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习心得1

发布时间:2020-03-03 12:21: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金秋收获 难忘国培

当视野满溢了季节缤纷的色彩,当生命里开始弥漫着收获的喜悦,我有幸参加2012年“国培计划”南通高师的小语培训班。

南通,中国纺织城,教育名师的摇篮。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国家督学成尚荣,教育部语文研制专家组成员陆志平,苏州大学复旦大学博士后陈国安,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庆明,北京新教育实验学校校长冯卫东,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施建平„„这些响亮的名字都曾经出自南通高师。

听专家讲座,润泽心灵花园,十天的报告让我饱尝了专家的甘露。让我既看到大师们有的在云端漫步,有的贴着地面疾飞。每一次讲座既有理论的提升,又有实际的操作。但他们成果的背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脚踏实地,经年累月地做出来的。

一、“执着”书写传奇——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

久闻李吉林老师的大名,却未曾有缘谋面,这次一睹真容,没想到她是一位如此温文淑秀、端庄雅致的女子,更没想到这位早在30十年前就闻名的教育界的前辈至今仍耕耘教坛。聆听李吉林老师的教诲,内心的感动似潮水般涌来。豆蔻之年,崭露头角;而立之年,遭遇*,下放村小;不惑之年,提出情境教学,苦苦探寻;古稀之年,名满大江南北。跌宕起伏的经历,为我们书写了她的教育传奇。她既是一个长大的儿童,又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她会为了让孩子们看日出而半夜起身;她会为了孩子们观看牛而找遍南通;她会为了营造孩子们学习的情境而把自己打扮成一棵松树;她会为了孩子的一句话而泪洒衣襟,她喜欢在自家院子里养鸭,喜欢看鸟儿欢歌,喜欢听蟋蟀弹奏,她和儿童相处就会不断地感受到散发着花香般芬芳的儿童生命力,在她心中儿童是真正美得精灵,智慧的精灵„„多少次,我们只能在网络上看到她丰硕的教育成果,仰望她耀眼的光环,她离我们那么遥远;感觉那么模糊;今天,就在我的面前,慈祥的面容,温柔的微笑,虽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虽满脸皱纹,却满腔热情,很难想象她瘦小的身体经受多少磨难和考验;枯瘦的双手写出了那么多让同行仰慕的著作;年逾古稀仍潜心研究,攻克一个个国家级课题,走遍大江南北,踏上国际论坛,播散教育之爱的种子。

五十年的教育经历,30十年的情境教育之路,我读到很多很多,但印象最深的是“执着。”更因为执着,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语文学习的讲台上。因为执着,李老师自创了中国式情境教育法。因为执着,李老师从情景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不断研究,拥有厚厚的8本文集。更因为执着,李老师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小语教师,让情境教育之花在大江南北惊艳绽放。在李老师的身上,没有专家傲气,只是一个谦逊的引领者;没有世俗的功利,唯有对教育事业的爱与执着;没有精心雕琢的华丽;唯有满腔的热情和真实的感动。这就是人民教师的楷模,中国教育家的风范。静心聆听她的每一句话语,如沐春风,如话家常,如享盛宴,如交挚友,让人觉得朴实,亲近,真实。

二、哲思行达万里——成尚荣教授解读教师标准

开班第一天,国家督学、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成尚荣老师为我们解读《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标准》。成尚荣督学思想之深刻、知识之广博、言语之精辟,为我们所震撼。如果说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把诗行写在儿童心上的诗人,那么成尚荣教授就是一位把思想播撒在老师心灵的哲人。他时而深邃,时而幽默,时而让人沉思许久;时而让人开怀大笑。这种轻松地方式诠释教师专业标准这个严肃的话题,更让我们心领神会。

“一个教师手里拿的是锤子,那么,他眼前的一切都是钉子,心里想的就是把钉子钉进去”(谈教师标准)

“知识很重要,但如何让知识转化为智慧更为重要”(谈知识与智慧的重要) “给世界留下一批什么养的孩子,这个世界未来就将是什么样子。”(谈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任何别人的建议或意见都无法代替他内心强烈的呼唤”(谈内因对人的发展的重要)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应只靠语文专业来发展;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激情,这种激情来源于追求;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故事,应该讲生动的故事。”(谈语文教师要求)

„„

他句句经典,声声铿锵有力,发人深省。从他的解读中,我明白了教师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要与时俱进,唯有更新自我,不断践行,不能只满足于“形而下”的教学技巧,更应该在专业标准引领下,不断摸索教育规律,去追求一种“形而上“的教学艺术。

三、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施建平的情境教育之路

江苏省研究所副所长施建平是这样评价情境教育的:30年来,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这是绝无仅有的。源于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理念—关注孩子一生。设立了八个目标,体现九项特质:

