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学案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08 08:34:3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船长》教学案设计

《19 船长》

教材简析:

《船长》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同名短篇小说。主要讲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之后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船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像”感人,以“情”感人。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必须把文本的形象丰满、鲜活起来,才能入境动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刻骨铭心的感受。 设计理念: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始终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在读中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本课教学,确定以读为主线,以中心段为切入点,以学生质疑为突破口,紧扣教材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学生疑点,创设情境,始终置学生于惊心动魄的灾难现场,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具体言行反复研读、细细揣摩,在充分朗读中渐渐进入情境,走进船长的精神世界,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患难,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层层推进的读书活动中,逐步让理性的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疑难点也就在不断深入的交流、对话与朗读中不攻自破。 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难点)

课前预习导学: 1.查找资料了解:雨果

2.读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哈尔威船长 诺曼底号轮船 克莱芒 洛克机械师 奥克勒大副 嘈杂 斗殴 调遣 深渊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忠于职守 肇祸 ....3.读文三遍,思考课文注意写了一件什么事?

4.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写一写感受。

课堂合作研讨: 一. 课堂导入

结合资料“意大利游轮触礁后船长的行为”引入。 二. 合作学习

活动一:初读课文,整理感知

1,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哈尔威船长的什么事? 3,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是个怎样的人?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说说你对这句活的理解。

活动二:围绕主线,深入学文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次惊心动魄的海难,一起去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人格魅丽!快速浏览课文“救援”(第2—28自然段)部分,找出在次过程中哈尔威船长一共下达了哪几次命令,用笔画下来。2.学生汇报四次命令: 3.学习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这4次命令,联系上下文思考: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出的命令,从命令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可以在书上做出标

注,默读后同桌间交流一下!

交流、引导。 例如:

读第一道命令,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 “吼”?联系遇险的情景。从“必须”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其中耐人寻味的句子“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练习朗读。

活动三:学习“殉职”,升华情感

1.感情朗读最后两段。

2.如果你是诺曼底轮船获救的一员,你会对哈尔威船长说什么?

课堂达标训练:

按课文内容填空:

《船长》一文的作者是 。他通过 事,抓住人物的 刻画了一位 的船长。读了课文,我最深的感受是: 。

课后拓展延伸:

1.小练笔:读《船长》有感 2.读读背背雨果的名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生活就是面对微笑。

《山海关》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山海关》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选自峻青的《雄关赋》,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指导朗读中,我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创设情景,亲身感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山海关前进行角色体验,并能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二是师生对话,共同感悟。此时教师也是学生中的一员,用极为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让学生读出自己最真挚的感情。

课时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2、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难点)

3、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难点) 温故知新:

小组内朗读课文,交流你的圈点批注。(体现山海关特点的词句) 课堂学习:

(一)课堂导入

(看图)同学们,这就算万里长城的起点,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在文中,它被作者峻青一遍遍地深情唤作----“雄关”,说说你对“雄关”的理解。在作者心目中,他是怎样理解“雄关”的?又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到文章中去,和作者一起读出“雄关”的含义。

(二)课堂研讨

活动一:精读课文,感受“雄关”的体魄

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边读边勾画出体现“雄关”特点的相关语句;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再有感情的读一读。

例:“那高高的箭楼,巍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

“巍然耸立”就是像高山一样直立,稳定不动摇。从中我仿佛看到一座高大的城楼像山一样屹立在眼前。由此可见山海关是一座“雄关”。

活动二:潜心会文,感悟“雄关”的灵魂

1、看到这样威武的雄关,作者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结合资料理解:“啊,雄关,他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他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补充资料:确切地说,这雄关,不在地壳之上,不在山海之间,而真正坚固的雄关,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我们那可歌可泣的历史,那对祖国忠贞不渝的信念,这才是最坚固的雄关,是任凭什么也攻不破的雄关! -----峻青《雄关赋》)

活动三:回顾全文,总结表达

1、联系全文理解:

“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2、总结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课堂达标: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先写我的( )中所( ),描绘了山海关的( ),后写我的( ) 中所( ) ,回忆了山海关的(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山海关的( ) 和( ) 之情

2、仿写句子:

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课后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积累你认为文中用的生动的词语。

2、课后阅读峻青的《雄关赋》、古继堂《长城》

3、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也站在山海关面前,你面对山海关最想说些什么呢?

《21爬山》第二课时

息县城关东街小学 孙莹

教材简析:

《爬山》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爬山时,父亲怎样教育、启发儿子的。课文先讲二十六年前的清晨,父亲带“我”爬山;再讲爬山过程中,父亲教育“我”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并启发我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并点明中心:“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而“我”学到的“智慧”就在前文的叙事时父亲的话语中。课文叙事说理,人物语言富有哲理,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设计理念: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的学习活动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倡导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过程,以“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什么智慧?”作为学习该文突破口,让学生抓住重点句——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进行细读感悟,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理解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语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对重点句的感悟时,与学习伙伴进行讨论,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煮、拂、燃、煌、智、慧”6个字。要求掌握的词有“煮熟、吹拂、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学重点:

父亲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带给人的深刻启示。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引出“智慧”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我和父亲去爬山,学到了什么?

出示语句:“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智慧。”

二、直奔重点,感悟“智慧”

在爬山过程中,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什么智慧呢?

1.出示学习提示:“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用“——”画出能体现 父亲“智慧”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并练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 学生按“学习提示”学习课文。 3 汇报学习收获(边汇报边引导) 父亲第一次话语

(1)“征服”可以换什么词?把它放在文中读一读。 (2)怎样理解父亲说的“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3)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父亲的第二次话语 (1)父亲强调什么最重要? (2)父亲是怎样跟我说这句话的?

理解“慢条斯理”,并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想一想父亲还会怎样说?你能把它读一读吗?

父亲所说的这些道理,十岁的我懂吗?用“﹍﹍”划出有关语句(学生讨论后汇报,相机理解“似懂非懂、自以为是”)

父亲的话,你明白吗?说说学习或生活中你尽力或没尽力的一件事。 父亲的第三次话语

(1)我按照父亲的方法尽力去做了吗?我听到什么美妙的声音? 相机理解“一五一十”想一想:我还会听到什么?

(2)引读这句话 三.总结,升华“智慧”

1.齐读父亲三次说的话。这就是(出示中心句,生读)

2.结合课文内容,“智慧”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你从这次爬山中学到了什么智慧?(结合前文的学习来谈)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推荐第2篇:如何设计教学案

如何设计教学案

我校将对“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力争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通过研讨,我们认为: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即引导者角色。学生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即探究者角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即用最少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

1、创设情境,学生自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2、师生共研,生生互动: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3、教师讲授,师生互补。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举一反三。

4、拓展延伸,实践应用。教师对知识适当进行梳理和拓展,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要设计一些练习,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看出,只有在备课中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高效课堂”才能体现出来。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的经验,“教学案一体化”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什么是“教学案一体化”

所谓“教学案一体化”,是指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通过教案学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完成设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教学的一种课时计划。从“教案”到“教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是以“学”为主。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是以“教”为主。“教学案一体化”可全方位地强化师生间的交流。因此,在教学案的设计和书写中,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

三、如何设计教学案

教学案设计最主要的是要体现学案的要求:

1、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2、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推荐第3篇:发展是硬道理教学案设计

思想品德九年级教学案设计 第六课第一项目

《发展是硬道理》教学案设计 单位石横中学姓名刘秀华

【课程标准】4.2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意义。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一、教与学目标

1、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明确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懂得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认识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生力军,要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与学重点: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理解“一个中心”是关键

三、教与学难点:发展是硬道理。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五、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师播放视频《改革开放30年意义》(酷6网),并提出要求,仔细观察,你能从视频中提炼出哪些信息?

生观看视频,回答上述问题。

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亮点。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走的是一条强国富民之路。而要实现国富民强则必须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第一项目《发展是硬道理》

(设计意图:结合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视频材料,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乐于探究。)

(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

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师:刚才同学们观看了视频,了解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取得巨大成就和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

师总结: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7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教师加以提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2)主体——全国各族人民

(3)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根本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5)目标——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经济方面的目标;民主——政治方面的目标;文明——文化方面的目标;和谐——社会方面的目标。 (6)提出的基本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生自己阅读相关链接部分,从含义、起止时间、主要特征、表现几方面了解即可)

师提问:为什么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我们能取得巨大成就? 学生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党的基本路线是指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路线。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所以我们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学习任务一这部分,在中考中很少提及基本路线的内容,而经常考到的知识是核心内容与制定依据,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是采取了提炼知识点的方式,把基本路线进行分解,重点掌握核心内容与依据,明确其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于其它的知识理解即可) 学习任务二:“一个中心”是关键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思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国防、教育等。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

引导学学生阅读教材69页材料 思考问题:我国在前进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

知识归纳:当前,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师播放视频《邓小平南巡讲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凤凰网) 出示思考问题: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学生思考

师生结合具体实例共同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

第一: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对比说明—— 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用加入世贸组织和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的事例说明—— 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三:以港澳回归和台湾问题说明——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也离不开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四:用抗争救灾的伟大胜利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的对比说明——

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离不开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师总结: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1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靠得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3党的基本路线基本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党的基本路线是指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路线。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所以我们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5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请辨析:有同学认为,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就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来抓。(友情提示:从关注民生和中心任务两个方面思考回答)

解题思路:辨析题是思想品德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学生经常失分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在答题前应分析所考察的知识点,先理清思路按层次,最好分为4点内容。

1、正确内容的意义、影响、地位、作用;

2、错误的或者片面的地方在哪?原因是什么?危害是什么。

3、正确的、全面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4、如果题中涉及重要定义和概念的,一定要单独答出来,尽量用课本上的语言。

在此题中,党关注民生是对的,体现了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是错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参考答案:①“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是对的,是党践行三个代表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是错的, 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1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下列对基本路线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它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③坚持这一路线要一百年不动摇

④制定这一路线的依据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012菏泽)1.漫画《变迁》是我国30多年来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缩影: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我国

①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② 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③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2年山东滨州)3.(14分)【关注时事 情系家乡】 时事一 滨州新闻网:2011年,滨州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1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130亿元,年均增长2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540元和8744元,年均分别增长14%和14.9%。

时事二

滨州日报讯:2012年5月24日,省委书记姜异康在参加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滨州代表团讨论报告时强调,滨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希望滨州市牢牢把握实施“蓝黄”两大战略的重大机遇,开拓奋进,科学发展,努力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为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 阅读时事,回答问题:

⑴时事一反映了哪些经济或社会信息?(2分)

⑵我们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必须坚持以什么为中心?并简述其理由。(6分) ⑶作为滨州市民,请你为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建言献策。(6分)

(六)总结升华指导践行

教师:祖国的发展与每个中华儿女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关注国家发展,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准备将来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反思】

推荐第4篇:《松鼠》教学案设计

《松鼠》教案

裴营乡一初中

路斌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概括松鼠的特征,

通过比较,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自觉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的状物方法;由课文内容延伸到“保护动物”。

教学步骤: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从小都受到这样的教育——要爱护动物。为什么呢?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因为大千世界里的动物种类繁多,人类的朋友便许许多多。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朋友,请同学们一起看看它是谁?

