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克思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8:52: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中国梦的哲学思考

摘要: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人民的梦,是民族的梦。中国梦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为人民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中国梦的道路需要理智的哲学分析思考的引导和支撑。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实现中国梦的主动力是人民群众。 关键词:中国梦,哲学,发展

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由来

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习近平,对如何实现中国梦作了更为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从民间的广泛讨论,到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概括总结,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强音和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共同心声。

(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三)用哲学思想指引中国梦的必要性及意义

伟大的梦想就是伟大的理想,而理想只有建立在深厚的理智的思想基础上,以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来规范,才不至于流于空想和错误。一个民族的梦想,如果只是流于空洞的口号,而没有思想的支撑、没有价值关怀的底蕴,只能是空洞而盲目的,它无法凝聚人心,引导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向着一个大家认同的宏伟目标前进。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梦想有一个深刻的定位与认识。因此,中国梦需要理智的哲学分析思考的引导和支撑。而构成中国梦的哲学基础,既不会是纯粹儒家思想的复兴,更不是西方思想的引进,而只能是面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问题,在对传统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的创新。没有这样的创新,中国梦就将缺乏其应有的哲学思想基础,就无法承担人们所期望于它的历史使命。今天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中国要成为怎样的中国?发展是为了什么?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人类需要什么样的文明?什么是真正的人民幸福?这些重大问题只有凭借有思想的中国梦才能回答。

二、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一)中国梦是运动发展的梦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频频战败,受尽耻辱,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喊出了“救亡图存”的口号,产生了“强国富民,救亡图存”的梦想。孙中山领导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虽然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批主张在中国实行“民主”和“科学”的先进知识分子,把刚刚传播进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此后在“民族独立解放”的梦想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梦”开启了“强国富民,文明复兴”的新征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中国梦”凝聚国家的精气神和社会共识的各种讨论应运而生。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之梦是曲折发展的。发展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动力,促使我们这个大整体不断地向前发展,这种发展和实现中国梦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二者的相互联系也包含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二者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中国梦是社会存在的综合反映

辩证唯物论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梦作为一种理想、愿景、期盼和追求,是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存在的综合反映和时代呼唤。精神分析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梦往往象征着被压抑的愿望的达成,是现实生活的衍生。证之于近代至当代,饱受欺凌的侵略史到艰苦卓绝的独立解放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探索发展,中国梦的形成正是其社会现实矛盾的反映或衍生。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显著改善,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因而特别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做到思想统

一、行动统

一、团结奋斗。不然,就可能功败垂成或功亏一篑。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引发的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和观念多元化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入,拜金主义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信仰危机、诚信危机和公信力危机三大危机。而三大危机的出现,跟一部分人缺乏理想、缺乏追求、缺乏远大的目标密切相关。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思考与广泛关注,以“中国梦”凝聚国家的精气神和社会共识的各种讨论应运而生。 2006年以来对中国梦的持续大讨论,既是对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回望和追寻的概括,更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盼、对中国人共同命运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诉求、对普通民众希望和追求幸福的表达,必将成为推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中国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现代性的总体图景。从理论上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从不为某些外观精致、但并不适合中国社会

发展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和理论所迷惑。从实践上讲,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是中国梦的理论基础;中国人民现代化的创造性活动是中国梦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与现代化实践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梦统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追求和实践探索,无疑极大地升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中国梦的现代性意蕴。

(四)中国梦实现的基本动力是人民群众

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群众正确的决策只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的主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上升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地位,认为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以此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群众路线,因此,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的实现要依靠人民群众,就要处理好国家民族集体和群众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三、中国梦实现的哲学指导

(一)遵循社会矛盾运动规律: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源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是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是一个有机体,社会发展进步都是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推动的,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社会就进步,反之,就倒退;当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保护这种束缚时,就必须改革这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社会才能前进。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一般通过该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制度、体制集中体现出来,或者通过一定的发展道路集中体现出来。所以,看一个社会的基本矛盾运行是否适合,主要就是看其体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制度、体制及其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是否有活力或生命力。是以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中国梦与个人梦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梦”和“国家梦”也是紧密相连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国家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同时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

(三)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弘扬中国精神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国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弘扬中国精神就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有弘扬中国精神,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罗志荣.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2] 刘国盛.中国梦的哲学意蕴.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网

[3] 中国梦离不开哲学的指引.新华每日电讯

[4] 王富军.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哲学主题看中国梦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3000字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论文马克思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