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历史校本教研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3: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历史校本教研教案

一.选择洋思课堂教学案例,重点研究“先学后学”,“兵教兵”具体教学方法。

(一)、展示课堂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二)、指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明白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查。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让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

(五)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

1、学生自己更正

2、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误及更正的理由

3、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

(六)、当堂训练

1、布置作业

2、督促独立完成

3、批改

二.学习洋思教学模式的小得、收获

(一)、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讲的越多,学生的惰性越大。教师需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

七、八分钟就可以解决,学生积极性高,效率也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现了出来。

(二)、上课前要下工夫,精心准备好这节课,精心设计学案,准备好学生随时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避免一些无原则的争论。有时需要点拨、有时该等就等等,留给学生独立学习应有的时间。

(三)、要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从而产生学习动力。要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三)、选择世界现代史下册《亚洲经济的发展》进行实践

(一)、打出幻灯片展示教学目标

东亚、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概况、共性及个性因素 南亚印度经济发展的原因、成就及问题 西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表现

(二)、学生提前预习过,给5-8分钟重新学习整理

打出针对基础知识为主的二级检测题,初级题选择基础较低的学生上台书写,二级题由大部分学生解决

针对两级试题让学生批改,寻找错误的原因,指正知识内容,查漏补缺。同时教师针对

1 普遍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及解决问题

(三)、展示设计好的当堂训练题

给学生5分钟自做,之后给出答案自查,自己完成重新审题、回归课本、更鼓励同桌讨论“一帮一”分析错误原因,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由教师指导解决

五、教学实践反思

(一)、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论层次如何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较好体现。

(二)、一节课安排讲练结合,学生思想集中,感觉时间过的快,较好得克服倦怠情绪。

(三)、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矛盾有所缓和。使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收获和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四)、教师课前的备课工作有效充分,才能较好的驾驭课堂教学,课堂的“轻松”,源于课下的努力和汗水。

(五)、多媒体教室能较好的提供此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开展。

(六)、此模式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反映出课堂教学容量较大,并能加大训练的力度。

历史校本教研教案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历史教材中,政治史、经济史和科技文化史是传统的三大主要板块,而社会生活史一直是中学世界历史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最终是要通过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因此,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变化的有效途径。

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思想启蒙的作用。

随着16世纪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商品流通的范围扩大了,商品经济逐步取代了自然经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方殖民者通过殖民掠夺为本国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产地和市场,而工业革命的出现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形成,也促进了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建设。

政治上,,英、法、美等国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绝对专制政体和无限权力的君主制度衰落,议会民主政府迅速兴起。民主取代了专制,法制取代了人治,平等取代了特权,为近代生活的变化创造了条件。新兴的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生活变革的巨大动力。

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火车、铁路、电灯、有线无线电报、电话、电影、X光、留声机、轮船、打字机等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石油的发现和汽车的普及则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居住范围。

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进行了批判和揭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一)欧洲、美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城市建设和发展 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中世纪封建城市发生了质变,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工业发展和大批破产农民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和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例如,英国伦敦在19世纪后半叶,就集中了全国1/6人口。城市里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飞速发展的城市却不具备城市的基础设施,如卫生设施、下水道网、没有专门清扫街道的机构。城市里出现的诸多问题使许多政府意识到必须改善城市状况,否则将威胁到城市乃至国家的安全。在政府所做的改善中,比较重要的是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

在工业革命前,工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常常要忍受恶劣的待遇,加上那时的工厂体制不

3 健全,因此工人的安全、健康都没有保障。于是在英国和欧洲的其它资本主义国家都曾制定、颁布过不少调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雇佣关系的法律,但是那些法律都是为了保证资本家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不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例如,规定冗长的工作时间、沉重的工作负荷、菲薄的工资待遇以及对女工、童工的压榨、剥削合法化等等。一直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人运动不断高涨,才使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法规得以产生。1802年,英国议会首先通过了十项限制纺织厂童工工作时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接着在183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厂法》,该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二) 殖民主义与亚非拉地区的近代社会生活

近代的亚、非、拉地区,伴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传统的社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和破坏,殖民者不仅在政治上统治着殖民地,而且把欧洲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传输进来。无论亚洲、非洲还是拉丁美洲,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其所造成的破坏性远大于殖民者对这些地区落后或愚昧习俗的改造。

