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课改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2 23:12: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历史“四型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一)初中历史“四型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课型及实施建议:

一、展示引领课(新授课)

主要环节:

情境导入、认知目标

自主学习、完成导引

合作解疑、隐性探究

展示交流、师生评价

教师引领、小结达标

具体要求:

(1)情境导入、认知目标:教师要创设多种导入方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全面参与的积极性;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要体现不同的层次和能力的要求;教师可通过小黑板、多媒体、导学案等形式来展示目标。学生通过读说形式感知目标。授课时要随时照应目标。

(2)自主学习、完成导引: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自主阅读教材,并完成导学案中的自学导引部分。用双色笔在书中作好标记。教师可通过小组提问或随意抽查等提问方式,检查导引的完成情况。

(3)合作解疑、隐性探究:生就自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中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的内容最大限度的在本组得到解决,并找出本组的共性问题及准备质疑的问题;以及解题的思路方法等,准备在全班进行展示。

(4)展示交流、师生评价:教师临时分配各学习小组展示任务,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各小组要展示的问题、组号及评价小组、组号等。展示时,要先展示成果,后展示问题,允许其他小组补充、质疑或对抗。师生就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可就问题知识、解题思路、方法、语言表述等方面进行点评。评价的内容讲究多样,但要多围绕知识、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要有针对性,要中肯,不要流于形式。

(5)教师引领、小结达标:教师在学生展示时,要注意提取有价值的问题和本课需要拓展的核心问题,适时或集中进行追问点拨,以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知识引领、思路和方法引领的作用。教师要利用好小结引领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达标检测,要视每课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安排为精典试题讲解,如果授课时间不足,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方法小结,也可起到达标检测的目的。

二、巩固提升课(单元讲授课)

概括导入、认定目标

梳理知识、落实双基

典题引领、点拨深化

展示交流、归纳方法

师生小结、完善学案

具体要求:

(1)概括导入、认定目标:教师通过精炼的语言,导入本单元课题。师以导学案、多媒体等方式,出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生通过读、师可重点讲解等方式让生感知学习目标。

(2)梳理知识、落实双基: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链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构建起本单元的知识框架结构;或列出本单元框架结构,让生以填空等形式,完成本单元的结构体系。通过以上方式,使生达到对本单元知识重新整合的目的,让生对本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一整体把握,从而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理解和记忆。

(3)典题引领、点拨深化:教师要精筛精选与本单元相关的典型例题,做到解剖麻雀,做好示范。做好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及答题的规范性。试题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题型类型要多样,要以能力题型为主。生就这些问题首先自主解决。共性的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4)展示交流、归纳方法:教师可就本单元知识梳理部分让生进行展示,也可就典型试题解答情况让生展示交流,展示内容,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展示时,教师临时分配各学习小组展示任务,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各小组要展示的问题、组号及评价小组、组号等。展示时,要先展示成果,后展示问题,允许其他小组补充、质疑或对抗。师生就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可就问题知识、解题思路、方法、语言表述等方面进行点评。评价的内容讲究多样,但要多围绕知识、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要有针对性,要中肯,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就归纳、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总结,以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5)师生小结、完善学案:教师、学生可就本单元中的知识、方法等进行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交流展示情况,进一步完善导学案。

三、讲评展示课(试卷讲评课)

主要环节:

错题统计、找准错因

自主纠正、反思内化

合作交流、展示思路

重点点拨、方法指导

变式训练、二次达标

具体要求:

(1)错题统计、找准错因:教师课前就本次考试参考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平均分等要素列表进行统计。写出学生答题情况的优势与不足,找准学生在答题情况的失分的原因,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及今后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2)自主纠正、反思内化:试卷分发之后,教师要让生自己总结反思,找准出错的原因及以后答题要注意的事项和努力的方向,把错因内化为自己提升能力的动力。

(3)合作交流、展示思路:师分配各小组需要展示的问题,各小组展示时,不仅要展示问题的答案,更要展示问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因为答案的生成过程要远比答案本身更重要。同时还要说明与此相关的历史知识,做好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主线。

(4)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师就学生展示交流情况,就学生出错较多的问题及较为典型问题,做好重点剖析,做好方法指导。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5)变式训练、二次达标:教师可就本次考试出错较多的题类型,加强训练的指导,以使学能够二次达标。

四、主题活动课(活动课)

活动课的主题确立,可以随教材每单元后所编排的主题活动内容中选取,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如:编写个人成长史、如何运用图示法学习历史、历史成语故事会、摸拟导游、编制历史手抄报等。总之,活动课主题内容由教师自主确定,每学期至少要上两节有准备、有教案、适用、高水准的主题活动课。在教案中要能够体现。

具体环节:

确立主题、分组准备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讲明要求、小组活动

交流成果、感悟历史

师生点评、反思收获

具体要求:

(1)确立主题、分组准备: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确立活动主题。也可选取教材中的活动主题。教师根据实际,可按固定学习小组或自由结组方式,划分几个合作小组,做到课前结组。师生分别搜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和学习课件等。确定好活动的主持人。

(2)情景导入、明确目标: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景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或小黑板等形式,展示活动目标。

(3)讲明要求、小组活动:教师讲明活动的目的、活动方式、活动时间安排与要求,明确各小组分配的任务。各小组依据课前准备的活动素材,合作制作或编写等。

(4)交流成果、感悟历史:主持人主持,各小组代表在班级展示交流,交流的形式要求多样。要从中体验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交流活动和展示的方式,要以活化历史知识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为落脚点,不要突热闹,使活动课流于形式。