哦,原来是可爱的松鼠。那么,大家对松鼠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我们还是一起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它吧。(展示松鼠图片)

二 关于松鼠

1 图片、声音及影片 2 相关知识

《辞海》中的“松鼠”条目: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用昆虫和鸟卵…… 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动物学》中关于松鼠的介绍:经济价值高的动物,根据他们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肉用兽、毛皮兽和药用兽三类。毛皮兽有水獭和松鼠等。松鼠栖息在树林中,分布在我国东北和西北等地,毛皮可以做成大衣,尾毛可以制笔。

三 作者简介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

四 课文朗读

1.把握课文中红色字体的词语的读音。

驯良(xùn)

乖巧(guāi)

清秀(qīng xiù)

矫健(jiăo)

机警(jĭng)

玲珑(líng )

帽缨(yīng)

歇凉(xiē)

榛子(zhēn)

榉实(jǔ)

橡栗(lì)

蛰伏(zhé)

错杂(zá)

苔藓(tái xiăn)圆锥形(zhuī)

1 梳理 (shū)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读出你比较喜欢的片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生朗读)

作者是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的,写得生动而形象。

五,课文理解 1.出示问题

(1)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2)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松鼠是怎样一种动物?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 明确:

(总)第1段,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

第2段,松鼠的漂亮。

(分)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补充)第6段,松鼠是一种有用的动物。

2,思考:

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讨人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提示:面容 ? 眼睛 ? 身体? 尾巴 ? 坐姿?

吃相? 3,问题:

一、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哪些词能说明松鼠的漂亮?

三、这段文字除运用说明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再说说“我”的“驯良”:同学看课文做答,提示:活动范围 ? 活动时间

?食物特点? 5,最后说说我的“乖巧”提示:结合四五段,从日常行为打窝两个方面回答。 六,语言赏析

1,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句子,

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交流探究:“经常”一词指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说明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

句子

2、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交流探究: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句子 3“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船”中的“有人说”能删去吗?

交流探究:

这表明仅仅是听说而已,并非亲眼目睹。体现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过来也说明其余内容是他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

以上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同学们自己在文章中继续发现。 2,揣摩运用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请从文章

2 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

运用拟人手法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 句子,“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中用“清秀”“玲珑”“美丽”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突出它的“漂亮”。

句子,

句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描写松鼠的漂亮---“面容清秀”

“玲珑的小面孔”

“美丽的尾巴” 描写松鼠的活动---“歇凉”“练跑”“玩耍”

突出松鼠的灵性---“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 用动作说明松鼠的精明能干--- “搬” “编扎”

“挤紧”

“踏平” 写松鼠生活 居住情况---“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3教师总结 生动的语言:

人格化的描写:赋予松鼠人的习性 拟人化的手法:肖像动作感情习性

4,揣摩探究

文章最后说“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有人说:“读到此处时,让人感到很别扭。如果我们真心喜欢一个小动物,比如说小狗,我们在夸奖它一番后,会告诉别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袄吗?所以,课文结尾是全文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对于上述观点,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展开讨论) 七,仿写训练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大家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段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作业布置

课后收集松鼠的其他资料,结合课文的介绍,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总写:

漂亮、讨人喜欢:驯良、

乖巧

补充写:其他特征

语言: 准确

生动

推荐第5篇:《我爱你,中国》教学案设计

《我爱你,中国》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一、教与学目标

1.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风俗习惯 。 3.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

自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新闻分析法、启发式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体验,使知识从学生的感知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合作探究使学生们在交流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歌曲欣赏】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并出示歌词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

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

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

我爱你群山巍峨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

荡着青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啊...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教师:听了这首《我爱你,中国》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那么,祖国可爱表现哪些方面?我们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二课第一项目:我爱你,中国。

板书:我爱你,中国 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风俗习惯 。 3.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整体感知,信息搜集 快速浏览教材第14-20页内容, 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任务一:可爱的祖国 活动一:【美图欣赏】 教师出示:

北京**

四大发明

长城

京剧脸谱

(1)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2)回想歌词并结合图片,祖国有哪些让我们自豪的地方? (3)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你喜爱的地方?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优美风景图片,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再现场景,充分利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找到祖国的可爱之处。)

教师总结:我们的家乡是美丽的,我们的祖国更是幅员辽阔、江山如画;五千年的文明史,凝聚了世界上最璀璨的文化;古代的科技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无数的中华儿女无不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些方面各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活动二:【你当导游】

小明在网上结交了一位英国的好朋友约翰,约翰打算在这个假期里来我们祖国来旅游,可是他对我们国家非常的不熟悉,于是他向小明发了个电邮,想让小明给他介绍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这可让小明着实为难了,我们的祖国幅原辽阔、物产丰富,而且有着许许多多的文明古迹,怎么对自己的好朋友介绍呢。

请你当一名导游替小明,向约翰介绍我们的祖国。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让学生把我国的如画江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介绍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师总结: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导游,让远道而来的约翰了解我们祖国如画江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 活动三:【从我做起】

教师:无数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应该怎样做呢?

教师总结:(1)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3)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4)要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任务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活动一:【听歌曲悟道理】

多媒体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听完歌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设计意图:选择经典歌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目的是给课堂注入活力,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优美旋律体会五十六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呼应本部分标题。)

教师总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如同五十六朵鲜花盛开在神州大地,装点着祖国的锦绣山河,他们和睦相处,友好往来,荣辱与共,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活动二:【你说我说】

假期里,约翰如约来到中国,小明作为主人翁,理所当然的陪同约翰游历。小明按照你的指引,带领约翰游览著名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故宫等景点。约翰深深地被中国优美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所陶醉。这一天,他们又到了我们的民族馆去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约翰问了小明好几个问题,你能帮小明来回答吗?

1、你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他们都分布在那些地方?

2、这些民族的生活怎么样?你们有没有种族歧视?

3、你怎么看待这些民族?

(设计意图:通过帮助小明,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 活动三:【小小故事会】 谁能讲讲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教师总结: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和平时期、在祖国遭受外来侵略时期表现一样吗?如果表现不同,那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扶持、相互支持;党和国家审时度势,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状,及时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有力的推动了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 活动三:【西部发展】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于2011年7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胡指出,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材料二:(1)2002年西部12个省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达20052亿元,年年平均增长9.4%,快于全国增速1.7个百分点;人均GDP由1999年的4312元提高到2002年的5512元,平均增加1200元。(2)工业生产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明显回升。经测算,2002年西部12个省市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6390亿元,比1999年增加1300多亿元,年平均增长8.2%。(3)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2000-2002年西部地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00亿元,占同期全国的21.3%。(4)科技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2002年,西部12个省市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达193.25万人,比1999年增加106.27万人,增长1.22倍,年均增长30%。(5)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三年间,西部12个省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在6.4%-9.2%之间。 同学们思考上述材料,有哪些感悟?

(设计意图:运用数字说明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民族团结有了新的发展。)

教师总结:国家重点开发西部,富裕了西部4亿人民,东西部各民族团结协作,互通有无,共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充分体现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兄弟情谊。我们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民族大家庭,注意维护民族团结。 活动四:【七嘴八舌】

放暑假了,小方报名参加了北京的一个夏令营,夏令营里来了回族、藏族等好几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并且还要游览清华、北大等几所名校,小方甭提多高兴了。可是,第一天小方就遇到了几件烦心的事。早上:吃饭时,带队老师安排小方和几位回族小朋友一桌吃饭,遭到小方的强烈抗议:“他们又不吃猪肉,我可受不了,我要求和汉族小朋友在一块。”几位回族小朋友听了很生气,带队老师也很不满意。中午:午饭后,游览清华园,夏令营里最小的一位少数民族小朋友发起了低烧,带队老师帮他吃完药后,请小方帮他背一下包,小方生气的说:“我也很累,我帮他背包,谁帮我背包呀。”晚上:在热热闹闹的篝火晚会上,小方和藏族小朋友卓玛坐了一起。卓玛夸赞自己的家乡草肥马壮,是一个富饶的好地方。小方听后马上反驳道:“你们那里有什么好的,有摩天大楼吗?有超级机器人吗?经济不发达,有什么好赞美的?中国有我们汉族就可以了,你们这些少数民族,有没有无所谓。”卓玛气得哭了起来。

问题:小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你认为他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评析小方的行为,结合生活实际,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师总结:(1)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2)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3)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维护主权独立领土完整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江山如画 知识梳理:

热爱祖国

历史悠久 1.知识网络

我爱你,中国

热爱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文化灿烂

可爱的祖国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历史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履行民族团结的义务我。 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我。 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维护民族团结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观点排查

(1)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江山如画;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2)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材料一

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中唱道:“„„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叫中国„„”

材料二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随着全国l 9个省市代表团相继赴新疆考察调研,标志着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发展建设的大幕开启。5年后,新疆全区人均GDP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道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搞好对口支援、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现实意义。 解题思路:阅读材料---寻找有效信息---联想课本知识---准确回答问题。 方法指导:

解答这类简答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总体要求。在组织简答题答案时,应标明要点作答,条理清晰,面面俱到,要言不烦,使用学科语言。

2.掌握具体方法。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命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的知识重点及能力要求。只有知道“问什么”,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和要求,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问什么”的确定,主 要看题目提供的素材和设问的要求。

其次,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案要点。要选择与题干相吻合的

教材知识,把题目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顾教材中与该设问相关的内容,选出答题所需的观点或依据的理论。要注意多角度思考,有针对性、有层次、有条理地加以分析。

最后,组织答案时,重点语句和关键字词的表述要完整,尽可能用教材上的学科术语,文字要准确、全面、简洁。 参考答案: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有利于发展新疆地区的经济,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促进新疆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新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新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1.为加快发展藏区教育,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我市6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接收了798名藏区学生,实行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这项工作 ①有利于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②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③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④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010年4月17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统一布署,全国各地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各族同胞互救互助,凝聚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血脉亲情.描绘了一幅幅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图。

