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有效性备课的策略研究——备学法

发布时间:2020-03-04 01:35: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让备课教案更加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杜绝形式主义。

备课是把教材的知识和教学的方法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能力。而写教案正是有助于备课,使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被遗忘,更加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然而现在却有一部分教师把备课与写教案脱节了。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把写教案当作一种形式专门应付领导的检查,结果把大量的备课时间付诸东流。其实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所以备课与写教案是不能脱节的。教案如何写,这是一个科学问题。我们主张写教案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摒弃洋洋洒洒八股式的文牍教案。备课是为学生服务的,写教案,即备忘录,是为自己上课服务的。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写教案也应无定法。要去掉形式主义和繁锁哲学,讲究辩证法,注重实效。

2、用科学的世界观,现代的教育理念把课备得更加现实些。

预设教案越科学,越现实,越接近学生生活,课堂教学效益就越好,学生就越愿意接受你所教的学科。我们知道以往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学具、备教法,这是备课的基本常识。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要继承,要发扬。但也不能默守成规,一成不变。因此,我们认为现代的备课,教师首先要“备自我”,备自己的形象,备自己的人格魅力,备自己的表现艺术,学生受到你的人格、魅力、艺术的熏陶感染,这样才能敬仰你,亲近你,接受你;其次,结合教材“备生活”,因为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备课时就应该把知识还源于生活中去。学生是在生活中求知识,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就要遵循这个规律备接近学生生活中的知识,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课堂上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再是结合教材“备学生需求”,备学生生活之所需,济学生生活之所济,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即乐学、会学、学好。这些备课只能说是在原有的备课基础上的升华,是一种思想境界上的备课,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备课。

3、优化备课各个环节,求真、务实、求简

传统的备课也有不少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去其糙粕,取其精华,这才是真正的备课。我们认为备课各个环节要优化从简,求真务实。

(1)教学目标要简明、科学、适当、可测。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2)教学内容要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教学环节要简化。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设置那么多的障碍(问题)和陷井让学生去钻,搞得那么复杂,那么深奥,结果是精疲力竭,事倍功半。 (4)教学方法要简便。简单是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的,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方法,花拳绣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5)教学媒介要简单。要省略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

(6)教学用语要简要。要省去不必要的言说或描述语,只要是言简意骇,通俗易懂,学生心境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 综上所述,备课要讲究科学,讲究现实,有诱惑力,有激发力,有感染力,有熏陶力。总之,是要学生有所得,使全体学生受益。写教案不等于备课,它只能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是不能抛弃的。然而,在学校领导单纯地以检查教案来评定备课质量的粗糙管理下,在教师的一日复一日的麻木地、工整地抄写教案的重复劳动中,却渐渐地被混为一谈了。不少教师认为教案写得工工整整、洋洋洒洒就是很好地备课了。而真正地备课却离我们远去了!所以,备课不是写好教案就行了,检查备课更不应该只看教案就可以了,真正的备课不在于写得好不好,写得多与少,不在于写在哪里。而在于教师们是否用心去备课,把课真正备在心里!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多年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教育质量较高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育科研基础好。我学区先后参加了“小学语文听说能力培养”、“中小幼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校长互动式培训研究”、“小学语文、数学实践活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新形式研究”、“小学语文拓展读写研究”等一批“八五”、“九五”、“十五”科研课题的研究,并获得国家、省、市科研成果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课题组大多数成员又有实验研究的经验,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5月,学校加入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效能研究》的研究行列,学校形成了研究方案,成立了研究机构。

四、课题的界定

课题定位:《小学语文备课策略研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效能研究》的子课题。 关键词界定: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广义的备课: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教学活动的一般准备工作。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工作计划。狭义的备课:也叫“课堂教学设计”或“教学设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教案。”备课的形式又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策略: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现代汉语词典》) 备课策略研究:指教师课前准备、设计教案的方法和手段。

五、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目标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完善我校教师备课制度、明确教师备课的具体要求,探索教师有效、适用的备课方法,从而促进教师备课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增加,祥福中心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内容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最关注的问题是:

(一)为何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备什么?

