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前心理学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3: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十分)

1.( )期主要是指儿童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心里 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 各种否定和反抗的行为。

2.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的主要观点是“( )说” 3.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性行为。

4.所谓( )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坏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5.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 )的心理发展观,其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他的人格学说。人格的组成成分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7.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和( )性。 8.处于单词句阶段的儿童说出的词句有单音重叠、一词多义和( )三特点。

9.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其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由环境决定,该理论课称为(“ ”)阶段理论。

10.经研究发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11.心里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 )。

12.( )期也叫敏感期或临界期,指的是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的年龄段。

13.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他的人格学说。人格的组成成分是本我、自我和( )。

14.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S----R公式,S代表刺激,R代表相关的反应。

15.( )法是通过和儿童交谈,来研究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

16.帮助幼儿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有:转移法、冷却法和()法。 17.内部语言是( )性语言,其特点是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和语言高度简略。

18.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的行为表现为变通性、( )性和独特性的三个特征。

19.在幼儿期创造想象开始出现,主要表现为能够独立地从新的角度对头脑中已有( )进行加工。

20.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绘制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的规律。

答案:1.危机 2.成熟势力3.操作4.图式5.皮亚杰6.弗洛伊德7.外露8.以词带句9.心理社会10.语言11,人格12.关键13.超我14.华生15.谈话16.消退17.非交际18.流畅19.表象20.先快后慢

二、判断题(每题一分,共十分)

1.从进化论看只有在动物产生神经结构后才有心理活动。( ) 2.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 3.记忆是人在头脑中保留对以前感知过的对象或现象的映像。( ) 4.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具体划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

5.测验法是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材料以测量学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研究方法。( )

6.儿童刚生下来是没有思维的,只有从先天带来的一些无条件反射。( ) 7.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 )

8.表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是个体过去对事物的反应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在以后的活动中的恢复、重现和不断完善。( )

9.对儿童进行集中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归类法、排除法和下定义法。( ) 10.针对胎儿生长和发育有不同的时期,心理学大师皮亚杰将出生前发育划分为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和胎儿期(8~40周)三个阶段。( )

11.心理的产生需要有人脑和客观世界这两个物质基础。( )

12.皮亚杰认为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质因素、社会因素和平衡四个方面。( )

13.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 )

14.相对与物体婴儿更喜欢人,相对与平面图形,跟喜欢立体的人物图像。( )

15.问卷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

16.幼儿期的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实际水平也不相同。( )

17.2岁以后,语言表达能力迅速发展,逐渐能用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

18.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对过去曾经接触或采取过行动的某一客体,当它在眼前时还能“想起”(重现)这个客体。( )

19.幼儿的创造力表现为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突发奇想,想出新的办法或形成新的观点。创造想象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核心内容。( )

20.心理学大师斯腾伯格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方面。(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一 何理解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4)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不同。

二、在游戏时幼儿教师如何防止学前儿童注意的分散?

(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4)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5)灵活的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三、怎样加强学前儿童记忆保持的持久性?

(1)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具(2)激发兴趣和积极情绪(3)明确识记目的(4)组织有效的复习

四、对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有那些?

(1)一形多物的扩散(2)一物多用的扩散(3)一因多果的扩散(4)一物多变的扩散(5)一题多法的扩散

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

六、培养学前儿童观察力应注意的问题。

(1)激发幼儿对观察活动的兴趣(2)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3)确认认知的目的和任务4)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

七、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方面,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应怎样做?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引导幼儿积极从事又创造想象参与的思维活动。(3)教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具体形象思维明显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直觉行动思维逐渐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点。

(2)感知水平的抽象概括。幼儿初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只是对事物的某一属性或某些属性的概括:或者只顾把相同属性抽出而不顾不同属性剔除。只能反映物体直观的特点,就是在感知水平上进行抽象概括。

(3)掌握的感念有限。由于幼儿概括水平较低,最初掌握的概念,往往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掌握的概念数量有限,并且多半是具体的实物概念和动作概念。这些概念是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的。在教育的影响下,直到幼儿晚期,才能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4)判断推理不合逻辑。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常常使判断、推理不合逻辑,常常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因果关系来认识。还不习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推理的客观逻辑依据。

(5)自我中心性。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是孤立地具体事务,不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出发。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而

且理解表面化、简单化,不能理解事物深刻的内在含义。

2.培养学前儿童言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试做归纳。

第一,注意环境的影响。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离不开环境中承认的影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是儿童首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注意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模仿性。婴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模仿的方式学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前儿童逐渐可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语言。

第三,注意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儿童语言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在对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中,应尊重其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对儿童进行引导。

第四,尊重儿童的兴趣。每个儿童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也不同。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兴趣限制儿童的思维。

第五,赏识儿童的语言。教师只有在活动过程中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走进其心灵,才能欣赏他们奇思妙想的语言。

3.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如何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

(1)幼儿初期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幼儿的活动。在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思维的特点。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其次,要为儿童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再次,在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具和教具。还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 (2)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一是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二是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

(3)通过观察,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观察具体事物,让幼儿充分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对事物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综合。

(4)通过操作,对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幼儿通过对事物的操作能够对具体事物的特征直接感知,进行直接比较,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或相同之处。通过对物体相同之处的概括和判断,幼儿能够逐渐对事物进行分类。

3.对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应采用哪些措施?

(1)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幼儿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获得周围世界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2)通过各种领域的教育活动,提高发展幼儿言语的条件。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语言是连接各科领域的重要工具,各科教育教学内容的进行离不开语言。语言又促进了幼儿行为、思维、能力的发展。

(3)通过创设环境,让幼儿在看、听、说、练中发展言语能力。孩子只有真正地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的和人交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其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教授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礼貌是人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分析题20分

学前心理学试题

学前心理学试题(练习题)

学前心理学试题1

《学前心理学》试题B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课后练习

学前心理学测试题

学前心理学教材

学前心理学试题
《学前心理学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