegas剪辑软件编辑合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动画短片的制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久的耐力和恒心!

四、实验小结

推荐第6篇:三维动画设计专业实习报告

三维动画设计专业实习报告

三维动画设计专业>实习报告

(一)

动画创作需要创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将之用简练的笔触概括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相当的敏感和兴趣,不断地从身边发现、挖掘素材运用到创作中。

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习惯行为或特有行为会在他的生活中留有痕迹。就这一主题,我在假期里针对几个人典型职业进行了仔细地观查和了解。这一过程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收获,为我在以后的人物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一、农民,这个暑假我们有机会来到山东平邑沂蒙山老区进行社会实践。那里的人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纯朴、勤劳。黝黑的皮肤、宽厚的肩膀、粗壮的手掌,使他们看上去年龄要比实际老些。他们的步子又大又稳,履山路如平地。他们话不多,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待人宽厚大度,极为好客,每当有人路过他们家门口,他们都会热情地送上茶水,并且不求回报。在他们的群体里没有利益之争,一家有事大家都会帮忙。我们去的地方是老区,生活水平很低,他们都是自给自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跟他们在一起这段日子,对他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生活,对我来却说是另一种生活体验,是一种在城市中享受不到的和平安宁。

二、医生,由于职业的缘故,医务系统的人对病菌非常得敏感,他们格外地注意自己身边的卫生状况。他们在医院的病房里是绝对不会坐在病床上的,并且在触摸过任何与医疗有关的用品后都会立即洗手。所以我们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影片中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位医生站在消毒间的水池边,边洗手,边讨论患者的病情。不过,我们在任何影片中都没有见到过医生洗手后会用毛巾擦干。而生活中的医生也是这样的,他们大多是将手自然晾干,或用烘干机烘干。在过去没有烘干机的时候,有的偶而会在自己的胳肢窝下(通常是在工作中穿着白大褂时)草草地、形式上地擦两下。因为在工作中只有胳肢窝下是最不易覆盖细菌的地方。最有趣的是医生如果外出旅游的话。酒精或消毒纸巾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轻易不会在街边、大排档之类的地方吃小吃。即使吃,也只会吃一些面类制品,不会吃肉类。医生通常都怀疑那些地方的肉质。所以,当一个医生邀请你吃饭时,千万别为他节省去吃大排档,因为那样你多半会吃不到东西饿着肚子回来。不过,护士和医生还是有区别的。在没有一次性针筒时,护士常用高温灭菌(蒸)的办法来消毒针筒。在家中她们也常常用到这个方法。例如,定期将钥匙等常接触户外的物件放入脸盆中,通过“煮”来消毒。甚至将买回的熟食点心等食品也要在上锅蒸过后再放入冰箱冷存,才食用。还有一点,就是手术室的护士在步调上又比其他护士走要急,要碎。他们常常手端托盘匆匆地赶往手术室,所以她们在生活中的步子也与别人不同。

三维动画设计专业实习报告

(二)

请允许我郑重地向您们说声谢谢:感谢公司领导(赵嘉敏等)允许我来到梦幻动画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感谢刘伟、赵川、张宁和武文超等技术部员工给予我的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感谢公司其他部门人员给予我的照顾和帮助„„

很荣幸能来北京梦幻动画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月(2007/10/29—2008/1/29)的实习,公司环境和工作气氛很好,在这三个月的实习生涯中,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我的动手编程能力相对学校来说有了相对的提高,学会了熟悉使用Visual Studio200

5、SQL Server2005和Visual SourceSafe等编程或文档架构管理工具。同时,我还稍微掌握了一些新的(脚本)编程语言,比如说JavaScript、Ajax等。同时我也养成了良好的编程思想和编程规范。

其次,我首次感受到了一个规范性公司的文化氛围和运作模式。三个月的实习生涯,培养了我作为一个优秀企业员工所必备的素质和修养: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如何高效地团体开发一个项目,公司内部人员如何有效地沟通交流,学会如何高效地学习,学会„„

再次,在公司工作和在学校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学校里,你偶尔可以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你可以只求60分万岁;你偶尔可以不按时完成或者甚至就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也可以独来独往,不参与任何集体活动;你也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你也可以„„

但在公司不一样,你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你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你必须学会和他人有效地、礼貌地沟通交流,特别是和他人有分歧的时候;你必须学会如何高效有效地学习,尤其是那些学校里没有学习过的、刚出世的、工作中又要用到的新知识;你必须及时发现自己亟待改善的缺陷和不足,并很快改善它,向优秀的员工学习;同时你也必须记住:自己已经长大啦,踏入社会工作啦,自己的衣食住行都要靠自己解决,而不是再让年迈的爸妈养活自己;你必须„„

再次,我想说下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首先,由于是上大学之后才接触电脑,学习编程开发,再加上在学校期间没有牢牢掌握住所学的知识,因此基础还不太扎实。改版重构动漫湾这个湾站,又用到一些JavaScript和Ajax(JavaScript 和XML )新的知识,而这些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学习或用到。因此吧,我实习期间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技术方面的。由于很多技术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所以经常我都要摸索好长时间才能够找到解决办法,更有甚者是:找了很久也找不出哪里错误。对于自己花费好长时间也搞不定的问题,我会请我的同学或同事帮忙,或者上Baidu、Google和一些好的IT论坛找类似的解决办法,不管怎样吧,最后都还解决啦。之后就是总结这些知识,并牢记这些经验。其次,就是团体合作和沟通交流的问题。虽然在ATA 公司实习过两周,在学校模拟的高通软件公司做过实训>教学管理系统,做过类似留言板式的主任在线,但时间都不长或人不多或项目小,因此团队合作开发一个商业项目这是第一次,对于如何有效地合作,如何高效地和其他人沟通和交流,还不是怎么懂技巧。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我算是领悟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还有一些问题和困难,在此就不再一一累诉啦。

最后,感谢我的母校—福州大学北京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并推荐我来梦幻动画实习,我的实习公司—北京梦幻动画科技有限公司,我的技术指导人--刘伟、赵川、张宁和武文超„„是您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才得以让我有这次机会,真诚地向您们说声谢谢!祝您们在2008年,学校越办越好,公司蒸蒸日上,家庭和睦幸福!

推荐第7篇:案例导学与任务督学相结合的《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案例导学与任务督学相结合的《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摘要:动画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性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案例导学,讲演同步;任务督学,分层促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动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动画设计类课程一般都为Flash。像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现行的教学一般都是先介绍各种工具、菜单的使用,提出和解释知识点,最后举例说明。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淡化了《动画设计》课程的应用特征,容易给学生造成空洞、枯燥的印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课下自学的主要依据,而目前《动画设计》课程的大多数教材编排并无新意,像是一本软件使用手册。这样的教材编制显然不够合理,不仅本末倒置,而且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只学会应用Flash进行动画的简单制作,碰到真正的设计任务却无从下手。因此,《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

《动画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在讲课之前先介绍一个恰当的案例,边讲解边演示,学生会掌握得更加牢固,然后用任务驱动法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对课题进行探索、分析和研究,最后基于问题模式进行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Flash教学中妥善安排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非常重要,“案例导学与任务督学”正是Flash教学最适用的方法。

(一)案例导学,讲演同步

“案例导学,讲演同步”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前导引出问题,围绕案例的设计过程,对普通动画知识与交互式动画能力加以整合,进行同步的传授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往将授课重点放在设计上,案例只用来练习或验证工具的用法的传统教法不同,本教学模式以“案例→问题→解题”为主线,强调围绕案例对工具、菜单和语法进行相对集中的传授;并将简单的工具、菜单的操作运用于形象熟悉的前导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将相关知识在设计时自然带出,使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学习针对性加强,识记效率提高,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达到理论知识和设计能力同步提高的教学目的。

但在《动画设计》课程使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有阶段性,即要在一个知识单元开始的时候选用操作简单、结构明了的案例,只要能涵盖且突出该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即可,一步一步地做给学生看,以便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的操作;其后,在每个单元的后期则需设计一些能覆盖整个单元和前面几个单元知识点的典型案例,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最后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设计一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和深度,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完成的案例,借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引导运动的时候,可以先做一个抛物运动给学生看,进而做一个地球自转的例子让学生感觉该知识点贴切而实用,最后再讲雪花或树叶飘落的例子。每一个例子都会有很多知识细节让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例子,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掌握这些知识细节。而在讲“遮罩”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把遮罩和引导运动综合应用的例子,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任务督学,分层促进

