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送教上门上交 张亚萍[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2:31: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送教上门

用艺术手段培养脑瘫学生手部精细动作的个案研究

通州区培智学校

张亚萍

一、学生基本情况

韩某,女,12岁,智商53,,轻度智障脑瘫患儿(脑积水),三年前在康复机构做过康复训练,效果不明显。现在该生不能行走,坐在轮椅上,自己不能大小便,吃饭基本由家长喂食,生活不能自理。双手协调能力差,不会拿笔写字,手部精细动作存在障碍,绘画处于无规律的涂抹阶段。

现在该生身体健康良好,语言较好,爱说,喜欢自言自语,能读简短的文章。喜欢看电视、画画,对感兴趣的内容注意力集中,但注意时间较短,一但遇到学习困难,就转移话题和注意力,回避困难,听讲处于被动状态。该生抽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较差,不喜欢学习数学。目前能直观的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5以内的减法,对数理概念理解困难。

二、教学训练目标:

利用绘画和手工等艺术手段,调动该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促进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培养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脑协调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理论依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说,手指是人类“智慧的前哨”。手的一举一动及时传递给大脑,大脑又不断的检验纠正,指挥手改进劳动程序或制作方法,这样反复进行多次,儿童就可以在手工劳动中增长智慧,思维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手工操作是复杂的协调运动,除能训练大脑外,还能训练小脑,使脑神经对于形状、大小、曲线、色彩辨认等功能得到训练。所以多让学生参加动手动脑的手工训练,不但能使学生加强小肌肉小关节的锻炼,也能对大脑综合全面技能得到训练,促使学生智力发展。脑瘫学生由于大脑的损伤,造成手眼脑不协调,手部动作出现严重障碍。针对该生现状和《北京市培智学校课程标准》中的手部训练目标,我运用艺术手段对该生进行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教学措施与方法

针对该生的手部障碍和思维特点,我在对该生进行艺术熏陶的同时,着力对她进行手部精细动作方面的训练。

1.手指游戏,提高手部灵活性

手指游戏是开发儿童智力和锻炼儿童手指灵活性的最好活动方式,教师要着力从手指游戏入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一伸,一弯,一勾,一弹中提高其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及控制能力,并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

手工和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有些简单的手指游戏,表面上看是在玩耍,实际上是一种积极学习的过程,通过游戏,他们可以了解一些知识和常识,同时也达到了训练手指的目的。每次训练之前都进行手指游戏,这就为该生进行手工制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如儿歌游戏《一二三四五》,儿歌内容: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二三四五。教师教学生一边说儿歌,一边做手指动作。第一句手指动作,双手握拳,依次伸直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二句双手五指弯曲做“爪”状,晃动几次;第三句双掌摊开,掌心朝前方,来回晃动;第四句右手五指捏到一起,左手握拳,左腕压在右腕上;第五句双手食指伸出,点左右太阳穴;第六句右手的拇指食指分别捏一捏左手的五指。通过这个游戏,把数字和手指一一对应起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她对数字数量的认知,并能增强手指的灵活性和手指的曲张,促进手部肌肉的发育。还有很多儿歌游戏,如《五指歌》、《拔萝卜》等,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训练该生手指的灵活性,从而让该生在玩中意识到手指个数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提升对序数的认识,在兴趣中也训练了手指的灵活性。

2.描画上色,提高手部准确度。

该生对绘画感兴趣,我找来学生喜闻乐见的绘画内容,如小猫、小鸡、蝴蝶等简笔画,我用明显的虚线画出来,让该生沿虚线描画,开始老师手把手辅助描画,简单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描画,描画后让学生涂自己喜欢的颜色。该生对颜色非常感兴趣,开始是涂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上色发展成有意识的涂鸦阶段,在发展成有意识的涂匀涂满,经过近半年的训练,手部的控制能力增强了,能够在规定的图形内上色,能够百分之九十涂匀涂满,沿线描画也比较顺畅了。通过训练,该生手部的控制能力和三指捏拿的能力增强了。

