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村官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4: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个女大学生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华丽转身,“坚持”诠释了一个大学生村官的酸甜苦辣。

——徐州市铜山县单集镇洪楼村党支部书记 张天然

个人简介:张天然,女,中共党员,2007年毕业于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外贸英语专业,2007年7月,她以优异的表现,通过了省委的资格审查、面试、考察等环节,光荣地成为首届大学生村官,被派往徐州市铜山县单集镇洪楼村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2008年5月5日,24岁的张天然全票当选洪楼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村支书之一。

一、从女大学生到村党支部书记

2003年,19岁的张天然考入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外贸英语专业。在大学期间,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先后担任延陵学院分团委书记、学生会副主席及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等。天性开朗的她从来没有因为繁重的社会工作而耽误学习,总能巧妙做到统筹兼顾,取得学业和工作的双丰收。

2007年,张天然未毕业就被徐州一家待遇不错的外资英语培训学校看中。正当她欲赴该校就业时,学校为响应江苏省选拔千名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号召,开始动员毕业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她毫不犹豫填写了报名表,还积极协助校党委组织部做好全校首届大学生村官报名的各项工作。当问到为什么放弃一份这么好的工作,而选择去艰苦的农村当村官时,朴实的张天然回答道:“我那时天真地认为自己适合任何工作,没有任何工作可以难倒我,自己是主要学生干部,又是共产党员,而且是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机会难得,我应该有这个觉悟。”

正是凭借这样一股牛气与霸气,2007年7月,张天然以优异的表现,通过了省委的资格审查、面试、考察等环节,光荣地成为首届大学生村官,被派往徐州市铜山县单集镇洪楼村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

任职不到一年,这个原先村民眼中的黄毛丫头便以自己的致富奇招赢得了全村村民的信任。2008年5月5日,24岁的张天然全票当选洪楼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村支书之一。

二、农村走出来的“名村官\"

24岁的张天然可以说是大学生村官中的名人。2008年7月19日,南京奥体中心举行江苏省140多所高校、1670多名毕业生就任“村官”出征仪式,现任大学生村官张天然上台作事迹报告,受到省委书记梁保华的充分肯定。

此后不到一个月,梁保华书记又特地前往徐州市铜山县单集镇看望张天然等7位大学生村官,并专程视察了张天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洪楼村,对张天然所创设的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粉丝合作社,引导农民黄瓜制种、建棚养鸭等产调措施给予了高度赞扬。2008年11月,她当选为江苏省第十届青联委员;同年12月,当选“中国首届优秀大学生村官”。

2008年除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代表中央来到江苏看望大学生村官。对张天然的突出成绩,李源潮称赞道:“天然书记志存高远!”

在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中,张天然以高票成为正式候选人,全省仅两人入选候选人,她的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被誉为“大学生村官中的传奇人物”。

三、新任村官的难题

与其他所有大学生村官一样,天然上任时都遇到了不受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信任的难题。但生性不服输的天然没有泄气,她认为自己得不到认可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刚从大学走出来的女大学生,自小生活在县城,对农村的事情能有多少了解,又能帮上多大忙。天然自己没有这样想,她觉得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否则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信任自己的上级领导,“他们不给我机会我就自己制造机会”。就这样,天然每天早早地来到村委办公室,打扫卫生,整理文件资料。村委不给天然安排工作,天然就自己找事做,每次开会,天然都早早地布置好场所,并做好每一次的会议记录。小姑娘工作的诚意打动了村委,并渐渐得到了信任。另一方面,天然积极地到田间地头去跟村民们搭讪聊天,并把印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名片发到每位需要帮助的村民手中,渐渐得,天然在村民及村委眼里有了一席之地,不再被不当回事了。开展工作的基础打好了,可是带领村民致富的工作究竟该如何开展呢?

四、带领村民创收,帮助村民致富

天然所在的洪楼村偏远闭塞,老百姓主要从事传统农业,增收非常困难。刚到洪楼村,天然就遇到一件头痛的事:村民种植的近百亩大蒜卖不出去,眼看就要烂在地里了,生性不甘平庸的她动起了脑子。一方面,她想方设法帮村民卖大蒜;另一方面,她上网搜索了大量信息,经过村委及全村党员反复比较论证之后,决定拔掉大蒜,改种黄瓜,并与天津绿丰公司驻徐州办事处取得联系,达成了出资盖棚、技术全程指导、黄瓜制种回收的协议。

为消除村民顾虑,她首先动员干部带头发展黄瓜制种,并耐心说服65家农户与天津绿丰公司签订黄瓜制种回收合同。为达到规模生产效果,张天然一家一户劝说党员干部用“以多换少”、“以优换差”的办法,为黄瓜制种户置换优质土地50亩,在原来的大蒜地上建起了70多个黄瓜制种大棚,每亩纯收入超过4000元,村民人均增收600多元。