“案例导学”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而“任务督学”则能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任务前置是指将作业提前在单元前导案例演示完毕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能学有目标,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听课、学习,用探究问题和布置任务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其实施方式是,任务前置,难度分层。

难度分层则是由教师参照案例进行扩展、变形和深入,举一反三地提出几个难度层次渐进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一项去完成,其目的是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从而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不会因为任务简单而降低学习兴趣,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增强学习信心。

任务前置和难度分层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由于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他们对教师在授课中有意省略或无意遗漏知识点的发现率大为增加,教师在解答时,还可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看书寻找解题答案,增强其成就感,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自主学习。

在《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使用任务督学,应注意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发扬团队学习的精神。Flash开发的交互式动画设计过程复杂,功能模块多,需要开发人员精诚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动画软件。因此,应将团队开发模式的思想贯穿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始终。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将学生分组,让“拔尖”的学生作为各组的负责人,教师拟定一些题目,每个小组完成一项或多项题目,从而让学生学习Flash软件的整个开发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系统方案的制定、系统功能模块的分析、系统设计等,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密切合作。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经实践证明适合于本门课程的特点,效果令人满意。例如,在任务督学的过程中,布置课题“动画短片——我的大学生活”,先定位动画短片的主题和名称,例如情感片、幽默片或者是哲理片等,然后确定动画短片的文字剧本,关键是设计故事的发展思路;再确定动画短片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确定动画短片的人物和背景设计,任务设计包括人物的形象、表情、衣服、动作等,背景设计包括人物所处的时代、地点、天气、道具等;最后确定动画短片的分镜头脚本、动画短片的动画设计及动画短片的合成,包括特效、配音配乐和发布等,以此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模式的注意事项

兼顾传统的讲授方法传统的《动画设计》课程的讲授基于教材,重点在于工具、菜单的使用,注重原理和知识的系统性;案例导学则基于实际的问题,注重实用性、应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者各有特点,不可偏废。因此,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在以案例引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主线介绍动画设计方法的同时,注意将传统教学和案例导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传授知识的相对集中、完整与连贯。

突出理论及实验课的不同重点与传统的讲授方法相比,该教学模式增加了实验的要求,有助于调节理论与实验课的侧重点以解决理论课时不足的问题,即课堂教学以演示讲授为主,上机实验则以设计、调试和语法验证为主。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分配是合理的。围绕设计介绍的语法功能需择要点讲解,不必过细,可将设计过程和深入理解留待学生上机时进行。在机房实验中,借助集成开发环境学习并掌握设计要点,较之课堂讲授工具少了许多枯燥和抽象,但是其间教师要注意总结和传授验证语法的方法。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学习过程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方法设置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成绩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动画设计》课程的考核分成两部分:一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指定一些平时讲过、练过的例子,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二是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作品,规定一个期限上交。

教学实践证明,案例导学与任务督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很适合《动画设计》之类的课程,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快地掌握该门课程,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的动画设计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齐艳华.关于Flash实验课[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2).

[2]安丽杰.Flash网页动画教学琐谈[J].辽宁师专学报,2005,(1).

[3]刘广聪,等.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2).

[4]于鹏.Flash MX动画设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杨金土.关于高等职教的特色问题[J].职教通讯,2000,(1).

[6]刘澍,高职教育相关概念的重新审视[J].职教论坛.2003,(15).

作者简介:

肖海慧(1974—),女,江苏常州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学工作。`

推荐第8篇:《CAXA三维旋转动画设计》教学设计

《AXA三维旋转动画设计》教学设计

《AXA三维旋转动画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背景

三维动画是AXA创新设计作品功能演示的实用工具。需要在学生灵活掌握三维球操作的基础上,学习难度比较高。在三维动画的设计中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需求。

二、教案设计思路

本教学充分运用三维动画例题演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由于本节为新授,故选用了与学生经验和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三维贺卡为任务驱动,让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室现有的硬设施(门)和自编教材进行三维旋转轴演示。教学设计中注意程的衔接,将学生的作品与整个三维动画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

三、教学目标

本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图素的修改与扩充命令、智能渲染的基础上,来学习旋转类型动画的使用,利用新年贺卡的主题式设计为载体,最后以视频文形式输出。根据《劳技程目标》,结合AXA软的特点,现将本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

掌握旋转类型动画。

2掌握智能动画编辑器。

3掌握生成动画文。

4学习三维设计命令的综合使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主题式设计三维作品的尝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2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进行设计,达到学习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明确目标,合理设计,并最终实现。

通过在设计中的相互协助,培养合作意识,共享信息,互相交流。

以贺卡设计为任务驱动,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关爱他人的爱心。

四、教学对象及时间

高中一年级学生

4分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旋转类型动画、智能动画编辑器。

难点:综合运用三维命令设计三维动画贺卡。

六、教学准备

自编教材(教具)、电脑、网络、投影仪、电子教室软、数码照片。

推荐第9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中国文学史》是温州大学中文专业历史最悠久的基础课程之一。自1933年学校最早的前身温州师范学校建校伊始,即开设有国文学课程。在中文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课程体系中,《中国文学史》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校本学科教师在推动该课程的教学与科研方面一向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前辈学者中,王季思、徐朔方等著名学者曾供职于此。前辈教师中,如蒋文钦先生等的教学,至今被当年的学生传为美谈。历届中文专业的毕业论文中古代文学方面的选题比重最大,可以想见该课程及相关课程受欢迎的程度。长期以来,人文学院从本科教育开始培养了大量与古代文学研究及教学相关的人材。如北京大学的钱志熙、中国人民大学的诸葛忆兵,已经成为各自所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骨干,成为古代文学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

本课程自1956年建校以来,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初创阶段、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成长阶段,于九十年代至今进入了高速发展和深化改革阶段。在这个高速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阶段中,本学科教师始终坚持以自身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吸纳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艰苦的努力,先后建立了南戏研究所、谢灵运研究所、古代小说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10余项,受到国内同行的肯定。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原温州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中国文学史》为原温州师范学院校级优秀课程,2005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同批次的申报者中以高分获得国家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度,林维民、王茂福两位老师获曾宪梓教学奖。2003年度,周小兵老师获校优秀教师奖。2004年度,张一平老师获校优秀教师奖。2007年度,林维民老师与王茂福老师获温州大学教学名师奖。2008年度,洪之渊老师获校教坛新秀奖。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文学史》课程已渐趋成熟。该课程与《历代文学作品选》相配合,为多种注重文本细读的原典精读类课程(如《诗经研究》、《论语直解》、《楚辞研究》、《庄子研究》、《李商隐研究》、《唐诗宋词研究》、《红楼梦研究》等),以及分体文学史与断代文学史课程(如《两汉文学研究》、《中古文学史》、《古代辞赋专题研究》、《古代小说专题研究》、《古代小说史》、《古代戏曲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唐宋诗词研究》等)的纵深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生课程的开设作了重要铺垫。较好地做到了基础与理论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相结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修养和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兴趣,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该课程始终坚持以“立人”为本,因此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2008届人文学院毕业生李斌斌同学因上张一平老师的课程受到启发,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何处金屋可藏娇》,成为校园网络文学的先锋性人物。

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着重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重要作家、作品的特色与成就。着重展现时代文学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各体文学嬗变的内在规律。

-1- 我们把文学作为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内容来看待,认为文学反映着每一时代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人们的生活理想;文学的发展与人性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表达人们的在现实中的痛苦与欢乐时,也体现了人性自由发展的需要与现存社会规制的冲突,它从而成为人们创造自身生活的方式。因此,中国文学史被理解为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力求以审美原则为指导,以现代眼光审察、阐释古代文学的发展怎样体现着先人情感生活复杂的变化过程,并逐渐延伸到现代。这一课程不仅着眼于传授知识,而且希望学生由此建立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确而明晰的认识。

本课程以《中国文学史》为主干,配合以《历代文学作品选》及多门专业选修课,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力求较全面地掌握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系统知识,逐渐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列出不同层次的参考书目,以供基础程度、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扩大知识范围;对个别在本学科领域有发展前途的尖子学生,则由教师给予个别指导,以促进其成长。这些做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性教学主要通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来实施。通常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找到个人感兴趣而适切的论文题目,然后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发,使之对论题的认识有所提高,并找到清晰的分析方法,获得尽可能好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事学术研究的规则与途径,接触和了解学术前沿状况。通过这种实践性教学,使不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些更以此为开端,考上研究生,并进而走上本学科学术研究的道路。

