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版课标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5:38: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王家山小学

通过学习了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再对比200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了更全新的认识。我清楚的了解到新旧课标有以下较大变化:

一、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一)、课程目标:“双基”变“四基”, “双能”变“四能”

课标实验稿的“双基”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11版课标的“四基”除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外还有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二)、四大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三)、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

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四)、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找到新旧课标的不同后更有利于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教材相对来说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这种变化呢?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体会最深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实际上教师都有这样一个思想:遇到某个知识点,就非常“罗嗦”,讲解几乎面面俱到。其实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我们应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度”。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也就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益。学生将来要继续求学、深造,要工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 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方便了以后的工作。

二、新课程标准需要创新型教师。

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

3、要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4、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教学活动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1)、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一个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的课堂,上课由“听”转变为“做”。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也由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伙伴。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理解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且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学生会喜欢学,并且主动去学。

( 2)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数学是一门思考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那么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学生会越来越活泼、越来越可爱,我们将一同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 3)、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把那些难点的知识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王家山小学

王 正 燕

2011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让我们一线的教师能够根据理论从教学实践来理解新课标,真是很贴心!新课标的精髓一针见血的指出:原课标的双基、双能,提升为四基四能。即从原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化到现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两个能力到四个能力的变化,即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现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现在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的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下面我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浅谈与剖析。 《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

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习修订后的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1、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有些学生不敢发言,怕说不好,怕老师批评。作为老师要不管学生说的对还是错。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对好问总抓不着要点的同学不嘲笑和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进一步摸索,大胆创新。

2、鼓励学生大胆猜疑。有的数学课课题出现后,就可以让学生提问。比如小数的加法这个课题出现后,有的同学就猜加法怎么加呢,

他们会猜出各种设想。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堂课,并自己去探究。

3、探索学习过程时的提问。比如梯形面积的一课,发给学生一些学具材料和工具。让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通过怎样的变化,把图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呢,并能用旧知识解决它。之时学生就会提出一些好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4、对“数学思想方法”提问

怎样分析、综合?怎样联想?怎样总结?如何探索?如何转化?如何构造数学模型?……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学生模仿、实践的机会也是很多的。例如在长12.4cm、宽7.2cm的长方形之中,剪半径是1cm的圆。究竟能剪多少个呢?由于学生对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很熟悉,许多同学就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积是错误分析的,此时我告诉大家能否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很快就找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5、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少现象与数学有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比如银行的利率问题买东西时用的简便计算问题,铺地板砖遇到的数学问题等。平时结合所教内容,渗透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终身受益。当然,要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处处注意引导,强化提出问题的意识,并积

极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王家山小学

李 玲

通过对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我受益非浅。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的条文所取代,这样的课程内容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上的被动接受及机械记忆。《标准》从数学学习内容及数学学习方式两方面对传统的数学学习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从而建立起了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数学学习观。

1、数学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结果的形成过程。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使得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

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过程”是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过程”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

(1)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并对这些成分作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做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从符号一直到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在这样的过程中,客观的数学知识被赋予了学习者的智慧、情感,从而成为有生命力的、富有个性的数学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了应用意识及创新精神。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自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数

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新课标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由此可见,可以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视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即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过去提得较多的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此次修订更加完整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却更加重要,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总之,我认为《标准》在关注变化的同时,我们要关注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实际上就是对于数学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于学生发展的真正关怀。我们需要培养一个真正健康的任,真正有自己想法的人。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必须注重过程,启发思考,总结经验,学会反思。要鼓励学生不断思考:为什么要思考它,思考的东西是什么,思考的核心是什么,思考的主线是什么,能启发哪些新的问题。

版课标学习体会

研讨课标学习体会

劳动立标课学习体会

对标学习体会

版课标新增古诗文1

《英语课标标准》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版]

研读课标

课标心得体会

说课标

版课标学习体会
《版课标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