这一切表明 ①青海地区地震多

②在我国,藏族比其它民族更重要

③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从4月14日大地战栗、房倾屋塌的那一刻起,玉树,这个藏族居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地区,顿成举国关注的焦点。“我们都是玉树人!”各族人民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灾难中充满大爱,悲伤中饱含力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血脉相连、亲如一家、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青少年学生应该牢固树立 ①“团结诞生希望,凝聚产生力量”的思想②中华民族是一个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大家庭的思想③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完全有能力独自战胜各种灾害的思想④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千百年来,在玉树这片美丽的高原土地上,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等各族群众共同生活在一起,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危难时刻各族人民更是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说明

A.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亲如一家,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升华 B.我国已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历史上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已不复存在 D.我国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分裂主义已无任何市场

5.2010年5月19日,为期3天的历史上首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在京结束。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口援疆工作,切实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说明

A.我国正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C.搞好民族团结是每个人的责任

D.新疆经济要与全国其他省份经济同步发展

6.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施了沿边开放战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等,这(

①表明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09年12月29日闭幕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获悉,《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获得通过。这是新疆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范民族团结教育。《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规。法规的通过(

) ①能够彻底解决新疆的民族问题②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③有利于促进新疆的繁荣发展

④有利于构建和谐新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8.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余年来,内蒙古大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曾经封闭落后的贫困之地,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百元变成人均GDP列于全国前10名、经济增长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富裕文明之乡。(1)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余年来,内蒙古大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得益于

战略的实施。 (2)我们青少年学生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B

6.D

7.B 8.(1)西部大开发战略。

(2)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六)反思总结,指导践行

放眼祖国大地,我们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走进民族大家庭,我们会感受到56个民族共处的温馨。我们中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为祖国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教学反思】 由授课教师课后完成。

推荐第6篇:教学案

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灌云县鲁河中学2010.11.18

推荐第7篇:教学案

上饶县石狮小学教师备课单

(共案)

年级 学科 议课时间

课题

课型 课时 上课时间

推荐第8篇:教学案

1、导入:记得孔子有一次和子路、曾皙,冉有等几位学生一起谈论志向问题。当问到曾皙时,曾皙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大得孔子赞赏。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春风沂水的三月,在那崇山峻岭的茂林修竹之中,亲密的朋友携手而来,席地促膝侃侃而谈,那该是何等怎样的乐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过时光的长河,走进那兰亭,一起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过渡句:《兰亭集序》一篇山水游记散文,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王羲之其人及其写作背景。)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郡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在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兰亭集序》。 (提问:什么是序呢?)

明确:一般放在书或者文集的前面,是说明书籍著述或者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的作品进行评论,或者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

(过渡句:《兰亭集序》不仅是一幅书法极品,誉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更是散文中的佳品,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诵读、理解去探究文字的丰富的内涵。)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们认真听一下录音。

(要求:注意文章的语气、停顿、字音)

2、学生齐读

(指导学生的朗读)

(过渡句:关于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文意的理解,首先应该是字词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并尝试翻译,请特别注意老师用不同颜色标注出的字词及划线部分。)

4、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梳理字词

5、品读课文,读出情感

(过渡句:字词的梳理,可以说是为我们理解文意打下了一个基础,那么接下来我们请男生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勾画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乐

作者为何而乐呢?

1、良辰:暮春之初

农历

一、

二、三月为春季,暮春也就是三月。

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翻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最美的一段时光。

2、美景:山、水、天气

比较王羲之笔下春景与其他文人笔下的的春景的不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

——韩愈《晚春》 明确:

《忆江南》和《晚春》写的是花红水绿,尽显春色之浓艳;

《兰亭集序》:映入眼帘的只有山、水、竹、天、风而已,可以说,真是洗尽铅华。写竹,只言其“修”而舍其翠绿,写水,只言其“清”而弃其碧波,尽显春色之素淡、雅致、清幽,这样的山水,正可以韬养宁静淡泊的心性。清风拂面,水声泠泠,在这里,足以让人心境澄明,心旷神怡,物我同化。

3、乐事: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之饮

(提问:对于王羲之等人来说可乐的事仅仅在于“修禊事”吗?要求: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我国古代文人有流觞而饮,吟诗作赋之雅俗。贤士聚会免不了酒与诗,就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感情的产品。流觞曲水,贤士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乐,亦足以把内心深处的感情都表达出来。

4、赏心:游目骋怀

提问: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赏心悦目,那么,他是如何表达的? 明确:仰观宇宙之大„„信可乐也!

提问“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是极视觉置于:竹木萧萧,流水潺潺,是尽听觉之乐。但最令人快乐的还不在于此,是什么呢? 如何理解“游目骋怀”?

明确:游,骋,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我们在仰观俯察的时候,也是我们游目骋怀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我们是超脱的,空灵的,美妙的。这个时候,已经是见山不只是山,见水不只是水了,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的了。

6、美读课文,感悟情怀

在这样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王羲之等人游目骋怀,尽享耳听和眼观的乐趣,最后作者把心情归结为一个“乐”,如果让你们再一次朗读这一部分,你会怎样来读呢? 明确:舒缓—稍快—舒展曼婉,语调要清新。 学生齐读,并尝试背诵。

7、小结

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尘埃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不安的心回复平静,使原本堆积的烦恼渐渐融化。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许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这些留待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8、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

三、四段,想一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2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

癸(guǐ)丑 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趣(qū)舍万殊 齐彭殇(shāng)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学生发言后,明确本文层次,板书: (一)记叙兰亭盛况; (二)抒发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四、讨论第一段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1),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试背诵。

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板书明确: (一)记叙兰亭盛会: (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贤„„少长„„” (3)环境:“此地有„„,又有„„” , (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5)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6)感受:“„„信可乐也。”

讲析过程中,给定短暂时间强化记忆,然后指名学生根据板书内容提示,试背诵。 讨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后,明确: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预习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展开议论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

3

怀? 第二课时

一、集体背诵第一段

简要复习第一段内容,导人新课。

二、讨论第二段内容

1.教师领读或学生齐读。 2.“俯仰”一词在这一段中两次出现,意思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3.本段教学有一定难度,应先指名学生串讲大意。

4.提问: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学生发言后,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5.结合课后练习(一)中的(2),讨论这段话的议论与上一段的叙事有何联系。讲析: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板书: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晤言一室之内(静) 或放浪形骸之外(躁)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况修短随化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6.齐读。指导学生在板书提示下试背诵。

三、讨论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怀。 1.指名学生朗读。

2.讨论: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发言后,明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3.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联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的目的。

4.全班齐读。

四、归纳总结

本文先绘声绘色地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叙志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比较阅读:课外阅读《腾王阁序》,比较与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4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这一天。 21.惠风: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用来。 25.骋:使······奔驰。 26.极:穷尽。 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5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34.暂:短暂,一时。

35.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向:过去、以前。 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喻:明白。

4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1-2][4-5]

6

推荐第9篇:教学案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语言的识记、理解、运用

2、朗读技能的培养,

3、遣词造句的品析与运用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滋养出对美景美文的愉悦与崇爱之情,形成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目标

2、3 学习难点:目标

2、3 学习时数:三课时

学习指导: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通过不同角度生动地描写了景物的特点,同学们可以通过“换一换、删一删、调一调”等方式品析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学习过程

一、导语美读

阅读第三单元和《春》的导读语,标出优美的句子反复朗读。

二、读准字音

给下列粗体字注上音,并朗读整个词语直到读准为止,要注意多音字哟。

迷藏 应和

薄烟 黄晕

酝酿 蓑衣 鸟巢

三、掌握词语

工整规范地书写下列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并用粗体词造句,最好几个词合并写一段话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抖擞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 花枝招展

听写过关

四、了解作者

对朱自清,你知道多少,请说说(作品、轶事、名言……) 教师补充

五、感知文意

1、你读懂了多少?请仿照导读语第一行补充填空,不符合文意的,可以删除、改换

江南的春天,

2、小组合作给其他组出一个难题为难为难他们,可你们先要酝酿酝酿一个答案

3、用成语或古诗词或精美短语给

2、

3、

4、

5、

6、7自然段进行“画面命名”,并说明命名的理由,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命名最符合文意、最有诗意。

六、竞读文章

1、个人读,每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自选一个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

2、小组读,每小组朗读老师指定的自然段。

3、联读,个体-小组-全体(第1段-第5段-最后三段)

要注意对内容的停连、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调的抑扬的指导评价。

七、品析语言

品析词句一般方法:先看运用了什么手法(如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感官角度、句式、语气等等),然后再看所表现的内容。如“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闹” 这个词从侧面写出了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忙碌的景象。“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从听觉角度从侧面突出了春风的柔和清新。

1、品析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⑴偷偷地能否删去?为什么?

⑵“钻”换成“长”好不好?为什么?

⑶“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首好不好?为什么?

2、下列粗体词和句子,你(你们小组)最能欣赏哪一个(几个)? ⑴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⑵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⑶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⑷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⑸(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⑹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八、陶冶情操

作者笔下的几幅春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九、质疑解惑

你觉得文章哪些地方写的不合理?还有哪些疑惑?

十、诵读文章

最好全文背诵,如果有困难,第

6、7自然段可以不背诵。

一、拓展延伸

1、搜集带“春”字或与“春”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古诗词、对联,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上,并背诵其中的几个,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2、借鉴本文的某些写法,用文字再描画一幅春景图(100字左右)

二、总结反思

用一些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济南的冬天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语言的识记、理解、运用

2、遣词造句的品析与运用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滋养出对美景美文的愉悦与崇爱之情,形成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2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指导: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通过不同角度生动地描写了景物的特点,同学们可以通过“换一换、删一删、调一调”等方式品析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学习过程

一、读准字音

给下列粗体字注上音,并朗读整个词语直到读准为止,要注意多音字哟。

济南 镶嵌 水藻 宽敞 贮蓄 澄清 着落 发髻

二、掌握词语

工整规范地书写下列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并用粗体词造句,最好几个词合并写一段话

镶嵌 响晴 温晴 安适 肌肤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着落 宽敞 发髻

三、了解作者

对于老舍,你知道多少,请说说(作品、轶事、名言……)

四、感知文意

1、小组合作给其他组出一个难题为难为难他们,可你们先要酝酿酝酿一个答案

2、在文中圈出“响晴”、“温晴”、“宝地”、“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然后联系全文内容来证明哪一个词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用概述的方式来表述你们的观点,发言大致上两个层次,首先,哪个词最适合,然后阐述理由。

五、品读欣赏,

1、在文中划出“小摇篮”(第2段)、“带水纹的花衣”(第3段)、“小水墨画”(第4段)、“蓝水晶”(第5段)。这四个语言你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讲出你的欣赏的内容来。(提示:参考《春》第七题)

2、品读第3段,选做三题

⑴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给这段文字进行“画面命名”,要求赋有诗意; ⑵圈出全段文字中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⑶用单竖线“划分”的方法表现你读懂了这段文字的层次结构; ⑷品析“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 ⑸你还发现本段妙用了哪些手法?

