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敦煌艺术鉴赏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2: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敦煌艺术鉴赏》期末作业

一、课程心得体会

五次课即将结束了,我仔细的回忆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发现自己其实在学得一些零碎的知识外,也错过了很多有价值的精华。自己最开始是抱着对“敦煌莫高窟”这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十分向往,想要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名誉全国的石窟到底有什么吸引力的心态报选了这门课程,在通过了老师的几次课程的讲解后,我发现我之前所理解的石窟太过浅显,太过单薄,石窟不仅仅只有壮观和雄伟,更多的是彩绘和壁画、以及那些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千年不变的墓群背后的种族文化、宗教文化、文化艺术等等。 敦煌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他是一个文化艺术的宝库。但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艺术欣赏,而更多的是喜欢宗教的一些文化,我很喜欢老师上课讲壁画、雕塑时提到佛教文化,释迦摩尼、东方药师、西方弥勒,骑着狮子的文殊菩萨,骑着白象的普贤菩萨,以及尸毗王当年的割肉喂鹰,萨埵太子舍身饲虎,佛教中的燃指供佛等等让我对佛教文化有了一个更加深入与真实的了解。但说实话,自己也只是时不时的认真听老师讲这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对艺术欣赏没有喜爱,所以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选择性的接收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认为张新朋老师是十分优秀的大学老师,感觉您是一个博学多识的人,但一个优秀的老师仅仅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我觉得《敦煌艺术鉴赏》这门课作为通识课来说,老师您的讲课是十分生动与有趣的。特别是讲到关于佛教文化知识的时候,你往往会给我们拓展,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壁画、彩绘的艺术本身。我原本以为敦煌艺术鉴赏仅仅是鉴赏这些壁画、彩绘、雕塑是多么的巧夺天工和绚丽多彩,古人是多么的具有艺术修养。但听过老师的课以后,我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敦煌还有的是这些壁画和雕塑背后一个个生动有趣并且寓意颇深的故事带来的艺术魅力,一个精美的故事就是一个艺术的结晶。

同时,老师也给我们讲了很多敦煌被认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艺术宝库的原因,以及敦煌莫高窟是如何被发现挖掘,以及那些极有价值的卷轴、雕塑是如何一步步的被外国人骗走的历史,使我深深的震惊与悲痛。这些宝贝本应是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瑰宝,却在那个时代由于官府的无知和不重视而被西方的一些探险家用完全不对等的价格“交换”走了,并且现在成列在他们国家的博物馆内,而我们留下的都是一些价值分量较轻或者保存不完善的卷轴。我认为老师给我们讲这些东西是十分必要的,艺术鉴赏的前提是你得有艺术,有艺术的前提是你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的艺术,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拥有的文化艺术结晶都不认识,不懂得欣赏和重视的话,那这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与传承上将会遇到无比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宗教文化艺术伴随人类社会到永远,那么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意义也就是在这儿———它使我们看到了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再也不要轻视我们的文化遗产了。假如说日本人、英国人、俄国人看我们敦煌石窟看得津津有味,而我们中国人自己却看不懂,那是多么的可笑与悲哀啊。

所以我认为老师的课程教学安排得挺好的,我自己也从老师的授课中实在的学到了一些东西,而非混混沌沌就为了那一个学分。老师在下课的时候给我们放《猫和老鼠》也是让我记忆深刻,真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的老师会关心同学下课的状态了,大多数同学下课就只会头也不抬的趴在那儿玩着手机,和上课没有任何区别。老师通过《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让一些同学抬起头,笑一笑,放松一下,我觉得真的是很好的。而且我看到老师在看的时候也经常咧开嘴笑起来,看来老师也是童心未泯啊,感觉老师很有亲和力,很亲切。

最后,我觉得第一堂课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因为老师在最后一节课给我们放了一个CCTV拍摄的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墓群的发掘纪实视频,通过声音、画面让我们用不同感官去体会丝绸之路上的厚重历史,我感到十分有趣也听得十分认真。所以我建议,老师应该坚持这样的教学方式,把自己的教案教学与有实际价值的纪实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活跃,而不至于枯燥乏味。

作为我个人来说,是很喜欢这门课程,因为这不同于一些其他的通识课,它不肤浅,不讲一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的东西,不枯燥得让人昏昏欲睡,通过它,我的确学到很多关于佛教、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知识,虽不成体系,但也让自己丰富了学识,十分感谢老师!

