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发布时间:2020-03-04 03:38: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摘要:广西贺州,气候温和,古迹甚多,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然景观秀丽奇特,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民俗风情绮丽多。在这里富川瑶族自治县,两安瑶族自治乡。我的暑期实践调查就在这展开。由于生活环境所致,很多青年人对瑶族的文化已经了解甚少。

关键字:瑶族 盘王节 文化保护 作者简介:

指导老师:

一、瑶族简介

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关于瑶族的瑶字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以历史学家何光岳先生所著《南蛮源流史》中所理线索较为可信:瑶族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擅长制作瓦器、陶罐,故最早的瑶族先民称为“窑民”;后来陶罐坯料制作由手工发展为旋转摇动制坯,窑民改称“摇民”;瑶族先民中四大姓之一雷氏,来源于发明养蚕缫丝的黄帝之妃方雷氏(嫘祖),故瑶民善养蚕,又衍生出“繇民”一称;后蚩尤率领三苗和摇民与炎黄大战失败,摇人历经夏、商、周征伐,一部分被当成劳役奴隶,称之为“徭役”或“傜役”,即“傜人”(周去非《岭外代答》曰:徭人者,言其持徭役与中国也);此后历代傜人不断反抗封建统治压迫,啸聚山林、不缴赋税,至宋代又有“莫徭”之称,意即不缴税赋、不赋劳役之人;到了元代,统治者认为这种不赋徭役、刀耕火种的人群是野人,故将徭人的徭字改为具有侮辱性的犬旁的猺字,谓之“猺民”;至新中国成立之后,采纳了民主人士的提议,广泛征得本民族同意,将美玉旁的”瑶“字作为该名族统一名称:瑶族。

瑶族支系细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形成的。从元代开始,在湖南和湘桂粤边界地区分布的瑶族下山定居,耕种或租种居地周边的旱地和水田;或被招为瑶兵,屯田戍守;或迁徙而与汉族杂居,瑶族社会出现生产方式的变化,从山居游耕逐渐向定居定耕过渡;瑶族内部逐渐形成平地瑶、布努瑶、茶山瑶、盘瑶四大支系。而我今天要介绍的就是瑶族四大支系之一的盘瑶。

盘瑶,顾名思义,其支系中有较多的盘姓瑶族。隋、唐时期,生活在湘、桂、粤边境及两广地区的瑶族先民,过着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的生活,以信仰盘王为祖先,隔三五年逢农历十月十六击长鼓祭祀祖先盘王,后被人们冠名为盘王节,因以祭祀盘王而被称为盘瑶。

二、盘王节

(一)盘王节的来历

盘王(盘瓠)是瑶族、苗族和畲族人民共同的始祖,跟汉文化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同属一人。传说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悬赏招贤,谁能斩下高王首级来献,

1 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盘瓠摘下金榜,渡海来到高王身边。盘瓠假装殷勤,受到高王的宠信。一天,盘瓠趁高王醉酒,咬下高王的头献给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评王不失诺言,将心爱的三公主许配盘瓠。后来,盘瓠想变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公主照办。已蒸了六天六夜,公主耽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开盖子看,盘瓠果真变成了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故头上和小腿上还有许多毛末脱落,后来就用布带把头和小腿裹起来。盘瓠变成人后,平王派他到会稽山为王,号称“盘王”。“盘王”和三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成为瑶族最早的十二姓。盘瓠虽已为王,但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教子女劳动狩猎,艰苦营生。

传说有一天“盘王”上山狩猎,不慎被一只羚羊触下悬崖身亡。儿女们闻讯,捕到羚羊,剥羊皮制成长鼓,愤然起舞,以报父仇。以后,每逢这天(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后人称为“盘王节”,到今天“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 另一传说是相传在古老的年代,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于是,上了岸的瑶民就砍树挖成木碓,把糯米蒸熟舂成糍粑。尔后,大家唱歌跳舞,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从这以后,瑶民就把这一逃讪为“盘王节”。

(二)盘王节纪念活动

农历十月,对生活在“南岭走廊”的瑶族同胞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季节,忙碌过春耕、夏种、秋收,现在已经是可以稍作休息的时候了。也是在这个辛劳后获得丰收的季节里,瑶族同胞迎来了祭祀自己祖先的节日——盘王节。酿酒、打扫屋子、杀鸡宰鸭,舂糍粑„„祭祀当天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纷纷来到盘王庙前,在族老寨老的带领下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长鼓舞,追念祖先的功德,歌颂祖先的奋斗精神。欢庆丰收,酬谢盘王的护佑。

千百年来,也许经过民族的迁徒,瑶族人居住的地点变换了,也许经过民族间的相互融合,瑶族的文化传统有了变化,但是,祭祀盘王始终如一。那么不禁要问:盘王在瑶族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瑶族人为什么要过盘王节?现在的瑶族同胞是怎么欢度这个传统节日的?这些问题不仅外族人感兴趣,而且许多的瑶族同胞也在自问,就如“我从哪儿来?”的命题一样,每一个有民族认同感的人都会去思考。

三、瑶族盘王节的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调盘王”)。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舞。关于盘王节、盘王歌以及长鼓舞,都有它们源远流长的来历。盘王节作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众节庆活动,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一种增强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的人文盛典。 贺州瑶族盘王节仪式的丰富内容、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华民族节庆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发掘、抢救和保护,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节庆文化,乃至对世界民族(瑶族是个跨国民族,居住在亚、欧、美三大洲九个国家)节庆文化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也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瑶族、汉族、壮族文化互动的载体,贺州瑶族盘王节的文化功能满足了瑶族人民的精神需要,其文化沉淀是研究瑶族历史的活化石,因此,发掘、抢救、保护贺州瑶族盘王节文化,对瑶族地区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整体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四、盘王节的保护与开发的现状

