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问题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1: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反腐败斗争的现状

腐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中新社南宁2000年12月30日报道:广西城镇居民二○○一年最希望实现的事是加大反腐败力度,此外还有增加家庭收入、加快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好转和搞好社会治安等。另据《工人日报》报道,一项由国内权威网站发起的“本次两会,你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网上调查活动,在业已统计的14520票有效投票中,“反腐败”以12515和86.2%的得票率位居第一,而且在投票进程中,这一热点始终保持领先势头稳居榜首。

(二)反腐败斗争的发展现状

反腐败工作应该说是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就受到党的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毛泽东同志在党进入北京执政前,就提出“两个务必”,告诫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经得起“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经得起执政的考验。解放初期,毛泽东同志就亲自下令严厉处置了贪污腐化分子刘青山、张子善。

随着共产党执政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变革,社会的变化,之前所担心的“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在一部分党的干部身上日益膨胀,并凸显出来。党内腐败现象日益突出。

据监察部长何勇披露:1992年10月至2002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634925件,结案155040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55481人。平均每年立案16.35万件,给予党政纪处分的为每年15.55万人。从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一年间,共立案17.26万件,结案17.2571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46万人。立案件数和处分人数分别比前十年的平均数有明显增加。其中,县(处)级干部6043人,厅(局)级干部411人,省(部)级干部21人。表明,虽然我们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很大的成果,但是,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

通过分析查处的腐败案件,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明显的特征:

1、窝案串案多。

2、前腐后继多。

3、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巨大。

4、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败现象也在不断地呈现新情况、新趋势。以1992年为分界,后期比前期的被判刑者增加4倍;腐败高发期达7年以上;“部委”腐败形式不同;一把手腐败窝案串案多;一边腐败一边升官;因案件牵连被揭露;受贿额大,行贿人少;配偶与子女掺和多;从生活作风上走向深渊。

腐败的危害

1、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使党的先进性蒙受玷污。直接危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到党的生死存亡,危及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2、延续了权钱交易的封建恶俗,恶化了社会文化环境,严重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正常进程,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破坏了政府的秩序和行使权力的公正原则,激化社会矛盾,毒化社会风气,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影响社会稳定。它还严重干扰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公共决策失误,投资扭曲,生产成本非正常上升,经济秩序紊乱,巨额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下降,人民负担加重,从而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腐败产生和蔓延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考察腐败官员的人生轨迹,许多官员都是穷苦出身,靠自己的拼搏奋斗,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但是,就在他们官运亨通、事业辉煌、位高权重的时候,他们飘飘然了,他们以为功成名就了,老子天下第一了,沉迷于鲜花掌声、阿谀逢迎之声色犬马之中,不再注意学习和改造,听不进不同意见,我行我素,最终走上腐败的道路。

2、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在社会进入转型期时,一部分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的远大理想,迷乱心性,对资本主义世界心醉神迷,将巨额赃款转移到国外,把老婆(丈夫)子女送到外国,怀揣外国护照,随时准备叛逃出国。

3、封建思想遗存严重。封建文化影响深远、根深蒂固。其中,最典型的是“家长制”和“官本位”思想。“家长制”思想表现在今天的官场里,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惟我独尊,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只要我是一把手,不管对错,我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官本位”的表现就是把“官位”当作第一追求,认为有了“官位”就有了一切,有了“官位”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才可以光宗耀祖。在这种价值观驱动下,为了谋取“官位”就可以不择手段,跑官要官,甚至买官卖官。

4、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占上风。看到体制转型期少数人的暴富,心理越发不平衡,就把手中的权力作为物质金钱交换的砝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二)外部原因

1、集团性腐败或集体腐败。客观上由于责任主体分散,形成了利益风险共同体,因而相对于个体腐败行为,它的压力和风险是有限的。在一些人看来,法不责众,大家都腐败,也就无所谓腐败了。集团内部轻则形成各行其是、心照不宣、互不拆台的松散关系,重则形成互相关照、互相利用、互相掩护、分享腐败所得的生存机制。集团性腐败主要是领导层的腐败,它的群体性特征,使它所造成的危害比个体腐败更为巨大和严重,同时它还具有示范(以身作则)效应,从而导致腐败的迅速蔓延。

2、体制内腐败。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欺骗性和破坏性。利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的法制制度不健全的漏洞,钻体制的空子,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利用干部考察任用制度的漏洞,安插亲信,排斥异己,拉帮结派,培植党羽。但是,由于这种行为本身有政府部门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性和公开性特征,往往不被视为腐败行为,其危险性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警醒。

3、羡腐心态。考察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对腐败的态度,大都具有两面性:既对腐败行为切齿痛恨,又对腐败获利欣羡有加。对他人的腐败行为教育加批评,对自己的腐败行为则百般辩解。公开场合讲反腐慷慨激昂,私人场合搞腐败神色坦然。导致许多清正廉洁的干部常遭孤立,“反腐斗士”难容于世。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所作所为与“腐败氛围”格格不入,他们触犯了某些“权势阶层”的利益,破坏了腐败文化的“游戏规则”。

4、不良文化环境的挑战。①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一是“官本位”的影响。二是“家长制”的影响。三是“人治”的影响。②中外文化碰撞中文化变异的挑战。③导致重个体利益轻集体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价值诉求被不断强化,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5、转型期制度不健全的影响。目前,我们的权力运行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可以说,权力运行无序,缺乏规范,制度无效,监督乏力,是国家管理制度方面的现状,也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中形成一个很大的真空地带。中纪委研究室李永忠认为,同体监督难以取得明显效果,对于许多地方高级官员的腐败现象,地方纪委和司法机关往往“不敢、不愿、不能插手”。 各地党委“议行合一”的领导体制,是制约党内民主和影响党内监督的根本问题。

治理腐败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的力度。

2、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

3、加快行政审批、财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

4、建设先进文化,扭转社会风气,解构腐败文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工作述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经济波动分析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变化[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问题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问题的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