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正确把握师生关系(张莹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3 18:10: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正确把握师生关系

苏州市实验小学 张莹

这次培训,《师生关系中的师德》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不禁对师生关系展开了新的思考。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特别强调:“改革课程实施过程中依赖课本和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定位自己,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

传统教学一方面强调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占有者,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力量,教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生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另一方面强调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简单复制教师的讲授内容,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其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独立性、主体性的最终丧失,教成为遏制学的力量。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视力师生关系,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确立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所阐述的:“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确立现代学生观是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现代学生观包括: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认识到:(1)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的,尤其在数学学习中的特殊认知规律;(2)小学生具有学习的巨大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主体。独特性意味着差异性,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知识能力、个性人格发展的基础,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

第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但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不能强加于学生。

(二)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第一,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

现代科学知识的无限增长,学校教育想要在短短几年内完成所有知识的传授已不可能。所谓“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也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做了很好的表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改变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既要注重“双基”,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从学生的教师到学生式教师。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教师教学生知识,另一方面教师本身也将从学生身上得到收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育老师,他们结成学习共同体,共同成长发展。此外,学生式教师还意味着教师应该像学生那样持续不断地学习。教师应该接受终身教育的观念,并且应意识到它首先应该适用于自己。。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一个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彼此所处的地位构成的角色关系,它规定了师生相互的地位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另一个是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交往构成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双向互动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将作为整体的、独特的个体在教学中对话,接纳、尊重和信任对方,没有控制和强迫,不以任何或明或暗的方式,将任何态度强加于学生,有的只是师生双方互动的交流、沟通,相互的启发、补充。一方面,通过建立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角色关系,从而实现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师生情感心理交往,达到爱生尊师、心理相容。

如何把握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限度如何把握

张莹发言稿

时机,需要正确把握

加大工作力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正确把握演讲的时限

·文言文如何正确把握文意

正确把握宽容友善教案

如何把握正确把握字母教学

如何正确把握师生关系(张莹学习心得)
《如何正确把握师生关系(张莹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