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租房租金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9: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要:公租房租金标准的核定体现了其住房保障性质,并影响保障效果。成本法与社会平均负担法是两种不同的租金核定办法,并有不同效果。通过对比,后者更有助于达到保障目标,并能通过租金标准的动态调整实现与其他保障方式的对接。无论如何核定,都需要政府强大的执行力来支持。

关键词:公租房;租金;成本;社会平均负担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064-02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于2010年6月12日正式对外发布。公共租赁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公共租赁住房不归个人所有,而是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的,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出租的住房。这一人群的特点在于收入水平居于平均工资水平上下,但资金积累不够,无法负担购买商品住房所必要的首付款。公租房在住房保障体系中定位于廉租房之上、经济适用住房和“两限房”之下。

北京市在推进公共租赁房过程中,创造性地采用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建设新模式和新机制。公租房筹集管理主体以市区政府为主,主要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由市、区住房保障机构作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主体,负责融资、建设、收购、持有、管理公共租赁住房。这些机构均为政府所属机构,履行政府职责管理公共租赁房,工作以服务为导向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二是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管委会经批准可以作为公共租赁房主体,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一些公租房,解决本园区符合条件家庭的住房困难。

公租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其正常运行的关键在于租金标准与合理的进入/退出机制。而其进入/退出机制又可通过租金标准的动态调节实现,因而合理确定租金标准最为关键。从公租房的出发点和定位分析,公租房的租金标准可分别通过成本法与社会平均负担法两种方法来确定,但其效果与保障力度有所不同。

成本法是目前各地正在使用或计划使用的租金确定方法,也是部分已出台公租房管理办法的城市用文件形式予以认可的核定办法,但对于如何核定成本却缺乏明确的说法与统一的认识。目前,北京市公布的公租房成本租金范围已引起很大的争议。公租房建设成本由几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土地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税费成本等。在成本核算中,不考虑在土地招、拍、挂中转移到共同开发项目中的成本,而将该部分视为公租房成本的一部分计算在内。

1.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由一级开发成本与一级开发利润构成。区别于普通商品房,公租房的土地成本中应剔除政府在招、拍、挂过程中形成的土地收益及土地出让金部分,同时,应明确限制土地一级开发利润,并减免承担一级开发企业在此过程中所缴纳的税费。在土地成本上应等同于经济适用房所享受的优惠政策。此外,土地成本的降低还应通过合理选址、合理规划来实现。应该注意到的是,公租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其选址必须确保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周边配套完善,以有效降低入住群体的其他生活支出。因而,在选址、规划上不应通过降低生活便利而降低土地成本,而应通过合理提高容积率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土地成本,通过适当降低舒适度来平衡因便利性提高而造成的土地成本上升。

2.建筑成本

建筑成本是必须投入到建筑之中的不可压缩的成本。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的提高,包括内部装修的标准化、规模化作业,仍可降低一定的建筑成本。

3.管理成本

这里所说的管理成本是指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经营管理成本,包括物业服务、维修、保养等成本,也包括为管理团队支付的工资等。管理成本的核算技术及标准不存在任何问题,问题在于管理的主体上,即责任主体(甲方)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房地产开发公司,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也会带来效果的不同。以政府部门作为主体,符合公租房的权属关系和运行要求,但有可能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提高。

4.税费成本

特意提到税费成本,是为了强调作为保障性住房,其本身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部分,是用税收来对社会财富效用的重新分配;公租房的建设与运行中均应享受税收优惠,甚至于免税政策,而不应将其纳入到成本中。

5.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房地产开发中除土地、建筑外,成本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金成本与资金来源、资金周期等都有密切关系,因而在土地成本、建筑成本的核算中都是考虑静态部分,而把资金成本单独计算。资金成本是房地产开发中静态成本的取得、周转所产生的额外支出。作为保障住房,公租房的资金来源应本着成本最低的考虑。目前,国家出台了利用公积金余额为政策性住房提供资金支持的相关办法,但由于规定回收周期仅为三年,无法适应公租房资金回收所需的十几、几十年的需求,无法解决问题。合理的资金来源应为地方债券形式,通过资本市场筹措长期资金,从而降低资金成本。这需要出台金融政策予以支持。

在成本法确定公租房租金标准中,关键在于政府要从社会保障性质出发,明确合理的优惠政策,真正以惠及民生为目标,避免、杜绝开发商或其他群体借公租房渔利。

为简易起见,可通过与市场上相似区位、相似条件租赁性住房的租金标准对比来确定成本范围。但须注意的是,应从市场租金中将开发利润、土地出让金、政府土地收益、出租税收等因素扣除后作为成本租金的参照标准。应该看到的是,因为租赁市场的不完善,以对比方式来分析成本范围还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是由于开发商利润的不透明和租赁税收的缺失。

与成本法相比,社会平均负担法更体现社会保障性质,并可以动态调整,上限可与市场接轨,下限可与廉租房衔接。平均负担法通过核定家庭年收入中扣除生活必需品支出(不计住房类消费)之后剩余部分为基数,以社会平均消费中房租消费占收入的百分比为因子,计算保障住房中的个人可负担部分,并作为租金标准。

1.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收入以上一年度为核算基础。除常用的工资收入、劳务收入等之外,考虑到家庭资产因素,比如,现有住房、汽车、存款等资产差别,应将资产以货币量化后,按社会平均资产收益率计入到家庭年收入水平中。

2.生活必需品支出水平。生活必需品支出水平可参考统计部门发布的有关数据,从中分析,获取一个固定的货币量而不是百分比。考虑到公租房的保障性质,在分析中应适当剔除高收入群体消费对统计数据的拉动作用。

3.房租、收入比。房租收入比在统计数据中也有所体现,另一个来源也可以考虑cpi 数据构成中的房租占其他生活品份额的比例来确定房租支出比。

合理确定以上参数后,公租房租金中的个人负担部分就可以得出:如其结果达到或超过市场租金标准,则表明不符合条件或应退出公租房体系;如其负担部分不足成本租金,则应以福利方式予以补贴,如租金返还。

平均负担法的困难在于收入水平的核定,特别是与准入/退出机制结合后的动态核定,需要有专业的部门来完成这项工作,并需要与税收、银行等部门的密切配合,辅之以完善的信用体系来保障运行效果。但与成本法相比,平均负担法更体现了保障性住房的福利保障特点,更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并且,对于公租房的合理使用、运转具有很大优势。

在目前的情况下,首先应该严格控制公共租赁住房土地获取费用、开发建设成本,为公共租赁住房提供长期低成本融资支持,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环节的税费减免力度,为在土地征收和拆迁安置补偿难度大、成本高的区域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以降低公共租赁住房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综合成本。公租房定价的科学与否,是决定公租房制度成败与社会评价好坏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使用成本法还是平均负担法,关键还要看政府有关部门的定位与执行能力。对于保障住房,政府部门不是仲裁者,而是当事人,是行为的主体,必须切实承担起相应责任,并用强大的执行力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达到保障的目标。

公租房租金

公租房租金补贴申请登记表和审批表

关于交纳廉租房、公租房租金的通知

公租房 公租房

公租房

公租房

公租房

公租房

公租房

公租房

公租房租金分析
《公租房租金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