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

发布时间:2020-03-03 17:56: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

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

(2011年10月10日)

今天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当年,湖南人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涌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如黄兴、陈天华、宋教仁、蒋翊武、蔡锷、林修梅、黄钺、杨毓麟、姚宏业、覃振、禹之谟、焦达峰、陈作新、谭人凤、唐群英、仇亮、刘道

一、刘揆

一、刘复基、杨卓林、陈家鼎、田应昭、瞿方书、章士钊、仇鳌、程潜等。缅怀先烈和先驱,继承先烈、先驱的遗志,继续矢志不渝地改造中国与世界,使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改变得更加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是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的初衷和本意。下面,我想分别介绍我省参加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迹。

黄兴(1874—1916),原名轸,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1874年10月25日出生。1902年被选派去日本留学,进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到日本不久,黄兴和杨笃生等创办《湖南游学译编》,组织“湖南编译社”,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1903年,日本留学生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掀起拒俄运动,黄兴积极参与留日学生拒俄义勇队。随后黄兴被推派回国进行革命活动,主要负责两湖地区的革命斗争。回国后,在上海、武汉广泛联系革命志士,秋天回湖南策划反清革命。为表示志向,改名为黄兴,改号为克强,以示兴我中华、克复强暴的决心。

1904年11月4日,正值黄兴生日,趁机邀集陈天华、宋教仁、刘揆

一、张继、谭人凤等参加宴会,决定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对外则采用“华兴公司”的名义。华兴会成立后,另立一同仇会专门联络会党,随后与会党首领马福益取得联系。他们决定于慈禧太后70岁生日在长沙起义,后因事机泄露,起义失败,黄兴被迫避走日本。

1905年,经日人宫崎寅藏介绍,黄兴与孙中山见面,黄兴支持孙中山的倡议,共同发起成立同盟会,黄兴被推为庶务(相当于协理)。同盟会成立后,黄兴非常注意在留日军校学生中的工作,尽可能多地吸收他们入会,并选择一批坚贞可靠的同志组成更严密的团体“铁血丈夫团”,这些人在随后的革命活动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日本勒令孙中山出境,1907年孙、黄两人集于河内,共同策动革命起义。9月,在广西发动钦廉防城起义,12月发动镇南关起义,两次起义均失败。1908年3月27日,黄兴等率越华革命党人及钦州民军200余人起义,起义军纵横于钦廉、上思一带,当向广州宣化前进时,因弹药匮乏,只能退回城市。后又发动河口起义,但这时法国殖民政府以黄兴貌似日本人而予以逮捕,遣送新加坡,不久河口起义失败。1910年初,因同盟会南方支部请求,黄兴抵达香港,主持起义军事,随即在广州新军中发动起义,因子弹缺乏,起义遂遭失败。

1911年1月,黄兴从新加坡返回香港,与赵声等会晤后,即成立统筹部于跑马地鹅井35号,大家一致推荐黄兴为统筹部部长,赵声副之。2月4日,谭人凤抵港,与黄兴共商广州起义计划。他们陆续派人潜入广州,熟悉攻防地点,并隐伏下来。4月23日,黄兴亲自动身去广州部署起义军事,设总指挥部于越华街小东营5号。4月29日下午5点半,起义枪准时打响,黄兴自率一敢死队由小东营出发,直扑督署攻入后堂,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走。后遇李准卫队亲兵,黄兴自知孤不敌众,乃徐徐退出。后又遇巡防营大队,展开激战,许多革命党人牺牲,最后只剩黄兴一人,他亦伤右手断两指。广州起义失败,后收敛殉难者,得尸体七十二具,合葬在黄花岗,这次起义亦称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兴欲暗杀清吏,受众人阻止,在众人的劝慰下,渡轮去香港疗伤。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并急电黄兴、宋教仁等来鄂主持兵戎大计。10月28日,黄兴从上海到达武昌,被任命为全军总司令。当晚,黄兴就出兵反攻,与清军应战,但由于清兵占优势,很快攻陷汉口,革命军只能退守武昌。后又进行汉阳保卫战,仍然失守。汉阳失守后,黄兴认为继续作战无法取胜,为今后之计应放弃武昌,转攻南京,控制东南局势后再收复武昌。但他的意见遭到湖北革命党人坚决反对,黄兴便辞职,离武昌去上海。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此时,袁世凯纵横捭阖,与革命党人讨价还价,进行南北议和。黄兴认为清政府被推翻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革命已经成功,因此主张和袁世凯妥协。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篡权后,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主持南方各军之整编,南方革命军队遭到大量裁减。12月初,黄兴接受了袁世凯委任的川粤汉铁路督办职务,设办事处于汉口。因袁世凯掣肘,不可作为,愤而辞职。

