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六国论》复习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1:35: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六国论》复习教案

上课时间:10.11 总课时:36-37课时(两课时) 复习目标:

1、能写出“暴、当、厌、无” 四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

2、能写出“其实、祖父、至于、智力、故事、再” 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

3、能写出“兵、暴、事、犹”等词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4、能写出“日、下、完、义、终”等词的活用情况和意义;

5、能辨析“而、以、为、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6、能准确翻译课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式。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齐读课文,熟悉回顾课文内容。 (3 分钟)

二、学生做学案中文言实词练习: (6 分钟) 1.通假字

(1)暴霜露 (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通“勿”,不要) 2.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到„„结局 今义:连词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 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 名词作动词。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 (4)形容词作名词。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4.一词多义

(1)兵 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1 (2)暴 暴霜露(动词,曝露) 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 (3)事 以地事秦(动词,侍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 (4)犹 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5)终 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 (6)始 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始速祸焉(副词,才) (7)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 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8)得 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 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 然后得一夕安寝(动词,获得)

三、学生上黑板板演以上内容,教师点评、集体订正。 ( 4 分钟)

四、学生做学案中文言虚词练习( 7 分钟) 1.而

(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虽

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5) 连词,表承接。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之

(1) 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 (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国家”)/ 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 3.以

(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 (3) 介词,把。 举以予人

(4) 介词,用。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为

(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 (2) 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其

(1)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 6.则

2 (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 连词,那么。 则秦之所大欲 7.与

(1) 动词。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交好附) (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

五、学生上黑板板演以上内容,教师点评、集体订正。 (5 分钟)

六、学生看学案中文言句式,教师讲解 ( 5 分钟) 1.判断句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皆”表判断) 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 3.倒装句

(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 4.被动句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3)洎牧以谗诛(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七、学生做学案上的翻译题 (3分钟)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译: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译:比较秦国由于接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打胜仗所得到的土地相比,它的实际数目要多到百倍。六国诸侯由于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它的实际数目也要多到百倍。

八、学生上黑板板演以上内容,教师点评、集体订正。(3分钟)

九、课堂练习(2分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大概

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 再:第二次

3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

3.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洎牧以谗诛

4.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渔人甚异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十、讲解练习(2分钟) 十

一、课堂小结 (5分钟)

1.B(“厌”应译为“满足”。)

2.B(例句与B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3.D(例句中的“以”和D项中的“以”均释为“因为”;A项中“以”释为“凭借”;B项中“以”释为“以致”;C项中“以”释为“拿”。)

4.C(C中“异”解释为“以„„为异”,是意动用法,A、B、D项中加点字为使动用法。)

《六国论》学案 复习目标:

1.会写出“率、盖、暴、举、厥、判、得、与、速、革、殆、向使、积威、攻、洎”实词

4 词义。

2.会写出“其实、祖父、然后、至于、智力、故事”古今异义。 3.会写出 “厌、无、当”通假字。

4.会写出“亏、完、大、理、义、后、却、终、事、礼、日、”词类活用。 5.会写出“为、以、而、其、之”虚词词义 6.会翻译重点句子。

一、给加点词注音。

六国互丧

暴霜露

草芥 削割 与嬴而不助五国

下咽 胜负之数 思厥先祖父 赂秦 革灭殆尽

二、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率赂秦焉 盖失强援 暴霜露 举以予人

思厥先祖父 强弱胜负已判矣 此言得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始速祸焉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秦以攻取之外 洎牧以谗诛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四、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下。

1、暴秦之欲无厌。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与秦相较。

五、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小城镇],大则得城。

5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10、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解释下列虚词的含义。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国者,无使[自己]为积威之所劫哉!

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取得]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8、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4、奉之弥[更加,越来越]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7、二败而三胜。

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6

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0、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1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七、翻译下列句子。(特殊句式请指出)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八、教师课堂总结点评,集体订正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判读)

九、课堂总结(4分钟)

1、通假字我会了

2.词类活用我会了

3.古今异义词我会了

4.多义词我会了

5.特殊句式我会了

6.我还有哪些没有掌握

7

六国论复习学案

六国论 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复习教案
《《六国论》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