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2: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二年组:刘新昕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科学的班级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流的管理靠文化,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三流的管理靠经验。作为班主任,文化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班级文化呢?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主任应从某一方面突破,强化文化管理的优势,实践证明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影响和作用更大。因为:

一、学生自身特点需要传统文化:

(一)、成长环境:“90后”的中学生生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他们的生活。影响“90后”的中学生比较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有全球化、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导致他们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

(二)、家庭环境:90后的学生85%以上均为独生子女,他们在“6+1”的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从小深受家人的呵护与溺爱,家庭教育偏颇:一方面,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轻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几乎放弃了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和劳动教育,致使独生子女在家做家务活的极少,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家庭教育使学生缺乏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做事严谨的传统美德。

(二)、教育环境: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但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另一方面,尽管各级党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重智轻德”的主观存在和“德育量化难”的客观存在,给德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导致了学校全面育人目标与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间的矛盾。所以班主任工作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当前中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概括地讲,中学生在思想方面突出地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对人、事、物的恭敬心;重视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重个人轻集体,缺乏集体主义思想,不热心公益活动;过分追求享受,缺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精神;是非界限模糊,社会主义信仰模糊。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二、传统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必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集儒、道、法、释等文化精华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宝藏。从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治国之道到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到法家“以法治国”以及释家的“大慈大悲”对人性的关怀。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至诚的精神与信念。就拿儒家经典《弟子规》来说,虽然只有短短的千余字,但却几乎涵括了一个人行、住、坐、卧等基本礼仪和规范。《弟子规》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而且还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包含了大量思想修养、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生活礼规等做人的基本准则。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认为:“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即便当代中学生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行为或思想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但是一种文化的传统已经是存在于中国人基因里的物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铸一方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地取法于传统文化思想,有助于有中国特色的高中班级的形成。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们流传下的思想之花常开不败,因此,我认为班级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可以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用先贤的智慧之水灌溉祖国的未来之花。

三、传统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班已经形成了“三十”、“三体”运行模式。

“三十”即:三个十分钟

第一个“十分钟”是每天早上十分钟的经典诵读。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 诵读经典诗文,让学生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第二个“十分钟”是每周

三、周五晚课前,观看大约十分钟传统文化的精选视频。

二十四孝德育动画片,八德故事,百家讲坛、天下父母节目,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等优秀影片的节选都是我们的德育课程。视频中的人与事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着学生。

第三个“十分钟”是每两周有一次外请的老师来讲课与答疑,老师在国学与传统文化方面造诣很深,而且特别重视自身的修养,他们现身说法,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三体”是指“个人感悟”、“集体反思”、“实践体验” 一体:是“个人感悟”

每个阶段学习后,围绕本期学习主题,结合自身理解和践行,每人精要写出学习心得。团支书王羿夫同学写道:“这一阶段的学习让我发自内心的感叹到,传统文化真是大智慧,我感到自己以前的路走歪了,自己以前追求的东西是错的,如果我能早些接触到传统文化,我的成绩也不会像今天这么低,我的人生也不会这么失败,但我庆幸现在觉悟还不晚,我还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体:是“集体反思”

一个月一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集体反思。这一过程是“一”与“多”的交换,可以拓宽了眼界,开阔了心胸, 进而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如:在《弟子规》学习与落实的主题班会上,很多同学都认识到学的很多,但落实的很少,也认识到了“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最后大家决定从《弟子规》第三章“谨”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习惯,为高三冲刺做准备。

三体:是 “实践体验”

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班级逐步形成六个部委。即:品行部,学习部,纪律部,文体部,卫生部,生活部。这六个部委是自然酝酿产生的,他们各负其责,自行运转。给班级发展增加了无穷的动力。

品行部抓学生的品德修养与行为习惯;学习部抓班级的学习风气;纪律部从内部解决学习中的玩手机、传纸条、开大书等问题;文体部建立了感恩歌曲库,丰富了课间和体育课的活动;

卫生部改革了值日工作,班级环境有了明显的变化;生活部通过相机留下了同学们生活中许多美好的瞬间。

班级学习传统文化已有一年的时间,现在学生及班集体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是:一些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转变。由顶撞抵触到和谐感恩;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改变,他们以前对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态度也不端正,通过学习,现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也增长了;班集体的变化更大,六个部位自行运转,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主人翁意识增强,以前很难开展的工作现在已经迎刃而解。

总之,传统文化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加强高中生的道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作为班主任,面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主人,带领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用其构建班级文化,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一个智慧的选择,也是一个负责任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构建一个优秀班集体,而且能促进几十个和谐家庭的形成,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德行深厚的有用之才。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写作中的作用

善意的谎言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精)

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