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摘 要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2: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 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本文从抓好“主业”打基础,抓好“文化”树形象,抓好“内部”促和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试图解答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和谐警民关系途径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党委针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作出的“三项建设”重大战略决策之一,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抓“主业”,认真履职尽责,夯实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

公安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神圣职责。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对人民群众带来的现实损害,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科学设计目标。美国学者罗伯特﹒兰沃西和劳伦斯﹒特拉维斯根据西蒙的研究,认为“成功的警察组织必须同时确保最低限度的社会治安、最低限度的执法,以及最低限度的社区服务。如果警察机构没有能最低限度地满足其中任何一种‘约束’,它就无法实现其组织目标”。由于在一定时期内警察总体执行任务的能力无法完全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求的常量,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警务工作价值,警察部门只有科学设计组织目标,努力使警察的各项目标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达到最佳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程度直接决定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水平。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首要因素是各地公安机关各项目标任务的科学设定,以最大限度地平衡社会成员的不同警务需求。

公安机关的目标设计,就是从实现警务工作价值最大化出发,根据法律要求和各地区治安实际,科学整合职能分工,合理确定目标、任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警务要求。由于受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地区社会治安情况千差万别,各个不同时期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社会成员对需求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很多时候存在冲突,例如,在同一个地区,遭受过犯罪侵害的群众可能希望警察把工作重点放在打击犯罪上,其他群众可能希望警察在改善交通、提供服务方面有更多的体现。如何做到科学设定,需要结合具体实际进行研究。总的原则是要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二)提高执法办案能力。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作为执法部门,公安机关只有具备较强的执法办案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公信力,进一步和谐警民关系。一是牢记以人为本,规范执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执法方式。只有牢固确立以人为本观念,才能确保执法行为的理性、平和、文明和规范,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各项执法工作和执法各个环节细心考虑群众的利益,用心体察群众情绪。善于用和谐思维来化解矛盾,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融法、理、情于一体,及时化解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二是提高破案率。“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破案历来被当作衡量公安机关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可以说破案率与群众的信任度是高度协调统一的。尤其是对于影响恶劣,容易使大多群众引起恐慌的案件,必须加大破案力度,及早消除群众担心。要把“破大案”与“办小案”结合起来,不能忽略扒窃、偷盗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要针对盗抢案件高发、黄赌毒渗透蔓延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整治,竭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平安和谐的安居环境。三是注重压发案。对于大多数群众来讲,只

有“发案少”,才能有安全感,满意度才会提高。因此,公安机关要坚持“打防结合”的方针,在进行“严打”的同时狠抓“严防”。

(三)做好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说,破案是抗洪救灾的话,那么基础性工作就是筑堤。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杨焕宁曾指出,“要大力加强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切实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抓好户政管理。户政管理是公安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许多公安工作都是以户政管理为依托来展开完成的,例如: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摸排,就要依靠对辖区内重点人口的管理、户籍调查、户口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来完成。二是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求是人的本能,安全需求才是人的基本需求。健全的社区组织机构,完善的社区管理,良好的社区秩序是生活在社区中的人们的基本要求。社区民警肩负宣传法律,预防、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调解矛盾、解急救困,维护社区稳定等多种职责。社区警务建设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环节,必须得到应有的加强。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要改变过去重管理轻服务,管理就是审批,管理就是收费,管理就是清查的错误做法。多提醒、多沟通,通过优质高效服务,使管理服务对象真切地感到配合管理就是竞争力和效益,增进对公安管理的认同感,主动接受、支持公安管理工作。

二、抓“文化”,着力推进公安文化建设,内聚警心、外塑形象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公安文化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警魂的重要手段,是凝聚警心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良性互动警民关系的重要媒介。

(一)重视文化育警。毛泽东同志曾讲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作为一支半军事化管理的队伍,如果没有健康向上的文化作为支撑,公安机关是谈不上有活力和战斗力的。近几年,随着社会转型、利益格局的调整,警民关系中的不和谐音时有所闻,从群众视角看,警察队伍确有一些通病,如言语不雅、态度蛮横、职业素养不高,执法欠缺公心公正,处理问题多直线思维和经验做法等。这些通病极易引发漠视群众利益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现象,制造和拉大警民关系裂痕。而警察队伍中之所以存在这些通病,一个共性原因是文化素养不够。文化育警,通过“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可以使警察精神得以弘扬、行为规范得以养成,展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可以使群众更加亲警、敬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对民警队伍进行一场文化的洗礼和再塑造,而这离不开强有力的公安文化建设的铺垫和支撑。

(二)大力发展公安文学。公安文学(含影视作品)作为公安文化的重头戏,一直以来对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展现公安机关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可以说,很多群众对警察的印象来自公安文学作品;很多民警理念的培养、素养的提高也得益于公安文学。当前,公安文学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未能达到其应有的状态和作用:一是比较“粗”,很多公安文学作品着重于破案侦探文学,有故事、有情节,可读性比较强,忽略了人物的刻画,不够细腻。二是比较“高”,对于作品中的人物,还不能完全脱离“高、大、全”的公安民警形象描述,从宣传公安机关的角度讲,无可厚非,但显的不真实。尤其是人民群众看来,把公安作品中的民警形象与现实中对比观察,更容易产生落差,也无法引起广大

民警的共鸣。发展公安文学,要让公安文学回归自然。既要能得到广大公安民警尤其是基层民警的认可,也要让人民群众感到真实可信。要积极体现健康向上的主题,既不拔高,刻意塑造民警无所不能的英雄形象;也不刻意追求体现民警的牺牲和奉献。要把公安文学(包含公安影视作品)作为开展公安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集中力量开发一批有影响力、赋含警察理念、反映基层民警生活的公安文学、公安影视作品,民警在空闲之余通过读、看、想,增强对公安工作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同时,文学作品也是普法教育、外树形象,拉近警民关系的良好载体。

