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03 20:05: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促成学生的和谐发展。而“弑师案”是和谐发展中不和谐的音符,引起“弑师案”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师生关系方面进行分析,寻找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弑师案以人为本 和谐 师生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教育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石,和谐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对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也就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好的师生关系胜过教育本身,师生之间如果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师生关系得不到好的处理,很可能激化为更大的问题,我国先后发生在山西、浙江乃至北京的几起“弑师案”,让人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师生关系这个话题,原本应该恰恰如也的师生关系显然已经有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这使得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弑师案”触目惊心,折射出冷漠的师生关系。

2008年10月,三起校园“弑师案”血淋淋得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浙江家访女教师被学生杀害抛尸山野;山西一高中生课堂上持刀杀死老师;中国政法大学男生课堂上砍死教授。师生关系终于冲破其看似和谐的表面,上升为暴力冲突。案件背后,我们看到了冷漠的师生关系。

尽管这三起案件在全国范围也许只是孤案,它们正好相继发生在10月,也许只是巧合,但这三起案件的发生,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反思机会:中国的教育界怎么了?难道师生关系已到相互戒备甚至剑拔弩张的程度?

二、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冷漠的背后是信任的缺失。

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亲密和谐的。师生就像是一个家庭里的两个成员,他们应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对学生而言,则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然而,今天的师生关系,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好。

这种过失责任决不体现于,教师对于学生管得过于严格了,而在于,如今的教师和 1

学生之间有一种普遍的冷漠感。教师,没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对于教师普遍缺乏信任感,更勿论爱戴之情了。得不到学生信任的教师,若稍稍对学生有过于严厉的举动,学生的过激反应也就容易理解了。本来以理服人当然重要,但鉴于中小学生正处于特定的心理发育阶段,于是在师生关系中,或许以情动人有时效果会更好,但不少教师缺乏爱心,那扇本该打开的“情感”之门却不幸关闭了。

说到底,师生关系有着先天的不对称: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学识和修养上不可能具有同等程度。有专家认为,如果师生关系处理上出了问题。比如教师说话生硬粗暴,伤害对方自尊,当他们无法依靠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解决这些矛盾时,就会以极端的方法自行解决。我们看到的是从师生之间有肢体冲突到一起起流血事件的发生,也就是师生关系的恶化。

三、面对现实,探寻师生关系恶化的根源。

理想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学生喜欢老师、敬仰老师;老师喜欢学生、关爱学生。接二连三的惨剧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在步入危险的境地,也在向不正常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健康的师生关系,不会出现暴力冲突,更不会出现流血事件。其间师生关系恶化的根源在哪里?笔者认为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有种种,但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

1、教师传统的观念导致矛盾的产生。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不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3、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没有得到落实,“功利主义”造成师生关系的激化。

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没有落实到多元化评价层面,方法单一,内容功利主义色彩浓厚,领导利益和个人利益使教师已经成为侵害学生与家长利益的帮凶甚至是真凶。许多老师心力交瘁甚至蜕变为只稀罕个人得失不追求真理的名利之徒。所以,“对学生,你就不能心慈手软,你就像对待阶级敌人一样。”竟然成了一位在中学教书多年非常成功教师的重要心得。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

人潜能被忽视了,学生会敌视老师,最后互相敌视,学生在压迫中会采用极端方式反抗,长此以往势必引起师生矛盾的激化。

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最大的限度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的需要。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先要做到这四方面的和谐,即认知的和谐、情感的和谐、利益的和谐、环境的和谐。

(一)、师生间要保持认知上的和谐,做到真正的民主平等。

1、师生间能相互认同,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相互认同是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前提。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间民主平等,教师 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封建理念中走出来,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为引导的角色。学生也必须对教师的权威重新认识,不能把教师的身份神圣化,对教师唯命是从,表现出盲目尊崇和无条件服从。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投入教育的全过程,与教师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

2、师生间价值观需相互认可,寻求共同的教育目标。

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代沟的影响,在价值观念上更容易出现矛盾与冲突。教师对学 生的那种超前的时尚与追求很难认同,学生对成人文化特别是规范的教师文化有逆反心理。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通过对话与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去理解,尊重对方的选择,尽可能在价值观上相互认可甚至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寻求共同的教育目标。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这一根本目标的认识,师生应达成一致。

3.师生间需相互尊重,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平等。

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从根本上看就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只有师生相互尊重对方人格的独立与平等,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别是作为教师,必须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独特个体,不要把学生当成教师的附庸,强行灌输教师的教育

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学生的人格差异,允许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主选择、个性化发展,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

(二)、培养师生间和谐的情感,形成尊师爱生的动力。

情感和谐是师生间尊重热爱的动力。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敬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我国师生关系的优良传统。现代教育提倡的尊师爱生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状态,其动力来源于师生间情感上通情的理解,因而显得更加深刻和真挚。师爱是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条件,也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1、情感和谐要求师生间相互宽容与理解,情感上引起共鸣。

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学生能体谅教师的过失。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特别强,对教师的批评和训斥非常敏感和反感,他们渴望教师的理解与宽容。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更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主动地反省自己的错误,积极地改正错误。

2、情感和谐要求师生间相互对话,培养彼此的信任感。

对话是师生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表示师生间的相互关心,培养师生间的相互信任,从而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体会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师生间对话才更加真实和深刻,学生也更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与教师做知心朋友,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3、情感和谐要求师生间倡导积极的情绪情感,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教师与学生不能把在其他场合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带入教育过程,特别是教师,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大,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迁移到教育流,给师生关系增添不和谐的因素。当对方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时,教师与学生应学会用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对方,引导对方情绪向良好的方向转化,而不能以怨报怨,以不良的情绪回应不良的情绪反应,最终导致师生情感的对立。

(三)、师生间需认同和谐的利益,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利益和谐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能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学生,不能向社会特别是向学生有任何的索取。这种变态的教师观,造成了正常师生关系的扭曲,教师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学生,自然也就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学生身上,他们对学生往往提出过高的期望,一旦学生不能达到则进行体罚。由于他们没有从学生乃至社会获取什么,所以他们在强制和体罚学生的过程中显得心安理得,最终受到伤害的当然还是学生。现代教育强调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师生利益的和谐。

1、利益和谐首先要求师生双方共同付出。

作为教育者,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认认真真,促进学生学业进步。作为受教育的学生,必须加倍努力、刻苦学习,听从教师的教导,学生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如果教育质量出现问题,不应单方面追究教师或学生的责任,教师和学生都有责任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维系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2、利益和谐其次要求师生双方共同获益。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获益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获得了知识、能力得到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应当有所获益,包括在工资待遇上应当不断提高,职称和地位不断提升。当然教师的获益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理解与尊重,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师生的相互获益为维系师生关系的和谐提供了基础。

(四)、倡导和谐的社会氛围,创造宽松的校园环境。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目前社会、家长、学校给予教师极大的压力,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好坏与教师的评先进、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息息相关,教师如果完成不了上级部门下达的教学业绩考核指标,就可能没有了“饭碗”,于是完成指标就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他们会试图控制和操纵学生,尝试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教师只能是“要你学”,而不会考虑学生的意愿,使学生没有“我要学”的主动性,往往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不和谐局面出现。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还要倡导和谐的社会氛围,创造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将是我们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目标,不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认同教育效果的好坏在本质上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从不同的维度去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8

【2】刘建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甘肃教育》2008.9

【3】杜晓梅:构建和谐关系的新维度《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0

【4】王美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

作者:薛菊萍新北区孝都中学邮编:213127身份证号码:320421197412277226 手机:13961198957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案例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