六、陶冶情操

读了这篇课文,你享受到了什么?

七、拓展延伸

3、搜集与“冬”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古诗词、对联,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个,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4、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八、总结反思

用一些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夏感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语言的识记、理解、运用

2、朗读技能的培养,

3、遣词造句的品析与运用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滋养出对美景美文的愉悦与崇爱之情,形成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目标

1、3 学习难点:目标

2、3 学习时数:60分钟

学习指导:用前面学过的方法品析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重点落在修辞的表达效果上。

学习过程

一、读准字音

给下列粗体字注上音,并朗读整个词语直到读准为止,要注意多音字哟。 黛色 磅礴 匍匐 迸发 澹澹 芊芊细草 闲情逸致

二、掌握词语

工整规范地书写下列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并用粗体词造句,最好几个词合并写一段话

黛色 灵秀 贮满 终极 匍匐 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闲情逸致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

三、感知文意

2、

3、4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理由,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标题最符合文意、最有诗意。每一个标题要用上 “紧张”、“热烈”、“急促”三个词语中的一个。

四、朗读课文

每个小组从

2、

3、4段选择一段进行朗读,看哪一组读得更准确,情感把握的更好。

五、品读欣赏,

找出课文中二至四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

六、质疑解惑

你觉得文章哪些地方写的不合理?还有哪些疑惑?

七、陶冶情操

作者笔下的夏,你对它有一份怎样的情愫?

八、拓展延伸

1、搜集与“夏”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古诗词、对联,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个,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2、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冬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总结反思

用几个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秋天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语言的识记、理解、运用、

2、朗读技能的培养,

3、遣词造句的品析与运用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滋养出对美景美文的愉悦与崇爱之情,形成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

2、3 学习时数:60分钟

学习指导:用前面学过的方法品析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重点落在词性的表达效果上。

学习过程

一、读准字音

给下列粗体字注上音,并朗读整个词语直到读准为止,要注意多音字哟。 幽谷 肥硕 归泊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冽 晨曦 梦寐以求

二、掌握词语

工整规范地书写下列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

幽谷 肥硕 归泊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冽 晨曦 梦寐以求

三、感知诗意

尝试用一些歌名、广告语给每一节诗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理由,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标题最符合诗意、最有诗意。

四、诵读诗歌,

配乐朗读,看哪一组读得更准确,情感把握的更好,配上什么乐曲合适呢?推荐一个乐曲,阐明推荐理由,然后背诵全诗

五、品读欣赏,

下列诗句中粗体词,你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讲出你的欣赏的内容来。 ⑴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⑵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⑶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⑷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六、质疑解惑

你觉得文章哪些地方写的不合理?还有哪些疑惑?

七、陶冶情操

这首诗你读出了怎样的味道?

八、拓展延伸

1、搜集与“秋”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古诗词、对联,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个,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2、试着写一首表现秋景的小诗(行数不限)

天净沙

秋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歌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3、学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4、感受诗人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的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知识与能力目标2 学习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

1、

3、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指导: 以小学学过的一首古诗为例初步掌握诗的有关知识,如诗体、诗的押韵、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的重音。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马致远(作品、轶事、名言……)

二、学习诗歌有关知识,如诗体、诗的押韵、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的重音。

三、朗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检查读:个人读,加深读:小组读、全班读。 个体展示----评价

四、译读

读通诗意

一组读两句,另一组(个体)读出诗句大意(拓宽画面) 预习时明确要求

五、吟读

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还可摇头晃脑地读、唱读,尽力读出诗的意境、情趣。

个体、小组配音竞读---评价

六、品读,

反复读你最欣赏的诗句,从写法、情感等角度说出你欣赏的理由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

3、4,贯穿在此环节中。

七、陶冶情操

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八、背诵过关

九、拓展延伸

搜集马致远的有名诗句,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句,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必须补充

十、总结反思

用几个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歌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3、学习律诗的有关知识。

4、学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5、感受诗人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的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知识与能力目标2 学习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

3、

4、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指导:联系现代文如《行道树》等领会古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白居易(作品、轶事、名言……)

二、学习诗歌有关知识,如诗体、诗的押韵、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的重音。

三、朗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检查读:个人读,加深读:小组读、全班读。 个体展示----评价

四、译读

读通诗意

一组读两句,另一组(个体)说出诗句大意(拓宽画面)

尝试一种新的译读方法:以诗译诗(翻译过来的句子要有诗意,要押韵),预习时明确要求,教师示例

五、吟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如摇头晃脑地读、唱读,尽力读出诗的意境、情趣。

个体、小组配音竞读---评价

六、品读,

反复读你最欣赏的诗句,从写法、情感等角度说出你欣赏的理由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

4、5,贯穿在此环节中。

七、比较

两首诗在写法、情感等方面有何异同

知识与能力目标

3、5,贯穿在此环节中。

八、陶冶情操

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九、背诵过关

十、拓展延伸

搜集白居易的有名诗句,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句,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必须补充 十

一、总结反思

用几个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观沧海

龟虽寿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学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3、从写法、情感等角度比较两诗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向上的积极情志。

2、培养热爱祖国的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习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指导: 联系现代文如《行道树》等领会古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曹操(作品、轶事、名言……)

二、教师传授诗歌有关知识,如诗体、诗的押韵、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的重音。

三、朗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检查读:个人读,加深读:小组读、全班读。 个体展示----评价

四、吟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如摇头晃脑地读、唱读,尽力读出诗的意境、情趣。

体展示----评价

五、译读

读通诗意

一组读两句,另一组(个体)说出诗句大意(拓宽画面)。

六、品读,

反复读你最欣赏的诗句,从写法、情感等角度说出你欣赏的理由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贯穿在此环节中。

七、比较

两首诗在写法、情感等方面有何异同

八、陶冶情操

你喜欢曹操吗?你喜欢古诗吗?为什么?

九、背诵过关

十、拓展延伸

搜集曹操的有名诗句和与曹操相关联的成语、歇后语等,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个,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必须补充 十

一、总结反思

用几个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感受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2、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过程与方法:、观察、展示、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学习重点:知识与能力目标

1、2 学习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交流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或个体或自由组合,观察、体验;选取或画一幅山水画或动物图;收集表现你最喜欢的自然景物的诗词美句歌曲等。

交流过程:

一、我有一个“朋友”

1、说说自己最喜欢与自然界的谁交朋友,理由是什么。

2、对这位“朋友”,你知道多少,要迎接同学的询问。

3、选用一些诗词美句歌曲夸夸你的“朋友”。

4、生活中,你(将)怎样对待你的“朋友”。

5、直抒胸臆,用自己的话赞赞你的“朋友”。

二、走过四季

1、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理由。

2、对这个季节,你知道多少,要迎接同学的询问。

3、选用一些诗词美句歌曲夸夸这个季节。

4、生活中,你是如何度过这个季节的?

5、直抒胸臆,用自己的话赞赞这个季节。

三、心中的美景 要求见教材

以上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 写作

自拟题目,借鉴刚学过的几篇文章的写法描摹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一种景致,字数不少与500字。

推荐第10篇:教学案

天上的街市

预习

一看

1、作者简介及其文学成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代表作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

2、时代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3、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物而想起的其他相关的人或物。联想必须有相似点或想关点。

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想象必须合理,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 二做

1、读三遍课文(出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标小节号。

2、读课文,圈划诗中的 生字、新词,并注意使用工具书,掌握音、形、义。

3、整体感知:

你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诗中想像“浅浅”的天河并不宽广,牛郎织女来来往往,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思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双翅”,本诗联想自然、想象丰富,试概括诗中运用的联想、想象之处。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3.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

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吧!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朗读诗歌

1、初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朗读要求:

1、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2、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再读文章,注意本诗的节奏和重音(听录音,再齐读)

五、自由朗读、自主思考: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

2、诗人由远远的街灯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

3、诗人看到了明星景象产生了遐想,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美好、幸福、自由、光明) 知识点链接: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相关的其他事物的思维活动; 想象:在一事物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此诗哪一节是联想的内容?怎样联想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哪几节是想象的内容?想象了怎样的情景?

六、合作探究

1、文中也提到了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文中他们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但是传说中的与作者笔下的却不一样,作者为什么改动传说呢?

对比:传说——诗中 人间现实——诗人愿望 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例:第四节)

(1)“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雕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强调“悠闲”

(2)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朵”

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3)你觉得还有哪些词用的较好?请找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

七、归纳总结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富足、自由、幸福、光明、美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八、拓展延伸

读完了诗人的美丽诗篇时,当你仰望苍穹,你又想到了什么?

第11篇:教学案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习目标:

1、欣赏作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

3、能通过学习掌握变奏曲的概念,并能初步进行变奏的改编。重难点:

1、聆听中能分辨出作品的变化。

2、在欣赏中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摇滚的不同风格。

3、掌握变奏曲的特点。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的主题部分。

1、用哼鸣的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2、用wu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二、新课学习

师:回忆刚才唱过的旋律是哪一首乐曲? 生:《铃儿响叮当》

师:原曲是什么样情绪的?你听过哪几种不同的版本?

1、介绍《铃儿响叮当》背景。

《铃儿响叮当》是圣诞歌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从十九世纪的英国开始,后来传入美国。进入二十世纪后,他起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开启神奇的旅行,再次体验这一广为流传的乐曲的历史变迁。

2、聆听乐曲,第一遍 师:你听到了什么?

