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雨点》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3: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4.雨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绿线中的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五个生字。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词语的意思。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2.导入课题,全班齐读课题两遍。(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初读生字词。

(1)全班齐读。

(2)小老师带读。

(3)去掉拼音,老师指读。

3.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小雨点落到了哪些地方?

4.提问:课文一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写了雨点落进哪个地方。(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指名用“小雨点落进了、、和。”说话。

三、精读课文,观察图画。

1.师:雨点能落在这么多地方,该有多开心啊!小朋友们,你们想当小雨点吗?让我们跟随小雨点到它落下的地方,看看它在做什么。

2.逐句分析: 一共几句话?一个句号代表一句。

★池塘

(1)提问:首先小雨点轻轻地落在?它在池塘里干什么呢?(板书:睡觉)

(2)提问:池塘的水是什么样的?(池塘里的水静静的)小雨点为什么一到池塘就睡觉了?(平静的池水一动不动,雨点落进去就像在...睡觉。)

(3)当有人睡觉时,我们说话就应该?所以读这一句时要轻轻的,不要吵醒正在睡觉的小雨点。男女生分读,评议。

★小溪

(1)接着小雨点又落进哪儿?全班齐读第二句。(板书:散步)

(2)提问:为什么小雨点来到小溪里就散步了呢?(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小雨点落进小溪,就跟着小溪,像在散步)

(3)找位学生模仿散步的动作,提问散步时的心情。(轻松、悠闲自在)

(4)指名学生读第二句,评议、再读。

★江河

(1)提问:江河与小溪又有什么不同呢?小雨点来到江河里,又在干什么呢?(板书:奔跑)

(2)小朋友,你们在什么时候奔跑过呢?奔跑与散步有什么不同吗?(江河里的水流动快,后浪推动着前浪,奔腾向前,小雨点落进,就像在奔跑)

(3)指名读:你能读一读让大家感觉小雨点是在江河里奔跑吗?评议。

★海洋

(1)展示海洋图,师:海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呢?(大、一望无边)

(2)指名读:谁能读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大呢?

(3)评议:感受到了吧,雨点在海洋里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被抛到浪底,就这么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就像在干什么?(板书:跳跃)

(4)指名读第四句并表演跳跃。

3.小结:今天我们也跟着小雨点度过了一次愉快的旅行,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所到的地方。

(1)落进哪儿,好像在干嘛。(齐读全文)

(2)指名背诵:谁能不看书、不看图就能把小雨点介绍出来?你愿意问谁介绍就向谁介绍。(指名边背诵边表演)

(3)全班一起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1.请四位同学上台领背,加上动作。

二、指导写字

1.读 2.笔画

3.再读课文,读准生字。

三、延伸拓展

1.师:小朋友们,你们注意观察过吗?小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在那里干些什么呢?同桌交流。

2.小朋友也来当当小诗人,能把你想到的情景补充上去作成一首小诗。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花朵上,在花朵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诵诗:把你作的诗朗诵给大家听。(评点。) 4.布置作业,补充好的诗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5.欣赏歌曲(播放视频《小小雨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 雨点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二册《雨点》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雨点》精品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雨点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雨点》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雨点》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第二课时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 2 雨点(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1[版]

最新雨点语文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雨点》教案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雨点》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