(三)抓好文化“支撑”。要抓好理论支撑。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公安文化,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理论作指导。具体讲,就是要给公安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内容、发展方式定性,公安文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是侧重于警民和谐,还是侧重于基层,或者是二者并重;是侧重于弘扬警察的奉献还是侧重于以人为本,等等。*同志曾指出,“我们必须从加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高度,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 前公安部政治部主任孙明山同志也讲,“把公安文化工作的重点放到基层,是公安文化工作生命力的体现”。这都是很好的公安文化发展理论。公安文化要想大发展,就必须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支撑。要抓好制度支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制度是确保组织正常运行的根本,公安文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制度的保障,离开制度的约束,难免会出现一种怪现象:领导重视,公安文化就有些起色;领导不感兴趣,公安文化就失去了地位。执勤任务轻松一些,就抓抓公安文化;执勤任务重了,公安文化就弃之不问。长期下去,公安文化难免成为鸡肋,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抓好保障支撑。保障就是投入,既要要经费的投入,也需有精力的投入。公安文化建设,需要上级机关加大投入,深入搞好调研,了解基层民警的渴求,研究目前公安机关在社会中的形象。搞好研究开发,确实把公安文化做大、做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抓“内部”,构建和谐警营,激发广大民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积极性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涉及很多因素,诸如社会因素、执法理念以及执法方式方法等等。但归根结底,各个法律法规、上级的各项要求都需要基层一线民警去贯彻落实。一线民警队伍的作为,直接决定了和谐警民关系的成败,队伍建设是关键。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深刻阐明了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警营内部的和谐稳定,没有和谐稳定的警营环境,队伍建设就无从抓起。

(一)构建警警和谐。 “警警和谐”,即“机关”与“基层”的和谐共处。只有“警警”和谐,才能更广泛地调动基层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心”为民,规范执法,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警民和谐建设。构建“警警”和谐,就是要使机关和基层形成良好的互动,发挥最大合力,按照自身规律和谐发展,使整个公安肌体高效运转,不断提高公安战斗力。构建“警警”和谐,着力点在基层,关键在机关。一是思想观念有转变。对于机关而言,不仅是要指导、指挥好基层,还要有服务基层意识,搞好服务保障,确保基层无后顾之忧。对于基层而言,不仅要认真落实机关的安排部署,还要有监督建议意识,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要敢于建言,而不仅仅简单地完成。二是资源配置上要有倾斜。要优先满足基层,确保基层在办公资源、人才资源上的充足,充分考虑基层民警在政治待遇、职级待遇、工资待遇上的倾斜,使广大基层民警有强烈的单位归属感和公安工作荣誉感。三是加大互动交流力度。使基层民警有机会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

和技术技能,使机关民警接触更多的社会知识和实战能力,不仅有利于民警素质的提高,而且通过交流,可以进一步加强基层与机关民警的沟通了解,增强队伍凝聚力。

(二)注重解决重点问题。构建和谐警营,要善于发现、解决重点问题,确保防患于未然。一是抓“源头”,打牢民警思想基础。近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民警违法违规执法情况屡有报道,违反“五条禁令”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其根源就在于部分民警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要把打牢民警思想基础作为解决重点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做到法纪教育制度化,使民命明白违规违纪的后果,给人民群众和和个人带来的损失,从“惩”的角度打牢外部防线。做到思想工作经常化,及时纠正民警的错误认识,解决好民警容易出现的思想问题,消除容易产生的惰性心理“慎黑”、“慎独”等等,从“恩”的角度打牢内部防线。二是抓好“红头”,确保制度措施落实。公安机关发生的许多引发群众极度不满的执法事故,很多都是制度不落实造成的,有的没有按程序办事,有的靠老思维老经验处理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抓好民警尤其是领导干部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依靠制度和法规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的观念。其次要抓落实,完善工作责任制和末端问责制,严格责任追究。三是抓好“头头”,加强干部管理教育。把抓好领导干部管理教育作为解决重点问题的关键环节来抓。把准选配环节,抓好教育,着力强化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坚持党管干部,切实把各级领导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中。

(三)抓好团队建设。团队协作不仅可以增强民警了解沟通、凝聚警心、增强归属感、消除隔阂,同时也提高战斗力的现代管理方式,对于构建和谐警营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氛围就是环境,公安机关要有一种能容人、能用人、人能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使每名民警都能感受到单位对其的认同,有竭力表现其才能、实现其价值的欲望,形成“人人想干事、想干事的有事干、能干事的干成事”的氛围。二是要准确掌握公安队伍的现状。了解掌握每名民警的优缺点,哪些同志党性强、哪些同志能参谋、哪些同志善创新等,这是比较复杂和需要高度负责的工作,也是建设团队的前提。作为公安机关的组织人事部门,不仅要有对民警个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更不能对民警有任何偏见,确实从德、能多个方面衡量定位。三是合理使用民警。破除凭资历、凭年限任用民警的观念,更不能任人唯亲,只要是忠于党和人民、爱岗敬业的,都要做到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按照个人优缺点正确定位团队角色。四是要持续保持团队角色的稳定。为了防止团队角色缺位给单位带来的损失,必须在民警管理培养上下功夫,做到角色不颠倒,按照个人特长确定团队角色,抓好职责履行。做到长远规划,建立合理的梯队,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结构。根据民警个人素质、职位需求,有意识的培养团队可能缺失角色,确保团队稳定。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 要
《摘 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内容摘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