备课,不等于“背课”。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讲应包括: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如何理解教材呢?可分三步:第一步统观全文整体把握,了解意图,抓住中心,理清思路和布局谋篇;第二步疏通文字,逐节细读,抓好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第三步结合实际,确定重难点和双基。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解决,哪些疑难可让学生合作解决,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表,甚至偏离主题较远需要点拨、引导,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一定要运筹帷幄,决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如:声音好,朗读好,可以以“读”动人;感情充沛,可以以“情”动人;足智多谋,可以以“理”服人;活泼好动,风趣幽默,可以寓乐于学。总之,学生学得如何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导。

5、备好教学方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这种形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应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三)怎样备?

备课的种种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备课时,对于需要统一和明确的各章节、单元的目的、要求、重点等共性问题,同学科的教师可互相切磋,集思广益;但作为教师不能只依赖“集体备课”,必须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而且,最后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班级特点,决定对共同研究成果的取舍和运用,并要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讲起来妙趣横生。

2、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备课范围应广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点。

3、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备课应将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起来,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注意其章节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单元(章节)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否则,“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明天课”,今天备地孤立备课,教学效果势必不佳。

4、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思考集中、大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特点,提前备出一学期或几周的课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课前进行再备课,更不可少;如果说学期前备课是“粗备”,那么周前备课就是“细备”,而课前备课则属“精备”。课前备课包括;重温教案(把教案当成“剧本”,在脑海里“预演”一遍,预测一下效果)、掌握动态、准备教具、考虑教法,以及充分估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等。这样,一可弥补遗忘,二可增强记忆,三可相机调整已有教学方案,四可做好上课心理与物质准备。

5、编写教案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以运用教案为主。编写教案就是把备课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归纳,按照教学要求用文字书写出来。它记录了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程序,以及教法设计、手段运用。这是课前准备的最后工序,也是教师业务基本功的集中体现,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对此都应做到一丝不苟。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教案都是提前写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编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课前还要熟记教案,以便更好地运用之,这是备课工序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课上情况多变,故在熟记教案的同时还应有各种思想准备,以便在上课过程中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应动态,灵活掌握。

6、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次)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故称“课后备课”。即通过“教后记”或教学反思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它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说备课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但其中也充满着艺术乐趣。当你在这项劳动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时,就会得到收益获得成功、感到欣慰、乐趣无穷。

(四)怎样查?

1、检查的内容:

(1)备课学科、时间、周次、课时、课题、课型、填写完整。 (2)备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突出、渗透新课程理念。

(3)备课要备详案,教学设计完整、实用,书写认真、工整。 (4)备课要有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5)备课突出教法、学法:有课堂检测题,并且题量适中,设计合理。

2、检查的方式:

(1)备课组长每周检查当周的备课。每人要有一个星期的提前量,于每周一交给备课组长检查,是否通过主要看修改的内容,即有没有突出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意见和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修改教案。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修改,则必须重新备课。备课组长将检查结果反馈到教导处,并且负责督促各组成员按要求进行备课。 (2)教导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备课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整改,并且结果与各位教师的“六认真”工作考核挂钩。

(3)教导处组织期中、期末大检查。结果与先进教研组的评选及各位教师的“六认真”工作考核挂钩。

(4)每学期期中教育工作大检查后展示优秀的备课。

六、相关理论

(一)我们对备课的一些认识 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

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在隐性备课中我们应主要做好以下四步:

第一步:钻研教材。

第二步:朗读课文。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 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一位历史老师讲课,很感动,问他是什么时候备课的,这位老师回答说:“备了一辈子。”一个好的教师,随时随地都要为备课做准备。 观点三:要思考教法

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学生”、“备学法”。上边说了,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

即使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来了,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人请教一位台湾的教授怎样教语文,该教授说:“跟我读。”这话真是说到根本上了。 观点四:教案一定要写

隐性实际上并不隐形,它指的是在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当然其中包括无形的思考。但我认为,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显性备课。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们所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防忘记。这相当于“作战计划”。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记,老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我先写一写,造一造;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 观点五:讨论与自读尤为重要

钻研教材时,和同事讨论,很有作用,有时会使我们豁然开朗。自己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会被别人一句话点破。听别人上课,也有助于对教材的把握,即使上得不成功,但至少帮助你熟悉了教材。我们的好多教学方法,是在听别人的课的时候想出来的。 观点六:课后反思很有必要