由此,本课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

二、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更新。

三、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格局的更新。

四、编写出一套与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格局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新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五、总结出一套通过实践性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本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色:

一、面向未来需要。本课程的教学着眼于21世纪中国对于语文教育人才的需要,培养观念新、适应性强的“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

二、立足于素质提高。本课程的教学的全部内容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核心,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知识、理论、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改革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推陈出新”。及时总结国内外同行的教学改革成果,形成一套便于操作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条件及保证

本课程在比较国内多种中国文学史教材的基础上,采用袁行霈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修订本)为教材,该教材在文学本位、史学视野、文化学视角方面有较高立意,并提供了文学史编年与各时期文学的代表性研究文献,为现在各高校中文专业最为通用的教材。

本课程教学对文献资料的依赖较普通课程为大,学生如欲深入掌握课程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尤其是进行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写作时,须阅读较多的古籍及研究著作。为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校图书馆近年来对本课程所需书籍作了大规模的扩充,并购置了中国基本古籍库等数字资源。

-2- 本课程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该课件包含大量文史图片资料和古籍电子文本,立意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力求既方便教师的课堂讲授,使之能利用多种资料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灵活和内容丰富的阐释,改变仅以板书与口授结合的费时而又较为单调的模式,活跃课堂气氛,也方便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直觉和感性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加强课外复习和自学。

本课程已初步建立网络教学环境,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等均已上网。本课程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全面地掌握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系统知识,逐渐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选择古代文学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如2007年就有70余名,其中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有些同学更以此为开端,考上研究生,并进而走上本学科学术研究的道路。

学校及本学院对教学工作有经常性的检查,包括从学生中听取意见。近三年来,本课程受学生的欢迎满意程度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有些老师的课自始至终人满为患,学生需要提前到课堂占位,作为非实用性的基础课程,这种景象给教师以极大的鼓励。

由此,本课程教学条件从整体实力来说,师资队伍合理:本课程为原温州师范学院校级优秀课程,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中绝大多数有15年以上本课程的教学经验。现古代文学专业老师中有硕士生导师5人(内含:学报1人、图书馆1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博士3人。曾宪梓教学奖获得者2人;温州大学教学名师奖2人;校教坛新秀奖1人。

从课程建设上来看,本课程的教材改革一直走在省内高校文科的前列。本课程试图建设《中国文学史》精品课程的立体化教材,为教学提供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光盘)、专用教学网站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要求选用优秀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我们自编教材指出了方向。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树立建设立体化精品教材的观念,在2002年获得原温州师范学院优秀课程后,积极进行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1989年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委高教司颁行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的要求精神,本课程组成员负责主编了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联合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六册教材编写工作。一直至今,该教材都在跨省市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另外于近五年内出版了《中外文学作品选》、《盛唐前期诗史稿》、《先秦服饰大观》、《汉魏六朝名赋诗译》、《大学语文》等教材。

三、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教学团队整齐,实力雄厚。本课程目前有6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3名教授、2名副教授),其中王茂福、林维民老师是曾宪梓奖、校教学名师奖得主,洪之渊老师是校教坛新秀奖得主,张一平、周小兵老师是校优秀教师奖得主。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支持、保证了教学的高水平、高质量。

2、以人文精神的培育为主导。本课程把育人作为第一目标,以人文精神的培育来统帅专业知识教育,在各个环节中灌注人文精神的教育。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文化安全的教育; 民族文化建设的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建设新型民族文化 ;

-3- 价值观念的教育:突出进行人格精神、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博爱意识、社会正义感等方面的教育;和谐社会的教育。

3、重视前后贯通,具有史学的整体性。对各阶段教学任务不作机械分割,注重理清文学发展中的主要脉络,力求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各种思潮、文学形式有一个整体性的史学概念。在讲解文学史的同时,顾及它与思想史、政治史、经济史等多种学科的关系;在以古代文学为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考虑到它和现代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思路和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理论研究为指导,从基础培育做起,以改变文学教学格局为重要手段,达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的目的。

“以理论研究为指导”是指为提高本课程改革的学术水平,本课程组抽出一部分力量专门进行项目的理论研究,不断吸收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改革成果,及时进行本项目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确保本课程的改革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从基础培育做起”是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首先着眼于学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功底的培养,以经典化教学为手段,在提高专业基本功的基础上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以改变文学史教学格局为手段”是指打通“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程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建立中国文学史的新的教学格局。以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为教学内容的中心,通过拓宽教学口径达到培养新人的目的。

“达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的目的”是指在教学中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本科生提前参与科研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利用我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拥有学士、硕士二级学位授予权的有利条件,让硕士生参与本科生优秀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实效。

本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以“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指导思想,为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高等院校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生。

五、开展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出版中国文学史精品课程教学研究专著

开展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对已经取得成绩的质量工程的一个巩固,也是推广示范性精品课程的一个切实措施。提炼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智慧用于指导课程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将是一个有力的保障。课程建设比申报与获得荣誉更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开展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出版了教学研究专著《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本专著以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为指南,集中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中国文学史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形成本书的主要内容:书中以中国古代诗歌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古代诗歌批评的规律和历史,书一出版,即受到了学界的好评。香港学者直接写信要求购买此书。

六、改革课程结构,实行中国文学史模块教学

由于中国文学史的课时有限,我们实行模块教学,开设《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 -4- 诗歌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和《中国古代戏曲研究》课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文学史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立体交叉思维和整体思维在中国文学史的课程设计中得到体现。

七、在跨学科平台整合中国文学史教育教学资源,把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本课程重新梳理文学教学思路,从跨学科的角度来改革中国文学史的教学,把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始终贯彻在跨学科平台上整合中国文学史的相关资源。整合的跨学科资源包括古代文化、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重构学生的知识结构。

八、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体系的各要素中,形成视、听、读、写、做、编、演的全新教学模式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体系的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改变中国文学史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形成了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全新中国文学史教学模式。视:观看电影改编和美术作品,中国文学视听化。听:欣赏音乐歌剧作品,回响中国文学天籁。读:阅读经典名著,把握中国文学精髓。写:撰写中国文学论文,增强研究水平。做:制作多媒体作品,提高信息素养。编:改编中国文学名著,重新诠释中国文学作品。演:演出中国文学课堂剧,与中国文学人物生活在一起。快乐学习,轻松掌握中国文学知识点,愉快感受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

九、采用混合式教学,以教学工作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

为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课程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的示范,课外开展学生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作为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师的帮助下确立研究专题,以教学工作坊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包括论文、多媒体作品、将经典中国文学作品改编为剧本、演出课堂剧和课程实践汇报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其信息素养得到了增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5-

推荐第10篇:课程总结

《统计学原理》教学总结

《统计学原理》是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今年授课的班级为物流管理专业2007级的学生。

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是一门“方法科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如何整理、如何分析统计数据的一套科学方法,正确地使用就可以发现统计数据所隐藏的数量规律性,达到对客观事物科学认识的目的。因此,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应专业特定统计数据的一套科学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这一法方去分析相关专业问题。但是,工商管理学生大多是文科学生,数学功底差,《统计学原理》这门课程偏数学性,公式推导,计算较多,这一对矛盾使得目前统计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针对本课程及学生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了教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布置并批改了作业,按照教学进度表完成了教学任务。

首先改变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公式的推导细致地展示出来,节省了一步一步推导所用的时间,学生也可以重复阅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仔细查看。同时可以加大案例的分析和大量数据的展示,丰富了教学内容。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案例、数据的分析。比如在讲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分别列举了我国物流产业的产值、客货运输量、等内容。时间数列分析时也和学生一起查阅了《统计年鉴》历年来的交通运输数据。引导学生用统计方法来分析专业问题。

第三,加入了相关新闻的讲解。例如讲到普查时加入了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相关新闻,在阅读新闻中了解统计工作的步骤、方法和应用。同时也查阅了美国的普查的新闻,两国相比较,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普查的概念、应用。同时也加入了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地一些新闻,让学生了解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以后工作中能认真地完成相关统计任务。

第四,加入了部分统计软件的应用。统计是对大量数据的处理,仅仅用手工计算比较麻烦,所以在给学生讲解原理之后,一些数据的计算可以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作业布置了五次,比学校规定的次数多了一次。由于这门课程的特征就是对数据的处理,所以计算内容较多。按照内容对第三章的统计分组、第五章的平均指标、第六章的变异度指标、第八章的假设检验以及第九章的线性回归,都布置了计算题作业,另外较简单的计算就在课堂上举例大家一起做练习。

