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7: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

城市,不仅仅是高楼大厦(两会进行时)

人民日报记者 陆娅楠 卞民德 杜榕

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大中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继续发挥吸纳外来人口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落户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原则,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健全城镇建设标准,强化规划约束力。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连日来,代表委员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讨论不断深入。城镇化进程中,钱往哪儿投,人往哪儿走,劲儿往哪儿使,利为谁谋?代表委员们集思广益,始终离不开一条主线——以人为本,让更多人更幸福地生活。

规划切忌“大跃进”

不搞“表面化”,实现质的升级,提高幸福指数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15年,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47.5%提高到51.5%,提高4个百分点。很多代表委员注意到,这4个百分点的预期性目标比“十一五”时期的实际速度要慢0.5个百分点。

“这个目标意义深远,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以人为本,追求科学发展。”作为一线执行者,江西省宜春市市长龚建华代表认为,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对人的服务。“„积极‟就是要顺应工业化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率提高的大趋势,主动为人口就业结构调整做好服务;„稳妥‟就是要解决好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民生、环境等问题,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十一五”,城镇化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重速度、轻质量的问题也开始显现。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十二五”关键要在“人的城镇化”上实现质的升级,加快从“土地的城镇化”向“人口的城镇化”转变。

要转变,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城镇化不能“表面化”。“城市空间的扩张、人口的单向集中,只是城镇化的表面特征,生产方式的变更才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山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代表注意到,一些地方被征用土地长期闲置,进城

农民却很难充分就业。“新型城镇化必须与新兴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让失地农民能就业敢创业。”

要转变,必须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夯实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城镇化切忌“大跃进”。“城市是为人而建的,水源、土地的承载能力与食品供应的保障能力,都是最基本的宜居指标。高楼大厦工业园不是城镇化的全部内容,相对于经济总量增速,群众满意度更应成为城镇化评价指标!”江苏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代表说。

方式杜绝“假大空”

放宽落户条件,改善公共服务,走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农民都进城了,那农村的土地山林谁来种?老弱病残的生活谁来管?不想进城的农民怎么办?进城的„农二代‟怎么算?”山西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党总支书记张家胜代表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他呼吁,城镇化必须充分考虑三农问题,对农民利益的保障决不能说空话、说大话。

城镇要发展,尊重农民意愿、兼顾农民利益的理念不能弱。进不进城,农民说了算;进城之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实打实地办。“十二五”时期,探索出一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刻不容缓。

城镇要发展,破除制度障碍、改革人口管理的步伐不能慢。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转化为市民,动力在改革。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立昶代表说,户籍制度在城市捆绑了养老、医疗、教育等利益,在农村捆绑着宅基地、承包地、林权等权益。如果流动人口既得不到城市户籍的利益,又要失去农村户口的利益,城镇化很难有质的飞跃。“„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把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作为重要任务,放宽落户条件,这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破冰,将促使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城镇要发展,改善公共服务、加强权益保护的政策措施不能少。“要让农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进而调动其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机会、职业技能、居住条件等都应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梅国平委员说。

“城镇化过程中最难把握的是均衡,必须实现的也是均衡。只有让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各得其所、共建共享,城镇才更有生命力!”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袁进琳代表说。

功能预防“城市病”

强化规划约束力,提高城市管理服务能力,重视小城镇建设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考验着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然而,一些大城市已经染上了“城市病”:马路宽了,交通堵了;街道宽敞了,生活不便了;人口进城了,垃圾围城了;旧城拆掉了,千城一面了……

“真正的城镇化建设不仅要有城市的规模框架,还要有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等综合指标。”龚建华认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必须拒绝浮躁,“要坚持规划先行,把城市建设的„宪法‟做扎实,形成坚强的产业支撑和服务管理支撑,否则再漂亮的城市都只是一座空城。”

与发展速度相比,更应强化规划的约束力,绝不能“规划墙上挂,建设打哈哈”。“城镇化归根结底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每个城市的规划,都应把居民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居民因城市而自豪。”梅国平去过国内外很多城市,最深切的感受是每个城市都必须找准定位,走特色之路。“城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才是城市的灵魂。”

与设施建设相比,城市管理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目前很多城市的管理还是项目制、短期式、多头管。例如交通拥堵、小商小贩的治理,都是以„堵‟代„疏‟,忽视群众需求,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推进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的城市管理服务迫在眉睫。”曹新平说。

与扩张大城市相比,发展中小城市与小城镇更应受到重视。“现阶段应将小城镇作为重点,改善公共资源配置,构筑新型城镇体系。”陈立昶建议,借鉴国外经验,把高等学府转移至小城镇,加速当地要素聚集能力。“让年轻学子服务小城镇,爱上小城镇,留在小城镇,也许是城镇化的另一条路径。”

降低进城的三道门槛

(两会时评)

蔡继明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战略摆在了重要位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城镇化率要从47.5%提高到51.5%。这些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将向历史新高度进发。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0年的47.5%,但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甚至低于50%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47.5%的城镇化率“成色”还不是很足:其中既包括了1.45亿左右在城市生活6个月以上、但没享受到和城

市居民同等公共福利和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也包括约1.4亿在镇区生活但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户籍人口。总体上说,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和工业化进程。

“十二五”时期,要把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不仅意味着我们要把庞大数量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变成城市居民,也意味着要让他们享受与城市原有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这无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将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壮举。大量“农村人”成为“城里人”,就必须大力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

深化改革是铺平进城之路的根本力量。应该通过推进土地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打破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垄断和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逐步缩小行政性征地的范围,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做到与国有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这样,就不仅可以使农民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土地增值,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能促进保障性住房惠及进城务工的农民,从而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第一道门槛。

制度完善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所在。应该进一步完善农地和宅基地的退出机制,一方面赋予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完整的用益物权,使进城务工多年并有了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能够通过土地市场将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转让,从而获得一笔进城落户的安家费或创业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宅基地换房、承包地换社保的方式,降低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第二道门槛。

充分就业是解决生计问题的基本条件。事实证明,中小企业能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在融资、税收、土地、准入、政府采购等方面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就能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这就降低了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第三道门槛。

此外,还要使进城务工的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医疗保障权利、最低生活保障权利、失业救济权利等。

以人为本而不是以高楼大厦作为衡量标准的城镇化,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城镇化,也才是名副其实的城镇化。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推进城镇化情况汇报

以人为本 推进发展

孙雷: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第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推进特色城镇化

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

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
《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