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二)语文备课的一般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进行语文备课,才能备得有实效呢?在这里,为老师们提供语文备课的七点方法建议。

1、钻研教材

①把握课文思想内容,明确中心。 ②理清课文的脉络线索。 ③备读课文。

④分析课文中有教学价值的知识点,训练点,找出易忽略点。 ⑤做好课后的练习答案。

2、掌握学情

了解学情,一是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二是要了解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的熟悉情况;三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态度,每个学生的个性等。

3、确定教学目标

在以上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来确定三个维度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4、选择并确定教法。

5、确定教学结构

6、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资源包括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相关图片、课件、相关的教学设计、录像等。

7、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把备课内容书面化的过程,一般在开始作简洁的教材分析,然后写明教学要求,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教案必须写得有条理,重点突出。

(三)新课程指导下的备课基本要求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的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教师“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且“预设”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割开的两个部分。以自己原来的设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经验。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事利导。

2、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原理。在备课中只有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做一种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才是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有学生个体的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构思;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让学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3、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教学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有大量的资源我们可以利用。我们首先要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并进行精心筛选;第二,平时做个有心人,经常搜集一些教学资料;第三,学会储备,把平时搜集的资料分类进行保管;第四,学会资源共享。在备课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所收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要力争做到;1.学“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2.用“生活”。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服务于“生活”。因为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增强这方面的意识。4.创造“生活”。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对生活的创新。

4、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四)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课的一般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放开思想,从教育理念、课堂活动安排到学生回答,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空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屋建瓴的位置来总揽全局,这样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来。我们一般采取协作性备课和双向性备课的方法来体现开放性策略。

2、预设性备课策略教师对学生所学的内容和可能达到的程度有一个预期的展望,将这种预期的展望通过假设的情况蕴涵在教案中,好象一条暗线穿插在整个教案中,使教师随时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馈调整,从而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3、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很好地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很好地进行知识建构。教师可以将教材重组,将相关内容放在同一时段连续教学。结构性备课策略可以采用摘要性备课和框架性备课两种具体方法。

4、反思性备课策略反思性备课就是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

(五)集体备课中一定要防止的四大误区

1、要防止“教案之和”的误区。即在备课组中,你备一课、我备一课,然后把众人的教案装订在一起就成了集体备课的教案。

2、要防止“网上资料拼盘”的误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资源丰富而实用,下载利用网上的优质资源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不能简单的将网上资源下载拼装,而是要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选择性的运用。

3、要防止“个人独裁”的误区。俗话说“能者多劳“。但是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集体的优势、要讲究团结协作,绝不能说XX你是组长、你很能干、我们相信你,你备了,我们照着上就是了。

4、要防止“模式化”的误区。我们在备课中必须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的要求,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等,绝不能篇篇课文一个模式。

(六)集体备课的七大好处(集团作战的模式、优化的模式)

1、心与心的支持。

2、思维碰撞。

3、示范合作。

4、汲取力量。

5、减少负担。

6、增强活力。

7、支持变革。

(七)集体备课中要做到的“三个三”

“三个三”(既三定、三明确、三落实),注重发挥备课的整体功能;注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实现教学过程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静态备课与动态备课的有机统一,强化对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在备课形式上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中心发言、定教案)。我们定每周提前备一周的课,并定好中心发言人,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备课时先由中心发言人进行分析,然后集体讨论教材,吃透学生后,提出教案的提纲,形成统一教案骨架,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书写,人手一份,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操作环节。

其次,做到“三明确”(即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备课时明确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的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懂的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如何去突破?不能就课讲课,要寻找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进行课内外知识迁移;还要明确怎么教群策群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把趣味、微笑、激情带进课堂。

最后做到“三落实”(落实检测题、落实“回头看”、落实纠错与改进)。为了检验备课质量、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或教学后要精选随堂及课后检测题;经过课堂教学及学习检测,进行“回头看”(二次备课),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回授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备课组要通过集体备课确保同年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作业份量、考查办法五个方面的基本统一。集体备课重在交流思想、探讨得失,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教材、探讨教法、解决教材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等方面,切忌将集体备课变成统一教案、统一教法,甚至异化为一人备课、众人上课。