一开始,黄兴对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劝过袁世凯加入国民党。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袁世凯反动面目完全暴露。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讨袁,于是发动了“二次革命”,黄兴出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后来徐州失守,黄兴在南京饷械不支,认为败局已定,于7月29日离开南京,“二次革命”也迅速失败,孙、黄被通缉,亡命日本。

黄兴于1914年夏离开日本去美国。在美国期间,黄兴在美洲华侨中积极从事反袁宣传。1916年,由美国抵日本后回国。后来因长年累月为革命事业奔波,积劳成疾,由胃溃疡导致胃血管破裂,1916年10月31日逝世于上海,终年42岁。次年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陈天华(19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号思黄,又号过庭,湖南新化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

陈天华幼年丧母,父亲是个穷教师,因家境贫寒,年轻时为生计曾做过小贩,但他酷爱读书,心怀远志,先后入新化县资江书院、实学堂求学新知,在实学堂期间受维新思想影响很大。1903年3月官费留学日本,在东京弘文学院进修师范科,不久参加黄兴、杨笃生等人创办的《湖南游学译编》月刊的编辑工作。4月,沙俄威逼清廷,妄图吞并东三省,国人激愤,拒俄运动兴起,留学东京的中国学生尤为活跃。在拒俄集会上,陈天华等人热情演讲,并发起组织了“拒俄义勇队”,声言“宁为亡国死,不为亡国人”。群众性的拒俄运动,使清政府大为恐慌,密令强行解散了拒俄义勇队,并大肆搜捕拒俄归国学生。清廷为帝国主义奔走的一系列卑劣行为,让陈天华看清了“洋人朝廷”的丑恶嘴脸。要救国就要推翻腐朽的奴才政府,从此,陈天华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反清革命斗争。他痛写血书《备述古今亡国惨痛情形》,并发寄湖南学生界,激励学生为国尽责;亲自撰述了浅显易懂的《猛回头》、《警世钟》,鼓动群众爱国反清。1903年秋,陈天华回国,11月,与黄兴等在长沙组织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并策划发起长沙起义,因事败,再次流亡日本。1905年,在东京参与发起组织同盟会,并参加起草同盟会章程。不久,任《民报》编辑和撰稿人,发表了包括《狮子吼》在内的五篇革命文章。

随着日本留学生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清廷惊恐不安,勾结日本当局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入学规则》,对留日学生的政治活动和人身自由加以限制。留日学生激昂愤慨,8000余人集体罢课,并打算罢学回国。令人气愤的是,日本一些报纸竟然公开污蔑中国人“放纵卑劣”,又加上此时留学生内部因为斗争方法的不同发生了分裂,陈天华既悲愤又忧心,决定以一死唤起同胞的爱国热忱,激励他们“坚忍奉公,力学爱国”。12月8日凌晨,陈天华留下一篇3000字的绝命词后,赴东京大森湾蹈海自尽,年仅30岁。

陈天华之死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留日学生为其公祭,集体听读其绝命词,“皆泣下不能仰”。不久,日本当局取消对留日学生的限制。而国内群众受其感召,革命气氛更加高涨。

