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我该从何做起?

发布时间:2020-03-03 07:16: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我该从何做起?

关键词:传承

传统音乐文化

保护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见证了中国历史政治上的荣、辱、兴、衰,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积淀了丰厚的传统音乐文化。近代以来,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当前,中国政府在保护民族音乐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要做出积极响应!

一、什么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典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除六代乐舞及其他多种乐舞的发展和整理,礼乐制度的阶级化和等级化,大司乐机构的设置,三分损益律的运用等,对全代有重要影响之外,尤其在“八音”乐器分类中“琴”(七弦琴)及其音乐的出现,奠定了中国传统乐器与器乐的基本模式。

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久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长江中游的楚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色彩缤纷,独树一帜,同中原音乐并为上古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率,相互辉映,相互兑争、交融,进而衍生,发展。珠江流域的粤文化,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经由路途对多处音乐文化传播、交融的作用,以及东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在乐器方面,作为汉族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代表实例,可以举出由奚琴到胡琴类各种拉弦乐器的形式。

中国音乐与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据《穆天子传》记载,相传西周初,周穆王曾经带着规模颇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支施行,并进行音乐交流。此后,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也入传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引进乐器、乐律、音阶。作为外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又被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是颇具代表意义。

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的文明古国。各兄弟民族之间在根据各自所生活习惯,沿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文化。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光辉灿烂的历史同时,也深深地打下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烙印。在可以这样说,是各族人民共同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极其宝贵的音乐文化财富,是我们的祖先共同抒写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绚丽篇章。但是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两种力量的挑战。一种力量来自自身。秦统一六国,法家当道,焚书坑儒;汉继秦统,初信奉黄老之说,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独大。魏晋至唐,文化中兴。而宋朝又倒退回去。到了“五四”和“*”时流传下来的文化就微乎其微了。另一种力量则来自外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城市化时代,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残酷的现实令人担忧。对于大多数的城市观众来说,流行文化自然大行其道,传统音乐文化就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东西了。总体来说,我认为传播传统音乐文化目前的困难,主要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与西方发生冲突引起的。表现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传统音乐慢节奏的冲突,现代人对西方自由,享乐主义的接受与实践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表面冲突(以秦腔为例,现在观众想看到的是快乐的,但秦腔是悲伤的),现代人娱乐方式与传统音乐欣赏方式的冲突,现代人媒介消费(视觉、科幻、特技、震撼的音响效果)的偏好和传统音乐文化的呆板之间的冲突。现代人对于互动性,双向性的偏好和传统音乐表演单向人际传统的冲突,现代人对“方便”的追求和传统音乐的欣赏成本(精力、时间、麻烦等)的冲突等等。

21世纪是发生巨变的一个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西方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影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正经历着历史上最重要的转型阶段。20世纪传播学的迅猛发展,使得它成为当今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最为重要的学科;21世纪伊始音乐传播学的兴起,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研究领域。虽然人们早就在传统音乐面对各种挑战下提出了“拯救”、“抢救”的呼声,并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事实上,到了世纪之交,传统音乐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现代传播媒介中的弱势群体。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而言,因其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积淀及其在世界音乐中的独特个性,使得它在现代传播当中不像流行音乐那样有规可循,从而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不尽如人意的地位。对于现代科技、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现代传媒,传统音乐研究者还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而难以充分认识到它们在传统音乐传播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难以揭示其基本规律。所以,传统音乐传播失衡成为一种必然,甚至近期不可能恢复它的平衡,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该做的是如何深入这领域,把握其中的规律,给实践提供指导或理论、法律依据,并提出处理专业艺术与大众艺术、传统艺术与新型艺术之间关系的合理方法。

三、我该从何做起?

1、在中华文化已有的各种传承方式中,努力建立一种严格意义的“原样保存”模式,不仅仅是借用今天的录音、录像、书籍记录等现代化保存手段,记录下传统的“此刻”状态,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发自内心对传统的尊重和珍惜。为当代及后代负责的态度,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尽可能地将传统原样保存和继承。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在保存自己文化遗产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任何轻言“创新”都是很危险的.只把传统看成“创新”的垫脚石.更是非常可笑的。马克思指出,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永远起着后人难以企及的不可代替的“典范作用”。

2、教育机构: 有需求就有市场。从近几年各大城市不断兴起发展的各类琴行、乐器培训班,艺术学校中,我们不难发现,民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目前学民乐的氛围逐渐正浓。很多中小学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音乐的教育,有的校园内建起了民乐兴趣班,部分学校还提倡每个学生都学一门乐器;生活条件好的中小老年人也纷纷拿起二胡、古筝开始音乐的再教育,随着白领学民乐渐成为都市的新时尚后,一些积极向上的青年人开始选择民乐。还有很多家长也转变了观念积极培养下一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当中国传统文化再次被国人所重视民乐在一批锲而不舍的民乐演奏家们奔走呼号的宣传和重振下,民间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民乐爱好者,相信民乐文化也随之会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3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思想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包括音乐、舞蹈、民间传说、习俗、语言、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是靠人传承下来的,如果从事民间艺术和技艺的艺人日益减少,遗产就要断绝了。譬如温州的木雕、竹雕技术,随着一批老艺人的相继辞世,已经到了差不多息亡的地步。满族坤宁宫祭神音乐中的伴奏乐谱也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消失。

4、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身立其行的去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把他当成我的的一种精神食粮,当成生命中的一部分,因为那也是中华文明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它继承和发展下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安全工作从何做起

面对质量诊改,高职院校该从何做起?

中学生生涯规划从何做起?中学都该清楚这四个要点

传承音乐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刚出校门从何做起励志文章

小学生学习英语该从何入手

申论:传承优秀传统 提升文化自信

传统居住文明中的文化传承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开展素质教育从何做起

传统音乐

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我该从何做起?
《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我该从何做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