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布达拉宫旅游价值浅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6: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主要内容简介:

在旅游被人们喜爱并广泛推崇的今天,从外国传来的佛教经融合本地宗教特色以后也成为了中国人信仰与传承的文化,藏传佛教就是最具特色的教派。同时人们建立了专门珍藏并研究藏传佛教的神圣宫殿—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收藏有最全面最珍贵的藏传佛教文化文物,连同它的建筑也体现着典型的藏文化特色。有了布达拉宫我们在宗教文化的研究就更加方便,而且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是全世界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了布达拉宫的地理位置和它的发展史;第二部分写了布达拉宫的建筑构造;第三部分写了它与茶马古道的对比并写了如何更好的进行开发利用;第四部分总结,表达了对藏传佛教文化和布达拉宫发展的期望。

一个庞大的民族一定有多彩的文化,它应该是一个文化的熔炉。藏传佛教蕴藏着博大精粹的佛学文化,它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而布达拉宫则很全面的保存和反应了藏传佛教的这一优秀文化。我们有需要把这么独特的文化介绍给全世界,让更多的人来到布达拉宫,来到西藏,了解中国文化。这是本文的目的。

布达拉宫旅游价值浅析

内容摘要: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相互融合的博物馆,也是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它凝结了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蕴含着藏传佛教最精髓的文化并收藏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是勤劳勇敢地藏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我国和世界认同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布达拉宫,建筑艺术, 藏传佛教

走进西藏心花怒放,走进西藏神采飞扬。西藏自治区是中国西南边疆藏族主要聚居区。简称藏。它位于海拔4000米的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北连青海和新疆,东南与云南毗连,西和南分别与克会米尔、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家和地区接壤,东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相邻。地域辽阔,总面积达122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人口236万,其中藏族人口约占自治区人口的95.5%。共辖6地区。自治区首府为拉萨市。由于西藏境内分布有东西向、南北向两组高大山脉,山势雄伟壮观,因此又素有“地球第三极”之称。而布达拉宫这朵艺术的奇葩就盛开在神秘的西藏。并用它的独特与神圣向全世界展示藏族劳动人民超前的智慧和汉藏文化巧妙的结合。

一、布达拉宫的地理位置与发展史

布达拉宫坐落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东经91°2′和北纬29°7′的文汇点。东西长360多米,山下海拔3650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布达拉宫(英文译音:the Portola Palace)在梵语中译为舟岛,或者说“普陀罗”“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另一种音译为“普陀珞珈” 意为“佛教圣地”,同时它所处的红山山形酷似浙江普陀山,所以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当时称红山宫。整个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吐蕃王在此划立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藏,派遣、迎送来往于周边各国的使者,或与邻邦结成姻亲关系,加强吐蕃与周边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吐蕃社会的繁荣。布达拉宫成为当时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但后来因宫殿遭雷击引起火灾和战乱,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解体,红山宫逐渐废圮。公元9-17世纪八百年中,由于西藏长期的政治割据,以及历代的萨迦,帕竹,噶玛政权都未曾迁都拉萨,红山宫一直未能重兴,成为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17世纪中叶,蒙古和硕特部首固始汗领兵进入西藏,推翻了噶玛丹琼旺布政权,于公元1642年,由五世*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政权。拉萨又成为西藏政治、宗教、经济及文化的中心。公元1645年,五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并将政权中心移至布达拉宫。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五世*喇嘛圆寂后,第司.桑结嘉措于1690年至1694年主持修建了以五世*喇嘛灵塔殿为主的红宫配套建筑群,基本形成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十三世*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喇嘛圆寂,1934至1936年间修建十三世*喇嘛灵塔殿,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从17世纪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至此全部完成。反复重修的布达拉宫已经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宫中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布达拉宫的结构布局

