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手机在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0 08:34:1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手机在互动教育中应用

手机在互动教育中应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素质提高和国家的振兴。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为建设高效率的教育管理体系,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数字校园”建设中,通过与校园现有平台或资源紧密结合,建立学校、家长、学生之间互动与沟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 1平台系统目的:

1、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建立通过学校教育的实施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主动交往、反馈信息、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力争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佳外部环境;

2、促进学校管理者与家长的互动。形成学校主动积极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同时以实际的行动,能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行动。学校管理者应是鼓舞士气的"宣传员"和组织者,通过对"家校互动"重要性的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教师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地寻求家庭和学校的互动,营造出学校与家庭合作,通力共育人才的新气象;

3、促进家长、教师互动。教师与家长间的通过方便、高效互动的"家校通"平台进行充分沟通;

4、促进家长、学生互动。子女行为的改变与家长行为的调节是相互影响的,建立一种学习型的家庭是家长、学生互动中的重要内容;建立以"互动"教育为核心的家长评价、学校评价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潮流促使校方、家长越来越关注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配合与协调,学校本身也越来越重视对自身形象的宣传。 2 系统平台组成部分:

2.

1智能话机

就是安装在到学校的公话终端,提供给学生进行电话拨打、收发短信和上报考勤数据。

智能终端主要分为有两种:宽带智能终端与窄带智能终端。

宽带智能终端:通过TCP/IP协议,把考勤数据和留言上传到互联网上一个具有固定IP的宽带接入服务器,由宽带接入平台采集数据并存入核心数据库;宽带智能终端可以外接4个考勤机,以便提供报安短信需求较高的学校进行应用。

窄带智能终端:通过FSK协议,把考勤数据和留言上传到PSTN上一个具有固定中心号码的语音接入服务器(IVR服务器),由语音接入平台采集数据并存入核心数据库。同时核心数据库把需要发送到智能话机的数据(学校通知、家长留言、商家信息)分发到各个学校的智能话上。 2.

2家校互动平台

包括了固网短信接入系统、核心数据库、网站IIS服务器、短信网关接口系统和语音查询系统。

2.

3固网短信接入系统

收到固网短信接入平台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解码,再报存到核心数据库系统里。 2.

4核心数据库系统

根据做出相应的处理,把是小灵通用户的发短信发到短信网关接口系统,把非小灵通用户的数据(需要语音通知)的数据发到168语音系统,并同时根新网站IIS服务器。同时把需要发到智能话机的数据转发到固网短信接入系统。 2.5 网站IIS服务器

是家校互动平台的门户网站,使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相应的查询和设置功能。家长可通过网站,查询所属学生的留言和相关信息,并可对亲情号码等内容进行设置;

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发送学生成绩、学生评语和考勤报表等方便学校管理;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可登陆网站上的“交流论坛”,进入各个聊天室后,进行学习交流、生活交流、子女教育交流、情感交流等; 2.6

短信网关接口系统

对短信网关进行收发的连接。把终端上报的短信和考勤通知通过短信网关发到家长的小灵通手机上。并把家长小灵通手机发上来的短信接收后,保存到核心数据库里,再通过固网短信接入系统把短信发到对应的智能话机上。 2.7

语音查询系统

家长可以拨打家校互动平台的特服号就能进入家校互动平台语音查询系统。语音系统提示菜单式的语音导航功能,用户只有按几个按键就可以听到相应的语音。系统提供了学校通告、学生考勤记录、考试成绩等功能,并可以让用户留言或收听别人给该用户的留言,达到了双方有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 3 系统特点

系统采用先进的WEB进行信息传输,实现了真正的零客户端,系统更加安全,访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时,系统的开发采用当前世界上先进的WEB开发语言C#和开发框架ASP.NET设计开发而成的基于B/S三层网络结构的先进系统。平台提供多功能的语音查询服务,家长只需通过电话,按照语音提示,就可查询学生的考勤、语音留言、成绩等信息。平台采用独特的设计模式,支持模块的延展、开发技术的延展以及提供中间键接口与其它系统有机整合。模块的延展表现在系统的“平台化”,即开发人员或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将已完成的新的模块整合。

