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最棒的学校》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7:42: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内心的诉求

——阅读《最棒的学校》有感

在我谈及《最棒的学校》阅读体会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我心中“最槽糕的学校”。

针对“最槽糕的学校”,我并不想泛泛而谈,而是确有所指——西安音乐学院。

药家鑫案件已经尘埃落定,此时对于该案的判决,我想已经没有必要再做任何分辨。尽管我是坚决反对对于药家鑫死刑的裁决,但一切已是物是人非。还是让我们转过视线,看看西安音乐学院在整个庭审过程中的扮演的角色。

我们先撇开案件,还原在西安音乐学院中的药家鑫是怎样一个孩子。根据药的同学们在法庭中展示其在校期间各类获奖证书,我们可以推断药在校内表现良好。就是这样一个被师生普遍认为是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却犯下滔天大罪?我想,在他学校的身上可以窥见端倪。

药家鑫的案件被媒体披露后,激起了声势浩大的法律、道德谴责。更有甚者,高晓松在微博中扬言封杀西安音乐学院。这是作为药家鑫母校西音所必然要面对与承受的舆论压力。但是,面对压力,西音的危机公安在我看来是十足的可笑与蹩脚:

从学校角度而言,发生如此重大事故,西音第一时间不是对自身工作存在疏漏进行检讨与反思,而是急切地希望切割与药家鑫之间的联系。如此不善反省自身的学校,又如何能培养出能够反思的学生?

站在药家人的立场上,校方自始至终没有为药家人送去一句慰问之语:是由于我们工作的缺失,在校期间没有引导好学生,致使悲剧的发生。一名中途退学的学生对于西音而言,不造成任何影响,但是,一个丧失孩子的家庭,尤其是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中国,那决然地便意味着毁灭。我相信,一句慰问之语,社会大众不会将全部的责任交由你校方承担,但其中却彰显了艺术类学校本应积淀更为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但是,什么都没有„„唯独今年4月22日西安音乐学院在其官方网站刊登的文章《我院师生坚决拥护法院对药家鑫案的公正判决》。

一个不懂反思的学校,一个不知人情冷暖的学校,一个犹如墙头草随风倒的学校是不是“最糟糕的学校”?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我迟疑了。在今天中国这片国土上,要我以最高级的形式来修饰“槽糕”,我犯难了。因为总有现在觉来异想天开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的发生,时时令我无所适从。也因为,我看到更多的网友评论,令我不寒而栗:

有同情药的,我建议把你妈砍几刀,你再说风凉话,垃圾学校。

——changzhiyuan

首先是西音的领导和老师没有责任心吃喝玩乐,不务教学,只知道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对生命熟视无睹,其次是药家鑫的父母没有尽到“人”的责任,生了个垃圾,培养了个垃圾,西安音乐学院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你们的无知,人性的泯灭,道德的缺失,教育的失败,很失望!我以西安音乐学院为耻,这样的学院这

样的教育环境不配高等学府这一称谓!!!!——勤劳的左耳

再想到,在药家鑫案件中,原告律师张显捏造证据,煽动民意,绑架法庭。这一系列作为已经全然不是他们个人的意志表达。它所反映的是在一刻,我们整个社会都不愿意给予一个青年人忏悔自新的机会。

究竟是什么让药家鑫举起了手中的屠刀,又是什么使我们整个社会对待这样一个青年如此严苛?根源必然基于我们社会自身之中,而教育更是责无旁贷。

教育的症结,或许《最棒的学校》所述及的内容,或许能给予我们些许启示。 书中,作者认为:“只有推动人类发展信念的学校才是最棒的学校。”其中,人类发展信念,是相对于先今广泛适用的学业成就信念而言的。作者指出,人类发展信念,较之于过去更强调的是人,而不是学业方面的表现,因而它在本质上远比学业成就信念具有更宽广的视野:“学业”代表一些不怎么生活化的东西,这些东西相当可观而有限。另一方面,“人类”代表着活生生的实体、主观,而且都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人类发展信念感兴趣的是学生所展开的整个故事,而学业成就信念感兴趣的仅是一个终极的结果。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类每一个个体都是在经历着独特的生命旅程。在这句话中,浸润着对于未知个体的尊重,对于生命的颂扬。而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似乎是反映在学生个体内的化学作用。每一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成效可以通由颜色、形态等的变化,即外显的方式来显现出来。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数字化的反映方式。