在学生的努力学习之下,本学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首先,统计学原理的学习需要概率论的知识,这方面学生底子薄,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理解程度。其次,实训课程只有四节课,用于学习统计软件时间太少。第三,根据作业及试卷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不够准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概念的讲解。 通过对本学期课程教学的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照“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统计思维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探讨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总结

工商管理系

王德华

《消费者行为学》是我系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型学科,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管理类学科,其核心内容是研究买方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教案,制作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课件,布置并批改了学生的作业,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该门课程的基础,第二部分为个体因素与消费者行为,第三部分为环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第四部分为消费者决策与消费者行为。

针对这四部分内容及学生的特点,

一、加强教研,创新有为,提高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搞好教研教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本学期的努力方向是学生的古文诵读。在教学中,针对我们四年级一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早上,我都坚持用最俊秀的字在黑板上抄写优美的古诗文和学生一起诵读。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三、抓科学研究,阅读教学的主旨性的研究有一定的认识。

本学期,我的科研目标是对研究阅读教学目标的研究。我认为首先应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前提。我们在四年级语文组将大力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进而不断巩固基本技能。

抓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探究性学习方法真正为教师们所掌握并灵活运用。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一定提高,课堂教学方面也有明显进步。但也不不足,如本班学生不遵守纪律,成绩一直不够理想。今后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第11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研一上半年的学习即将结束,在此我对自已这半年来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总结和鉴定。我从2011年9月开始在湖南师大的研究生学习,转眼间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在这半年的学习中和生活中我受到了导师、周围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并且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教育技术原理》这门课程。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不仅在专业学习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思想认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要对这半年多时间的思想、学习与生活方面进行一下总结,为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确定方向,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个人能力。

首先就学习方面做一汇报,在学习上,经过老师的指导慢慢的将学习的重点由只是按部就班埋头读书转变到有目标的思考与科研创新中,这是与大学学习的极大的不同。而在这半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我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专业水平都有所提高,这是令人欣慰的。

《教育技术原理》这门课程总共分为五个单元的学习。

在第一单元学习了教育技术的本质与发展研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总共包括四个论坛,在第一个论坛中,我们学习了教育技术的定义与本质,重新研习了04定义,对教育技术的本质及最终目标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并在论坛中通过对两个问题的谈论,了解到一些新的东西。例如谈谈古代(或者未来)教育技术的一些特征这个问题,通过阅读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帖子,认识到了古代教育技术的一些特征,同样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在第二个论坛中我们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而我有幸主持了这个论坛,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阅读同学的帖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发现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教育技术学体系有不同的逻辑起点。在第三个论坛中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即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应采取何种对策才能适应新形势和为了迎接智能社会的到来,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将会有些什么变化?相应的课程体系应该做些什么调整?同学们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激烈了讨论并有一个很好的结论。在第四个论坛中我们对教育技术的事业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怎样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技术事业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的理解。 第二单元的学习的是《教学系统设计研究》,这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五个单元分别是“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学设计、网络课程设计、绩效技术、教学设计自动化。

第三单元学习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对实验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并对问卷的设计进行了了解,知道了如何在研究过程中更好地进行问卷的设计,从而提高问卷和论文的质量。在技术方面则学会了利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过程是:数据的录入,将数据以电子表格的方式输入到SPSS中,也可以从其他转换的数据文件中读出数据;数据的预分析,在原始数据录入完成之后,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分析;统计分析, 按研究的要求和数据的情况确定统计分析方法,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可视化, 在统计过程进行完后,SPSS会自动生成一系列数据表,其中包含了统计处理产生的整套数据;保存和导出分析结果, 数据结果生成完之后,则可将它以SPSS自带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

第四单元学习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本单元主要包括四个论坛。第一个论坛的话题是信息技术教育本质研究,主要包括何为信息素质与信息素养、两者的区别于联系、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与模式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

质的总和。从信息素质的定义可知,信息素质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了解“信息素质”与“信息素养”的区别,堆于怎样评价信息素质、怎样培养信息素质等问题的解答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二个论坛主要讲的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第三个论坛讲的是信息技术教育病理研究,对网瘾的形成与治疗;信息资源浪费的原因与对策进行了讨论,并和大家进行了讨论。第四论坛则主要学习了什么是电子书包,对电子书包的应用模式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在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应用模块中电子书包的建构发展必须同时考虑 “移动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三个核心要素,相对于第一个“硬”的要素,后两个“软”的要素在今后电子书包的发展中将越来越占居核心和主导地位,在“硬”的基础上如何架构“软”的支持和应用将成为决定电子书包成败的关键,采取一种关联、开放、分级式的发展思路。电子书包的发展前景很大但同时要意识到电子书包存在的缺点。

第五单元则主要学习了远程教育的本质与理论体系、远程教育的形态与方式、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与学习资源、远程教学中的交互与质量、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等五个分论坛。

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光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学习技能,在《教育技术原理》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除了进行了传统的知识讲授之外,还为我们提供了两个主要的讨论平台,这与大学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通过这两个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发帖进行异步的交流发表各自的想法也可以在qq群中直接进行讨论,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带领我们到麓山国际学校进行了调研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这种学习也促进了与彭老师的交流,在学习同时也被彭老师的学术魅力所折服,同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除了在学习方面的收获,在生活方面也受到了老师的很多启发。在生活中彭老师为人和善热情,对学生尽职尽责,在生活中为我们立了一个好榜样,是我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总之在这半年中收获颇丰,从思想、专业知识学习,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而有意义的半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经验。

第12篇:课程总结

广义: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包括校外)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主要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文化的影响。

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上。

课程的分类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从课程教学形态来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它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

活动课程是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学习的经验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过程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一种课程。

第二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具体目标

目标之一:改革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途径主要通过制定课程标准、编著教材和实施教学与评价来实现。

目标之二,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 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目标之三,改革课程内容。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目标之四,改革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标之五,改革课程评价。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目标之六,改革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二章 课程设计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学校教学指导性文件。

三、课程设计程序-以泰勒目标模式为例

在多种课程设计程序或模式中,以泰勒的目标模式最为著名。美国学者泰勒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四个经典问题: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第四,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第二节 校本课程设计与评价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设计的课程。

校本课程设计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是: (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

(3)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和共同促进课程发展。

(4)通过校本课程设计,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

3.校本课程设计的理论意义

(1)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2)它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设计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

(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设计的模式。

(4)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有效地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5)使广大中小学成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实验田”。

第三章 发展性评价观及实践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重要特征如下:

(一)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

(四)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五)实施多主体评价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程序

(一)明确评价内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

(二)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方法

诊断性评价有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也有人称之为教育常模参照评价。

绝对评价是在总结分析相对的优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绝对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对每一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的判断,故也有人称之为教育目标参照评价。

第四章 表现性评价

二、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 1.它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量

2.评价本身既是测验又是学习活动 3.既测量结果又评价过程 4.有多重评价功能 5.主观评价

第五章

(一)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概念

所谓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发展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方式。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指,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第二节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实施

一、制订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案的步骤

(一)确定评价对象

(二)明确评价目的

1.展示2.反映学生进步3.评价工具

(三)确定要收集的材料的类型以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 1.要与评价目的联系起来

2.收集材料的类型和评价内容相结合 3.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 4.收集材料的时间、次数要可行

(四)制订调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五)确定给成长记录袋评分的方法 1.评分项目的选定2.评分方式和评分标准3.评分者的选择4.权重的确定

(六)制订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的计划

第六章 课堂教学中的常规评价

(二)以发展性为定位的评语 1.体现一片爱心 2.注意个性化 3.内容要具体

4.评语要突出成功的因素,适当提及失败原因及建议 5.态度平和,用语亲切

第七章 考试评价

1.根据考试目的划分:水平考试,选拔考试

水平考试是在某学习阶段结束时,根据一定的标准,为了解被评价者达到标准的程度而进行的考试。

标准化考试,是根据现代考试理论,运用现代统计手段,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设计与实施,并且有统一标准的考试。

二、书面测验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

1.经济易行。2.内容深广。3.质量易控。4.比较客观公正

(二)缺点

1.书面测验一般专注于知识与技能,那些高级和复杂的能力不易或者无法测定出来,所以这些内容经常被排除评价范围,这样会导致教育目标的狭窄化。2.书面测验主要被当做一种鉴别的手段,因而试卷中怪题、偏题多,难度系数较大。自编试题编制之初,教师就想方设法将学生容易遗漏和混淆的地方作为出题重点。