系统根据实际功能需要,分为互联网使用的网站系统和内部网使用的网管中心系统。使用双网络工作,采用独特的三层加密算法技术,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而且通过完善的权限设置来提高软件的安全性能,保证系统和数据安全。如:普通操作员登陆需密码验证,对网站操作者增加验证码验证等等。

采用基于Web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系统和最新的数据集概念,使数据和程序完全分离开来,不仅保障了数据的稳定性,同时给系统扩展和升级带来了许多方便。除了对硬件要求稳定外,系统设计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在一定限度内存消耗的时候,能够自动清除多余的内存占用;能够定期备份数据(或手动备份)及定量清除无关紧要的历史数据(或手动清除),以降低资源占用,提高效率,保证系统稳定性。

操作简单,系统设计力求人性化,为每一步的操作都具备详细的说明或提示,使每一位操作员能够轻松使用,无须作专门培训;灵活的权限控制;完善的系统日志记录

推荐第2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数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就是以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复杂实际应用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用代如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 ,我们就可以运用课件来演示将二元转化成一元的过程,通过演示学生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

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推荐第3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

一、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学习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技术能力的熟练运用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来决定。

三、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四、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非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学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推荐第4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应用中心得体会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教学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承接黑板书写功能的同时克服了多媒体投影的不足和缺陷,在进行教学呈现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多样化的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我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1.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信息量

在以往用PPT或投影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就显得不自然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然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教师只需在白板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板书的功能,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符合教师的讲课习惯,使教师教学很自如。再加上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很好地兼容性,可以与各种软件进行兼容,其资源库中存放的图片、挂图、音像资料、工具等,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方便地引用资源和教学软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中,讲到了“锯木头”这种经典题型:一根木头长20分米,把它锯成同样长的5段,需要锯几次?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顺利地解答这道题,段数与次数之间的关系很清晰。于是我利用电子白板软件的“资源库”功能,调入了两道和原题相似但适当提高的新题。

2.功能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可以像以往一样自由板书,还可以对书写内容进行遮挡、旋转、放大、擦除、拖拽等动作。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这些功能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可以利用白板的随意拖动功能拖出笑脸、五角星、手势等图片,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给学生以鼓励,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拉幕功能可以用于一节课的开头,引出课题,增加神秘、新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可用于揭晓答案之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为了引出课题,我收集了斜拉索桥、铁轨,可直接在图片上用笔画一下、圈一下、写一下,在白板上做有记号的一张彗星的慧尾图片,使得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线段、直线和射线产生了直观的认识。

3.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丰富他们的认知,以便于学生学习的广泛迁移,让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能力,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进而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4.多方面互动,创造学习机会 在教学时间上,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让课内时间成为分享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善知识结构的时间,让课外时间成为收集、整理资料,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各种独立学习的机会,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立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割补拼摆动手操作外,还可以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拉、勾、画的功能,形象直观的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使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生的动手操做相结合。这样的交互形式,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使用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数学教学带来的益处,当然也感觉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能正确定位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还不习惯使用电子白板授课,仅仅将电子白板的使用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一种表演方式,在被动地使用电子白板,有些功能还不熟练,比如:电子白板的批注、遮挡、放大等功能。纵观整堂课,黑板依然是主角。多时仅限于把白板当做课件播放的多媒体来用,并没有实现许多黑板不能实现的功能,部分课例从头至尾通过电子白板呈现教师制作的幻灯片,这时的电子白板仅仅发挥了投影加幕布的作用,只是给PPT 演示换了个新舞台。

推荐第5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此次培训,使我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

一、通过这次培训,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及使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二、直观教学即通过视频等来传播知识也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直观教学使抽象知识的理解和一些实物的认识更加方便。说到直观视觉教育,就联想到音频听觉教学。现在,随着信息的日新月异,除了视觉教育之外,音频教育也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通过文本、音频、视频、流媒体与传统课堂进行整合下的直观教学会更加能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当今这个“疯狂信息化”的计算机时代,信息技术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志。教育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形态要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信息来表现教材的内容,不但使学生入境入情,也活跃了气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我还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推荐第6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推荐)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我有幸聆听了黄xx师老师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讲座,感触颇多,对信息技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课程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二是翻转课堂;三是如何设计制作微课。通过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黄老师通过了鱼牛现象给了我们启示:在教学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理解程度差异,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未必呈现出相应的景象,理解容易出现偏差,而信息技术在这里就可发挥其优势。根据教学安排和课堂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编制成教学软件通过多媒体演示表达出来,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变为生动、活泼的图像、文字、视频 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参与活动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的先进之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动脑,不再是传统被动接受等等,初步落实了分层教学。学生自学教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观看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观看几遍。同时,还可以通过两人合作、多人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解决自学教材、观看视频后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要想真正实施,就涉及到了微课的课题选择和制作技术掌握的问题。