1、创造铭记一生的生活

教育不光是为了明天的幸福,也要关注当下的幸福。课堂就应该是鲜活的生活。

2、构建支撑一生的精神

例:《藏羚羊》关注环境,关注生存状况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追赶太阳的人,交给学生正面的东西,阳光的东西。

3、培育享用一生的智慧

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智慧,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能跳多高就跳多高。例:《假如地球失去了引力》《小音符的神奇旅行》

4、夯实相伴一生的学识

利用劳动实践,设计综合性学习。例:由向保管室借劳动工具,到学会使用锄头、镰刀,体验劳动的苦与乐,设计写借条,写劳动过程,写新闻报道。一系列的实用文练习,寓教育于活动。

5、提高发展一生的能力

《望月》教学实例,学文时掌握写月的诗句的意义,进行读背写,夜游濠河,把知识变成活的东西,学以致用。以后,每当出现月,就会想起这些诗句。

6、培养受用一生的习惯(阅读习惯)

7、增强恩泽一生的体质:比如六年级野外课:《向狼山前进》,设计:越雷区、爬铁丝网、炸暗堡

8、打造幸福一生的个性(暑假个性化、情境作业) 让情境之花芬芳绽放 ——有效情境的九项特质

1、有内涵——播撒精神的阳光;

2、有依托——彰显学科的特质;

3、有情趣——催开心田的花朵;

4、有活力——保持飞扬的心灵;

5、有空间——拓展生命的疆域;

6、有美感——产生愉悦的心境;

7、有互动——搭建对话的平台;

8、有建构——沟通知识的网络;

9、有过程——渐入美妙的意境

围绕八大目标,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每年的读书节都有创新,设计海报、开展书社、建立班级书架、开辟读书网站,师生共读一本书,举办诗歌朗诵会、举办读书摄影展、组织丰富多彩的情境教育主题活动等等。在节假日里,学校根据年段特点,制定出具体的情景作业。(附:情境暑假作业)。

为了更好地引领孩子们的阅读写作,师校长带领他的团队设计并发放了操作性极强的《读书情况记载表》,并为1-6年级编写了一系列同步的、使用的课外读物教材,有《师老师作文课堂》《今天写什么》《同步随文小练笔》《变脸作文》《同步拓展阅读》《宝葫芦科普阅读》《爬山虎阶梯阅读》,早有《晨诵》,晚有《睡前伴读》,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等十大主题刊物。

从师校长扬扬洒洒的介绍中,我不禁叹服他们多彩与创意;我仿佛融进了孩子们的世界,真想回到童年,享受这样的快乐,享受这种幸福的学习生活。但是,这只是我的幻想,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情境教育理念带回去,把情境教育的活动带到学生中去,让我们的孩子也能享受情境教育的恩泽。我们的教育应该:奠基一生,改变一生素养;芬芳一生,温暖一生记忆。如此引领,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自然突飞猛进,不同凡响。学生们在大小刊物上发表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情境教育专家用他们大量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育不只是黑板那么宽,也不只是教鞭那么长,我们要看得更多,站得更远,才能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学生。 如此高远的教育理念,势必既有宽度,又有深度。

四、教育应该成为有根的教育——陈国安教授谈小学语文的文化价值 苏州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陈国安,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一点也不夸张。在中国古代文化领域、语文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方面都很高的建树。他用独特的视角给我们解读了语文教材应该有的价值:

言语价值:实用文本的规范;母语价值:母语语言的系统;文学价值:文学文本的审美;史料价值:理解自己的民族;教育价值: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情感和心理。

他觉得小学教师应该做的:让学生学会语言的规范表达;中学生应该学会实用文本的规范表达;大学生应该学会个性化的表达。

并运用大量的事实批判了现行语文教材的种种不足。观点可谓独树一帜,语言犀利,(苏教版教材糟糕得很。四大名著不能读)颠覆我们的思想。并提出了六个关注点:语言——文学的声音;言语——文法与结构;语法——“美言不信“;语体——勾魂的语言;标点——文学语言的符号;智慧——思想的魅力。

陈国安教授提倡读原文,读古文。在他看来通过文本语言的解读去理解我们的理解我们的民族,体现教材的传承性和规范性才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的集中体现。要求语文教师“要心细如发,做学问要心细如发”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批判的眼光,要有扎实的学科素养,有归根的教育思想。