一着妙棋,使村民发家致富的信心大增,一度被村民们看成“黄毛小丫头”的张天然,人气指数渐渐走高。

趁热打铁,天然又向村里提出建议:动员村民发展养殖肉鸭项目。她一方面与其他村干部一道逐家逐户说服村民养殖肉鸭,一方面争取支持,筹集资金65万元,新调整土地30亩,连片建起了60多个鸭棚,并与临近的肉鸭宰杀场签订供应协议,以订单式养殖保证农户收益。肉鸭养殖项目使洪楼村年出棚肉鸭80多万羽,获利90多万元,仅此一项,洪楼村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到2500余元,同时还为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60多个。

天然所学的外贸英语,也在建设新农村、帮助农民致富中派上了用场。她多次担任德国、印度、韩国投资商的随从翻译,促成韩国韩星公司在洪楼村兴建11层的三星级宾馆。

她利用县委设立的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成立了铜山县婵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了“天然牌”粉丝商标,包装一新的天然牌粉丝不久就打入徐州市数

十家大中型超市,并计划投资建立粉丝大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联合村内粉丝家庭作坊开辟致富、发家新道路。

在担任村官的两年时间里,天然并不满足于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她考虑的问题更长远:怎样让村民学到本领?怎样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为此,她多次邀请专业老师,在村里举办电焊和面点培训班;又争取多方支持购进了3000多册实用书籍,办起农民书屋;同时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设备,为村民播放科技种养、卫生保健等电教片。

五、负重才知艰辛,艰辛催人成熟

张天然至今依然记得那个“麦收的日子”——她的村官生涯的转折点。2008年5月,张天然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一上任,就遇到夏收夏种夏管,农村最繁忙的时候到了,“这无疑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最严峻的考验”。天然是这样评价那次麦收的。 那一年麦收期间多雨,张天然拿着抄好的天气预报一家一户地去劝催,可有的村民就是紧不起来。6月8日,还没有了解到麦收重要性的张天然回了趟家,刚到家镇党委书记朱信军一个电话又把她给叫了回去,“其他村都在麦收了,村支书都在地头忙活,你在哪?”张天然回答说已经联系了收割机了。“机子不落地,一切都是零”,电话那头,朱信军异常严肃。张天然慌了,赶紧召集村干部开会,分成几个组组织农户收割。原村支书周伯峰给她出点子——“大型收割机是三夏最紧俏的东西,你快去路上拦,从别的村刚收割完的,肯定在路上跑着呢!”

张天然在一篇日记里写道, “为了拦到联合收割机,我常常跑到几里以外的地方,给正在汗流浃背的机主递烟送水”。

收割机拦到了,还有一样在这期间最金贵的东西——机用柴油也需要去

“抢”。张天然描述,“收割机拦来了,没有了油,立马就得停,我都要及早骑上电动车带着大油桶到供油站排队打油。那些天等油用的人太多,我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在烈日下汗雨如注。”“有一次,因为油桶偏重,我又心急火燎,刚骑上车便重重地摔在硬硬的石子路上,右腿大片划擦,疼痛钻心。我努力地挣扎起来,扶起车子,整好油桶,用手背抹去满眼的泪水,赶紧又踏车上路。”“那一刻真有想放弃的念头,我放着舒服的城里生活不过,跑来农村受这份委屈,值得吗?但是一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村民们的重托,我便咬牙坚持了下来。”天然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洪楼村顺利完成了麦收工作,连续奋战的天然也累倒了。天然每次提到那年夏天的麦收工作,都忍不住要掉眼泪。她说,“那是我人生中面临的第一次这么严峻的考验”“经过那次麦收,我对村官工作的看法彻底转变了,农村这片土地上有太多东西值得我继续学习了。我觉得现在自己才算是真正成熟了,以前真的什么都不是。”

六、作客央视“面对面”

6月27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对张天然进行了专题采访。采访以张天然到洪楼村任职的农村生活为主题,追踪了她迅速融入农村、农民,改变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村、农民和她本人带来令人欣喜的变化,反映她从一名高校毕业生成长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心路历程。

这位80后的女大学生村官不仅能够坦然面对摄像机镜头,而且思路敏捷,从容不迫,谈笑风生,深入浅出,对答如流。当谈到高兴事情时灿烂一笑,当谈

到伤心处时热泪夺眶而出,让人钦佩,令人心疼。当记者问她,“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时,她的回答是:未来不是靠你计算出来的,而是要靠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当被问到“你的三年合同期到期时你是要回去呢?还是要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呢?\'她的回答是:不用去想很多,只需要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当记者再一次追问她时,我们这位可爱、可敬的张天然书记的回答是:我觉得我不应该是三年,到那时恐怕我自己是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因为到那时我和这里的村民们,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另外,这里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

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真实的内心独白!天然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用天然自己的话说:“到农村去,是我在人生关键阶段的正确选择,我愿成为‘永久牌’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