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语文版古诗赏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13:33: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古诗赏析

1.杂诗王维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后两句作者不问人事而问物事,其实是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2.夜雨寄北李商隐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3.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以病树和沉舟自喻,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前两句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后两句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关切、安慰。 7.登飞来峰王安石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蕴含深刻的哲理: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句诗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表达了作者欢悦、宁静的心情。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排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9.望岳杜甫一二句为远望,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三、四句是近望。“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表达作者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的雄心气魄。 10.观沧海曹操前四行诗句实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后四句诗人虚写,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表达气吞山河、吞吐宇宙的气概和博大的胸怀。 11.饮酒陶渊明前两句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真意”指远离世俗,过着现实生活的乐趣。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闲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12.次北固山下王湾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和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1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表达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绪。 14.雁门太守行李贺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诗人引用黄金台的故事,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形象丰富。

1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开头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是浓墨重彩,加深了秋景的悲凉,引出诗眼的“断肠”,“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

16.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句,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借景衬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表达诗人因爱情受挫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17.渡荆门送别李白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中下游景色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

18.春望杜甫全篇围绕“望”字展开,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不安 ,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表达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20.西江月辛弃疾上片通过三种动物:鹊、蝉、蛙来写晴,是有详略、深浅、主次之分的。“稻花香里说丰年”两句,表现了丰年人们喜悦心情,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比正面写丰收,要生动、深刻得多了。下片写出了行人的喜悦心情,也就是表现作者自己的喜悦心情。全诗表达作者丰收在望的喜悦。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22.过故人庄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表达了老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3.游山西村陆游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

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

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 24.渔家傲范仲淹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的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悲怆。 25.浣溪沙苏轼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表达了自己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26.观刈麦白居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和“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前两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黄土,背对烈阳,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体现了收割的辛劳。后两句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变态心理。表达对农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怜悯。 27.赤壁杜牧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诗人借周瑜曹操的故事表现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8.过零丁洋文天祥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一语双关,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大宋王朝形势的危急,险恶和诗人境况的凄苦。表达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9.己亥杂诗龚自珍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30.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深深的愤慨。 31.十五从军征乐府“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揭露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32.诉衷情陆游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表达了诗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3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是用了《三国志》中的一个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是孙权的字,这又用了一个典故,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象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惘怅。作者借对青年孙权年轻有为不惧强权的盛赞委婉的暗喻了对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34.满江红秋瑾“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反映了诗人在封建婚姻家庭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35.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这首散曲表面吟咏喇叭实际讽刺揭露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36.归园田居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3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干谒诗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最后一句诗人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表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38.终南别业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的意思;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见天边的云飘起。人们也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刻画出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表达了诗人隐居终南山后悠闲于山水,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39.渔家傲李清照“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诗人感叹自己空有卓越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出路。 40.长相思纳兰性德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扈从生活的厌恶。 41.使至塞上王维征蓬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表达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 42.泊秦淮杜牧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犹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悲愤。 43.无题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44.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了对美好事物的留念。

45.水调歌头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胸襟。表达出作者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达到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

4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表达了作者忽闻叛乱以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心情。

47.滁州西涧韦应物。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48.约客赵师秀“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夜深雨来,久候未至,即便是蛙声阵阵,依然百无聊赖,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将长长的灯花震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变化,从笃定凝神到对天气的焦灼,再到流露丝丝缕缕失望.表达了诗人约客不至的无奈和凄苦

49.如梦令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了反复、设问、借代、拟人的修辞,。以“绿”和“红”两种颜色指代叶子和花朵,以“肥”和“瘦”形容叶之繁茂与花朵凋零,可谓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绿肥红瘦”又照应起句的“雨疏风骤”,前后呼应,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落花的痛惜和对春天的留恋。

5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极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表达了对北宋盛时的怀念和逝去的惋惜。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收复失地的决心和信心。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表达自己报国志向坚定和恢复中原的大业还将困难重重。

51.52.53.关雎诗经起兴:引起读者联想,酝酿气氛。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反复吟咏表达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

蒹葭诗经主人公追求的不仅仅是位女子,也是一种目标,一中尽善尽美的象征,一种理想的超越。表达了主人公不懈追求心上人的执著。 黄鹤楼崔颢首联用典引出黄鹤楼,颈联紧承首联,有岁月易逝之感,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有愁而不怨之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5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抒发了对西湖的喜爱。

55.56.相见欢李煜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表达了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57.行路难李白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表达了自己的宏大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决心。

5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横,拥”二字写得非常精彩,“横”字来体现了乌云遮日的广度,“拥”字来体现了大雪缤纷的宽度和气势,营造了一种开阔大气,气势雄浑之境,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悲壮之美。再次,诗中把属于动词的横字和拥字放在属于名词的云和雪后面,构成了“云横,雪拥”,仿佛让读者明白了乌云和大雪是故意来阻挡诗人前进的方向之意,让原本不复有生命力的乌云和大雪富有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但光明磊落的情怀。

语文版初中古诗主题思想

初中语文版诗词名句赏析

初中古诗赏析方法

初中古诗名句赏析

初中古诗名句赏析集

初中课内古诗赏析集锦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初中语文版古诗赏析
《初中语文版古诗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