五、让生命的脚步慢下来,让灵魂跟上脚步。__贾珍谈休闲

“教育是一株树摇动另一株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多么贴切的比喻,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教育是了解、善待、帮助、发展。我们常常高高在上,忽略了和孩子生命层次上是平等的。我们都想儿童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常常心存急躁。“教育是个慢活,不可急功近利我们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捍卫儿童”多么朴素的语言,却透着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哲理。“让脚步停下来,让灵魂跟上脚步”。在国培班的教室里,身穿一身旗袍的贾真老师带来了她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闲暇生活的观照。这是一个看似无关我们专业的话题,如秋日明净的阳光,让你内心澄澈,静下心来慢慢思考:作为语文教师,你幸福吗?你可否放慢脚步,如何使自己的闲暇生活对我们的职业形成更多的文化观照?毋庸置疑,我们教师现状的生活状况是令人堪忧。在工作中,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却很多时候不知为何而忙。除了不暇思索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迎检加班加点造资料,外加回家带孩子,做家务,别的几乎一无所长。我们“只顾埋头工作,忘了抬头看路。”每天生活单调乏味,精神家园几乎荒芜。我们进入一个误区“闲就是娱乐,闲就是无所事事。”贾老师让我们反思:一个没有幸福感的老师有怎能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呢?一个感受不到美的老师又怎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呢?一个不快乐的老师,又如何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课堂呢?我们对她的那句经典的话始终在我耳畔萦绕,让人进入深层次的思考:“生命的过程中,你不能一直奔跑,那样会把自己累死。而应该以一种行走的姿态,在前行中,也可以停下来,这是为了让灵魂跟上脚步。”“让灵魂跟上脚步”,多么富有哲理呀!回想这些年,我都是怎么过来的?借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兢兢业业把自己变成了一台穷于应付的机器,可悲呀,我竟把自己的魂远远地落在了身后。没有了魂,我们怎么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呢?让生命的脚步慢下来,静下心来停一停,看看路边的风景,换一种心境,再容光焕发地前行。这十天,我们这群在教育战线上疲于奔命的人,在南通停下了匆匆的脚步,等待我们的灵魂。优质地休闲,让自己的精神家园更丰盈,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她告诉我们: “一个真正懂得休闲的老师,做人不会太枯燥,讲课不会太干涩。他会用自己的双手,把生活打点的情趣盎然,把教育装扮的芬芳弥漫。”

六、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新想——严清谈语文生活

听严会长的讲座,犹如品尝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刚入口滚烫而略带苦涩,但静下心来, 细细品味,余味悠长,意蕴十足。他从语源学和发生学追溯到远古,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了语、文、人的内涵,让人豁然明朗,“语——有意义的声音;文——有生命的图符”,人是其缔造者、所有者、传承者。语文的发展史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是“人化”的过程。把学生培养成语文人应该是语文教师最值得期待的愿景。他说语文人,区别于语文家的一种培养目标。不是专门培养语言文字工作的人,而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言语和文字的表达,具有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和敏感,通过语言文字享用它所承载的文化,形成个人的言说特征,并把阅读、言说、写作、思维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存在方式的人,是能用“语文”来确证自己“人的本质力量”的人,把“语文”融入自己血液里的人。他倡导教师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生活,有滋有味教着语文,有声有色地演绎人生。不是简单地给予语文知识,更不是错误地把语文割成一个个“知识点”的碎片,在变成应试中的“得分点”,用这些操演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而是将阅读、言说、写作、思维变成学生的生活内容。让语文所承载的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生命,使语文的智慧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在教学的同时,我们也要享受自身成长的快乐,做好四方面的文化准备:读万卷书,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行万里路,练就胸藏山川容乃大的气度;交天下友,尽情享受分享与交流的愉悦;成心中佛,修得佛了无尘的旷达高远境界。

聆听着,思考着,自问着,作为语文教师,我准备好了些什么?我拿什么来教好孩子们语文?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曾在小圈子内获得那么一点小小的荣誉就故步自封。现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狭隘与封闭。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语文生活是如此的五彩斑斓,而我,却孤独地站在原地观望。语文这条道路或许将是鲜花与荆棘相伴。但,不前行,不同行,又怎能到达清晰的彼岸呢?

七、给迷糊语文清晰的彼岸——李伟平谈小学语文课例研究

长期以来,教育界都有共同的认识: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李卫平老师给我们深入分析了模糊的原因:

1、文本解读的模糊,包括对文本特点把握不准确,对文本价值的认识与把握比较笼统,曲解文本的核心价值,忽视文本的语言形式;

2、教学目标的制定模糊,比如课时目标无差异,教学目标没有关注学生的年段差异;三维目标割裂开来;

3、教学内容处理中的模糊,把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游离文本,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深浅不适度。

4、教学选择中的模糊: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不匹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情境不稳定;忽视语文本体形式;多媒体使用不当;

5、教学评价的模糊。而李老师的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从不同课型出发,解读了其价值追求,提出了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与结构。内容翔实,体系完整,思路明晰,目标清晰,教学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让我们对教学由模糊逐步走向清晰。同时,告诫我们,他给的不是模式,千万不可把创造性的东西模式化,一切都要关注本地,关注本班,关注每个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八、阅读让儿童成为“精神贵族”。

