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叶小兵《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5: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

——从教学案例看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把课上好,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体现。课上得如何,取决于课备得怎样。每节好课,看上去是上出来的,实际上是备出来的,即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如何搞好教学设计,是每位教师所面对的问题。

一、案例一:在一节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初中历史课上,教师讲到万隆会议,主要介绍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出示了多幅周总理的照片,播放了周总理在会议上演讲的影视资料。然后,让学生讨论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起的作用。

问题在于:是否遵循课标的要求,历史课的教学角度,要依据课标要求,要在钻研课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如万隆会议,实验稿课标上写的是: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而新版课标的要求,在中国史中是: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史是:通过万隆会议┄┄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因此,这一问题的教学角度不是周总理的外交风采,而是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作用,以及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对历史的阐述是有多种角度和侧重的,但从教学上来说,确定教学角度,首先是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课标要求来设计。

启示:要了解和把握课标要求

二、案例二:有位教师在讲洋务运动时,在讲完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后,讲道:洋务派办的这些新兴工业,需要引进外国的设备、技术和人员,而当时的人都不懂外语,难以操作。为此,洋务派推行新式教育,兴办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 问题在于:是否厘清历史的逻辑,将历史的逻辑转化为教学过程的逻辑:

1.教学环节解决课堂教学是如何展开和进行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的总体进程和每一个步骤。

2.教学内容梳理本课内容所涉及史事的逻辑与层次,厘清所教史事的范围、要素和前后关系。

3.学生认知预设问题和设计活动,牵引学生的认知,通过师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符合历史发展线索的梳理,然后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过程的编排,使得教学环节有前后相连的逻辑关系,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同步而有序地展开。而这一切的基础,要以历史时序为基础,符合历史发展逻辑。

启示: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案例三:有位教师在讲三国鼎立时,大约用了20分钟具体而生动地讲述官渡之战的过程。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的建立与发展。

问题在于:是否把握教学的重点。重点即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没有重点,就会面面俱到,平淡无奇;如果都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还是一锅粥。需要思考的。

1.是重点的选择:

在历史上的地位;

在教材中的地位;

在本课中的地位。

2.是如何突出重点采取有效策略活化重点,强化重点,围绕着重点:

补充相应的材料;

设计思考的问题; 组织探究的活动。

例如,讲改革或条约的内容,往往有着多项措施或条款,若逐条介绍,就会显得重点不明显,内容也枯燥,因此要选择重点。如,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移风易俗。

重点可定为:

奖励军功——打破贵族世袭制,提高军队战斗力

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

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启示:要学会抓住教学的重点

四、案例四:在一节有关唐朝文化的初中历史课上,讲到唐诗,教师先是组织学生展开赛诗会的活动,分小组朗诵唐诗,然后分别对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篇进行具体分析,阐述其中的写法及意境。

问题在于:是否突出历史的特色

中学历史课程的很多内容,属于专门史的范围,如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从历史的视野上来考察某一领域中的问题,把握其中的历史变化和历史意义,而不是只注重讲清一般的知识,所以,要探索如何讲出历史课的特色。

凸显历史的特色,就是将某一史事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对史事进行阐释,而不是单纯、抽象地讲述和简单地加以评论。

启示:用历史的视野进行阐释

五、案例五:有位教师在讲经济特区时,运用地图,先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然后说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再说设海南经济特区,及上海浦东开发区。然而,未说明经济特区的特在何处?

问题在于:是否把握了核心要素。每个具体的历史知识,都有其基本的、核心的要素,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知识的。备课时不但不能忽略了核心要素,而且要将核心要素加以梳理,以使其更为清晰。

经济特区这一知识的核心要素包括:

过程要素:是怎么发展的,如何有步骤地逐渐展开

政策要素:引进外资、设备和经营方式,在税收、出口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格局要素: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此外,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的区别。

再如:秦始皇这一人物的要素

1.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推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启示:细致梳理知识的核心要素

六、案例六: 有位教师这样讲黄花岗起义: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向总督衙门发起猛烈进攻。他们个个视死如归,英勇无比,勇猛杀