1906年夏,陈天华灵柩运回湖南岳麓山安葬,当天,万余学生出城相送,“自长沙城中望,全山为之素缟”。

宋教仁(1882—1913),湖南桃源人,1882年生于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903年,宋教仁进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当时国内外学界中拒俄运动如火如荼,宋教仁受其感染,爱国思想急剧膨胀。后遇黄兴在两湖书院宣传革命排满学说,宋教仁对其十分钦佩,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1904年,宋教仁与黄兴、吕大森等人先后成立了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进行革命的宣传和发动活动。是年乃慈禧七十大寿,华兴会决定年底在湖南长沙、岳阳等地发动起义,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的组织发动工作,后因长沙事泄,宋教仁逃亡日本。

在日本,宋教仁先后入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东京是当时中国爱国志士和革命党人荟萃之地,在那里,宋教仁眼界大开,他积极地参加集会结社,潜心研究国家政体和民主政治理论,翻译了许多国家有关宪法、官制、财政制度等方面的书籍,并公开发表了《汉族侵略史》、《清太后之宪政说》等许多宣传革命排满、民主宪政的文章,正是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宋教仁民主宪政的理论基础。

1905年1月,宋教仁发起创立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月刊宣扬爱国主义。8月,参与创立中国同盟会,任检事,成为同盟会的创始人和章程起草人之一。同盟会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名为《民报》作为其机关报,宋教仁为主要撰稿人之一。

1907年,受同盟会派遣,宋教仁前往东北创立同盟会辽东支部,策动东北“马侠”武装起义失败后回国。其间,日本制造了“中日间岛争端”,妄图侵吞中国延吉地区。宋教仁深入调查后写成《间岛问题》一书,以大量的事实论证了间岛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1910年冬,宋教仁回国,在上海任《民立报》主笔,鼓吹民族民主革命。1911年4月,宋教仁赴香港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筹划工作。起义失败后,宋教仁前往上海,与谭人凤、陈其美等人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尝试在中部组织发动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紧接着南方各省纷纷独立。宋教仁得知后十分高兴,他在上海参与了立宪派首领张謇、汤寿潜等组织的全国会议团密谋,共同发起签署了《组织全国会议团通告书》,积极致力于迅速建立一个以革命党占主导地位的军政统一的新政权。为此,他曾与居正等人一起策动推举黄兴为两湖大都督和临时政府大元帅以争取新政府的领导权,却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对而遭失败。后来孙中山及时回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任总统府内法制局总裁。在讨论政府的组织形式时,宋教仁力排众议、坚持实行责任内阁制,后来临时政府采用总统制,宋教仁的主张被搁置甚至被指责。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南方民军与北方袁世凯代表的谈判进入紧张状态,宋教仁原本坚持北伐、反对南北和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汉口等地的失陷和列强施加压力,宋教仁逐渐改变了态度。1912年清廷逊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宋教仁出任了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

然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行共和之治,却行专制独裁之实。7月,宋教仁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遂辞去农林总长之职。21日,同盟会本部召开夏季大会,宋教仁当选为总务部主任干事,成为同盟会实际上的主持人。在留日期间,宋教仁对西方民主宪政制度研究较多,他一直比较推崇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面对袁世凯日益独裁的趋势,宋教仁决定组织政党竞选,由政党组成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实施独裁,确保民主政治的实行。因此, 8月25日,在宋教仁等人的组织下,同盟会联合一些小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宋教仁任理事,实际主持国民党本部事务。1913年3月,国民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在国会议员的竞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宋教仁的政党政治计划严重影响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袁世凯对宋教仁不惜以重金收买,但是宋教仁不为所动,深恶痛绝之下,袁世凯对其起了杀心。3月20日,宋教仁被刺客枪杀于上海车站,22日凌晨与世长辞,年仅31岁,临死前还让黄兴代笔发电报给袁世凯要“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

宋教仁被刺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一致要求惩办真凶。不久,袁世凯、赵秉钧等一干凶犯被揭露,舆论

辛亥革命人物简介

辛亥革命人物[定稿]

著名人物英文名

学习湘籍伟人心得

著名人物访谈作业

著名人物和代表作

山西著名人物,著名事迹,著名事件调查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

著名人物勤俭节约的故事

第五届湘籍法学家学术联谊会举行

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
《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