3.指印画,提高五指力度的协调性。

学生喜欢用五彩缤纷的颜色绘画,让她用手指蘸着不同的颜色按指印,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事物,不但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发展她的精细动作,促进大脑更快发展。如指印画《红叶》,首先让该生食指蘸色后用力按压,出现较大指印,再转动手腕和手指轻轻按压,出现对称小的食指印,并不断的告诉学生,“让指尖朝左(右)。”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提高了五指力度的协调性,同时让学生对左右有更直观的了解。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塑造了指印画《荷花》、《葡萄》等,也加强了学生对色彩等知识的理解。

4.彩泥制作,促进手部肌肉的发育。

彩泥深受儿童的喜爱。当你给学生一团泥时,他们会很高兴地反复捏弄着玩,这时他们的手指和肌肉便参与了锻炼,通过泥工教学活动,教学生掌握用手和一些简单工具塑造各种物体形象(人物、动物等)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用视觉和触觉感知物体的不同侧面,感知物体的立体性,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形成立体概念,发展的空间立体感,并能增强学生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通过学会用搓,团圆、压扁、粘合等方法,简单的塑造一些物体。促进学生的手部肌肉的发育。如彩泥制作《汤圆》,我把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美羊羊作为对象,让学生为美羊羊做“汤圆”,利用给美羊羊做“汤圆”这一情景贯穿全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揉“汤圆”的兴趣,同时交给学生做汤圆的技法,第一步,要先把汤圆放在手里,团一团,攥一攥,把它团成一团。第二步,把团好的橡皮泥放在桌子上,用手心轻轻地按住橡皮泥进行转圈。同时,说出一个小的口诀:小小泥巴手中拿,跑来跑去转圈圈,揉好的汤圆圆又圆。说罢,汤圆也揉好了,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练习,教师扶着患侧的手在桌上顺时针旋转,较熟练后学生自己做汤圆,教师在一旁指导,不断强调动作要领。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热心助人的精神,改善手指的动作精细化程度,手、眼、脑的配合极大地改善和促进了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5.寓教于乐,提高动手和思维能力。

我们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还要让智障儿童学会“玩”。因为玩不但能使儿童精神愉快而且还能使儿童在玩中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玩中有学,学中有玩。探索玩的过程就是发展智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仅局限在课堂,而且还会发展到课堂以外。如《制作青蛙》后,让其玩青蛙跳的游戏。比一比哪只青蛙跳得高,蹦得远。讲自己的玩法,学生在尽兴玩的同时摸索了正确的玩法。再如《制作会摇动的金鱼》时,制作完后教师有趣的说“你能让金鱼摇动起来,它为什么会摇动?”她在游戏的吸引下,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她的想象,调动了该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玩中发展了思维。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1.通过用艺术手段进行手部训练,提高了脑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学习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2.手工和绘画活动,训练了该生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脑的协调能力,达到了训练思维与康复的双重效果。

3.通过一年动手能力的训练,完成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绘画与手工》学段一二中的部分目标,如学段一目标:1.1.4.3能自如的运用前三指取放小物品;1.1.5.4能对准目标按压物品;1.1.5.13能依照样本进行涂色等。

4.脑瘫学生因大脑损伤,接受能力慢,教学中,错误多反复多,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耐心施教,尽心启发,千万不可急噪,丧失信心,要注意保护智障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尽可能学到更多更扎实的学习知识。

5.在教脑瘫儿童的学习中,应尽可能启发其积极思维,运用丰富多彩的小游戏和直观教学手段,使他们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

6.要根据脑瘫儿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美工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根据该生思维特点,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求知欲,创造一种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智、趣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缩短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师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共同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荣景生 《手工游戏与智力的发展》 光明日报社 1991年4月 2.何琼 《开发大脑 培养创新思维》 现代特殊教育 2001年4月 3.王晓柳 邱学青编:《特殊教育研究方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 4.恽昭世著:《开发潜能,发掘个性》,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 5.李利 《手指游戏》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10月

周亚萍

张萍演讲稿A

张亚萍小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莲子 43990

张雪门

25张亚萍漫步校园

送老生晚会策划案上交

张丽萍事迹

张丽萍数学教案

《朝花夕拾读后感》张萍

张萍教学工作总结

送教上门上交  张亚萍[材料]
《送教上门上交 张亚萍[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