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认识千克教案(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5: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题

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题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称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逐步培养对物体实际轻重的判断能力。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认识千克

1、感知物体的轻重。

出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提问:你见过这两袋食品吗?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追问:这两袋食品,看起来一样大,你是怎么知道它们谁重谁轻的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相机明确:掂一掂、称一称。 提问: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单一些?

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用手掂一掂这两袋食品,并说一说哪一袋重,哪一袋轻。

2、认识常见的称。 谈话:刚才有同学还想到用秤称一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知道这两袋食品哪袋轻、哪袋重,还能知道每一袋食品究竟有多重。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学生交流的同时,出示相应的秤的实物或图片,并追问:你是在哪里看到这种秤的?它通常用来称什么?

如果有些生活中常见的秤学生没有说到,教师可以补充说明。

3、认识千克。

提问:称这两袋食品各有多重,我们该用什么秤呢?

出示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并指着秤面上的“kg”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合“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追问:除了这里标注的“kg”,你在秤面上还看到了什么? 演示称一袋红枣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物品放上托盘之前和之后,秤面上的指针是怎么变化的,并思考从这种变化中能知道什么。

小结:指针指着刻度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

让学生再轮流用手掂一掂这一袋红枣,体会1千克有多重。 提问:你还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的刻度吗?

追问:如果在盘秤的托盘上放上2袋红枣,指针会指向几?是几千克?如果放上4袋或5袋红枣呢?

4、指导完成“试一试”。 (1)学生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大米,并在袋子里轮流用手拎一拎。

(2)提出要求:如果在袋子中装入1千克鸡蛋,猜一猜,大约要多少个?动手试一试。

验证:把你装好的鸡蛋放在盘秤上称一称,看看是不是正好1千克。如果不是,可适当进行调整。

交流: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1千克的鸡蛋有多少个?现在你对1千克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二、应用拓展,丰富体验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一袋盐水鸭和一袋大米,提问:从它们的包装上,你能看出它们各有多重吗?

追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如果没有学生知道,教师作具体介绍)

设疑: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kg”,如果把这袋大米放在秤上称一称,是不是正好5千克呢?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2题中的两幅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介绍:这里标注的载重多少千克,通常叫做载重量。汽车、轮船、飞机等都有载重量的规定。只有所装载的人或货物重量在规定的载重量之内,才是安全的。

启发:想一想,以一袋5千克的大米做标准,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5000千克?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观察四幅图中的秤面,说说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是怎样看出来的。

让学生根据题中已经知道的每种蔬菜的千克数,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生活中,我们需要称一些物品有多少千克时,常常不能得到整千克的结果,比如这里称一个西瓜和三个菠萝各重几千克时就是这样的。(出示题中的两幅图)提问:它们大约各重几千克呢?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交流小结:称出的结果不是整千克时,可以看它接近几千克,接近几千克就是大约几千克。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知道什么,再各自列示解答。

三、全课小结

四、课外实践活动

完成“想想做做”第

6、7题。提醒学生认真做好记录,并可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

认识千克 教案

认识千克教案

认识千克教案

认识千克 教案

《认识千克》参考教案

认识千克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认识千克说课稿

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认识千克教案(优秀)
《认识千克教案(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