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申论材料:城市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3: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城市化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影响

细节考点:

1.选择“户籍改革”作为切入点,考察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身份问题。

2.以“征用拆迁”、“最牛钉子户”等话题,考察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博弈问题。

3.以“城乡医疗保障”、“外地民工子女入学”等话题,考察城市化进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

二、命题切入点

1.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2.我国大城市关于人口、交通、住房、垃圾处理等问题

一、背景连接

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2010年11月25日,浙江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县城建设成中、大城市,支持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为小城市。

2010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浙江省将以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为重点(温州市被列入试点镇的还有塘下镇、苍南龙港、乐清柳市、平阳鳌江等3个强镇),通过政府推动、投资拉动、改革促动,将试点镇培育成为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能主动承接大中城市转移,有效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通知精神,试点镇将拥有与县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允许适度调整试点镇的行政区划,强化对试点镇的要素保障机制,建立试点镇建设用地支持保障制度、加强对试点镇的金融服务,支持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理顺县(市、区)与试点镇的财力分配关系,建立试点镇金库。根据安排,从2011年至2013年,省财政厅每年预算安排1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除宁波市所属4个镇外的23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补助(奖励)。

二、数据事例

2010年,3月25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发布《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中指出,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国家。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

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重要转型。1980年,中国只有51个城市人口超过50万,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数量显著增加。从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间,共有185个中国城市跨过50万人口门槛。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又将有107个城市加入这一行列。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

三、专题材料

(一)意义:

城镇化有助拉动内需。我国城镇化水平偏低,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是我国消费率低、

投资和消费失衡的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的巨大的需求,必将大大扩展投资持续增长的新空间,为消费需求提供强大的动力。

城镇化缓解就业压力。推进城镇化将对服务业产生巨大需求,服务业又是创造就业的最大的行业。这将对缓解长期以来存在的就业压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镇化助解三农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口户籍限制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将对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场化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户籍制度的放松对进城农民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也有极大的改善作用。

四、对策措施

推进城镇化必须转移好农民进城。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几亿人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把这几亿人的问题解决好,事关城镇化成败,事关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长期以来,进城农民工很少通过落户方式彻底转为市民。如果大批长期进城农民工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社会,其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并未完全城市化,这种含水分的城镇化既难以有效拉动内需增长,也很难促进社会结构成功转型,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因此,要统筹考虑人口聚集、土地集约、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推进城镇化必须发展好重点县镇。县城和重点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吸纳人口和就业方面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发展,不仅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还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跨区域流动带来的种种问题。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既不存在大城市成本高、交通、住房以及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压力大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产业的集聚、基础设施的改善形成明显的优势。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看,大城市过度膨胀的矛盾日渐显露,农民工在大城市定居生活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由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竞争中的劣势得到一定弥补,在土地、资源等方面优势凸现,这为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要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推进城镇化必须坚决保护好耕地。城镇化必然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但我们的国情决定了城镇建设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所以,推进城镇化建设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土地权益。一个农民从开始进城打工到在城镇能够稳定工作和生活,需要一个过程;给进城农民提供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推进城镇化,不能急于收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农民进退有路,才能更大胆

地进城,城镇化也才能更健康稳定地推进。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都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必须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

张家界市城市化发展简介

新城市化发展演讲稿

乡镇城市化发展工作计划

城市化发展发言材料

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

城市化进程,发展历史

题目 中国城市化发展

路桥区城市化发展调查报告

城市化水平的发展

新型城市化发展总结

申论材料:城市化发展
《申论材料:城市化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