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6: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学 一

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和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诺夫等。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古代中国

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时期,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人讲学之风大兴。 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程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古代印度

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

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 西欧中世纪

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主要是培养僧侣和统治阶级的接班人,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教区学校主要是对普通贫民子弟进行教育。

通过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进行的 古代学校教育

第一,道统性;第二,专制性;第三;刻板性近代社会的教育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最先普及义务教育 现代教育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学、思、行并重

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最完整的教育专著。 朱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古代西方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产婆术,第一步是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英国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代表作《大教学论》,该书被看做是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之为“教育学之父”;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泛智”思想 卢梭:教育应该是自然的,即顺应儿童的本性,运用自然的方法,培养人 裴斯泰洛奇: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克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克最著名的是“四段教学法”,即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步进行,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及经验的改造。

马卡连柯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凯洛夫《教育学》该书被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的培养规格

生产力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其中身体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健康状况两个方面,是人口质量中的物质要素。文化修养包括人们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道德水平包括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于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是人口质量中的精神要素。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调适性。 第三节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第三章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教育者必须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学生,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人的要求吗,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激励功能:教育目的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激励着教育工作者按照教育方针的规定去培养人才。

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这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等。

社会本位论: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等。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提出,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方法: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前提。

2.合理的社会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我们培养的人,必然是劳动者、建设者、创造者,这是反映教育事业价值取向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体育,基础作用;美育,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5.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