著名儿童教育家,教学改革的特立独行者李庆明,他让我们看到语文的更丰富的内涵:语,语言,口语,母语;文,文语,文章,文化。他高呼语文分家:语言学和文学。他让我们看到了语文道路的两难之境,现行教材既不适合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又不适合文学审美的需求。指出现行教材表现为四大缺失:经典缺失、儿童缺失、快乐缺失、事实缺失。因此,他认为语文分家是应然选择。他主张语言教育的基本原则应本着工具性和科学性;而文学教育却是关乎人和国家的气质,应该是高贵的、经典的、文化的阅读。文学阅读应当成为一种播撒精神种子的,充满诗情、史意和理蕴的阅读。

九、蝴蝶振翅的美丽——冯卫东小课题看大世界

一只蝴蝶振翅,可以引起一场风暴;一只麻雀虽小,却肝胆俱全;冯卫东的报告,告诉我们微型课题的大世界。郁达夫说:一粒沙尘里看世界;半瓣花里看人情。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画时谈,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到风的姿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也要学习在细微处发现研究的契机。从一节普通的课堂中,冯老师看到的是若干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小问题大智慧所在。

现在,全国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冯老师通过若干课例研究,对高效课堂的深层次的研究,给我们提出了他关于高效课堂六个“不等于”的观点。现在把它呈现给大家共勉。

之一,“高效课堂”不等于(知识内容或呈现样式)“多多益善”的课堂。 之二,“高效课堂”不等于“行云流水”的课堂。 之三,“高效课堂”不等于“亢奋热烈” 的课堂。 之四,“高效课堂”不等于“立竿见影”的课堂。 之五,“高效课堂”不等于“问题成堆”的课堂。 之六,“高效课堂”不等于“圆圆满满”的课堂。

或许这些看法我们有时也有同感,但是我们却应为课有所可看,有所光点而不自觉地背弃他。

十、难忘国培之旅——美丽而感动的历程

在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我很幸运,耳濡目染了南通教育,我被南通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初到南通,就被干净的街道,精致的街品,有序的交通所吸引。夜游濠河,更让我感受到这座古老的城市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时尚的现代气息。古代文化与现代时尚相互交融,让南通城韵味十足。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美的环境孕育了充满智慧的南通人,涌现出一批批全国知名教师,走在了全国教育的最前沿。各位老师的独特风采依稀在眼前,他们或高瞻远瞩,思维灵动;或儒雅亲切,妙语连珠;或坦诚直率,潇洒倜傥;或底蕴深厚,谈古论今;或诙谐幽默,温文尔雅,或和蔼可亲,热情相助。我们追随李吉林老师,向往大海的奔腾,彼岸却清晰;我们崇拜成尚荣督学,从教师标准说起;我们赞叹李庆明校长,深刻剖析新语文教育问题的才华横溢;我们佩服施建平校长,创造了适合儿童的教育;我们欣赏程国安教授视角独特豪放不羁;我们认同贾真老师,张弛之间均是情谊。虽然,某些专家的观点有些理想化的色彩,目标有些高远,但我们不得不说,那是我们抬头仰望的前进方向。

细节决定成败。南通的老师和工人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细节,什么是尽善尽美。不管是起早贪黑的接送,精致美味的茶点,关切的一句今天天凉,热心地学做川味回锅肉,还是深夜送的早点,或是想方设法地上传资料,连夜赶制学习简报,悄悄地将衣服帮我们晾干„„不管多累,脸上挂着微笑,不管天有多凉,心都在传递温暖。南通人以高尚的品格和周到的服务让大家把“从来没有过”五个字挂在嘴边,把是十一个省的口碑牢牢的树立。

十天是短暂的,恍若一个美丽充实而又斑斓的梦;十天又是漫长的,培训的精髓需要我用以后的教学慢慢地重温,消化,吸收。回望南通一行,一路感动,一路享受,一路收获。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感谢2012年“国培计划”,感谢——教育主管的英明决策,让我们如此接近教育名师,触摸高贵的灵魂,体验理念飞升的快乐;感谢南通高师、江苏情境研究所的专家们和工作者,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丰富的大门,敞开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感谢——优秀专家的指引,让我的心境从此更澄澈,更丰富,更精彩;感谢——参与国培的学员,不同地域的交流与互帮互助,让我们真实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共同的成长。但我更想感谢的是我们的学校的领导,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没有学校的支持,没有老师们的鼎力相助,我将与这个美好的相聚无缘。在此,谢谢我深表谢谢,感谢你们的厚爱,感谢你们的辛劳。让我再一次说,你们辛苦了。

学习心得1

学习心得1

学习心得1

学习心得1

学习心得1

学习心得1

学习心得1

学习心得1

学习心得1

学习心得1

学习心得1
《学习心得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