敌,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革命党人仍是战斗到底,直到起义失败。

问题在于:是否有比书面语更好的叙述方式 1.是口语化。

2.是注重历史细节

历史是由细节组成的,讲历史离不开细节,要把历史讲得具体生动,使学生能够感悟到,就更需要有细节。教学内容的具体、活化,学生才能对历史有所感悟。

从概念到概念,从道理到道理,空洞无物,是历史教学的大忌。细节的描述要符合历史的事实,不能 凭空想象或者随意编造。

有位教师在讲唐都长安的繁盛时,这样讲道:长安城里的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出售各式各样商品,如茶叶、丝绸、唐三彩等。到了晚上,全城是一片灯火通明,人流如潮,叫卖声不绝。

例如:西安事变中捉蒋。12日凌晨,孙铭九率一百多人来到临潼的华清池,解决了蒋介石的卫队后,直奔蒋的住所五间亭。蒋介石听到枪声,慌忙逃向后山。孙铭九冲进蒋的卧室,见屋内无人,而蒋的假牙还放在桌上,鞋子摆在床下,衣帽挂在墙上,一摸被子,尚有余温。于是判断蒋没有跑远,就率兵到后山搜索,发现蒋介石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将其架出来,推上汽车送往西安城内。

启示:要学会具体生动地讲历史

七、案例七:有位教师在讲唐都长安的市场时,出示了《唐六典》中的一段材料:“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然后,对材料中的文字进行了解释。

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历史的材料。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研习,分析材料所述的要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材料进行历史的推论,从而提升学生历史的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如上引材料,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是:

1.官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监控。 2.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

再如,讲到大泽乡起义,可以引用下列材料:“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设问:从材料中是否能找出起义的原因?

启示:材料运用重在研习和分析

八、案例八:

有位教师讲春秋战国的变革,在讲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时,提问学生:牛耕有什么好处?一名学生回答道:“牛比人劲儿大。”教师顺势说:“对,牛耕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课后,我问教师:牛比人劲儿大,难道是春秋战国时人们才知道的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以前不用牛耕?

问题在于:是否关注历史的联系。从认识历史的角度上讲,只有

将相关史事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才能搞清历史的真实面貌。从学习历史的角度上讲,只有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建构起较系统的知识体系。

处理教材时需要联系的类型:

1.是教材中呈现的史事如: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联系与比较。

2.是教材中若隐若现的史事。如:《辛丑条约》与卢沟桥事变的关联。3.是教材中未呈现的史事。如: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日本关东军。

要加强:板块之间,专题之间,课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史事的联系和认识的联系。

启示:要从联系的角度看历史

九、案例九:有位教师在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引述了三段《共产党宣言》的论述,并逐段进行解释。最后,告诉学生:正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诞生。

问题在于:是否注重历史的分析。历史是对过去事物的分析、理解、评判与阐释,这也是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对于教学中所涉及

到的重要史事,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其中的本质特征、历史作用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是工业化的开端,不仅使生产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使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

●工业革命使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近代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将此前处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国家和民族统统卷入世界贸易的旋窝。

●在人类历史发展上,19世纪历史的三大潮流,即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都是受到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

启示:要对历史进行全面的分析

十、案例十:有位教师准备《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时,开始设计的导入是展示地图,说明当时主要政权的分布情况。后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改为运用身边的材料来引出本课的教学。

问题在于: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除了要考虑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授课方式等问题,还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进行教学。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拟定有启发性的提问、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激发兴趣的教学策略

★尽量创设历史的情景 ★设置促进思考的问题

★引发学生历史的感受

★联系学生已知的事物

★开展学生为主的活动

★对学生学习予以鼓励 2.设计问题的教学策略

★问题的提出应围绕教学目的和重点

★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谈话

★问题应明确,使学生知道问题所在

★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引导性

★面向全班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鼓励并小结 3.组织活动的教学策略

★明确每一个课堂活动的目的所在

★与学生共同对活动程序进行设计

★活动要建立在史事掌握的基础上

★活动的重点在于历史问题的认识

★注重在活动中学生的分工与合作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活动予以引导

★要关注活动的效果及活动的延伸 4.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的材料

★指导学生概括所学的历史事实

★指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辨明各种历史的解释

★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启示: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之我见

怎样上好高效初中历史课_9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历史课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上好初三历史课的“三大法宝”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历史课

浅谈初中历史课导语的设计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叶小兵《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
《叶小兵《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