三、微课制作微课是在线教学视频。它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短小精悍,时长为10分钟以内。做好一个微课视频要经过三个步骤:选题,设计,制作。微课制作的形式多样,要根据自己所讲授的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自己本身的多媒体素养与时间精力等确定合适的教学视频形式,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推荐第7篇: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在聆听专家的讲座后,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计算机只是我们获取信息最有效的工具。而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3、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4、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我觉得这次培训很有实效,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多利用网络的优势,不荒废时光,化荣誉为压力,为今后教育教学多积累宝贵知识财富。最后,希望教育局培训中心能多搞几次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交流与探讨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轻松工作,轻松生活。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电教设备一体机、多媒体课件等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特别是其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本文结合幼儿课堂教学的特点,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客观阐述和说明,并分析论述了如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我们教师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从事幼儿教育的十多年里,也在一直探讨和研究这一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一旦幼儿对教授的内容感兴趣,他们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一节课上起来比较轻松、愉悦,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易于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课堂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学效益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为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环境创设中,必须以幼儿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例如,在中班的美工活动《折纸船》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了这样三个版块,先是学习儿歌《小小的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各式各样的船,最后让幼儿动手折纸船。

随着教学环节的进行,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语言、数学、美工等综合性知识,还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在《折纸船》教学过程中,对幼儿来说,最难得应该是认识折纸的基本方法,对角折、对边折、翻转折,如果在活动中当着幼儿的面直接示范,幼儿肯定觉得很困难。于是,我把折小船的整个步骤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边示范边讲解,使幼儿一目了然。那么我们如何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激励功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益智功能,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效率;三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育美功能,即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美感,进而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转变师生角色,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上语言课就是背儿歌,上数学课就是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幼儿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没有太大区别。幼儿就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甚至将幼儿的奇思妙想当成胡言乱语,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的这种师生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十分深远。它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更丰富了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课堂上不再照本宣科,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不用“洗耳恭听”。

比如在让幼儿了解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时,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并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了解了原来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有很多。这是通过操作达到的,当小狗来到喜欢吃的食物旁时,电脑上会出现小狗的笑脸,其他小狗不喜欢的食物,小狗会有一个不高兴的表情。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师生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教师做课件、学生操作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和知识的化身,而成了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幼儿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幼儿综合素养,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幼儿与众不同、异想天开、勇于参与、不怕困难,培养幼儿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利于幼儿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其智力发展,获得较全面的知识。三是利于消除幼儿依附心理、依赖心理、懒惰心理,在活动中享有选择、创造的自由,体验到独立自我的快乐与欣慰。四是加强幼儿的自身修养,能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交往,懂得尊重他人,以信任、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人相处,具有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辨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比如在中班《小动物找家》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障碍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再配以音响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教师引导提问、幼儿思考回答、结合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而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灵活自如中轻松进行的,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和障碍物,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都能通过游戏方式帮小动物指出回家的路。当他们最终将小动物送回家时,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的神情。这样获得的知识具有牢固性和创新性。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塑造孩子的个性。凡事有利不有弊,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或华丽而让其“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打造出当前幼儿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3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为“信息化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五、加强教学评价,多肯定学生。

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推荐第8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技术手段,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的探索与发展,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直观教学,易于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比较难理解的知道或是学生很少见到的事物,只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动画,就能很容易的明白。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过读课文,画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了用动画制作的开凿的过程示例,学生会更能詹天佑这种方法的妙处。还依然借助“人”字形线路图,看看火车的走法,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种“人”字走法的好处,更能体会詹天佑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接触的才能,学习他的创新精神。

二、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

学生年龄结构小,形象思维能力强。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语文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大榕树那的景色很美,却不能体会那里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我在电视上播放了大榕树清晨的实景录象,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大榕树的静态美,然后又播放了众鸟纷飞的景象,学生又体会到了动态的美。又对一只鸟的形态和声音的观看,可以想象到很多鸟的姿态,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之一。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的山光水色。创设游漓江的情境,让学生对这样的美景产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兴趣的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的奇、秀、险。

