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三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22:57: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3.(2013苏州检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少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一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第(1)问,注意从儒学的内容、儒学的作用两个角度归纳。第(2)问,结合材料即可回答“政治理想”;“原因”则要从统治的需要、宗教的冲击、科举的局限等角度回答。第(3)问,解答黄宗羲的主张注意问题的限制条件;“思想特点”则要从与传统儒学的关系的角度归纳。

答案:(1)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的礼数,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 (2)理想:治国、平天下。

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宗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 (3)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 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特点: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13.(2013桐庐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说明这些主张提出的政治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东西方古代的思想。第(1)问孔子的治国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一中“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等有效信息加以归纳;原因要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思索回答。第(2)问提取材料二中“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法治”等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围绕德治与法治作答即可。

答案:(1)主张:取信于民;爱护百姓;节俭财物;不夺农时;实行德治。原因:不适用于当时的诸侯争霸形势。

(2)主张: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政治背景:城邦制衰落;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3)法治与德治并举。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并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1934年林语堂《中国人》

材料二 “„„这解释了文艺复兴时期现世主义和人文主义存在的原因——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

一、二比较中西方人文主义的异同点。谈谈中西方人文主义对中西社会制度的演变产生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人文主义”的异同点。第(1)问抓住第一段材料中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即可概括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因而“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需结合中国古代君主集权政治、小农经济并联系材料一中“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等信息展开分析。第(2)问在结合第(1)问答题和材料二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即可得出“中西方人文主义的异同点”,两者产生的不同影响,应抓住设问“对中西社会制度的演变”去展开,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西方社会的转型——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的“人文主义”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

答案:(1)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关注现世生活;追求欢乐的家庭生活、和睦的社会关系。 原因:西周宗法制的影响;儒家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后果;长期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神化君主,使中国缺乏宗教。 (2)同:都关注今生而非来世(或都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都关注人而非神(或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异:西方人文主义关注个人,强调从神学束缚中解放人性;中国人文主义特别强调家庭幸福、社会关系和谐。西方人文主义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中国人文主义是为了集体的利益与和谐。 影响: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冲击着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加速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国的人文主义强调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高三复习资料

高三复习资料

高三时政复习资料

高三作文复习资料

高三二轮复习资料

高三复习资料第四册

高三复习资料第一册

高三化学复习资料

高三英语复习资料2

高三英语 复习资料2

高三复习资料
《高三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