介绍《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创作背景。《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是由美国作曲家彼得彭特所作。1987年杨鸿年听后进行部分的缩编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合唱作品

3、聆听乐曲,第二遍。师:找一找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八次或者九次(引导这八次变化是围绕主题发生的,所以是八次)

4、分小组聆听第三遍

师:注意听自己的部,和主题对比找出三个特征。 分组聆听乐曲——讨论总结——分小组说明。

5、分部分聆听,完成游戏:领贴纸。

教师出示不同变奏的对应曲风贴纸,由各小组认领。

6、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由小组将各部分特征在聆听过程中进行展示。

三、了解变奏曲

1、在音乐声中分组讨论变奏曲特点。

2、教师总结变奏特点

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

四、拓展:创编《小星星》

1、出示《小星星》主旋律

2、视课堂时间,改编华尔兹和爵士风格

第12篇:《心中有他人》教学案设计

《心中有他人》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2.3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2.4 知道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一、教与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市平等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乃至争吵时,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学会换位思考,增强交往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平等意识,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够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凌弱欺生,也不自傲或自卑。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做到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互相帮助,能够与人为善。

二、教与学重点:

平等相待“你我他”;

三、教与学难点:

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四、教法与学法:

情境创设、案例分析、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解等方法。

五、教与学过程:

(一) 导入:

师:请同学读“点亮心烛”

同学们,听了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感想)?(----感动) 生:充满爱心,处处为他人着想,心中有他人

师:同学们答的好,这位巴士司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伟大行为,充分体现了“心中有他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心中有他人》。

教师(屏显) 课题《心中有他人》。

师总结:当今社会,合作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而要处理合作中的人际关系,获得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走好合作之路。那我们在合作中就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可是,在合作又要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呢?这节课,我们主要从两个基本的方面探讨如何做到做到心中有他人。请大家先来看个榜样人物的例子。

(二) 新授

师:(屏显) 榜样人物

学生归纳林肯的行为(总统和乞丐,身份相差甚大,可是总统平等待人的言行不仅让乞丐,而且让世人敬仰)。下面让我们榜样的感召下完成

(屏显)学习任务一:平等相待“你我他”

环节一: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建议大家将收获的知识与存在的疑问做出不同标注) 几分钟后,教师提示小组交流

代表展示 (师:大部分小组成员已经胸有成竹了,下面把小组达成的共识进行成果展示。展示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而不是照本宣科。) 针对问题1教师点拨:

1 杨振宁的大度、真诚、平等待人和乐于助人,使他与密耳斯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也为杨 -密耳斯的规范场理论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假如杨振宁当初不把自己的想法无私地告诉密耳斯,密耳斯本人就会错过这次发挥本身特长的绝佳机会,而他本人也许还要在成功的道路上摸索更长的时间。 针对问题教师点拨:

要与人搞好合作,就必须做到平等待人 让学生归纳自学收获

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通过自学,我知道了。。。。。。或者,通过自学,我懂得了。。。。。。

哪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第一个进行展示?

谈完了收获,再来谈谈你还有哪些疑问在小组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请提出来。

合作释疑:我们每个人在家境、体质、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那为什么还说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呢?探究讨论:你是怎样认识“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的? (为什么说“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学生回答的很好,“人格上和法律上”(屏显解释) 环节二:

下面让我们结合所学知识

走进生活剧场

步骤:教师读

--------让学生讨论 --------- 小组代表回答展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平等待人,应做到不凌弱欺生,特别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都不应被排除在外,因为不论一个人是否愿意参与一项集体活动,他都会把被不合理的排除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和不公平的待遇。 归纳出第一个学习任务:(屏显)平等相待“你我他” 接着进入生活剧场

引出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环节一:

步骤1:学生自学交流后 回答屏显问题

教师点拨释疑(可让学生先说)(班长没能走出自我,体谅他人,尊重他人的意愿)

教师小结:能否体谅他人的处境,能否尊重他人的意愿,关系到与人合作的效果。因此,大教育家孔子告诫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说的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屏显)

先提问学生 再(屏显):

(就是说,自己不情愿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别人,要求他人去做。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按钮回到问题(屏显)

步骤2: 第二个问题 进行换位思考(屏显):换位思考训练

师结:交往合作是一种相互行为,多进行换位思考,真诚地谈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于他人无意的伤害,报以宽容之心对待,与人为善,那我们就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步骤3:----播放公益广告《宽容是一种美德》

师结:“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老人说的很好。什么意思?(学生说)————学会宽容

多进行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情感,在理解他人的同时,也就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那就是理解和宽容! 那什么是宽容呢?(历史典故)

按“返回按钮”到 “怎样理解宽容” 学生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

师:结合(屏显) 解释宽容,进而继续显示问题(宽容是否意味着容忍对方做错的一切?宽容是否显得软弱?)

2 师: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是讲原则的。

下面看温总理的例子 (屏显)温家宝例子 点拨:

(1)宽容待人。(2)让人不是怕人,宽容不是软弱。温总理此举体现了他博大的情怀,是理解人、有爱心的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容的美德和大国胸怀。

(过渡)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曾经无意或过失伤害过你,当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不计较、宽容、原谅对方)。那如果有人故意刁难你呢?(学生:只要没给自己造成严重的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就可以原谅对方)。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理解和宽容的情怀,去面对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情况吧! 步骤4:(屏显)身临其境,直面冲突

(过渡)师结: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无意伤害别人或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如果你曾做过不尊重他人的事至今让你感到后悔,那么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致歉卡,表达你诚挚的歉意;如果你曾得到过他人热情地帮助或真情的谅解至今让你感到温暖,那就写张致谢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 (屏显)我想说

学生:书写内容 (展示)

师结:引用雨果名言 。生活中有意无意的磕磕碰碰太多了,我们应做到合作中多体谅他人,常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豁达待人。相信你将获得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更多的合作伙伴。 环节二:【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三)【我的收获】

(四)【知识梳理】

(五)【素质测试】

(六)【快乐人生的作业:】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想拥有理解、宽容的情怀吗?你希望拥有快乐的人生吗?那就请你完成“快乐人生的作业吧!”(屏显):

【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人,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只有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宽容理解、才能拥有彼此真诚地合作,每个人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与才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常怀感恩之心,平等、豁达待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心有他人天地宽,这样,相信你的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广!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第13篇: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案设计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案设计

1、知识目标:

1)90%左右的学生能正确认读、听懂、理解相关的动词短语,80%学生能正确拼写。

2)学习理解本节课的新单词;ordinary,decide to do并学习使用mi , enough , neither , either等词描述介绍各种场景。

3)记住下列词组,并会运用:decide to do , the other side of ,once a week, have a good idea 并掌握句型 Did you go to the yoga cla yesterday? No, I mied it.The weather was so nice.I decided to go on the morning hiking.„

4)要去掌握运用知识点进行对话

5)need to do

so+动词+主语/so +主语+动词

2、能力目标:

1)能够听懂询问信息的句型并会用英语提供帮助。

2)学生经过操练后能比较流利地朗读并且表演出Activity 3 中的对话,大部分学生能脱离课本自己创造新对话。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有礼貌地向他人询问信息,帮助别人。学会如何有礼貌地与人交流相处。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课前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

go

am

wait

play

dance

live

mi

do

(三)识记生词:

mi decide enough neither ordinary husband

(四)规律总结:

任务一:掌握规则和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律:

1)预习情况交流,学生讨论预习遇到的问题,老师给予点拔,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归纳出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构成,

1、一般加ed ;

2、以e结尾的加d;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改y为i加ed;

4、以辅元辅结尾的重读闭音节,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加ed。

2)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需要用心去记,但请同学们从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变化上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其一些变化规律:

1、没有变化,如 : cut -cut

2、改变元音的,如 : writebought 3)学生在掌握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的规律后,完成课本66页的A1部分。 任务二:掌握含有行为动词一般过去时的三种句式:

(一)学生写出含有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并进行肯定和否定回答,比较归纳出一般过去时的三种句式。

1、肯定句:主语+动词的过去时+„„

2、否定句:主语+didn’t +动词原形+„„

3、一般疑问句:Did +主语+动词原形+„„?

(二)学生在归纳出三种句式的基础上,两人一组,完成课本67页的A3部分,老师巡视,帮助答疑并校对答案,学生分角色阅读并表演对话,体会一般过去的三种句式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通过“The last dodo died in 1681 .”这句话,问学生现在你们还能看到渡渡鸟吗?为什么?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一.听前说:

1.听录音,根据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地名排序。

□yoga

□morning hike

□dance

跟读录音,纠正发音。

2.导入:Free talk:

两人一组,一问一答,后表演。 二.听中说:

(一)听听力,回答问题:

Did Carol go to the yoga cla?A.Yes,she did.

B.No,she didn’t.(二)再听录音,找出短文中出现的动词过去式,并写出原形。 do — did

听录音,跟读,尤其注意上述动词过去式的发音。

(三)再听录音,划出文中的一般疑问句,并标出重读单词。

(四)跟读录音,注意句中的动词过去式以及重读单词。三.听中学:

(一)读对话,完成下列问题:

1.读对话,翻译短语:(1)上瑜伽课___

___ (2)决定做某事 __

____(3)走得快________(4)morning hike__

__(5) 2.完成下列问题,先独立完成,不会的组内讨论解决。 (1).Did Carol go to the yoga cla? (2).Was theweather nice? (3).What did Kelly deside to do ?

(二).翻译对话,并熟读。

【拓展】根据课文对话内容总结下面的用法

任务一:掌握动词to be 的一般过去时的三种句式

(一)学生找出书中含动词to be 的一般过去时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形式,观察分析并归纳出动词 to be的一般过去时的三种句式。

1、肯定句:主语+ was /were+„„

2、否定句:主语+was not /wasn’t +„„

3、一般疑问句:was /were+主语+„„?

(二)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课本题目部分,老师巡视帮助释疑并校对答案,学生分角色阅读并表演对话。

(三)巩固练习创设情境,同桌自编对话练习动词 to be的一般过去时句式,如: A: Were you born in Huai’an ? B: Yes ,I was ./No ,I wasn’t .A: When were you born ? B: I was born in 1992 .Were you born in 1992 ?

A: No,I wasn’t .

任务二:倒装句与强调句的区别

So did I .我也那样了。某种情况也适用于我。

比如: --He did his homework last night.他昨晚做了家庭作业。

--So did I .我也做了。

So I did.我确实那样了。表强调。

比如: ---I did my homework last night.昨晚我做了家庭作业。 ---So I did.我确实做了。

任务三:decide的用法 vi., vt.决定;断定;判定 1.decide to do:Last week, a group of Cla 3 students decided to go to the museum in the centre of the town.上星期,三班的一些学生决定到位于镇中心的博物馆去。 2.decide that...:When the winds started to get strong, the family decided that it was not safe to remain in the house.当风势开始加强的时候,这家人认定,继续呆在房子里是不安全的。 3.decide + 疑问词 + to do:We must decide which one to buy.我们一定要定下来究竟买哪一个。 4.It is decided that...:It is decided that we should start tomorrow.已经决定我们明日出发。(注:这种从句要用虚拟语气。)任务四:目标达成检测。

句型转换

1、We listened to music the whole night .

