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前心理学十一章:个性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4: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十三章个性的发展

一、个性的概念: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2个性不是天生和出生后立即形使性格具有其气质独特的色彩。(3)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4)性格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服从生活实际要求。

己意识存在2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1岁左右,婴儿逐渐认识自己身体各个部分。 1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要经过一个较长过程。2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2岁左右才开始发生。 成,是在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二、个性的心理结构:

1、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动机、兴趣、走向、世界观等要素)构成个性的核心

2、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气质、能力、性格(个性最核心的特征)个性的独特性集中表现

三、个性的特点:

1、整体性

2、稳定性

3、独特性

4、积极能动性

四、儿童的气质

1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

2气质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并直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3气质具有较突出的生物性,与生俱有。 4气质相对稳定、不易改变。环境可会掩蔽特性,但并未改变。5气质无好坏之分。(没有社会价值之分)

五、气质类型理论

(一)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二)高级神经活动说:俄国生理学家巴 埔洛夫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四种: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郁型。

(三)四种神经活动类型,恰恰与体液说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六、气质类型的表现

托马斯划分为:容易照看型(占40%)、难以照看型(占10%)、缓慢发动型(占15%)、混合型气质(占35%)

卡根受巴 洛夫①行为抑制性(称:胆小孩子) ②行为非抑制性(称:胆大孩子③纵向研究发现:非抑制行为的保持好于抑制行为的保持。④气质是生物性因素

七、性格与气质关系: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制约

区别(1)起源上看,气质先天具有,发生个体早期阶段。性格后天形成,发生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2)可塑性看,气质相对稳定,可塑性小,即使改变,但较不易。性格可塑性大,改变较易。(3)社会价值看,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联系:1)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 (2)气质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

八、性格的分类:

1、根据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将性格划分为:(1)理智型:理智来评价,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2)情绪型: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3)意志型: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

2、根据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分外向型和内向型

3、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把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4、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把性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利型和宗教型。

5、根据人际关系,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A、B、C、D、E五种。

九、儿童的性格特征:

1、活泼好动:幼儿天性,幼儿性格明显特征之一。

2、好奇好问:主要表现探索行为,好奇好问。

3、模仿性强:幼儿期典型特点,小班尤为突出。

4、好冲动:情绪易变,外露,自控力不强。

十、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

1、树立良好的榜样:(1)各种途径机智地提供榜样。(2)指导学习同伴良好性格。(3)教师本人做好幼儿榜样。

2、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幼儿的性格在时间活动中形成,检验,得到称赞、鼓励而稳固)。

3、巩固良好性格,克服不良性格。

十一、能力的特征:1能力和活动紧密联系。 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能力是活动的前提)

1、一般能力(也称智力):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

2、特殊能力

1、模仿能力

2、创造能力

1、认知能力

2、操作能力:

3、社交能力儿十

二、儿童能力的发展:

一、多种能力

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1岁开始)

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3模仿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延迟模仿一起发展起来的。延迟模仿发生在18—24个月。

4、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出生时只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

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音乐才能在学前期出现。

6、创造能力萌芽→幼儿晚期出现。

二、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化、复合化和抽象化。

三、出现了主导能力(优势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四、智力发展迅速

十三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1几个月婴儿:不能自

3名字与身体练习—→

三、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1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

2、4岁后,开始较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语言、情感和行为。

3、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

十四、自我评价的发展(大约2至3岁开始)

(一)主要依靠成人的评价:

1、幼儿初期:自我评价常常依赖成人对他的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重复。

2、幼儿晚期:儿童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且对成人对他的评价持有批判。

(二)常常主观情绪性评价:

1、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

2、幼儿一般都过高评价自己。

(三)受认识水平影响很大—→受整体思维、认知发展水平影响。

1、自我评价比较笼统,从某个方面(局部)评价—→比较具体、细致、较全面评价发展。

2、最初较多局限于外部行动评价—→内心品质评价。

3、从只有评价,无论据—→有论据评价。

十五、自我调节的发展:是逐步发生发展的 由不能自觉调节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能按照成人的指示,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晚期)能自觉调整自己心理和行为

学前心理学试题

学前心理学课后练习

学前心理学试题

学前心理学测试题

学前心理学教材

《学前心理学》试卷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

毛概十一章

学前心理学十一章:个性
《学前心理学十一章:个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