2 为了保护瑶族盘王节,贺州政府特制定了十年保护计划。此计划由贺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由贺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贺州市文化局负责检查、整理、督导。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近十年来,由于瑶族地区社会急剧变化,特别是现代化进程的深入瑶山,使贺州瑶族盘王节活动急剧减少80%。

(一)盘王节的保护与开发的成就

1、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盘王节的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取得重大成就。自1993年第一届南岭瑶族盘王节在广西贺县(现贺州八步区)召开后,由粤湘桂三省(区)周边10个瑶族自治县轮办,该活动已经成为粤湘桂三省(区)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的平台,惠及三省(区)周边近千万人民。据贺州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原贺县打造首届‘中国瑶族盘王节’到现在,已历经十届,由粤湘桂三省(区)周边10个瑶族自治县轮办。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盘王节再次轮到贺州,并首次升级为由市政府牵头举办。这标志着瑶族文化影响力扩大,‘南岭瑶族文化圈’已经形成。”2009年12月2日举办的2009中国(贺州)瑶族盘王节暨广西贺州第五届农产品展销会,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入。贺州市政府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贺州瑶族盘王节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文化变迁的情况,调查清楚盘王节包涵的瑶族宗教信仰、历史渊源、民族精神、神话传说、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民族语言及与其他汉、壮、苗民族的互动与交流等全部状况。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存档。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抓好贺州瑶族传统文化基础理论研究,拟出版《贺州过山瑶盘王节》、《贺州瑶族盘王大歌》、《贺州瑶族盘王舞》、《贺州瑶族长鼓舞》等贺州瑶族盘王节文化系列专着。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增强,盘王节申遗成功。贺州市政府认识到,贺州市有瑶族26万余人,占中国瑶族人口的十分之一。瑶族盘王节、瑶族服饰、瑶族歌舞都保护比较完整,那么,申遗不仅是对瑶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于是,政府和全市人民积极做好申遗工作。在2006年,由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申报的“瑶族盘王节”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51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4、文化空间①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文化生态村的工作深入展开。盘王节申遗成功之后,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项目进行实施。贺州文化局和贺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对瑶族民间文化进行广泛调查、立档存档、著书、建立起一批瑶族文化生态村,让存在民间的瑶族师公、歌娘、长鼓艺人、唢呐艺人、织绣艺人将技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睦文明

五、盘王节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人才缺乏。据调查了解,师公、唢呐艺人、歌娘传承的方式只有师传和家族传承两种方式。盘王节主持师公逐年减少。盘王节仪式要由有威望、有文化、知识渊博的大师公主持,大师公的传承非常困难,培养一名合格和社会认可的大师公非常不易,二十年来贺州一些着名的大师公如赵金贵、黄文华、赵明锦、赵福财、赵春成、冯章旺、赵荣全、黄通金、邵贵安、赵贵金相继逝世,现能主持盘王节活动的已不足10人,年纪最大的已届80,年轻的也60多岁,使贺州盘王节活动有趋向消失的危险。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瑶山大部份青年出山打工,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少得可怜,盘王节活动的师公、歌娘、长鼓艺人、唢呐艺人的传承人后继乏人。

2、盘王节举办的资金投入主要是以政府为主,资金投入渠道不够广。贺州市政府每年都要筹资几十万的保护经费和投资。虽然也有国家的资金投入,但这对于一个中小城市而言,几十万的政府出资也算是一大笔消费了。利用盘王节这一盛大文化活动的招商引资的力度还不够,投资商大多数是本地的小企业。企业对活动的赞助的资金不够多。

3、盘王节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有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就比如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盘王文化节在贺州举行,这场活动倒是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但是在广西和国内很多的地方知名度却不是很大,不能形成强效应。

3

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王节的保护与开发的思考和建议

在盘王节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国家与政府、人民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面临的形式仍然严峻。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的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促使更多人投资文化遗产的开发,发展文化产业 盘王节作为瑶族的一个重大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具有很浓的地域色彩和民族文化气息。盘王节作为文化遗产的开发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客商和企业的投资,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最重要的目标。那么,对活动宣传力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吸引游客、招商引资的目标实现。一是利用互联网和社会的各大媒体进行宣传。设立一个盘王节的网站,倾力介绍瑶族的盘王节、风俗习惯、服饰、歌舞。在省级、市级电视台上定期播放“瑶族风情”纪录片,发布盘王节的特色活动项目信息。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冲击和教育宣传潜移默化的灌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关知识,吸引游客和投资商。

(二)重视对传承人和人才的培养 实行“瑶族舞蹈、音乐、工艺进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艺术,同时也是对瑶族文化的传承人的培养。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在全市五个瑶族乡的民族中学和六个瑶族盘王节文化生态村的村小学共12所中小学开办瑶族盘王节文化普及班,请当地瑶族民间艺人授瑶族盘王节文化中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美术课,培养瑶族地区下一代的瑶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认知与认同。

(三)扩宽投资渠道,利用文化遗产开发当代文化产品 以政府牵头,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吸引企业、个人的投资。招商引资最重要的是打响盘王节这个文化品牌,扩大影响力,实现企业和活动的双赢。盘王节的举办可以采取股份形式,交给文化传播公司经营管理,实现市场运作。同时,也可以利用盘王节这一个盛会,开发一些当代文化产品。例如一些以瑶族风情为主调的画册、以瑶族特色服饰为样本的玩具、挂饰等物品。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依然是社会关注、国家重视的问题。学者们都致力于怎样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笔者以盘王节为例,分析了盘王节保护与开发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一些建议与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要注意对其原真性和文化空间的保护,加强宣传力度,重视对传承人的培养。

4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与困境

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公安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经费保障

统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于奉节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