我们得以发现,对于学生的考核最终都落实到了考试成绩之上。分数,便成为学生来校求学的终极目标。现如今,“聪明乖巧”的学生自然能掌握其中本质。

在此,我试问一句:这果真便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本质”吗?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及: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次短暂的旅程,每一人的旅程都有着独特的游程,每一段旅程的重点并非是到达了何处,而是在旅途中的体验。站在这一人文主义的角度上,我们在来思考教学的“本质”。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将获得各自的答案。在我看来,结合人类发展信念的诠释,教学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不断地探索自身的内心世界,探究自我,发现自我的闪光点,挖掘自身的潜能。伴随着身心的成长,以一种完全独立的、迥异与他人的、自我认同的身份去适应未知多变的未来社会。

我想着重指出,我对于教学发展趋势的认识是趋向于内在的,即更加深刻地关注于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在学习生活中,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引导学生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升学就业。

在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其中,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作为最高等级,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这无疑为给予学生体验式学习,回应学生内心诉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是社会的动物,离开人类社会,人将举步维艰。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城邦之外,非神即兽。”

在经济学中,将货物的出售,称为“最惊心动魄的跳跃”。因为商品中凝聚着生产者的劳动价值。这一价值是否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则必须通过其出售成

功来体现。在经济学中的认识,其实也回答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永远都需要社会对他付出的认可。

然而,试看今天的大学毕业生,求职乏力。一个个犹如流水线下工业制成品,毫无个性可言,如何打动求职单位。这难道不是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终极目标,不在乎过程体验的苦果吗?

在今天高度物质化的世界中,人们逐渐将自己的付出简单地归结为物质化的生产。将成功简单地定义为工作学习中取得令人叹为观止的业绩。

但是,人不仅是物质的人,同时也是精神的人。将自身囚禁在外在物质牢笼中的人,必然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定义真正的快乐。外在物质世界带来的快乐与荣誉毕竟是一时一地的,而只有人内心的直觉体验,才能真正告知人们:因为快乐,所以快乐。

佛教禅宗认为: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时代跨入二十一世纪已经有了近十个年头,科学技术仍旧以迅猛的革新姿态掌握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但是,科技发展在带给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却不曾真正使人们获得梦寐以求的自由与快乐。战争的威胁、环境的污染、人际的竞争、层出的疾病使人们陷入困惑:难道这便是自身苦苦追寻的结果。长时间向身外求法并未使人活出自在与自由,反而却误入层层囹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简单地认为我们的快乐来源于物质的刺激,因而将自身的苦闷和抑郁归结为世道不公与人心不古。但是,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是否想过,曾经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欣喜是否长久?刺激毕竟是瞬间的,而兴奋也只能是一时的。片刻的欢愉过后是漫长的空虚。物质的获取难以获得灵魂的满足,因为我们错认了快乐的本源。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偏向于外在的学业成就信念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懂得生活,获得体验,而只有坚持人类发展信念,给予学生更多获得直觉体验的机会,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赢家,懂得快乐的人。

行文至此,最终感慨:希望药家鑫等的悲剧不要在此上演。

最棒的玉米读后感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

《做最棒的员工》的读后感

《做最棒的自己》读后感

做最棒的员工读后感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

做最棒的员工读后感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

《我是最棒的》读后感

培养最棒的女孩读后感

《最棒的学校》读后感
《《最棒的学校》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