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5:59: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080110850 许莉

《我的教育信条》 读后感

杜威要求学校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社会的观念和社会兴趣只有在一个真正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展;还要求校内学习应与校外学习联系起来,因为学校的社会生活毕竟不能完全代表学校以外的生活。可见“学校即社会”在杜威那儿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道德教育变革的要求。道德教育不仅应通过学校生活进行,还应通过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这三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构成“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要求通过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德育,实际上是为了沟通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与道德发展之间的联系,泯除理性与道德、知与行之间的对立。

杜威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这属于社会方面的原理;心理方面是指道德教育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若漠视这些心理条件,道德行为可能会变成机械的模仿或外在的服从。对于社会的道德要求,应顾及学生的心理能力,应使学生知之,好之,乐之。也就是说,社会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心理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则是有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精神”的。前者决定应当做“什么”,后者决定应当“如何”做。由此可见,杜威不仅结合美国社会现实明确提出了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还从理论上对道德教育的原理、方法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讨。

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提出,“教育非它,乃是心灵的转向。”在他看来,教育就是引导人们超越感觉世界之上,去追求那真知的世界,他主张:“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某些人在他们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就好象他们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这意味着教育从根本上而言,就是或者说只能是诱导的、启发的、而不是灌输的,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注入,乃在导引学生使其自求知识。

回头看我们的教育现实,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教育成了人才培养的“加工厂”,教育远离了儿童的生活,学生在沉重的负担中看不到生活的目标与意义,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成了与心灵相隔离的苦役。

当儿童学习不是因学习本身有乐趣,而是为了考试、升学、恐惧、竞争、惩罚等而学习时,不仅无益于能力发展,也不利于品德进步,更不利于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与成长的心态的养成。

我们可以有许多理由证明我们的教育还远远不能达到尊重儿童当下生活,让他们能充分享受儿童的快乐,包括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教育条件的局限、人们的生活水平还需富裕等。但至少我们可以把行动的理念纳入到我们的实践中,,至少不能人为地去压抑、遏制、肆意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080110850 许莉

打击儿童的天性和正当趣味。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使教育成为一门心灵转向的艺术。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向前发展的社会,面临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时下正值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相对无约束性产生出诸多新的问题,在社会重视教育的热闹景象下,隐藏不住强烈的功利性倾向,青年学生的自身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对社会关心不够或缺乏同情心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其直接面对的是广大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青年学生,在新形势下,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成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形势日新月异,国际形势千变万化,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不断涌现,人的思想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要求,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各种困惑,不回避,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因此,必须加强学习,把学习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美】约翰•杜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3月第7次印刷

教育学读后感

读后感《教育学》

《教育学》读后感

教育学着作读后感

教育学原理读后感

《学前教育学》读后感

《家庭教育学》读后感

《家庭教育学》读后感

教育学书读后感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教育学读后感
《教育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育学感想 读后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