3.学生得分的提高可能并非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而可能与教师和学生掌握的应付考试的方法,获得高分的手段有关。

4.反馈时只提供一个分数,对学生改进学习的意义不大。

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基本要求

1.严格按照目标参照测验(绝对评价)的要求进行。2.编制测验要符合科学进度。

3.测验内容覆盖面力求广阔,体现一定的启发性和灵活性。

(二)测验项目分析 1.难度分析

难度指题目(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一般以难度系数来表示。

(1)基本公式

客观题难度的计算公式: P表示难度指标,N表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R表示答对某道客观题的人数。

主观题难度的计算公式:

-

P表示难度指标,X表示所有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平均得分,K表示这道题的满分值。

三、标准分数

标准分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的某一原始分数与该团体平均分数的偏差,表示某个原始分数在其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Z表示标准分数,X某一原始分数,表示该团体的平均分数,S表示该团体分数的平均差距,即标准差。

四、考试评价的系统分析方法

(一)一般程序

分析:发现和解读考试数据图表的数量特征,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表达的问题。

判断:与考试标准进行对比,在各个不同方面对总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学生群体进行比较,发现考试结果的差异性,并结合实际教学对考试现象作出判断。 诊断:根据考试现象,确认学生学业成就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具体的考试内容及其要求,联系教学与学生实际,对问题的原因提出诊断的意见。

教学反馈意见:分析诊断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发现问题的所在,提出今后教学改如何改善的意见,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指导建议,促进实际教学工作得以改善。

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图表报告,类似于“化验报告”,分析、判断、诊断过程类似于“病情诊断书”,提出反馈意见类似于“处方”。

第13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经过了这4周的书籍装帧课程学习时间,我深刻感觉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道理。在这个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深刻的感觉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

之前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学的还可以,直到这次真正接触到实践中,才发现知识和实践之间有好大的差距„„总之,这次实践中真的收获不少,让我发现实践出真知,要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书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书籍装帧艺术。书籍装帧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书籍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

开始我认为书籍的装帧设计只是是设计书皮现在才发现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一本好书应该是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即好的包装设计和好的文字的统一。好的书籍装帧不但要考虑到表现书籍的内容,还要考虑到作者的思想,还要表现出设计师的创意,只有考虑到这三方面之后作出来的才算是一个好的书籍装帧。文字既是语言信息的载体,又是具有视觉识别特征的符号系统;不仅表达概念,同时也通过诉之于视觉的方式传递情感。文字版式设计是现代书籍装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书籍版式的视觉传达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书籍装帧中的文字有三重意义,一是书写在表面的文字形态,一是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字,还有一个就是激发人们艺术想象力的文字,而对于设计师来说,第三重意义是最重要的。我们发掘不同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以画面中使用的不同字体为基点,从字体的形态结构、字号大小、色彩层次、空间关系等方面入手。文字个体形态设计中,所谓的“形”指字体所呈现出来的外形与结构。为使文字的版式设计与书籍风格特征保持统一,选择何种字体以及哪几种字体,要多作比较与尝试,运用精心处理的文字字体,可以制作出富有较强表现力的版面。创造就是集中、挖掘、摩擦然后脱离。

书籍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商业行为的造型艺术,它的概念中还包括

了书籍的营销,这是从书籍作为特殊商品的角度去认识书籍设计的。书籍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既注重知识文化的传承,也注重现实生活中的物有所值。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必须要考虑读者对象。“书籍设计就是以书籍的销售方式和读者为基础而进行的书籍设计活动。它也称综合设计,是关于书籍的性质、印制、销售等图书设计相关因素的协调和技术性规划的实现。可见在书籍设计中,是不能避开销售不谈的。书籍的目的是为了供人们阅读,人们读书是为了从书籍中得到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信息和自信。因此,书籍设计一定不能脱离书籍的这一主要功能而设计。书籍设计不仅要将“人们的精神文化市场”作为书籍选题规划的起点,而且还要运用现实的商品市场需求来辅助书籍设计的具体构想。

书籍装帧设计需要象其它装潢设计一样,经过调查研究到检查校对的设计程序。首先向知识的企业主作者,或者文字编辑.了解原著的内容实质。并且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加深对自己所要装帧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 和读者对象等等作出正确的判断。假如你是一名编辑就需要对书籍的形态拟出方案。解决开本的大、小、精装、平装、用纸和印刷等问题。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所关心的更应是如何在既定的开本、材料和印刷工艺条件下。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设计才能.并使其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书籍\"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不只是停留在政治书籍要庄重大方.文艺书籍强调形式多样,儿童图书追求天真活泼 。更要求进一步深入,达到对书稿理解尺度与艺术表现尺度在创作中的充分的和谐性表现。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内容.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获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书籍装帧既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种立体是由许多平面所组成的。不仅从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和书脊三个面,而且从外入内, 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页都是平面的。所有这些平面都要进行装帧设计,给人以美的感受。 有人用建筑艺术比喻书籍装帧。建筑艺术是空间艺术、静的艺术,然而它通过布局,可以产生韵律,造成一种流动的感觉。书籍装帧也是如此,通过封面、环衬、扉页,步步接近正文,这一连续的欣赏过程。

所以,在书籍设计中,不仅要将平面的版面设计结合到三维的立体形态设计、材质设计和印刷工艺,还要将其与读者的互动注入到书籍设计之中。他不仅要创造一本书籍的形态,还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产生互动作用,从书中得到整体感觉和启迪。所以,我认为书籍装帧设计不仅仅只是设计,他其实还反映了设计者的人生阅历、文化积累、品味。

总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我们设计者要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各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14篇:课程总结

2017~2018学年第1学期《英语口语及听力Ⅰ》课程总结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口语和听力是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对于母语并非英语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无非是理解和交流。首先要理解对方所说的单词、句子,已经其中表达的内在含义;其次自己要有流畅的表达能力,能够说出自己所想的内容,这样才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听力和口语正好对应了上述语言学习中的两个方面。听懂别人,表达自己,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最基本的交流。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能力密不可分。听力水平高的人可以很好的理解讲话人的意图,并能够听出一些习惯用法的表达,并在以后的口语交流时从自己的记忆库中调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口语表达比较好的人一般听力也比 较好,因为口语表达是在一种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要让他人理解自己的意思必须首先了解他人的表达习惯和方法,而这正是听力能力的范畴。所以,口语和听力不可分割,而听力又扮演了基础能力的角色。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一个称职的英语老师,除了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去培养和发掘学生的语言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而良好的教学效果则来自教学活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双向的,且当以学生为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学好英语。于是,在本学期英语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学好英语,就要使他们对英语感兴趣,有了兴趣,他们才有学习的原动力,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顺利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我告诉他们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今后很多商业活动都离不开英语,而英语是一种活语言,不应把它当作死的语言来学,它应建立在我们现代人的日常口语上。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既提高听说能力,又能创造语言环境,使他们有迫切讲英语的欲望。教学中,采用直观、情景、交际的手法,使课堂生动有趣。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大胆训练

在课堂45分钟里,我尽量精讲多练,避免重教轻学,但学生在老师面前操练,往往会产生惧怕、紧张心理。所以我平时尽量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较少批评他们,善于采纳他们的意见。在讲课过程中,注意他们的表情、反应,在回答问题时,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启发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来回答。发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气氛活跃,使师生的教学关系成为帮助促进的关系,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并告诉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的语言错误,放下包袱,大胆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使他们在错误中求进步。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知识,更主要的还在于要懂得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掘他们的潜力,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他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段落或全文中心思想,不逐字逐句地翻译。

(2)碰到生词,没有必要每个都去查词典,只有当该词影响到整段或全文意思的理解时,再去查一下词典。

(3)要求默写。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大力提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在本学期教学中,自己亲自动手做了多个教学多媒体课件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恰当地把握中学生特别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响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操作、设疑等激情引趣的方法,创设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五、热情为学生服务

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以“爱心换真情”建立亲密的师生之情。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的做法是:在思想上是开展心理咨询,积极鼓励开导,消除了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在学习上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尽心尽力为学生解疑答惑;在生活中,关心和爱护学生的生活状况,以一颗热情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以上是我个人在这个学期中的一点教学经验和课程总结,或许存在一些不足,但我愿在今后的教学岗位上不断总结和积累。