(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定和否定问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he arrived there at 9:00 that day .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om borrowed the bike from him yesterday .

(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e was ill last Sunday .

(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定和否定问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hey were at home yesterday .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复述对话:

(四)巩固练习翻译成汉语

the yoga cla________________ go on the morning hike_______________ the other side of the lake________________in my ordinary life___________________ it was fast enough for 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either am I.That’s not enough, eith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trouble is, most of us don’t know ho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成英语 我们也爱吃苹果。

Mary的父亲也是一位教师。

我不喜欢这件衣服。他也不喜欢。

(五)解疑答惑:找出文中不明白问题,讨论,答疑。

(六)拓展:老师引导 讲解对话内容,并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教学目标中的词、词组(举例讲解)。

小结:

Teaching steps: 1.Before the listening ,tell them they will listen to a talk between Carol and Kelly.

They are talking about excising.2.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rthe first time,tell them to fin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Who mied the yoga cla?

B.Who went to the yoga cla?

C.How often does Carol go to a dance cla?

D.Does kelly walk to the bus every day? 3.Listen to the tape again,tell the sentences true or false.

A.The weather was nice yesterday.

B.They went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C.kelly's husband is Jed.

D.They both need to play more.4.Talk about the listening freely.5.Make a dialogue like this.6.Practice the dialogue.

四.盘点收获:

1、校对检查,老师释疑。

2、回顾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作业:

1.Please write down what you have talked。

2.Preview and try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应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堂课主要指导学生:会观察、肯动脑、作比较、愿合作、善归纳。教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第14篇: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案设计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案设计

商丘市 柘城县起台镇第二初级中学 吕卫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②能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定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用具

1.多媒体课件(电解水微观图示) 2.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小试管、小烧杯、锥形瓶、石棉网、酒精灯、盐酸、碳酸钠、镁带、白磷、新的小铁钉、硫酸铜溶液、细沙、气球、火柴、橡皮塞

四、教材与分析

学生已了解了电解水实验及化学反应原理和简单的物质结构知识,学生具备了一些微观理解能力,学生第一次从定性实验转到定量实验,应注意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对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并进行分析。

五、教学方式:实验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师: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生:有新物质生成

师:好的,那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入课题

师:[板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P90.

(二)猜想与假设

师:假设:反应物总质量m 前 ?生成物总质量m 后 请同学们大胆假设它们之间可能的质量关系,有几种? 生:3种可能。

师:那么,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三)用实验来验证假设,提醒同学们记录现象及m 前、m 后 并比较 1.师: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现象: ,m 前= , m 后= 。

3.学生填好表格并交流汇报 2.学生分组实验:

(1).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盐酸跟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3).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师:巡视指导,纠正及肯定 4.师生归纳小结:在不是封闭的体系中分析数据时,不要忽略参加反应和生成的气体并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课件展示)

(四)作出解释 师: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

师:展示课件:电解水过程微观示意图

师生共同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讨论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师:[板书]: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微观) 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宏观)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了4个探究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的观点来分析质量守恒的必然性。

(六)讨论与交流:课本P123 1、2 七 作业:

课件展示

八 板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1.问题:反应物总质量 m前 ? 生成物总质量m后 2.假设:3种可能 3.实验1—4 4.质量守恒定律 ① 定义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微观) ②守恒原因

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宏观)

九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多少?

作为教师对本节 课有什么看法和收获?

2012-10-31上午授课 下面谈谈本人对本课的看法

一、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

从本节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经历探究活动,真正的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具有良好的课改意识。

二、教学设计、教材处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它的学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它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既是推出化学方程式的前提,反过来又有助于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但有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情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从微观上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认真挖掘、组织课程资源,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包括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活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接着又通过蜡烛燃烧、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这2 个反应似乎与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矛盾?学生通过猜想、思考、讨论、表达与交流,认识到它们与质量守恒定律没有矛盾,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主动建构质量守恒定律的较完整意义,这些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三、课堂教学结构条理清楚

整节课围绕质量守恒定律的推出及应用开展教学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虽然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探究实验内容多,但一点都有不显得零乱,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有线、丰富多彩,使学生处始至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兴奋度,学习效果好。

四、师生配合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探究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语言清晰亲切,处处体现对学生的爱护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如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边调天平边介绍天平使用方法,师生同步动手,配合默契、感情融洽,在探究过程中多次渗透观察、比较、归纳等方面的学法指导。由于师生的良好互动和共同参与,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订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五、三点建议

1、多媒体的使用在创设教学情景、展示微观动态过程、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有良好作用。本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大多恰到好处,制作也独具匠心,但播放的幻灯片数量过多,可能造成学生视觉疲劳,而且会影响学生探究活动的连续性,干扰学生的思维活动。建议把表达式书写、实验现象总结等幻灯片删除。

2、学生在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中,有同学测得的数据“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教师不能忽略过去,应帮助分析原因,或让这些同学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实验完成后,应留下一定时间,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及疑问。

第15篇:《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教学案设计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教学案设计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交往的内圈外圈、过自主的网络生活 一 教与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内外圈”的划分、变化情况,说出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内圈。

2学生认真分析提供的情境,总结广泛交往的作用、扩大交往范围的方式。通过阅读记住这两个知识点。

3学生结合所给的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践,分析并说出如何过自主的网络生活。标画并背诵此要点。

4学生参与辩论,明确网络是把“双刃剑”。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文明上网的做法。 二 教与学重点 过自主的网络生活 三 教与学难点

网络是把”双刃剑”的理解 四 教法与学法设计

情境教学法、辩论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 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学生对搜集的时政大事进行播报,并对此时政大事谈出个人看法。 【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展示两幅图片:

没有朋友好孤独

快乐成长好伙伴 学生思考并回答:上面两幅图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老师:高朋满座,朋友如云。珠玉不如善友,富贵莫如仁友。这是关于朋友的几句论述,反映了我们对友谊的渴望。我们都希望有更多的良朋好友,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整体感知信息搜索

学生先读课本正文部分,解决三个问题:本节课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标画答案。说出自己感觉困难的是哪些?困难在哪里?看完后尝试填写网络填空。

【三】

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交往的“内圈”和“外圈”】

以下情境材料的设计以主人公“小凡”的经历为线索展开。 情境

(一)小凡的自我介绍:

我叫小凡,小时的我主要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长大的我除了和亲人在一起外,又结识了邻居、老师、同学,还找到了几个知心朋友。我现在是初中生了,每天主要和朋友们在一起,可快乐了。 思考:

1小凡的交往圈有什么变化?尝试着用图形描绘一下他的交往圈。 学生先阅读思考,尝试回答。对于形象描绘可先让学生尝试一下,必要时由老师进行提示。

【阅读相关链接:了解“内圈”“外圈”的内容】 2现在的你交往的“内圈”和小凡一样吗?是什么? 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与材料提示直接回答。 主要观点归纳:

(1)

一个人的交往,以自我为圆心,由小及大,向外扩展,可划分为几个圆圈。

(2)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交往范围会逐步由“内圈”向“外圈“扩展,交往的 范围越来越大。

(3)

青少年时期,朋友圈是我们交往的主要内圈。

【设计意图】选材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形象化的表达方式理解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学习任务二【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情境

(二)小凡的日记

暑假里,小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慰问敬老院老人活动。回来后,小凡在日记中写到:

“这次慰问活动我又结识了四位好友,他们各有自己的高招,让我受益匪浅。王亮歌唱得好;李文擅长电脑操作,张宇擅长数学,乔晓擅长写作。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学习方法方面的。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读起来意犹未尽„.” 思考:

1他通过什么方式结交到好友?小凡结交的好友对他有什么益处?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必要时可进行合作交流,老师适当提示。 2让学生说说自己交友的方式有哪些?你认为交往广泛对自己有什么作用?

这个思考题要注意概括的简洁性。 主要观点归纳: (1)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2)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是由“内圈”向“外圈”发展,扩大交往的好方式。还有写信交笔友、参加同学聚会、利用互联网进行交友等方式。 学生读读这几句话背下即可。

【设计意图】内容较为简单,让学生注重分析总结,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强化合作学习意识。 情境

(三)小凡的互联网生活

小凡爱上网,他通过互联网认识了几个外国中学生,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小凡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外国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知道了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识。在上网过程中小凡还遇到了几个网友,他们给小凡介绍了几个不良网站,但小凡从未浏览过,并且和这几个人终止了交往。 思考:

1互联网带给小凡哪些有益的东西?针对后面的几个网友,小凡的做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2你认为如何过自主的网络生活?

此题有点难度,可让学生先思考讨论,再发表个人看法。老师进行提示。 主要观点归纳:

(1)

互联网带给我们大量信息,拓宽交往渠道,甚至把交往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2)

正确使用互联网,汲取有益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负面影响。 引导学生标画并让其记忆。

【设计意图】这是生活中较常见的情形,目的是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梳理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一 交往的“内圈”和“外圈”

1 交往由小及大,向外扩展 2年龄增长,交往范围扩大 3青少年的交往内圈主要是朋友圈 二 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1交往广泛的作用 2扩大交往的方式 3过自主的网络生活 基本观点排查:

1交往有“内圈”和“外圈”之分,交往会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2朋友圈是青少年的主要内圈。

3由“内圈”向“外圈”发展,过自主的网络生活。 【四】

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情境

(四)小凡的班会

星期一下午,小凡班里召开班会,针对张阳和陈鹏晚上外出上网玩游戏进行讨论。 讨论的内容:

1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可做出选择,然后搜集本方的论据,(理论和实例都行)参与辩论,证明本方的观点。

老师认真听取学生的见解,防止学生观点的片面性、极端性。 老师提供的主要观点:

(1)网络是把“双刃剑”。正确使用网络,汲取有益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有利于学习。 (2)使用不当,迷恋上网,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损害身心健康,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你认为怎样做到文明上网?