二、喜欢佛教知识是否等同于信仰佛教

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索甲仁波切

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

在不久前,由于各种原因,我接触到了佛教,逐渐开始对佛教有了兴趣,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是否喜欢上了佛学,就是对于佛教的产生了宗教信仰?

曾经的自己是一个十分胆小恐惧死亡的人,我不敢想象与接受亲人的骤然离世,我不敢亲眼看遗体,甚至是遇到了灵堂也会避绕很远而行,这种恐惧是发自内心的,我也不清楚我到底害怕什么,就感觉内心冥冥中有种东西使自己抵触,使自己逃避死亡。但当我接触了佛学的生死轮回后,当我了解到色达五明佛学院天葬仪式后,当我看到了西藏贫苦百姓的煨桑、作法求医后,当我······我的意识被完全的改变了。我知道了人的生死是必然的,是正常的,死对于佛教徒来说是一种超脱,是一种轮回,此生的逝去必将在未来得到重生,这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更大的希望。我开始不再畏惧,而是坦然的接受,正如通过天葬仪式将灵魂超脱的肉体归还给秃鹫,归还给自然一样,亲人的逝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重生,向着西方极乐世界,向着又一次更加精彩的生命。同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也学得了生命的轮回也是给人心盖上一座房子,起到约束和净化心灵的作用。当有情众生“确信业报由各自负责”,才不会像赌徒那样,不计后果押注,恣意挥霍人生,才能自觉抵御诱惑,不造恶业。懂得善恶自作,苦乐自招,便不敢如野马般任性而行。相信生命的轮回,给人精神上的寄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是我喜欢佛教文化的原因,因为它能使我自己的思想更为深邃,意志更为坚定,品格更为高尚,生活更为积极乐观,遇事可以处变不惊。这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一种信仰,但我认为我并不信佛,这种信仰是独属于我自己的,不极端,不偏激,不随大流,这是根据我自身的阅历以及价值观、世界观所确定的,是我自己内心中想要完善自我,做一个对社会国家有用之才的心灵井绳,我不会逾越它,我会一直追求它。正如我对生死轮回的态度,难道我是真正的相信*喇嘛的灵童转世吗?那些小孩真的是*吗?人死后真的会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吗?显然不是,我会在内心中通过我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等等去判断是非,而不是盲目的追从与膜拜,我自己的信仰仅仅是为了让我正确的去认识死亡,在面对死亡时能够得到心灵上的宽慰和解脱,能够显得更为从容与平静。在《敦煌艺术鉴赏》课中提到的尸毗王当年的割肉喂鹰,萨埵太子舍身饲虎,佛教中的燃指供佛等等的壁画中提到的佛教徒的故事,我感到很惊讶也并不认同,我不知道佛是不是真的要那段枯焦的手指头,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喜欢别人用香烧灼后的烂皮肤。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执”。法华经中除了燃指供佛以外还有刺血书经,剥皮抄经,砍头布施等等,这种种看似激烈的手段,都是为了破我执。根器猛利的大菩萨和上乘人,会通过此种方式明白这个身体是四大假合而成。顿悟“毕竟空”的奥义。但作为只是喜欢佛学的我来说,我觉得难以接受这样的信仰,甚至我一度觉得如果当越来越多的人都拥有了共同的信仰后,这种信仰容易变得极端与偏激,这一群人容易变成恐怖主义的刽子手,他们会用固定、简单的思维将这个世界两极化,把自己和那些拥有不同信仰的人群分为对立的两派,他们会潜意识的告诉自己,如若不遵从我信仰,那就只有灭亡,有太多的悲惨历史或正在发生的血腥现实为之佐证,这是极其疯狂与毫无理智的。所以,我的信仰并不是佛教,这种信仰是独一无二的。

在我看来,佛学带给我的最大影响是,我能够在佛学中学到很多使自己心智更为成熟与宽广的有益的东西,汲取这些精华,充实自己的信仰,让我在人生中,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能够更加从容与谦卑,做一个更为正直,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更好的人。

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我对佛学、佛教文化的喜欢并不是对佛教的信仰,而是想要得到独属于自己的信仰。

敦煌大足艺术

敦煌艺术考察报告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

大梦敦煌舞蹈鉴赏论文

西安嘉峪关敦煌艺术考察报告

艺术鉴赏(选修课)

敦煌艺术鉴赏
《敦煌艺术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敦煌艺术价值 艺术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