第15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在这学期的语文课中,我主要学习的是应用文写作与口语交际,在应用文的写作中学习了例如通知、请示、函、计划、条据、总结、启事、求职信,自荐书等应用文的格式。当然除了写作之外我们还制作了完美的ppt,完成了新产品推介活动方案,在这次合作中我懂得了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团队合作中,既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又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多进行交流沟通,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比如现场模拟招聘、“我爱我的专业”主题演讲视频。这些不仅让我学习到了面试表达与当众演讲的技巧,还让我们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还有每次上课之前都会让同学分享小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口语,又启发着同学们,体现了语文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启迪人类心灵的地方。成语反说让我们知道了每件事物都有多面性,判断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会因人而异。轮船失事救生,让我们知道了在死亡面前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语文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生活的哲学。

第16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学习是辛苦的,但认真学懂明白它的过程是充实开心的。在香港上课中风趣幽默的的

阿妹老师,时尚个性的杨老师,体贴学生的张老师,还有经验丰富的马伟明设计师我们进

行一个上午的讲座,都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们个性化的教学,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开发自己

的思维,合理运用所看到的东西,加入到创作中。在别人的评点中知道自己的不足,收获

成功。老师毫无距离的给我们授课,同学间的用心交流,让我们更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需

要提高的地方。

回宁波了,我们进入了制作毕业作品的匆忙过程中,组员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矛盾

是肯定有的,想要达到一致必须有人妥协。采纳别人方案中的优点,逐步统一方案,最后

将这几天的成品展现出来。经过这几天的共同努力,制作,发现不足,修改再修改,在老

师们的带领下完成作品。

感谢老师这么多天的指导和开放教学,让我们在非常轻松的过程中度过这些天的学习,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并提高了我们的设计知识。当看到我们的结业成果的时候,我们

深刻的体会到了,再艰难的任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也会变得易如反掌。感谢学校和政府给

与我们这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的学习生涯填上深刻、生动的一笔。

F.L.A.M.E

24/08/2011

第17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摘要: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这门课程一学期的学习,我掌握了许多有关农业的各方面的知识,并深切感受到我国农业在某些方面的一些不足,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在头脑中有自己的想法,尽自己的能力做些什么。我认为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最迫切的问题,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刻不容缓。我通过本文旨在谈谈我对这门课的一些总结和看法以及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总结农业现代化问题对策

一、课程总结及农业现代化简介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 ,农业经济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管理的科学,研究和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经济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实践应用的部门经济学和方法论。这门课程重点围绕农业研究与其有关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农业经济环境发展现状、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效果评价和农业经济核算、农产品价格与流通、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的发展趋向、农业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业资金的筹集与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农业技术装备与技术进步。

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学习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综合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便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总结出我们应该了解并掌握的一些方面,包括:1.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哲学理论,经济规律和管理工具,分析和总结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国情和地方实际,探索农业现代化实现途径;3.能够开发和利用农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正确处理农业布局及其内部结构;4.合理配置生产力诸要素,研究农业经济核算,综合实践农业管理。

农业现代化是任何一个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行经济学思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将主要就农业现代化谈一谈我的体会。在本章节我了解到了农业现代化及其内涵,并掌握了一些现代农业的范畴,例如:石油农业、生态农业、持续农业、外向型农业、外向型农业。

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趋势,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也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产业的多层面演进过程。我们可以描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理论,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可能没有终点,因而也就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索引人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农业现代化的要点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并且要将机械化排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置。

2、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

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产量的贡献的过程。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

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

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

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

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

4、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5、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

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

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

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我们要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

6、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农业现代化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

力的反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程度的反映。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显

著特点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产生及普遍存在。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现阶段农民收人稳步增长,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无论在发展规模、发

展速度、劳动生产率,还是在经济效益、贡献率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艰巨而漫长。阻碍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的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

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

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

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制约,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体制性因素。

2、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农村,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民对生产的投入大部分仍然

集中在土地与劳动的投入之上,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粗放经营方式,广种薄收、超载过牧、乱砍滥伐现象仍然存在,对生态环

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旱涝等自然灾

害的加剧,从而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十分低下,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3、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现如今,资源浪费现象和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评

判一个国家的发展,这两方面几位重要。

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

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剩余数量高达1.7亿之多。这些剩余

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

中国现代化的成败。

5、农业科技基础薄弱

第一,科技兴农战略意识不强,习惯于传统耕作技术和经验性管理,科技投

人也严重不足。第二,科技体制不完善,科研机构和学科设置不合理。第三,农

村科技基础非常薄弱,农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差。

6、农业市场化程度低与农业现代化要求偏差较大

由于农业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比较分散,许多地方自给性生产仍占

较大比重,农村市场经济的生长发育还不成熟。二是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相对

而言,农产品市场化起步早,进展较大,而农业要素市场则严重滞后。三是由于

农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高风险弱质性产业,因而国家往往对农业采取保护政策。

我国对农业的保护又是消极保护,不能增强农业自身的造血功能,这在某种程度

上造成了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四、关于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对策

1、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原理

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三大原则;一是把握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

向。二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有人还强调了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慎重原则。即应多宣传农业现代化的长期性

和复杂性,不要急于在较大地区以行政命令限期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某几项指

标;农业现代化具有相关性,不可能在局部地区孤军深入、孤立地率先实现农业

现代化或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要有选择性,防止一刀切;农业现代

化要有经济性,防止为了急于完成上级指标,只有官员政绩效应,不能给农民带

来经济实惠,反而出现加大农民经济负担的问题。

2、加强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农民 首先必须现代化。农民现代

化本质上是把农民怎样从传统人变为现代人的过程,是包括生产方式的现

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

3、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应用大力加强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民自觉接受和运用科技的积

极性,并逐步形成科技推广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科技发展的调整重点

有: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品种,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

品加工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开发生物技术

和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化;发展创汇农业技术,努力提

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催化剂,信息化具有按市场机制和市场需求决策农

业、操作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建立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才能有效地将市场、

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户联系起,满足农户、龙头企业的信息需求,才

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高速有序发展。

5、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城镇化建设

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农民在已有城镇就业迁徙到城镇定居;另一条是一

些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为城镇,农民就地就近转业从事工商变为城镇居民。

6、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比较短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将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作为中心,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

个重要方面。

五、结束语

关于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研究态势,既主张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国际化宏观

定位,又强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个性保留;既坚持中国农业现代化应

服从自然与经济二位一体的普遍规律,又试图探求新的路径从而推进中国农业现

代化跨跃式的实现;同时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还走向了细化研究和量化评估,从而

使中国农业的大十字性与多学科性得以充分体现。当然,我以为,农业现代化本

身是一个相对的范畴,即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农业现代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

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征,对于当前的中国农业来说,主要是市场化、社会

化与国际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以

及在全局上使“三农”通过实现小康社会而步人现代化,其标准应该是定性分析与

定量分析相结合,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定量分析,因为其中所涉及到的观念与素质

等向题是无法通过定童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现实问题更多地表

现为多样性与地区的差异性,因而在探索其实现模式时,美国、日本、法国的农

业现代化模式都有借鉴的必要,而且更应将重点转移到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的研究,真正体现一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所以,在中国农

业现代化的现实对策方面,要以制度为保障,以科技为动力,既要注重农业“内

部”的现代化,又要注重农业“外部”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农业现代化

通过地区性的农业现代化逐步得以实现。

六、参考文献

1、郭翔宇,《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9月

12、刘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3、工国敏.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宏观政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

24、刘晓越.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与实证分析〔1)-统计研究,2004, (2)

5、叶和平,张茜茜;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若干认识[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林伟;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期末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

-----------课程总结

指导教师:李萍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工商0924姓名:曲兆爽

学号:A08090345

第18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印象最深的第一节课,老师告诉了我们,软件工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让我意识到了,一个软件的形成,除了要有编程人员的代码来解决问题,还需要一个团队的密切合作。规划,测试,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让我对程序员这个名词有了更高的了解。在我心里,它再也不是一个孤独的身份,而是一个更加智慧,更加协调,更加让人尊敬的身份。从项目确定到需求分析,再到概要级详细设计、代码实现、开发后的软件测试这一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让我意识到协调性的重要性。一个软件的完成,积极地与客户沟通,每个人员的积极协调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以前不了解,不熟知,甚至不知道的知识。

一、软件是计算机的逻辑成分,是程序,数据,文档的组合,兼有软硬件之间的配合才能产生作用。

二、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软件开发的费用和进度的失控,之前的一人做完全部的的工作的形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也欠缺考虑,通常客户的需求没有达到,却花费了远远超出预算的资源。

三、软件开发的过程模式。瀑布模型,V型模型等等。但是好的软件开发过程都有一个同性,就是不断的复用,测试,迭代和使用敏捷开发。我们可以借鉴开发的过程,高效的完成一个软件开发的过程。