布达拉宫的设置,布局,材料,工艺和装饰物均保存了自公元7世纪始建以来,历次重大增扩建和重建的历史原状,真实性很高。布达拉宫的建筑成就与其建筑一样举世瞩目。布达拉宫依山建造,由白宫、红宫两大部分和与之相配合的各种建筑所组成。众多的建筑虽属历代不同时期建造,但它各宫殿的修建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使整座宫寺建筑显得非常雄伟壮观,而布局又十分协调完整,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创造了一项世界土木建筑工程史上令人惊叹的天才杰作。它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布达拉宫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被誉为高原圣殿。从它坚固华丽的结构造型来看,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不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再者,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如此的设计与装饰确是独一无二的,它体现着藏族特有的古建筑迷人的特色,表达藏族人民的杰出智慧。布达拉的建筑艺术是一堂一生都学不完的博大的欣赏课程。只有来到这座宫殿,你才会感到它令你震撼之处。

作为汉藏宗教艺术的宝库,布达拉宫当之无愧。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五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篆。布达拉宫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五世*喇嘛的灵塔,座落在灵塔殿中。塔高14.85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建造中耗费黄金11万两。其它几座灵塔虽不如*喇嘛灵塔高大,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落拉康殿中有大型铜制坛城,坛城是佛教教义中世界构造的立体模型,也是佛居住,说法的讲坛。造型别致,装饰华丽。萨松郎杰殿中供奉有用藏、汉、满、蒙四中文字书写的康熙皇帝长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画轴。表现了历代*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在一些殿中还悬挂有清朝皇帝的匾额。在*居住的宫殿中还有大量豪华陈设、服饰。另外宫内还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如释迦牟尼的舍利子;108函2500余卷经书;特别是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以及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关于西藏的各种封敕*喇嘛的金册、玉册、金印和乾隆皇帝御赐为挑选*转世灵童而设的金本巴瓶。还有布达拉宫内设置的八座灵塔,最大的是为五世*喇嘛修建的,耗黄金3721公斤,上万颗宝石。这些灵塔包以金皮、镶嵌大量珠宝,塔内安放着历世*喇嘛的肉身。还有藏族匠师制作的各种金银器物,镶嵌珠宝的法器、供器和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价值连城;布达拉宫还珍藏着大量书籍,从佛教经典到医学、天文历算,十明(十类学问)学科无所不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都具有重大的价值。这么庞大的收藏证明了西藏历史以来集宗教、政治、历史和艺术诸方面于一身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以及悠久的历史价值。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是研究藏传佛教和藏文化的宝库。在布达拉宫无处不所透露着藏传佛教在其中的融合,渗透。先从绘画艺术看起,最富有藏族特征得一个画种—-唐卡,它是用彩缎装裱,画在绢、布或纸上的卷铀画。主要以宗教人物、宗教历史事件、教义为内容,也涉及到西藏天文历算、藏医药等题材。布达拉宫保存有近万幅唐卡,最大的可达几十米。 再看雕塑融合了汉、印度和尼泊尔等佛教艺术技法,宫内集中了大量珍品.有泥塑重彩、木雕、石刻,而金银铜铁等金属塑像数量最多,作品造型精美,高大者可达十余米,小的仅几厘米。还收集了大量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和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品,如藏毯、卡垫、经幡、华盖和幔帐等刺绣贴缎织物。[1 ]公园7世纪, 松赞干布将佛教传入西藏与本地的苯教相结合,形成具有藏族特色的藏传佛教。那时起,佛教对藏族社会的影响就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宗教信仰就是生活。[2 ]在族人的价值观念就是藏传佛教的信念,或者说佛教学说是藏族价值观的核心和基础。布达拉宫无论是从外在建筑或是内在馆藏样样诠释着藏传佛教的神圣与博大,这里就是藏文化的缩影。

三、布达拉宫与茶马古道的对比以及开发利用

在这块雪域高原上精彩的佛教节日特多,但是最让人留恋与敬仰的却属布达拉宫的朝圣活动。每年的佛庆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信徒都会云集到这里。为过去忏悔向未来祈福 。朝圣者们都由山脚的无字石碑起,开始顶礼膜拜,这是佛教最高的拜礼。他们一阶一阶爬过曲折石铺斜坡路,直至爬到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才进入大殿。如果你亲眼目睹了如此虔诚的朝圣活动,那你定会感慨万千。在他们踏入布达拉宫的台阶时,你就可以从他们的表情里看到一种解脱,释然。好像灵魂已经完全沉浸于佛界。他们的专注源自于信仰。他们吧所有愿望全寄托给了佛祖。这种信仰深刻反映藏传佛教对藏族人民生活的莫大影响,也反映了布达拉宫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如果有机会,千万别错过观看一场壮观的朝圣活动,或者自己做一名朝圣者,感受一下心灵净化的愉悦。