(八)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

集体备课按“备前研讨―――形成教案―――教案调整、实施教学―――课后反思、总结”几个环节进行。

1、备前研讨

备课前的研讨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特长、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前深入的研讨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

1)为确保集体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实行超课时备课,提倡超周备课,主备人要提前确定备课内容。

2)集体备课前须进行教材内容分析,要从教者、读者、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3)备课小组认真做好每次集体备课情况记录,包括备课时间、参加人员、备课内容、讨论意见等。

2、形成教案

1)主备教师将集体讨论的意见整理,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设计,并制作电子文本预案(毕业班除外)。 2)为减轻教师负担,要求语文教师第二课时写详案,数学教师新授课写详案,其他学科一课一详案。

3、教案调整

1)辅备教师认真领会主备教师的教案设计意图,可提出教案调整意见。 2)每位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教案,将集体智慧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前,应根据教师本人特点和本班学生情况,进行教案调整。

4、教后集体反思

1)备课小组的教师在利用集体备课教案进行教学时,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听课,对教学情况进行集体反思。(每个备课小组每月上交一篇小结)

2)主备教师要对每位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对教案提出的亮点和不足加以整理总结,记录在表。

要强化以“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为模式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坚决杜绝假备课、假集体备课,以备课质量的提高促进上课质量的提升。

(九)编写教案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预习。(这是姚渡小学研究在课题 )要设计明确的预习要求和有效的检查预习的方式。

2、课堂动笔。(龙王小学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动笔训练。要明确“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书写、圈点勾画、批注、练笔等方式,落实主席基本功的训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3、复习。检查教、学效率的高低,关键是要做好“四清”:“堂堂清(当堂掌握)”、“日日清(自习补救)”、“周周清(周末检测)”、“月月清(月考小结)”。

七、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1、实施范围

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对该学科的研究,逐步辐射到其他学科,使课题研究活动在各学科教学中全面展开。

2、实施对象

祥福学区小学5年级语文教师。

八、研究的方法

1、培训提高法

定期请专家到我校讲学、办讲座和开展课题研究培训与学科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直接用于教学实践。

2、问卷调查法

定期制定课题研究问卷,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3、案例分析法

对学校、教学、教师、学生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认真分析、整理、研讨,提高学校、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座谈交流法

定期展开教师座谈会、主研教师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收集课题研究意见,适时调整研究计划。

5、观摩学习法

在课题研究中,要开展示范课、观摩课、活动课、评比课活动,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给广大教师提供学习、借鉴、交流的机会。

6、经验总结法

定期开展论文、案例、课件评比活动。要求教师一年至少写一篇论文,加强课后反思,让教师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

7、教学实验法

实验措施、方法、经验直接注入日常教学之中,边设计、边修改、边完善。

8、评价检测法

定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检测,看课题研究后教学行为的变化。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九、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该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即从2007年9 月— 2009年7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

1、研究任务: ①调查摸底,了解师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情况,建立档案,草拟实验方案。 ②建立机构,完善课题管理制度。 ③培训研究人员,制定实施细则。 ④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实验方案。

2、成果形式:实验方案、师生问卷、学习资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8年1月—2010年1月)

1、研究任务:

①培训研究人员、开展备课研讨活动。

②探讨有效备课的策略,进行备课评比,分析典型个案。 ③轮流开展研讨活动、邀请专家现场视导。 ④收集数据资料,总结阶段成果,推广实验经验。

2、成果形式:教学案例、案例分析、教学反思、阶段计划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1、研究任务:

①培训研究人员,进行后期检测。 ②分析实验过程,汇总实证资料。 ③总结实验效果,完成研究报告。 ④提出结题申请,接受上级结题验收。

2、成果形式: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教学案例集、个案集、论文集;过程性资料、实效性资料。

十、预期成果

1、教师备课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增加,祥福中心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祥福中心校教师备课的要求、方法、评价策略

3、祥福中心校备课管理制度

4、教师教案集

5、教师论文集

6、教师课后反思录

7、学生作品集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备课四备

备课“八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有效性备课的策略研究——备学法
《有效性备课的策略研究——备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