四、软件的开发过程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管理,这使得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有针对性,有纪律,有效率。由专门负责的人来进行软件质量的管理,更加高效。并且也做了这个内容的实验。

五、制定出软件开发过程的计划后,就应该严格按照计划来走,并且做好进度跟踪和版本记录,不然做出来的软件只会是空中阁楼,后期也很难进行维护。这个软件的生命就不会长久。

六、开发人员与客户要在每一次的商议中明确需求,做好需求分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当一个想法通过语言层层传递后都会出现误差,在最开始的时候,用需求建模,图或者其他实体工具来明确客户的需求,并传递给开发人员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用的做法。

七、将软件分成不同的结构模块,进行结构化分析建模,是一个高效的开发过程。

八、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的分析建模可以直观,清晰地描述系统的动态过程。并且做了这部分的实验。用了rational rose来建模,十分有趣。

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在每一节课都会给我们一张白纸,写下这节课的随堂笔记,随堂所想,所学,所感,在课程中也很注意的听课,并且做笔记,在课程的最后有一个感悟的笔记,或者问题的回答,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不过可惜的是没有坚持下去,而且这些课堂的笔记如果能在期末发回给同学,作为复习的工具,一来是对自己认识的回顾,二是对每一节课,每一章都有一个内容的概括也是非常好的。老师非常的用心给我们上课,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很有耐心的教我们,直到我们懂为止。

一个学期的学习十分的快,老师辛苦您了!

第19篇:课程总结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就这样的匆忙的过去了,在繁忙中,在幸福中,不断的进步着,不断的努力着.在本学期中,我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现总结如下.

一、在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将民族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并自己做了形象生动的PPT,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

二、在教学方面

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应用PPT制作课件或利用学校的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课,就连以前极厌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中,我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针对部分学生作业懒散,我通过同桌和小组之间的作业完成情况,让他们形成竞争,不做学习的懒人,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后进生辅导方面

在对后进生的辅导中,我每天辅导两人,实行轮流制,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并在学生中,开展互相帮助,组长带头负责的方法,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看哪个组进步快,不但组长得到奖励,其他组员也得到“星”的奖励。

五、提高自身学习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余,我喜欢坐下来静静的思考,思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成长问题,品位着工作中的苦与乐,用自己笨拙的笔法抒写下每一天的感受,用心去体验生活与工作,感悟着其中的快乐。每一次的进步,都像给了我注射了兴奋剂,使我有了向前冲的劲头。我知道,我要用心去品味。

每一学期的结束,其实也就是每一学期的起点,在这之间,我不断的思考,思考自己怎样才能更有艺术的去教育学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知识无止境,因此,我要努力,不为别的,只为学生们的那双清澈的眼睛,只为自己的那跳动的心。

《时尚评论与写作》课程总结

在上《时尚评论与写作》这门课时,我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并自己做了形象生动的PPT,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

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应用PPT制作课件或利用学校的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课,就连以前极厌学的学生都乐于上《时尚评论与写作》课了。

《服装CAD》课程总结

在上《服装CAD》这门课时,我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并自己做了形象生动的PPT,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

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应用PPT制作课件或利用学校的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课,就连以前极厌学的学生都乐于上《服装CAD》课了。

《服饰礼仪文化》课程总结

我于2014年2月17日在南昌工学院就职上班,开始了人文与艺术学院A1211班的第一堂课,由于学生很多都没回校,所以只来了四个学生,已经开学两三天了,到课率居然低成这样,让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懒散,不守时,不守纪律的班集体,我对这个班集体的印象大打折扣。

后来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两周里,虽然人陆陆续续的多了不少,但是上课时几乎没人听我讲课,说话、玩手机的大有人在,而且都坐在边角上。这使我感到非常困惑,是我讲的不够精彩吗,还是我备课不够充分?我一次一次地反省自己,一次一次地用尽200%的心去备课,可是不管我感觉准备的有多充分,学生们似乎没半点长进,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直到有一次我给他们放教学视频,中途我有事出去了一下,回来后发现屏幕上黑乎乎一大片,什么都看不清,学生们自己在下面玩的不亦悦乎,原来是教室太亮了,大屏幕完全失去了作用,只剩下声音了,而且还是英文的,难怪每次我觉得很精彩的视频播给他们看,却一点都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但是每次播放之前我都会问他们能不能看清,他们都说能(这也是我的一项失职,没有真正走到后面去感受一下),我也就相信了。关键是窗帘就在他们手边,稍微动动手就可以拉上,屏幕就可以看得清了,令人寒心的是每一个去拉窗帘,看不清就看不清,看不清我可以玩手机、聊天。

看到他们这一副事不关己、不求上进的样子我终于爆发了,停止了下一节课的讲课,给他们开了一节班会,甚至拖堂了十分钟,可能比较严肃,话语也比较犀利,也让他们知道了再这样下去前途就全毁了,厉害关系都一一给他们阐明,也对他们作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作业必须按时交,不按时交的以后都不用交了,平时成绩是0分;上课必须坐前四排,不然不开始上课等等,这一堂课他们听得出奇的认真,脸上的表情也慢慢严肃起来,可能以前没人给他们说过这些吧。

下一次上服饰礼仪文化课时,学生们果然都乖多了,虽说有些不情愿,但也在我的看管下都坐到了前面,上课时也认真了不少,但是一天两大节课下来,大家的脸上还是写满了疲惫与不耐烦,其实我自己讲得太多也觉得枯燥,甚至有的学生问我学校问什么开这么没意思又不知道有什么用的课啊。

于是课下我就思索有没有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不会对上课产生抵触情绪的方法呢?正巧,这段时间胡院长找我谈过几次话,给我阐述了学校的一些改革思想和把民族元素融入到服装专业的想法,而且我们学校少数民族众多,其他院校的学生研究少数民族的服装只能通过抽象的图片来学习,而且还不全面,只是去汲取别人的思想,但是我们的学生们可以更直观、更近距离的接触、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更多的不为人知的细节,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但是我在课堂上讲得再生动有趣,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的,如何保持一直保持新鲜让保质期无限延长呢?我突然想到了我们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个课题,让我们自己讲,我们去课下阅读大量书籍、去网上搜集大量资料,做成PPT,大概需要2~3周的时间才可以完成,但是这些资料都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整理得来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多少年之后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听其他同学讲的时候也会加倍用心去听,用心去理解老师的点评,以找出其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可以改进自己的,所以学习效率是相当高的,在有的较难较复杂的课题上,老师会给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来完成,每个成员都有自己份内的工作,都用尽全心去搜集资料,把自己最精华的部分贡献出来,做出一个完美的PPT课件,让整个班的同学都受益匪浅。我想,是不是我也可以利用这种,模式来培养我的学生呢?于是,我就给同学们讲了我的想法,他们感觉比较新鲜,于是都欣然同意。

服饰礼仪文化博大精深,且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尽相同,要在短短几节课内讲完也不太现实,所以我把侧重点放在中国服饰礼仪文化,分为两大模块来讲: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礼仪文化和少数民族服饰礼仪文化,因为这些都和我们的培养目标直接相关,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基础,学生要做出好的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一定要根植于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上。

一开始讲得是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礼仪文化,在讲之前的前一周,每个朝代我会让两位同学来讲,主要讲解的内容有: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文化基础、服装形式及意义等,我会指导学生们去侧重哪几个方面,比如不要只讲服饰形制,要侧重文化基础和礼仪,去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这一模块是让他们单独讲,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效果还是让我比较满意的,因为在我点评的时候大家都在非常认真听,都卯足了劲想让自己作为模范来被老师点评,而不是作为差的典型被老师批评,而且两位同学来讲一个朝代,也可以互相弥补不足,找出差距。在讲完之后我会组织大家来讨论学习心得,提出问题,同时也会给他们给予相应的总结,补充一些缺漏的知识点,带着问题去听的效果要比只有老师自己去讲的效果好得多。我暗自高兴,学生们的积极性终于像沉睡已久的种子一样慢慢发芽了,多么让人欣喜。

下一环节是做少数民族服饰礼仪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无论在生活习俗还是服饰方面,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特点,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这更是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因为我们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少数民族众多,使他们每天接触的、看到的少数民族数不胜数,但是以前只是看到,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也不明白少数民族的同学们为什么穿戴成这样,穿戴成这样有什么意义,现在被老师作为一项任务去调查去完成,当然都跃跃欲试。