英国对印度的统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引进了铁路和电报、开办了西方式学校、法律上认可了寡妇再嫁并废除了诸如杀婴、童婚、寡妇殉葬和人祭之类的陋习等,但英国殖民者给印度社会造成的破坏却是难以估量的,加之印度传统的惯性,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非常有限的。

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进行了社会习俗的变革。在服装上,明治初期最早穿西服的是城市的军人、官吏、学生,以后逐步在民间流行开来。但这一时期的西服,是十分奇怪的“混合式”。男士西装上半身是英国式,长裤是美国式,脚上却穿着木屐,头发是长及颈部的披肩发。1872年,政府定西式礼服为官员礼服。1871年,日本实行男子断发令。明治天皇于1873年断发,从而使新式发型为一般百姓接受。有一句顺口溜说明了当时的情况:“敲打半头发则可听出因循古习之音;敲打全头发则可听出王政复古之音;敲打短头发则可听出文明开化之音。”为了鼓励断发,政府免去各地理发店的税收,而对结发店课以重税。在饮食上,明治之前,日本人禁食猪肉和牛肉,明治维新后,猪肉和牛肉先是出现在少数大城市的餐桌上,而后逐步被百姓接受。同时,西式糕点开始流行,咖啡和烤面包也受到欢迎。

当西方处于黄金发展时代的时候,中国却处于最痛苦的时代。中国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开始受到西方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无情冲击。伴随着开埠、通商和近代工业的兴起,近代城市在中国也开始悄然出现,沿海城市兴建了一些洋行、货栈、近代工厂、铁路、银行、办公楼、以及娱乐场所等,电灯照明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上海、广州、青岛等是中国近代城市的的典型代表。

1860年以后,西方传教士开始大规模地来到中国从事传教工作,不断开办一些教会学校,作为对华教育侵略的据点。这些学校不仅免收学费,并且还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费,学生主要是贫苦教徒子弟或无家可归的乞丐。到1900年,在华的几乎所有重要传教中心都开设一所小学。20世纪初,教会办的高等教育开始发展起来,基督教女子高等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代职业女性。这些知识女性首先冲破了封建枷锁的束缚,自立于社会。从教会大学毕业的女生主要在医药界、学术界、宗教界等领域工作。国人也开始逐渐重视女子教育,

4 深受传教士影响的梁启超于十九世纪末率先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女子学校。

欧洲殖民者的残酷掠夺对非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黑奴贸易,非洲损失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传统的文化艺术被严重破坏。殖民者利用基督教对非洲进行文化侵略,基督教会成为殖民者抢夺非洲人土地和自由的工具;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传播也促进了非洲人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教会学校促进了非洲教育的发展。同时,非洲人在接受“平等、自由”等观念后,开始进行非殖民地化的斗争。

欧洲对拉丁美洲的影响要比对非洲和亚洲的影响要大,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移民给拉美近代文化的多样性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在教育方面,欧洲移民在拉美兴办教育的最初目的是同化当地人,传播基督教文明。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学校数量增多,开设的课程也越来越多,既为殖民者培养了服务于殖民当局的人员,但也把欧洲先进的启蒙思想和观念传播到拉美,为拉美独立运动创造了条件。戏剧等表演形式从欧洲传入拉丁美洲,并逐渐形成美洲自己的风格。在日常生活方面,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进入拉美,则影响和改变了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19世纪时,轮船和火车运输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长途旅行变得日益方便。19世纪中期,有线电报在欧洲很多地方建立起来,人们的通讯联系日益密切,在这过程中,新闻报纸得到发展。1863年,伦敦的地铁开始通车。1867年,像今天这样有脚踏板的自行车问世,不久,通过链条带动后轮转动的自行车也发明出来。1879年,柏林的莱比锡大街上安装了电弧灯照明。19世纪晚期,电力、石油、合成织品、汽车、电话、无线电、电影、唱片和高速印刷机出现,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全面的急剧变化。 【课外活动】

(1)阅读有关文学作品或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增强对中华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认识。 (2)编辑专题墙报或组织讨论会,就某一时期中外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探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3)调查本地区交通方式的变化,讨论交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 (4)结合生活实际,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区经济发展某一方面的变化,并撰写调查报告。 (5)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

历史教研组校本教研计划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历史教研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_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历史校本教研教案
《历史校本教研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历史校本教案 校本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