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四个)

发布时间:2020-03-03 06:53: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适用年级:勐海一中 2013级 设计教师:物理组 小何老师

方案一: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学

一、课题名称:

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学

二、课题背景说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与人们的出行密切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交通中的安全教育。

四、课题内容:

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学习法:对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观察,利用已学知识探究交通工具中某个部位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学校阅览室,县图书馆、市图书馆或州图书馆查找与交通工具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了解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月)

(1)第1周:选定一种交通工具进行观察、拍照,提出几个想要解决的交通工具中的物理问题。 (2)第2—6周:围绕问题首先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随后通过文献、网络作进一步学习,向交通行业中的相关人员进行访问、调查学习。 (3)第6—7周:撰写学习心得、论文。 (4)第8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拍照:

(2)图书资料查询: (3)网络资料查询: (4)资料整理与分析: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照相机、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1.学习心得 2.学生论文 3.多媒体课件

方案二: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课题名称: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课题背景说明:

在物理实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实验仪器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均已能熟练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并不是那么的熟悉。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方式。通过对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电磁打点计时器有关的实验的原理。

四、课题内容: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观察学习法: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对照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利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图书馆寻找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寻找需要的图片、信息。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月)

(1)第1周: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实物,对照说明书或通过网络学习,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第2—5周: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随后查阅文献网络资料,进一步学习电磁打点几十器的工作原理。

(3)第6—7周:撰写学习心得、学习报告、学生论文 (4)第8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实物观察与图片收集: (2)图书资料查询: (3)网络资料查询: (4)资料整理与分析: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照相机、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1.学习心得 2.学习报告 3.学生论文

方案三: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一、课题名称: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二、课题背景说明:

近年来,电磁辐射成为了人们经常关注的物理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更多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来自太阳、地球的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人工辐射主要来自电视、广播,雷达、通信基站,还有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设备。电磁辐射现象对现代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以及了解如何减小有害辐射的伤害。

四、课题内容:

1.有益辐射现象。 2.有害辐射现象。

3.有害辐射带来了什么。

4.如何减小有害辐射带来的伤害。

五、课题研究方法:

建立合作小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资料和上网下载网络资料进行学习,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到相关家庭、单位或部门了解电磁辐射现象,收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得出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半月)

(1)第1—2周:查询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料,学习电磁辐射益处与害处。 (2)第3—4周:调查生活与生产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3)第5—6周:制定减小有害辐射的方案。

(4)第7—8周:撰写学习心得、研究报告,制作宣传板报。 (5)第9—10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搜集学习性资料: (2)调查与访问: (3)整理分析资料: (4)板报制作: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书籍、网络、计算机、照相机、美术工具、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1.活动心得 2.研究报告 3.宣传板报

方案四: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

一、课题名称:

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

二、课题背景说明:

现在,有不少的人们在猜测和谈论2012年和2013年的太阳风暴将对地球造成怎样的影响,其中还包括现在的中学生。然而,中学生里对太阳风暴的了解的同学并不多,甚至有的同学还无端猜测,并且跟风制造一些没有根据的言论。因此,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好奇心而制定本次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太阳风暴,客观地了解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

四、课题内容:

1.了解太阳风暴的本质。

2.了解太阳风暴会对地球造成什么影响。

3.了解近最近历史出现过的较大的太阳风暴的年份和对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五、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查阅研究法、网络资源查阅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半月)

(1)第1—3周:了解太阳风暴的本质及太阳风暴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2)第4—6周:了解近代历史上出现过的较大的太阳风暴的年份和对当时 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3)第7—8周:撰写学习心得、小论文,制作多媒体课件 (4)第9—10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文献资料查询:全体同学 (2)网络资源查询: (3)资料整理: (4)资料分析: (5)课件制作: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1.学习心得 2.学生论文 3.多媒体课件

九、评价方式: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完成之后,需要对每个同学在本次课题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取得的收获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评价过程为:

1.个人总结

参加课题活动的每个学生对本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整体介绍和评价。要求说明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过程及主要成果,然后说明自己在本课题活动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收获及存在的问题。

2.组员互评

课题小组的成员对组内每位同学在该课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互评。主要指出小组成员在课题活动中完成分配任务的情况,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验能力提高情况,依据贡献大小、收获多少及进步快慢,划分等级,分别评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3.组长评价

课题小组的组长对组内每位同学在该课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互评。 4.指导教师评价

课题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在课题活动中的的表现情况,结合学生本人总结和小组评价意见,具体指出该生在课题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和进步,哪些方面做得不够,有待提高,给及评分并对每个学生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目录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四个)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四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