考虑到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我给他们分成四组,每组5名成员,有大家推选出来的组长,带领自己的小组去完成,我明确分工每个成员的任务,有的负责历史发展背景,有的负责服装形制,有的负责民族文化,有的负责演讲和解说……每个小组每次完成两个民族,组长要在下次上课前把需要讲的民族汇报给我,我会尽量让他们讲的民族分散开来,尽量全国各地都会覆盖,而不是只局限在某个区域,因为有的地区少数民族虽然众多,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非常相似,导致服饰也有很多相似性。一个民族控制在15分钟左右,要展示出这个民族最精髓的文化内涵,一节课一个组,每节课留出5~10分钟的时间大家来总结、交流和学习,比如对比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在文化、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是如何造成服饰的变化的。

毕竟他们年纪小,知识层面还比较浅,接触专业的时间也比较短,逻辑思维和研究能力没有研究生那么强,为了减少他们的错误和在一些非重点的地方浪费太多时间,每次上课前一周我都会把需要讲的民族给大家介绍一番,讲一下他们需要做的侧重点,提示他们平常多注意观察少数民族同学的穿衣打扮和生活习惯,鼓励他们去接触少数民族同学举办的晚会、舞会之类的,因为在那种场合少数民族的学生们的盛装打扮更能体现本民族的服饰文化特色。上课前两天我都会让他们把课件发给我,找出其中的不足,给他们先指导着更改一番,这样上课时再将课件呈现给全班同学就不会产生误导作用,使同学们都受益匪浅。每次我都会给各个小组评价打分,分数高的小组欢呼雀跃,分数低的小组一脸的不甘,我就想下次他们肯定能做好,果然,分数低的小组在下节课都会有重大的突破和飞跃,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刮目相看,我会及时给他们表扬和鼓励,他们也洋洋自得,但这一般不会影响下次的发挥,因为尝到了甜头,他们就会注意保持下去。

有的同学来自甘肃、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从小他们周围就生活着少数民族,于是他们就会主动上台去讲,结合课件和自己的所见所闻,甚至有他们自己拍的家乡的服饰、建筑、食物、生活环境等等的图片来给大家,这些都是在网上根本就找不到的;最后几次上台演讲,有的同学更是把少数民族元素融入现代时尚设计来讲,甚至做了一些专门开发少数民族服装公司的案例来进行实际研究,真的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能力。

就这样一个学期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仍然热情不减,每次上课都保持着高昂的情绪,要和别的组的同学比个高低,而且很久以前就不用点名了,基本上到课率都是很高的,听得也是极认真的,因为他们要为自己组的成员打气啊,如果被老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质疑也好站出来解释大大提高了集体的凝聚力。整整一个学期,A1211班的同学们的进步之大让我感到震惊,从刚开始的懒散、不学无术、不团结、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听话、不完成作业到现在的主动、积极、热情、团结、研究知识有深度,同学们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惊喜与感动,课下也都与我成为好朋友,可以聊学习,聊生活,私下同学们也都说这种学习方法让他们学到了很多,非常有效,而且老师一开始要求严格,不停鞭策、督促也是正确的,不然也不会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这也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我以A1211班的同学们为荣为骄傲,以这样的学习习惯发展下去,相信他们必定成大器。

第20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10303008 11港航一班 黄丹璇

物流地理这门课是目前我上大学以来比较特别的一门课。在课堂上和对书本的学习和解读,使原先做为理科生的我从曾经对地理和国家地区不熟悉到对整个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在脑海里有了模型。无形中,掌握了许多国家地区和港口的地理位置。

课堂学习心得和知识体系整理

在一整个学期的学习中,慢慢地我了解了国内外的经济格局以及物流业的发展动向,不仅掌握了物流量与流向的形成以及发展规律,同时也掌握了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规律,了解了物流选择路径的选择原理等。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效益的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而就在这过程中,如何从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从地理学和物流学,从时间性间隔和地点性间隔的消除中科学有效地凸显第三利润源,这门课所学习的内容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知识依据。

课程中,老师带领我们从国内物流的学习中扩展,介绍和讲解了国内物流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物流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布局,综合运输网和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状况,铁路,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的运输布局方面的详细知识和目前的发展趋势,使我从中掌握了国内物流的现状和相关信息。而在国际物流地理的学习方面,主要从各大贸易口岸,国际物流运输和地理基础,世界经济环境和资源分布,世界主要海峡运河和主要枢纽港口,海上运输航线的布局,国际航空区和航线,航空公司和航口港的分布,国际多式联运,陆桥运输,国际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这些方面探讨和认识,并从中分析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形式,以及国际环境对中国物流发展的影响。

但是,物流地理的新观点,新成果层出不穷,数据的更新速度快,国家和国际的发展也不曾停步,因此我们没有只停步于课本,而是在物流地理学习网和查阅其他相关资料的网站上找到最新的数据和文献,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动向。

网络学习心得和知识体系整理

一门好的课程不仅仅能让你学会什么,而且能让你学到什么。在物流地理这门课程中,我想我不仅仅是学会了课本的知识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如何去学习,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在上完这门课的最大收获当然不能少了那几张地图。一开始,我在地图上找某个港口某条铁路路线时,我对这些路线和地图是如此的陌生,而现在对整个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在脑海里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蓝图,对画过路线也不再陌生。回忆起来,还真花了好大的功夫在地图上,当然也对八大经济区,煤炭铁路以及水路的外运通道,铁路八横八纵,高铁四纵四横,公路五纵七横,广东省国道以及出省通道,水运两纵两横,沿海20个主要枢纽港,中外汽油管道入境点,中国边境,水运,航口口岸,世界九大海峡和三大运河,深圳至纽约六大航运线路2010年中国十大机场,世界十大航空公司,和27个重要港口以及亚欧大陆桥,北美大陆桥这些涉及的地区有了印象和建立了整个布局的大概蓝图。虽然一开始很疑惑这么做有没效果?但是答案是肯定的,现在想想真是受益匪浅,也体现了一句老话: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收获。

在画地图的过程中,也涉及到物流地理网上的资料学习和相关网站的资料查找,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收集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世界在进步,人类在进步,这也伴随着许多数据也在更新,对于机场和港口等的排名每年都有些变化,所以我们也要学会与时俱进,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多留意相关新闻和消息,扩大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更新过往所学的知识,多多动手查找资料,学会分析数据,自主学习是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悟。

在物流地理网中有好多数据和资料,是个很好的学习资源,我们不仅仅是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在上这个网站,在以后若有新的数据也应该想到在这共享。这里有许多的知识和同学值得交流,在交流时也应该要有所贡献,才能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境界。所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团队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正是每个人的一篇共享文献,就使所有浏览物流地理网的同学也因此获益,这样一来,就不只是知道一则新闻而是知道大家所加起来的数量。不仅在短时间内扩大了大家的知识视野,也在合作中互相受益匪浅,从中也对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这这对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的学习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到企业现场参观学习的收获 在讲解人员放了PPT并对盐田码头做详细的介绍时,我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这位工作人员讲了许多我还不知道的知识,在她和我们的交流中,我们表现得可能有点羞涩,这点是我们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为以后出来就业做好准备。我对这个盐田港充满了好奇,也慢慢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学校不能只是听听课,看看书,而要在课外多多留意港口,集装箱和其他相关业务等的行情和新闻。从学生到职业人员的过渡需要一步步地学习和努力,从这位讲解员的讲解中,我也有所反思,如何在大场合里介绍公司和内容,是以后可能要面对的,应该争取机会多做练习,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多多提高自己的技能。

平时在学校我们只能通过网络图片,书本和上课老师的讲解来了解港口的操作运转和认识,而在这看到的是实际的操作和运转。集装箱很多,船很大。这么近距离的观看港口操作让我更加了解运作流程,同时也再次点燃了我对这个专业的兴趣,了解了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

虽然只是一次简短的参观和了解,但是在其中另我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新的领悟和动力,如果未来能进入这家公司的话将是我莫大的荣幸,但目前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见识。集装箱码头的工作的是国际性的,加强自身的英语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未来若想成为一个自信淡定,有能力的职业人,现在就必须付出努力。一切看似辉煌和荣耀的背后都需付出足够的汗水和努力,不问自己未来想赚多少钱,而要问自己值多少钱。

我们的学习并没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在这门课程的结尾学会沉淀,收获的知识和能力相信在未来会有用武之地,一步步脚踏实地地积累,为未来成为职业人做好准备。

动画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动画设计课程总结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