学生先思考,四人一组交流意见,提供看法。 老师要注意看法的全面性,提供的主要观点:

(1)加强品德修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盲目从众,文明上网。 (2)树立法制观念,不利用网络做危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事。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多交益友,不交损友。 (4)正确利用网络,抵制不良诱惑。

【设计意图】网络问题在学生中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很多同学对网络无法正确把握,迷恋上网,因此带来很多危害。借此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正确的行为。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让学生记录在课本或课堂笔记本上。 【五】达标训练

巩固双基 一选择题

1嗷嗷待哺的婴儿主要是与妈妈交流,蹒跚学步的孩子主要在父母的引导下逐步跑跳自如,

咿呀学语的幼儿开始与熟悉的小朋友一起嬉戏„„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的范围会逐步由内圈向外圈扩展,交往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B、我们要积极交往,不断扩大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 C、参加公益活动是由内圈向外圈发展,扩大交往的好方式 D、交往有重要作用

2在学校里,我们要重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

①朋友圈是我们交往的主要外圈②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③从朋友那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帮助④朋友可以为你“两肋插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3青少年在外圈交往中应该十分谨慎,避免盲从,这是因为(

) A.现实社会是成年人的交际圈,不适合青少年交往

B.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C.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D.现实社会生活中充满了尔虞我诈

4.朋友圈是青少年交往的主要内圈,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要(

) ①在校园里,重视与同学的关系;②广交益友,让朋友伴随我们度过快乐时光;

③敞开心扉,积极交往,让交往充实我们的生活;

④看同学对自己帮助的多少,对自己帮助多的多交往,对自己没帮助的不交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关于互联网,下列认识错误的有( ) ①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②它大大扩展了我们交往的空间; ③它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对青少年尤为不利;④网上都是不良诱惑,青少年不能上网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1.A 2.D

3.C 4.A 5.C 二 非选择题 【设计意图】

材料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考察对“内外圈”的基础知识掌握,加强对“看法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指导。让学生警惕迷恋网络的危害。 .材料一:小波非常聪明,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班级网络游戏的高手,但他无心学习,满脑子装的都是游戏。他不屑与周围同学发展友谊,觉得他们太幼稚,却在网上结识了很多同样对游戏感兴趣的朋友。 材料二:一项调查表明,在网吧上网的人群中,中学生占45%。有些青少年不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迷恋网游、网恋,荒废学业,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你赞成小波交友的做法吗?为什么?小波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交友?

(2)请谈谈你对中学生上网的看法。

第二问解题思路:带着问题读材料-----搜索信息 圈定答题的方向----联想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方法指导:看法类问题思路一般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个材料描述的行为性质是不能正确上网,带来危害。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学会文明上网。

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答准“双刃剑”和“文明上网的做法”。 参考答案:

1不赞成。因为小波没做到善交益友,不交损友。这会影响他的学习、生活,给他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写信交笔友、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参加同学聚会等方式交友。 2.( 1)中学生上网有利有弊。

正确使用网络,汲取有益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有利于学习。使用不当,迷恋上网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损害身心健康,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说网络是把“双刃剑”。

(2)中学生要学会文明上网,需做到:

a加强品德修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盲目从众。

b树立法制观念,不利用网络做危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事。 c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多交益友,不交损友。 d正确利用网络,抵制不良诱惑。 【六】总结升华

指导践行

学生说说本节课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做法。 老师寄语:生活很美,有朋友的生活更美。多交好友,提高自我。网络虽好,正确把握,文明上网,欢乐如歌。 【教学反思】

第16篇:话题作文“礼物”教学案设计

礼物传真情,我手写我心

话题作文“礼物”教学案设计

川大附小东山学校

林勇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

五、六年级习作明确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引发学生写作冲动,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接受礼物,感受礼物蕴涵的真情、真爱。

2、指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3、围绕礼物,联系生活实际选材,激情创作,有序表达。重点:感受体验心理活动的过程。 难点:把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生动。

课时分配:三课时(本课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为学生自由习作,第三课时为作文评改)。 教学准备:

1、上好“初显身手”并且整合“笔下生花”的“自己设计和准备的礼物及送给别人的过程”并在礼物上写作祝福的话或者为什么选或制作这件礼物。

2、扩写训练:在单元课文教学中完成扩写自己送出和接受微笑的经历以及《礼物》一文中女儿两次落泪的想法。

3、每位学生准备好“自己接受的特别的礼物”课堂备用。教学过程:

一、挖掘资源,激情导入,(约2分钟)

以开课问好直接导入:同学们好,请坐。第*组坐姿端正认真倾听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刚才我们上课相互问好,也是送给对方?礼物,老师相机板书“礼物”)

二、体验交流,心随情动(约12分钟)

1、首先,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件礼物,这件礼物很特别,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准备收礼物,如果你睁开了眼睛,礼物就飞走了。

2、接下来,老师口技表演“百鸟争鸣”并在教室里面走动,时而俯身,时而疾走,学生不由自主睁开眼睛,惊奇的望着老师,随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3、采访学生,当闭上眼睛,听到鸟鸣,睁开眼睛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三个关键词描述。

4、教师相机板书“疑惑——吃惊——佩服”并在收集不同答案后,在相应词语下打省略号。

5、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段话。要是能用上一些细节,加上动作的词语,这段话会更生动。谁再来试一试。老师相机板书这些都是“心理活动”

6、如何写好心理活动,教材给我们提供咯额很多例子:请快速默读三个片段,说说都用了哪些些写作方法。

7、要写好心理描写可以通过动作描写,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就会让你的文章生动。现在请你拿出自己接受到的特别的礼物,回想一下接受礼物的过程,也用三个关键词予以概括,然后说一段话给同桌听,让同桌帮你提提意见。

三、片段呈现,感悟写法(约12分钟)

1、现在请提起笔,将刚才和同桌交流的写下来,边写边想想,同桌给我提出了哪些好的建议。写完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听的时候,是否能够体会到你的关键词所表达的心情变化。(5分钟)

2、习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水平,选取正反两个典型,围绕心理描写,有情有意,带领学生修改。(5分钟)

3、好文章:(在实物投影仪下)请习作者读——老师批注,简单修改词语、标点。请作者把修改后的段落再读:说说修改前后有什么不同?

4、还需要努力的文章:(在实物投影仪下)请习作者读——老师一遍圈画,一边与同学共同修改(这儿还可以换成别的词语吗?谁来改一改这个标点。)请作者把修改后的段落再读:这样一改有什么不同?

5、过渡语:写完后,大声读给同学听一听,同学间的交流对我们的习作修改帮助可大了,修改完后,再有感情的读一读,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要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四、启发点拨,激情创作(约4分钟)

1、完善板书,带领学生通过板书中总结心理描写写作方法。

2、教师点拨:我们除了可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心理活动,还可以表情描写来突出,除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外,还可以学习使用倒叙,插叙的方法使文章写得有条有理。师相机板书:“表情、倒叙”。

3、师总结:有的礼物代表祝福,也有的礼物可能有动人的故事,要写好“礼物”这个话题作文,只要围绕一个“情”字来写,就一定会成功。师相机总结板书“情”。

4、结语:我们只要满怀真情,抓好心理活动描写,适当运用倒叙和一些修辞手法,把我们接受礼物的特别礼物和接受礼物的过程一幕幕写下来,再加上一个吸人眼球的题目,就成了一篇精彩的文章了,老师很期待哦!

开始作文„„(10分钟)

五、板书设计:

礼物 心理活动

疑惑„„

吃惊„„

佩服„„

真情实感

独白 排比

动作 倒叙

表情 插叙

第17篇:《交往讲艺术》教学案设计

《交往讲艺术》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善于与人交往,并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一、教与学目标

1、善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提高交往中倾听、表达、赞美他人的能力。

3、了解基本的交往技巧,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二、教与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1、了解倾听,表达与赞美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2、掌握倾听,表达与赞美的技巧。

学习难点:对交往讲艺术重要性及交往技巧和方法的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学法:谈话法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四、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最近我收到我的小笔友小红的一封来信,信中小红说她最近很烦,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为什么而烦恼。

“小红的烦恼”

最近我心里感到烦,看到谁都不顺眼,不知为什么,班里的同学都不愿和我说话。特别是原来和我比较好的朋友也一个个疏远了我,我不知我在哪个方面得罪了他们。我感到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太复杂了,朋友难觅,挚友难得。我希望使别人快乐,我愿为大家带去一片云彩。 师问:小红为什么而烦恼? 学生回答:

师总结:交往是一们学问,要成功的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掌握基本的交往艺术。

引出交往讲艺术

(二)整体感知 信息搜索

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 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学会倾听 【漫画欣赏】

(设置目的:启发学生在交往中要掌握倾听的艺术。) 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漫画中的清醒吗?

说说漫画中说话人会有什么感受?请你预测一下他们交往的结果会是怎样?这两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道理? 引出倾听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师讲述:倾听在交往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会倾听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善于倾听,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有更多更好的谈话伙伴。 由此可见倾听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倾听。 启发学生得出交往讲艺术之一

———学会倾听

师问“在交往中我们应如何倾听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是怎么倾听的。 【小品表演】 情景:班长正在开班会,而班内的几个同学在„„

剧情简介:在倾听的过程中,甲听众睡着了,乙听众玩东西,丙听众说:“你讲的还不如我讲的好”,丁听众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不断与讲话者进行目光交流,偶尔点一下头,还不时做一些记录。 请评价四位同学的表现? 引出交往中如何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要学会认真、仔细地听别人讲话。做到“四心”:耐心、虚心、用心、会心。

师:希望大家都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功者。接下来再来看看帮你成为好听众的五点建议。,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对你会有所帮助。 师:交往中除了学会倾听还要学会什么呢?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任务二:学会表达 【开心一刻】

有个人为了庆贺自己40岁的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在家中吃饭庆贺。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没来。这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其中有一个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有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窝上的蚂蚁,不知所措。最后剩下的这位朋友与他交情较深,就对这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想一想:朋友们为什么都走了? 得出交往艺术之二——学会表达

师总结:由此可见学会表达非常重要。学会表达是学会与人共处的重要内容,令人愉快的谈话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所以与人交往中要学会表达。 【生活体验】

下面几位同学在谈话时有什么不妥之处吗?为什么?

1、阿浩没完没了地唠叨一些别人根本不想听的事,尽管别人已明显地表示出厌烦,他却坚持要人听到底。

2、梅子与人说话时总是谈论灾祸、疾病以及其他不愉快的事。

3、晓颖在发表不同意见时总爱说“你错了,我对了”。

4、菲菲总喜欢与人嘀嘀咕 咕、窃窃私语。

学生讨论,然后共同分析。 得出与人谈话时应注意技巧

具体要求:选择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注意分寸和角度,要有感情投入,语气诚恳等。 学习任务三:学会赞美他人

【春天后母心】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淘气的男孩。在他9岁那年,他父亲又娶了一位妻子,他的父亲是这样向新婚的妻子介绍卡耐基的:“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继母微笑着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地方发泄热忱的男孩。”

在这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卡耐基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继母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就是这一句话,卡耐基和继母开始建立起友谊;也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之道。

开动脑筋:

1、是什么使卡耐基有了前进的动力?

