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6: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简答(35’;21’;24’;24’)

1.12’(0

6、05)结构式研究(如问卷调查)与非结构式研究(深度访问或个案研究)各自在社会研究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对发展理论的意义何在?略

2.(0

6、03)在确定社会研究的分析单位时,通常容易犯区群谬误(层次谬误)和简化论(简约论)的错误,请解释其含义并举例说明。

1、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如,收集有关某种集群(城市、公司)的资料,然后从中作出有关个人行为的结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犯罪率越高→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犯罪率高。

2、简化论,又称作简约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如,看重个人成就的个性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忽略了宏观因素)

3、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关键,保证作结论时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运用证据时使用的分析单位。

3.(06)请简单解释社会研究中的创新原则的基本意义,并列举研究中的创新都有哪些方式。答:指研究问题时应具有某种新的东西,与众不同的地方和自己独特的特点。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我们的每一项具体研究都要能够在某些方面增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能够为人们了解、理解、熟悉和掌握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各种规律提供新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同一领域、同一范围、同一层次上重复研究,重提结论。创新体现在问题在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角度、依据的理论、研究的对象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与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有自己独到、新颖的地方。

4.7’(05)从研究目的看,社会研究包括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有什么主要区别?

1、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2、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别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其关注的焦点通常不是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分布,而是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其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

3、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区别:探索性研究回答现象或问题是什么;相对于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更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解释性研究更加深入现象背后的规律。

5.(0

6、05)简述分层抽样与配额抽样的含义及其差异。(略,名词解释 4)

6.(05)简述微观理论的涵义和特征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1、由一组命题构成;

2、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

3、命题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大多数理论属于这种形式的理论。附加:宏观理论: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更多的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采取的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如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中观理论,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 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解释范围越广泛越好 2.解释越精确越好

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号的理论。 7.8’(04)试述通过随机数码表进行纯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1.先取得一份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

2.将总体中所有元素一一按顺序编号;

3.根据总体规模是几位数字来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几位数码;

4.以总体的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衡量并决定取舍;

5.根据样本规模的要求选择足够的数码个数;

6.依据从随机数表中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中找出对应的元素。

8.(0

4、03)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较,社会研究中的困难有哪些?

1.人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

2.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除了相同与自然科学研究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外,受到伦理、政治的因素限制;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

9.(0

4、03)在问卷设计中,对妨碍问卷调查的主客观因素必须有明确的认识,你认为就调查对象而言,其心理、能力、条件方面的妨碍因素有哪些?答:主观上的障碍,即由被调查者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的障碍。如问卷内容过多,或需要思考、回忆、计算的问题太多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问题涉及个人隐私等敏感内容时容易产生顾虑;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解释不够时,容易对调查不重视,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问卷内容脱离其生活实际时,或语言与其文化背景不协调,或形式设计呆板杂乱时,可能对调查毫无兴趣,置之不理。客观上的障碍,即由被调查者自身的能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所形成的障碍。如,阅读能力带来的限制;理解能力的限制;记忆、计算能力的限制。

10.8’(03)简述理论建构的过程 1.从观察到概括。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或定量或定性的观察,完成从具体的观察结果到对现象的经验概括。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心的说明。是对一种由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变量间关心的一般性阐述。) 2.从概括到理论。舍弃特定个案的特殊性,集中其存在的共性特征。从经验概括中抽象出某种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概念间关系,形成对这一现象及其背景的更为一般性的命题,初步建立了解释和说明这样现象的理论。附加:理论检验的步骤: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2.由理论推导(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即操作化 4.收集相关的资料 5.分析资料 6.评价理论。

11.(03)简述测量的 4 种尺度,各举例说明(要求具体尺度,如年龄:0-9 岁,10-19 岁…等) 1.定类变量。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是等于与不等于。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如性别:男、女。 2.定序测量。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数学特征是大于和小于。具有区分类别的对称性和不等于的非对称性,以及传递性。如城市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3.定距测量。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其结果可以相互进行加减运算。比如温度的测量。 4.定比测量,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具有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的零点,其数据可以加减或乘除运算。如出生率。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零点的存在,是定比测量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12.(03)如何使研究问题的选择明确化? 1.所谓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2.方法有两个,a、缩小问题的研究范围。即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一般性问题转化为特定的问题的做法,不断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b 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划定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范围。好的问题陈述具有两个特征:必须在研究者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能太宽泛,也不能太微不足道。陈述问题至少包括两个变量,问题必须可予检验。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社会学研究方法[全文]

社会学研究方法基本概念

社会学研究方法(材料)

社会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社会学研究方法(简答题)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卷纸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试准备材料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
《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