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_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12120296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5: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

题 文

第I卷(选择题)

1.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 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 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2.被誉为“生物学中的牛顿”,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家是 A. 瓦特B. 达尔文C. 爱迪生D. 爱因斯坦

3.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C. “创立民国”D. “平均地权”

4.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 5.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 A. 战国B. 秦朝C. 西汉D. 明朝

6.某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该书是

A. 《四洲志》B. 《海国图志》C. 《资政新篇》D. 《新青年》

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称颂下列哪位诗人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8.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她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化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 克己复礼 B. 仁者爱人C. 为政以德 D. 施行仁政 9.“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1 A. 墨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

10.“中国古代文明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文中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主要是指 A. 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 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C. 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 中国的古代发明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原因

11.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 知之为知之B. 因材施教C. 学而不思则罔D. 有教无类

12.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其共同点是

A. 关注理性B. 注重修养C. 重视智慧D. 强调等级

13.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提出三权分立思想,对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 伏尔泰B. 孟德斯鸠C. 卢梭D. 洛克 14.下列研究成果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的是 A. 伽利略的天文学发现 B. 牛顿的经典力学 C. 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D.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15.薄伽丘的《十日谈》因充满“可怕的人欲”而为教会所不容,该书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

A. 讴歌自然的人性B. 追求伦理道德C. 批判古典主义D. 反对专制王权

16.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思·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 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B. 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C. 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D. 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17.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A. 上帝的权威 B. 传播人文主义 C. 否认上帝 D. 因信称义

18.“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 普罗塔哥拉 B. 苏格拉底 C. 伏尔泰 D. 王阳明

2 19.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20.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 “知识即美德”B. 拯救人类心灵C. “认识你自己D. 追求生命价值

21.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行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 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 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 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 力主以革命方式实现其政治构想

2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本质相同 B. 主张改造儒学C.主张向西方学习D. 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一致的 23.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A. 自强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中国成立

24.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新中国成立后D.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5.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A. 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26.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 政治的民主化B. 救亡图存C. 经济的工业化D. 思想的自由化

27.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

3 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 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 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28.恩格斯说这些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不知道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学到的东西多。”这些作品的作者是

A. 拜伦 B. 巴尔扎克 C. 托尔斯泰 D. 贝克特

29.联合国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1905年这个科学史上的“奇迹之年”。这年一位青年人发表的几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为造福后世的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这位“青年人”是

A. 伽利略B. 普朗克C. 爱因斯坦D. 霍金

30.北宋时期,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瓦舍出现、柳永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

A. 城市经济繁荣B.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C. 文化的平民化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第II卷(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人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③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必修《历史③》 请回答:

4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思想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根据材料三,指出他开辟这一革命道路的原因。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五 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

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

一、二有何关系?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5 (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

参考答案

1.C2.B3.D4.C5.C6.B7.C8.C9.D10.B11.D12.B13.B14.B15.A16.D17.D18.A19.C20.C21.C22.C23.B24.D25.C26.B27.C28.B29.C30.A 31.(1)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2)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原因: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农村敌人力量薄弱,利于开展革命。 32.(1)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3)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

(4)①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抨击君主专制 ②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

③卢梭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理性主义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_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

山东省巨野县_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玉山县一中_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_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封丘县一中_学年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_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12120296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_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1212029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