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一语文《柳永词两首》教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0: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湖南省安仁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柳永词两首》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感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 第一课时

《望海潮》 【重点、难点】

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铺陈点染的表现手法 【知识链接】

1、关于词 (《系统集成》21页“学问123”)

2、作者介绍

柳永,诗作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作品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传说,《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垂涎江南大举进攻南宋。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 “粉丝”们相约赴其坟地祭扫,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3、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自主学习】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完成《系统集成》“心有千千结”部分。

2、听朗读录音(亦或教师范读),小组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3、再读课文(配乐)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得恳切。

4、概括词的内容 (小组合作,代表展示)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小结:这首词描绘了一副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1 明确: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铺陈的手法。

2、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

3、“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点染之间不得有其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探讨这首诗中的点染手法:

①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形胜”、“繁华”四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烟柳”等句作染,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华”也。

②“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课堂检测】

《系统集成》基础巩固

六、作业:

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教学反思】

【重点、难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知识链接】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离愁别恨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之作。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南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自主学习】

1、自读《雨霖铃》,划出节拍,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

2、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片写恋人离别,下片写别后心情。

3、鉴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明确】此句写离开时候的远景,起过渡作用。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然后又转到现实中来,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开拓了诗的意境,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4、鉴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确】“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融情入景的写法,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 “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合作探究】

1、这首词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 意境由实境与虚镜组合而成,实境就是具体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整体的境界,虚境就是实境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境界。词中的事、景、态都是实境,词人的情思就是虚境。我们要透过实境看虚境。

【明确】起头“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暗寓离别之意。“都门”二句是情事,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下片是虚写。下片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

3 境。“今宵”一句,词人想象酒醒之后的所见之景,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凄清的画面使离人更感孤单,言外之意无穷,以别后想象之景写离愁。“此去”四句是直接抒情,问句作结,言外之意是与离人分别以后,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兴致了。下片虚写着重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读罢回首上片,我们方能从景物中体验情思,从实境中探寻虚境。

2、指出词中运用了点染手法的句子。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进一步渲染。 【课堂检测】

《系统集成》24页“感知高考” 【教学反思】

柳永词两首学案

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复习学案(原创)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柳永词两首》学案及答案文档资料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说课稿

柳永词两首说课稿

高一语文《柳永词两首》教学案
《高一语文《柳永词两首》教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