布达拉宫,藏族人民心中的普陀山,梦的天堂。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不论是就其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来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性,神圣性。它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其金属冶炼、壁画、彩画、木雕 等各方面均闻名于世,它的各部分装饰设计、装饰风格、装饰(雕刻、壁画、彩画等)艺术都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准「3」。布达拉宫的建筑恢宏博大,气度非凡,布达拉宫的壁画、彩画、雕塑独树一帜;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又长期作为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布达拉宫是历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喇嘛灵塔的地方;布达拉宫在整体建筑艺术上如此创造性的突破,而且在装饰艺术上也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仅此地而已。布达拉宫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它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它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世界十大土建筑之一。布达拉宫所展现的已经远超“西藏历史博物馆”这一简单的限定了。与其遥相呼应的茶马古道更是详尽的展现了藏传佛教的深远文化。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不仅如此,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沿途上,一些虔诚的艺术家在路边的岩石和玛尼堆绘制、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萨和高僧,还有神灵的动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种形象。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艺术造型为古道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种精神上的神圣和庄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从久远的唐代开始,直到二十世纪

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历经岁月沧桑一千余年,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沿途各个民族,发展了当地经济,搞活了商品市场,促进了边贸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第

二、茶马古道从来都是民族融合与和谐之道,它见证着中国乃至亚洲各民族间千百来因茶而缔结的血肉情感。藏族史诗《格萨尔》说“汉地的货物运到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这是藏族人民对茶以及茶马古道最深刻的理解。西北游牧民族同样如此。第

三、茶马古道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它为人类寻找永恒的家园提供了许多实证。发源于青海的澜沧江,流经西藏,入云南,最后从越南奔向南茶马古道之路海。正是在澜沧江流域出产的云南大叶种茶叶的远征,联动了中外民族之间的经济以及文化交流,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诸多文化的渊源。尽管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茶马古道上有众多的民族,但这些民族的第二语言统一在西南官话下,这是世界文明传播史上罕见的实例,无疑是茶马古道又一大贡献。第

四、茶马古道是佛教东传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开始融合。商品承载着文化,茶马古道同时也是一条宗教道路,教徒与商人相伴而行,为这些区域带来了不同的信仰。比如通过藏传佛教在滇西北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纳西族、白族和藏族的经济及文化交流,增进了几个民族之间的友谊。

如此浩瀚的旅游文化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更好的利用与挖掘呢。当前,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旅游经济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首先按照特色性原则,再次共生性原则,最后网络化原则。第二就是加强旅游景点的保护。1 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地带搞成墓地,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 结语

目前旅游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规划好旅游产品的前景,保证优秀的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只有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尤其是宗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团结稳定,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尽管现在是一个科技发达的经济时代,但我们更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把传统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永远保存。比如令世人惊叹的秦兵马俑,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神圣美丽的布达拉宫,等等。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悠悠。华夏民族的智慧与勤劳。中国能将外来佛教融汇的如此完美,这就证明中国人的宽广与大度当然更多的是智慧。藏传佛教在布达拉宫内陈列物品上的融会贯通已经表明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我们中国信仰宗教的观念是兼容并收。所以博大的藏传佛教和精彩的藏文化需要我们大家不断探索与研究。这样才能把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中国推向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1 ]王尧,西藏宗教游一书[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 [2 ]才让,藏传佛教与信仰[M],民族出版社,2006 [3 ]图奇, 普陀洛伽•布达拉宫[M],中国人文地大发现书系之喜马拉雅丛书之一,2008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导游词

游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价值

布达拉宫旅游价值浅析
《布达拉宫旅游价值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