2、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得出交往艺术之三——学会赞美他人

既然赞美有如此巨大的作用我们是不是都一味的赞美呢? 师:来看看小明的赞美恰当吗? 【情境活动】

联欢会上,小君唱了一首《深呼吸》,唱得虽然很投入,但是明显跑了调。同学们都鼓掌表示欢迎。小明对小君说:“你唱得太棒了,简直比雨泉唱的都好。”小明是个很善于赞美他人的人。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赞美他人,应该是真心实意的。只有情真意切的赞美才使对方受到感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赞美不是出于真心,会给人以溜须拍马之嫌,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赞美,甚至怀疑你的企图。 议一议:你认为应该如何赞美他人?(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 引出赞美的技巧:

1、赞美要有针对性,需自然、顺势,需具体、真诚。

2、要能够给对方渴望得到的那份赞美,还要多赞美那些不被注意的人们。师:赞美他人既鼓舞了他人又愉悦了自己,让我们去赞美他人吧。 【我思我行】

1、以“我喜欢你„„”的方式,用赞赏的语言给一个同学写下你对他(她)的欣赏。

2、以欣赏赞美的心态对待全班同学和其他人。几天以后,看看你的人际环境有什么变化。 师:以上我们共同探讨了交往的三个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 说一说:交往中你认为还应讲究哪些艺术?(学生讨论回答师归纳)

其他艺术: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学会道歉、学会慎独、学会以诚相交、学会结交益友、学会平等待人等等。(幻灯片展示) 师:交往的艺术很多,让我们在今后的交往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总结。 师问:通过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小结:交往讲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等。 【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1)根据教师板书,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所整理的知识网络应当到知识点层次。整理本节课的本节课所学,结合板书,在课本上整理出本节课的主要观点。

(2)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主要观点或理论模块。 (3)整理课堂笔记

(四)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今天上思想品德课,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了,我感到非常的吃惊,这次考试成绩竟然是B级,我难过得快哭了。就是因为我的成绩,我们学习小组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奖励。组长小明也数落我:“上次考了C级,这次也只考了B级,你怎么这么笨啊!”我一怒之下也冲着他说:“我什么时候惹你了,你一天到晚给我脸色看,你当自己是谁呀!”最后我们不欢而散。 ①请把材料中的“小明”和“我”说的话换个恰当的说法。 小明: 我:

②写出两种不同的说法所导致的结果。 ③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解题思路:阅读材料---寻找有效信息---联想课本知识---准确回答问题。 方法指导:解答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 第二,依据材料中心意思,按照设问的要求确定答题范围;

第三,回归教材,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找准答题的角度,确定答案要点。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1.交往中说话的艺术对我们很重要,有的人就是因为会说话而受欢迎,有的人则因为“嘴不好”而在人际交往中失去好人缘。下列谈话方式正确的有(

①谈话时事事都以自己的观点为标准和中心

②在别人谈得兴高采烈时,应配合对方的情绪,不可漠然处之 ③在谈话中出现不愉快的情况时应及时转换话题,调节谈话氛围 ④谈话时,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莎士比亚说:“对于别人的话要善于接纳,这样做你会聪明五倍。”对此正确的理解为(

) ①人际交往中要善于倾听

②听他人的话就可以让自己变得聪明 ③学会倾听,就是要学会认真仔细地听别人讲话 ④善于倾听,可以更好地与人沟通扩大知识面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六)总结升华 指导践行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交往是门艺术,交往要讲究技巧,希望大家掌握交往艺术,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空间。 【教学反思】

第18篇:小树谣教学案设计修改后

《小树谣》教学案设计(修改后)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儿歌,一共有三节。第一节讲的是春天小树发芽了,第二节讲的是春天小树开花了,第三节讲的是小树对鸟儿唱的歌。本课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

课文一共配有两幅插图,第—幅插图画的是小树发出了嫩绿的枝芽,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小树开出了红色的小花,还有很多小鸟在它的上面飞来飞去。这两幅图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词句。

课后设计了四道思考练习题。第—题是朗读背诵课文,提出了读背的要求。第二题是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和延伸课文,把学生的思想感情与本课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既加深理解本课的内容,又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的感情。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三题是让学生读一读由“春”和“叶”组成的词,再自己组词,第四题是写字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成、对”等7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展示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的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

4、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5、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小组合作,轮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1)、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

(3)、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

4、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19篇:雨霖铃教学案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万州清泉中学张泽龙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一、连类钩沉,迁移导入

1、人生无常,聚散不定,自古以来,离别总伴随不尽的伤感,请同学回忆有关“离别”的名句,并情感朗读。

(幻灯提示)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 (2)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4)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是啊,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最消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别离的天空——板书《雨霖铃》。

2、走进词人

(1)、关于柳永,你知道哪些? 学生简介

(2)、教师补充: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3)、师简介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填词作曲,并与她们结下不解的情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浪迹江湖,致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雨霖 1

铃》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出示目标,明确方向

1、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正确看待诗人的离别真情

2、了解词的一般常识,探讨词中表现离情的方法,熟读成诵。

3、初步训练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三、合作探究,鉴赏诗词

(一)、美文大家读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天才词人的心灵世界,真切体地去触摸到了他的灵魂。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读,放声的读。

1、投影:朗读的基本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抑扬顿挫、充满感情

2、抽学生朗读。

(二)、质疑求理解

学贵有疑,初读这首词,在内容的理解上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奇文共欣赏

1、初读时的惊艳只是粗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这首词究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中心情感?(伤离别)

2、作者又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这种情感的呢?

请选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来谈谈作者是如何深刻地展示他的内心情感的。

3、学生自由选点赏析,并在书中作旁注,再小组交流并汇报

4、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语句

5、教师小结: (1)、板书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 (实景) 烟波、暮霭、楚天

杨柳、晓风、残月 (虚景) 概括艺术特点: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2)、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发酵得依旧浓烈。那么谁愿有感情地把全首词在朗诵一次。

抽生读(配乐);听视频读

(3)、回顾刚才鉴赏这首词的方法: (投影:诗词赏鉴歌)

知人论世显个性,背景提示莫相忘。 一景一物皆关情,多种手法细思量。 一字一句讲锤炼,醒句标题概全章。 熟读成诵记心上,细心感悟为鉴赏。

(四)、心音求共鸣

好一曲《雨霖铃》,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读完此曲,我们的内心一定也泛起了层层涟漪。就让我们拿出笔,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这份感动吧

示例1: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 示例2:古汴河畔的女子啊,你可曾听见了这缱绻千年的思念? 示例3:暮霭沉沉中,孤柳独立处,带雨的晚风可曾憔悴了你的容颜?

四、回归本源———合乐而歌

1、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词牌是做什么的?

2、播放FLASH动漫音乐《雨霖铃》

五、诵读结束,余音绕梁

告别了杨柳岸的晓风残月,踏上兰舟向着暮霭沉沉的楚天驶去。依稀可望见的孤舟遥影在茫茫水天之际若隐若现。岸上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拭不去的泪水迷茫了整个江岸,连同这个令人伤感的秋。 最后在齐诵全词

《雨霖铃》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一、连类钩沉,迁移导入

1、人生无常,聚散不定,自古以来,离别总伴随不尽的伤感,请同学回忆有关“离别”的名句,

2、走进词人

(1)、阅读课文第一个注释

(2)、你还知道关于柳永的哪些情况,请做简介

(3)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填词作曲,并与她们结下不解的情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浪迹江湖,致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雨霖铃》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合作探究,鉴赏诗词

(一)、美文大家读

放生朗读(朗读的基本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抑扬顿挫、充满感情)

(二)、质疑求理解

学贵有疑,初读这首词,在内容的理解上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我的疑问是

小组讨论结果是

(三)、奇文共欣赏

1、、这首词究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中心情感?(

2、作者又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这种情感的呢?

A、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赏析:深秋时节,蝉的生命将要终结,故鸣叫就更加凄凉,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自然界的骤雨虽已歇下,但送别人心中的雨呢?是否下得更大?这几个意象的组合从听觉视觉等方面把离别时的环境立体地描绘出来,营造出一种冷落凄凉的氛围,传达出词人浓浓的悲哀凄凉烦恼无奈伤感的情绪。 B、我赏析的是:

3、总结鉴赏词的方法:

知人论世显个性,背景提示莫相忘。一景一物皆关情,多种手法细思量。 一字一句讲锤炼,醒句标题概全章。熟读成诵记心上,细心感悟为鉴赏。

(四)、心音求共鸣

读完此曲,我们的内心一定会被词中描写的意境形象深深打动,词中传达的情感也一定会引起我们的共鸣。就让我们拿出笔,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这份感动,给课文加上题记或者后记

示例1: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 示例2:古汴河畔的女子啊,你可曾听见了这缱绻千年的思念? 示例3:暮霭沉沉中,孤柳独立处,带雨的晚风可曾憔悴了你的容颜? 我拟写的是:

四、回归本源———合乐而歌 学唱《雨霖铃》

五、作业:背诵全词

第20篇:林东五中教学案设计要求

林东五中教学案设计要求

教学案是老师备课的结晶,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对课堂活动内容、步骤等设计的蓝图。只有备好课,才能设计出好教学案,上好课,才能克服随意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上课必须有合乎要求的规范教学案。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教学案书写具体要求。

一、教学案必须先于教学京都,提介超前备课。

二、教学案要体现自己学科特点,符合本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

三、单元(章、模块)教学案是教师对即将学习的单元从“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体系(结构)、单元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难点、学生情况分析、课时划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其中“单元知识体系”是指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即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学生情况分析”包括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比较有效的学习分析测量手段,也包括认知发展分析及认知障碍等。对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已具备的知识、能力、方法、思想状态以及上述四个方面存在的障碍进行描述。

四、课时教学案要体现课题、授课日期、授课类型、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

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要体现三维目标。

2、授课类型包括新知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观摩课、示范课等。

3、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情况设计师生双边活动方案,活动步骤不能过于简单,要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与梳理,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重点要突出,难点须突破,设计思路要清晰。

4、课后反思应根据教后感受,及时记载成功、不足之处,要有价值,这样可使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教学案书写必须工整、清晰,集体备课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改。

教学案设计
《教学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