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资本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3: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资本论》有感

专业:海事管理 姓名:张卓华 学号:201311220508 摘要-----《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在放假期间读了《资本论》,资本论在中国的地位简直就是不言而喻了。有人说没读过的资本论的党员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党员。还有资本论最好就是看德文原版的,因为由德文到英文再到中文的翻译,这里面有大量的精髓都流失了,并且书本的翻译学家或多或少都会加入自己的一点见解,有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字或一句话的理解不同就导致不同的见解。但是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也就不用想圣人那般吹毛求疵了,所以选择了一本中文版。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这一巨著的问世,不仅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资本论》第一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 《资本论》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资本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

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今天学习和研究《资本论》,要求我们抱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资本论》所揭示的科学原理,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能看作是凝固不变的教条,更不能要求《资本论》为我们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正如恩格斯所强调的:“不要去生搬硬套马克思和他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换言之,就是要学会马克思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和解决当前和今后我们面临的难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更具有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要坚持《资本论》的立场,真正准确、全面、深入地掌握和灵活运用《资本论》的方法和基本理论,深入研究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资本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资本论》为政治经济学阐述的基本原理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基石,它指导我们从根基上去分析、研究和把握当代国内外经济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本题,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更高

形态的社会主义所战胜和替代的客观规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观察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没落的客观结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其生产关系必然经历同生产力相互作用而发展的历史进程。只有建立起自身的物资技术基础,确立其统治地位,才能最终战胜和替代旧的社会生产方式。现在有人对资本主义“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感到困惑,其实只要运用马克思的这一基本原理分析资本主义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就会清醒地看到,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趋势上必然没落,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的时间里还不能一时没落。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目前还经历着“同生产力相互作用而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些社会改良措施缓和了一些社会矛盾、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延长了这个“历史进程”。同时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出现的时间还不长,尚处在“建立起自身的物质技术基础,确立其统治地位”的阶段,要指望社会主义马上就战胜和替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不现实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建立社会主义自身的、超过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最终战胜和替代资本主义。应当看到,这种战胜和替代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和继承资本主义造就的、人类共同拥有的文明成果,包括先进的生产技术、科技成果、管理经验等,同时又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不断地发展自己,最终战胜和替代资本主义。

(二)、《资本论》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作为重要的研究方法,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运动规律,对我们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写到,“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资本论》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交换关系出发从中抽象出产品的商品形式、价值形式、价值的剩余价值形式等慨念,同时又从抽象的慨念、范畴到理论的具体叙述过程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地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及其运动规律从理论上反映出来,通过依次阐述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交换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貌

过程,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论》的这一研究方法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善于抽象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科学的认识和把握。

(三)、《资本论》以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为最终目的,研究商品、货币、资本、市场等相互间的矛盾运动,把握这个规律对于我们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本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经济生活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对经济生活的运动规律作出了一系列的判断和论断。马克思认为,投资是为了追逐利润,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资本追逐最大利润必然展开竞争;竞争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人才价值的发现,必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促使社会向更高的社会历史阶段过渡。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对我们认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根据;关于价值规律作用的原理指导我们探讨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指导我们注重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对于我们搞好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于“两个扬弃”的理论,指导我们确立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发展和完善股份制经济和劳动者合作经济。通过学习《资本论》,我们必须正视人类社会发展在现阶段必然依赖商品货币关系的客观规律,承认资本的生产经营,自觉地按经济规律办事,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资本论》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成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从而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的经济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方式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变化,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发展到最终走向衰落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诞生、发展也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资本论》论述了商品货币关系中的资本主义生

产经营的基本运行方式和发展,阐明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永世长存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非常重要的。

二、《资本论》的创新理解及科学意义

相比于过去更多地从政治、从革命角度理解《资本论》,在当代从经济、从建设的角度来与时俱进地解读《资本论》,同样具有划时代的科学意义。

(一)《资本论》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科学地论证了劳动创造价值,整个社会财富都是劳动者的成果,从而在本质上回答了劳动在经济社会的位置。这为在当今条件下,为保证劳动者根本利益提供科学的立场,对于如今的劳资关系问题有着指导的意义。从我国经济社会的现状看,劳资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最本质也是最大的和谐,劳资和谐是当今社会稳定的一个基本因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向世人展示了劳资关系恶性发展必然导致的结果。我们必须对此加大关注,如何保护广大劳动者的生存权与劳动权,如何保护他们切身的经济利益?我们可以从中的到其实:劳动者团结起来,组织自己的工会,与资本进行平等博弈;建立企业调查员制度,独立监督企业违法违规运营行为;完善法律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利益提供法律依据等。

(二)《资本论》中揭示了在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有一种永无休止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势,这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对此,最为经济管理部门就应扬长避短。这种短板表现在:首先,资本追求经济效益时忽略社会效益;其次,由于在劳资双方的关系中资强劳弱,这样会经常置劳动者于不利的境地;最后,资本追求最大化的资本性,千方百计压榨劳方,尽量减少改善劳动方的生活支出;这就使的社会和谐出现问题。

(三)马克思关于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拥有个人所有权的理论,说明了劳动力对劳动者来说如同财产对于资本家一样,这也为劳动者努力争取权益提供依据。在现阶段的我国,作为一般的打工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力所有权并没有获得尊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对打工者的种种歧视行为,压低报酬与克扣工薪,恶劣的工作环境等,都是对劳动力所有权的蔑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资本论》中揭示了在工业化革命的进程中,城市化进程也同步进行,农村劳动

力大量进入城镇,类似我们今天称之为的“农民工”的悲惨处境,令人触目惊心。作为政府,应该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如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定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所羁绊。

(四)马克思关于贫困化理论的论述,揭露了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资本积累规律必然导致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从而制造劳动者贫困化后果。这为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敲响了警钟,给我们提高反贫困化的认识、贫困预警以及最终消除贫困给予了方法论的理论财富。《资本论》中关于产业后备军的论述,对于我国就业政策的制订极富指导价值。对于失业或曰待业人员的有针对性培训,对于就业指导,对于失业人员的救济,对于结构性失业的宏观调控,都有非常现实的应用价值。

《资本论》为劳动者的探索与深究远不止以上几点。《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劳动者提供了认识经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为我们透过经济现象看到经济内在本质提供了认识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精神理念,同时也为政府制订公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全人类共同富裕,奔向金光大道给出了科学路径。

作为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当代,与时俱进的正确的理解和解读《资本论》,对于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实践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 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