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电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9: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电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索;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最优化、最终“活”化具有显著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是中学语文教学要实现的课程标准之一。而实施语文电教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具有形象化的育人功能,它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和共鸣,使人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审美教育需要形象化的、直观感性的教育手段,电教教学正好具备了这样的特长。

关键词:语文;电化教学;审美教育

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索;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最优化、最终“活”化具有显著作用。

语文不同于理化课程,它是重感情的,必须用心去体会。语文不是几个生硬的方块字,而是非常美丽的形象组合,其审美性能够唤起学生的美感,使其感受到优美的或壮丽的自然景观美、绚丽多彩的社会美、璀璨的艺术美。但要欣赏到这些美必须要依赖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是中学语文教学要实现的课程标准之一。而实施语文电教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是最具有形象化的育人功能,它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和共鸣,使人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审美教育需要形象化的、直观感性的教育手段,电教教学正好具备了这样的特长。

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的前提条件是首先得有美可审。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的美学工程,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及观念,蕴涵着极其丰富、广泛、深刻的美学内容,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电教教学的特长,利用这一手段完美展示和挖掘教材中深蕴的美学因素,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下审美的基础。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我非常注意根据课文不同的文体特征选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进行组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我在实践中发现,讲授记叙文,散文,戏剧,诗歌单元适合运用录像带;VCD,图片相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声音,图象结合,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音乐,朗诵,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从而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

在教《春》这篇课文时,我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件,请学生欣赏\"绘春\"中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及迎春图。多媒体教学中形象生动的动画,严谨准确的授课和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始终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学生自行操作计算机,依次调出光盘中各种信息,眼睛看着显示屏,耳朵听着朗读、回答以及音乐,实现了信息表达的综合和人机\"对话\",教学个性化得以实现,学生耳目一新、感受深刻,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教学,学生怎么会不理解课文,怎么会不爱上语文课呢?

电教媒体能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再现教学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把学生主体的思维兴奋点激发出来,为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供

前提。

在教授《沁园春·雪》一课中我使用了精彩的电教手段突出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把词中描绘的祖国壮丽山河的自然美利用电教手段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看电教图像,使他们在听觉、视觉方面尽情地感受美、追求美、从而创造美。同时,通过对这首词中美的欣赏、理解,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更加热爱和向往,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审美能力就得到了提高。此外,运用电教教学不但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方面美的感受,而且在电教过程中,辅之以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可供浏览的电子产品和搜索资料,让同学们接触到更多的古典诗词中咏雪之作中的美,加强了审美体验,使他们已获得的审美能力得到巩固。

学生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中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中学语文教材中描写的正面人物及作品的主人公,也体现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教师要适时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善于分析、了解人物的美,不但能欣赏人物的外形美,更能领略其内心美。在运用电教手段对人物的美进行分析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白毛女》选场第二课时,将教材中塑造的杨白劳及喜儿的人物美的内容全部,用电教手段以课件形式上传校园网,让同学观看课件时通过网络发表对主人公人物美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选择典型的关于喜儿的戏剧场景和经典音乐唱段进行播放,让大家讨论分析,交流分析结果和心得,使同学们领略到剧中喜儿作为主人公人物美丽的外表,更深刻地感受到她美好善良的心灵,正是这个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的人物,给予了人们愉快、振奋和教益。这样,使用电教教学,在对人物美的分析讨论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电教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教材中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和春夏秋冬的美及色彩的美、园林的美、建筑的美、服饰的美、情操的美、情感的美、形象的美、行为的美等美育内容,在教学时自然而然地“移”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美的熏陶感染,达到了“融美于心灵”的目的。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感动,得到感化,达到净化。

将美育融于语文电教教学中,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造就具有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

但是在多媒体课件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同时,一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也随之产生:首先,多媒体的运用取代了语文个性化教学。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的特质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诗人般的激情,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同时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并通过师生的思维互动,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代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眼睛盯的是多媒体的演示屏幕。在这样的被多媒体“统治”了的课堂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哪里还谈得上语文个性化教学? 其次,多媒体的滥用与误用,直接导致了语文课教学诗意的苍白。在中小学教学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属于认知学科,认知学科很多情况上问题是确定的,结果是唯一的,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一点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问题形象、直观,重点难点突出,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语文不同,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我们知道,文学语言就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因而采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的。

因此,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像和音乐来替代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共同研读与欣赏,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和意蕴丰富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必须对多媒体辅助于课堂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则为中介,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课堂内容选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让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教育创新,与时俱进”。

电化教学在语文课中的应用

电化教学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电化教学在数学课中的应用

谈谈电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电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论文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3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电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电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