(5)师生评价、反思收获:教师可采用组内自评、小组间评、全班投票等方式,评出活动中的优秀作品或方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做总评,指明活动成功之处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学生要感悟本次活动中,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获得哪些收获。

(二)导学案的编制要求:

一、导学案的基本栏目:

1、年级、学科、设计人、审核人、编制时间、编号

2、课题、

3、学习目标

4、学习重点、难点

5、课前准备

6、导学过程与方法

7、达标检测或精典列题讲析

8、课堂小结或板书设计

9、学习反思

10、课后作业

二、导学案编制的重点说明:

1、教学目标呈现在导学案中名称应为学习目标,因为针对的对象是学生。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要体现层次性和三维目标的特点。目标的语言表述不要过长,避勉增加学生朗读和理解的时间,增加学生负担。

2、课前准备,可以是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回顾、检测,也可以是与本节课相关的需要提前准备的相关素材、资料等。

3、导学过程与方法环节,是编制导学案最重要环节,是导学案编制质量高低最重要的参照点。导学过程的编制,一定要具有导学生、适用性。要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操作性提示语言,如:读教材第几页第几段,自主完成下列问题;用蓝色笔在书中画出以下句子;用红色笔在书中圈出填空的内容,并迅速记忆等。导学过程可分为自学导引和合作探究两部分。自学导引部分,以填空、问题链、网络结构图等形式,展现出本节课的显性知识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部分需要学生通过看书自主完成。合作探究部分,是本节课的拓展和延伸部分,是本节课的隐性知识,或者是与本课相关的典型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则需要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或教师的点拨引领,才能解决,同时也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也是提升学生能力最好的方式。对于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师可把较大、较有难度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形式,分层探究,然后再整合成完整的大问题,以此来化解难度;或者补充相关的背景材料,让学生有探究的依据和抓手。这部分,学生合作交流之后,需要班级进行展示。教师要预设好学生展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可生成的问题,操作的各环节及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准备在讲课时,适时的引领提升。

4、课堂小结是非常必要的,这种课型,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如何强化本节课的知识的整体性,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构建起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历史主题活动课的几种常见类型

1、研讨交流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指设计有研讨价值的问题,采用辩论、讨论、座谈等形式,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分析、探讨中形成竞争交流机制,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推理的能力。这类活动的主题涉及面非常广泛,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活动、现象均可用于研讨评价。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站在当代人的角度对历史人物、事件评头论足,如讨论秦始皇的功过、洋务运动的成败、人类避免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等等。也可以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古代的场景,对当时的历史现象站在不同的阶层、民族、国家的立场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对商鞅变法措施的评价,可让学生分别从新兴地主、奴隶主贵族、农民、工商业者的角度发表看法,引出商鞅变法的影响。在方案设计上,可以采取双方对阵辩论方式,让学生充分准备、自主活动,思路比较清晰;也可采用课堂即兴发言辩论方式,随机性更强,更易呈现学生研讨的自然状态。

2.、演讲表演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根据学生好动、好模仿、好表演等诸多心理特征,围绕某一个历史主题,让学生在精心准备之后,在课堂上演讲、表演。鼓励学生收集历史资料,动脑筋制作表演内容,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在形式上可以采用让学生上台演讲、讲历史故事、进行某一个历史专题的讲座或表演历史小品、历史剧等。例如,以“新疆、西藏、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为题举行演讲会;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故事会;设置三个时期的场景: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今天,让学生表演不同时期人类衣、食、住、行的情况,体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举行有关重大事件的模拟新闻发布会,等等。这类活动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

熟记相关内容,还要合作展示,这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就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

3、竞赛闯关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设计竞赛主题,让学生展开竞赛活动。在形式上可借鉴《开心辞典》等电视节目的作法,采用抢答、竞猜、擂台赛等方式。例如,设计“春秋战国历史典故大闯关”活动,师生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设计为各类题目如选择题、连线题、改错题、真假判断题、表演竞猜题等,学生分成几组,通过必答、抢答方式轮番闯关。这类活动能让学生运用并复习巩固课堂上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开阔历史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4、观摩鉴赏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利用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鉴赏历史文物等等。在活动开始前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结合所学知识对观察鉴赏活动写出观后感等等,以强化活动的教育效果。这类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5、访谈调研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历史见证人、收集有关史料等方式,撰写调查报告。如:学生可调查自己的祖辈、父辈在与自己同龄时衣、食、住、行的情况,加以对比,写出报告,从中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变,以及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等等。这类活动可使学生学习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培养对社会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6、编辑撰写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编辑、撰写等方面的活动,包括编写历史小故事、历史小论文、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这类活动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思考、编写、制作,进行展示,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历史信息,分析思考得出结论以及文字表达、动手制作的能力。有些展览、板报、专刊还需要学生分工协作、集体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编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小故事、二战期间的著名战役等;写一些时事溯源如巴以冲突、印巴冲突等方面的小论文;就教材中某一课的内容或某一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办一份历史小报或出一期专刊,还可以附上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实物等资料。

7、制作展示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仿制历史文物如古代钱币、兵器、农具、服饰等;或制作与历史有关的一些物品如制作原始人复原像、画京剧脸谱、临摹历史名人像等;或展示自己的一些收藏品如邮票、*文物、古钱币等。在制作展示的同时要求学生加以考证说明。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历史、体验历史知识的应用。

初中历史课改小结

初中历史课改总结

初中历史课改心得

初中历史课改总结

初中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课改总结

浅谈初中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历史课改计划

感悟历史课改

历史课改总结

初中历史课改建议
《初中历史课改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