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途径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1: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途径探讨

——武汉市交通学校肖树伟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差距,就两种文化对接的必要性及其对接途径进行探讨,旨在寻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途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战略,对推动中职学校进一步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发挥社会主义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职教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实际,在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笔者就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途径作些探讨。

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

1、校园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实践文化。在校园里面,彼此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利益矛盾相对少一些,竞争味道比较淡一些,校园文化总体上是含蓄和内敛的。这与企业文化有本质的区别,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创新、竞争和客户导向,因而显得比较显性和外化。

2、校园文化更类似于一种事业单位文化,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生产单位文化。学校比较看重一个人的资历、资格、人际关系,个人追求高学历和高理论水平。在企业里面,往往更关注业绩,业绩是一个人收入、晋升的重要依据,弱化学历、职称,强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校园文化是一种程序文化,企业文化则是一种非程序文化。学校讲求计划性,程序化决策,按部就班,管理相对比较宽松,有弹性。企业虽然也有计划性,但是市场的变化很快,因而更强调速度、灵活和随机应变,决策常常是非程序化的,而且管理严格,相对比较钢性。这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一个本质不同。

4、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在企业里,人与人之间总是构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责任关系,企业里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责任是非常清晰具体的,因而责任感特别重要,更强调团队精神和群体协作。而在学校里教学或做研究,更多的是靠使命感,学校和教师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新型文化的使命,因此更强调个人奋斗和个性化。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

1、是学生实现就业“稳”的客观需要。职业学校学生毕业上岗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然而,在实践中很多毕业生没上岗几天,因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环境而被企业淘汰。这并不一定是学生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环境和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比较欠缺,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能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

客观来说,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如学校的教育是“诲人不倦”,企业奉行的是“没有下例”,因而学生不可能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去领会到企业管理;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哪怕是情景式教学也难以真实感受到的企业组织生产活动的实际场景。如企业员工的纪律性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很难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文化。这些差异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不到就业“稳”的目标。这就客观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积极研究、探索两种文化的对接途径,积极吸收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2、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需要。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是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而这种素养仅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必须通过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就能逐渐感受和了解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是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中职学校要改革培养模式,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就是要求两种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提升和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使“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优秀的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架起企业与校园之间的沟通纽带,促进优秀行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交融和互动,拓展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社会调查、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见面会等形式,直观而感性地给学生以思想和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职业定位,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2、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在打造“双师型”队伍的同时,让这些教师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也肩负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使者”的任务,把自身体验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有效地引入到课堂,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从而提升学生的

职业素养。

3、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保持与企业的需求同步;请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可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从生产一线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学。

4、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应有计划地加强引导,让学生尽早地融入企业,带着问题、目的去感受企业文化,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为今后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5、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从军训开始,我们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采用视频资料,从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企业工作环境等加强教育和教化。尤其是“定向班”、“委培班”等用人企业相对明确的,其教室的环境布置都张贴一些企业形象的宣传画、规章制度摘录等,对学生进行熏陶,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要向学生灌输“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是上岗”的意识,从班级管理,也可视专业情况,将班委改为“车间主任”、“项目经理”、“班组长”等职务(称谓),培育学生职业人意识和习惯。

综上所述,只是结合中职教育实践的一些拙见。要办好中职教育,能否因此真正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促进学生好就业、就好业,需到再经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作者:姜汉荣2008年第五期《交通职业教育》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途径》作者:王斌《读览天下》2011年8月下

《浅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问题》作者:安祥、李光辉《科技资讯》2008年第27期

二○一二年七月

联系电话:13871234137

高职学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关于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研究

朱嫣红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

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现实意义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要求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途径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