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十九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1: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十九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科学含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构建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九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九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