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重读《弟子规》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7: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弘扬国学文化 培养良好品德

——重读《弟子规》有感

刘国兴

响应学校的号召,暑假认真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记得以前读初中的时候,自己读过,觉得是一本加强个人修养的好书,对自己修身起了很大作用,头脑中一直都有印象。加上CCTV-10《百家讲坛》栏目从6月份起是钱文忠在讲《弟子规》,这次认真再读,可谓是感受深刻,受益良多。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4年至1729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儿童天性未染污前,是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等到逐渐长大,受到的污染越多,越不容易改变。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弟子规》具体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共8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全书的总纲,直接从《论语》引用过来,也表明《弟子规》是宣扬儒家思想的蒙学教材。

个人觉得,《弟子规》最大的价值在于简单明了地规定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言行举止,

对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有极为明确的参考价值,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守则》和校规,却承载了丰富的思想文化价值

例如,“入则孝”这一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儿童在父母呼唤、命令、教诲、责备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而现在的小孩,对父母老师的呼叫往往没有反应,对老师的教育不听,甚至出言顶撞,显得极没有修养。“出必告 反必面”告诉儿童出外和回家应跟父母打招呼,但今天的学生,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是否跟从小没有教育有关?“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是说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担忧;但道德有损伤,则会让父母脸上蒙羞。我们今天的学生哪懂得这些道理?

其它如怎么待人接物,怎么说话,怎么与他人相处,怎么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弟子规》都以三字句的形式明白指出,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言简意赅。确实是一本值得我们教师和高中学生去再读的好书。

现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读《弟子规》的热潮,但我觉得,《弟子规》这本书值得读,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体现我们今天怎么对待国学、怎么培养诚实守信、品行良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的问题。一个学校,如果能在醒目的位置铭刻《弟子规》,让学生每天都见到、经常能诵读,对学生的品行一定有潜移默化、非常明显的作用。因此我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学校能考虑在前广场或后面球场的某个合适的地方,建一堵《弟子规》墙,上面刻上《弟子规》的全文,一定会成为我校一个特色教育的一个亮点。

重读《古文观止》有感

重读《鱼鳞》有感

重读《简爱》有感

重读《西游记》有感

重读《边城》有感

朝花夕拾重读有感

重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重读《堂吉诃德》有感

重读《羊脂球》有感

重读《围城》有感

重读《弟子规》有感
《重读《弟子规》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