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现代科学兴趣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擦一会越来越多。在教学中用云信息技术会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兴趣。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对于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识都不理解,这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就向学生展示了这些星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他们结合图片和文字介绍来了解其他星球是什么样的,使他们更快的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他们在明白这些道理的同时,对科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校学习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积极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结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把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前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必将能为跨世纪人才的成长铺路架桥,为迎接竞争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的来临积极备战,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波助澜。

推荐第9篇: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电教设备一体机、多媒体课件等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特别是其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本文结合幼儿课堂教学的特点,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客观阐述和说明,并分析论述了如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我们教师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从事幼儿教育的十多年里,也在一直探讨和研究这一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一旦幼儿对教授的内容感兴趣,他们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一节课上起来比较轻松、愉悦,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易于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课堂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学效益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为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环境创设中,必须以幼儿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例如,在中班的美工活动《折纸船》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了这样三个版块,先是学习儿歌《小小的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各式各样的船,最后让幼儿动手折纸船。

随着教学环节的进行,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语言、数学、美工等综合性知识,还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在《折纸船》教学过程中,对幼儿来说,最难得应该是认识折纸的基本方法,对角折、对边折、翻转折,如果在活动中当着幼儿的面直接示范,幼儿肯定觉得很困难。于是,我把折小船的整个步骤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边示范边讲解,使幼儿一目了然。那么我们如何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激励功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益智功能,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效率;三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育美功能,即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美感,进而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转变师生角色,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上语言课就是背儿歌,上数学课就是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幼儿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没有太大区别。幼儿就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甚至将幼儿的奇思妙想当成胡言乱语,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的这种师生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十分深远。它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更丰富了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课堂上不再照本宣科,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不用“洗耳恭听”。

比如在让幼儿了解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时,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并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了解了原来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有很多。这是通过操作达到的,当小狗来到喜欢吃的食物旁时,电脑上会出现小狗的笑脸,其他小狗不喜欢的食物,小狗会有一个不高兴的表情。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师生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教师做课件、学生操作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和知识的化身,而成了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幼儿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幼儿综合素养,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幼儿与众不同、异想天开、勇于参与、不怕困难,培养幼儿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利于幼儿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其智力发展,获得较全面的知识。三是利于消除幼儿依附心理、依赖心理、懒惰心理,在活动中享有选择、创造的自由,体验到独立自我的快乐与欣慰。四是加强幼儿的自身修养,能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交往,懂得尊重他人,以信任、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人相处,具有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辨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比如在中班《小动物找家》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障碍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再配以音响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教师引导提问、幼儿思考回答、结合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而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灵活自如中轻松进行的,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和障碍物,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都能通过游戏方式帮小动物指出回家的路。当他们最终将小动物送回家时,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的神情。这样获得的知识具有牢固性和创新性。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塑造孩子的个性。凡事有利不有弊,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或华丽而让其“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打造出当前幼儿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2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为“信息化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五、加强教学评价,多肯定学生。

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在聆听专家的讲座后,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计算机只是我们获取信息最有效的工具。而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3、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4、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我觉得这次培训很有实效,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多利用网络的优势,不荒废时光,化荣誉为压力,为今后教育教学多积累宝贵知识财富。最后,希望教育局培训中心能多搞几次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交流与探讨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轻松工作,轻松生活。

推荐第10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xxxx.11.19下午,我学习了黄芸老师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电教设施的不断完善,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已经进入课堂。它以其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声光、视频等技术,以及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软件,丰富了课堂形式,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兴趣;并且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寓教于乐”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更容易调控体育课堂

用“电子白板+无线手写板+蓝牙手持”等媒体和技术,能构建出新型的体育教学的新环境,能对学生学习过程生成的资源及时捕捉,并适时地运用资源调控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收集上课所需视频等资源,随教随用,并与蓝牙手机同步,及时采集、传输、展示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集体分析,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白板的视频采集、蓝牙功能可以让学生切身看到自己或他人的动作,通过将错误资源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感悟到怎样的动作是错误的,以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错误,将连贯的动作展示给大家,也能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借鉴。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有效突破体育课中的重难点、易错点

体育教材中有许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这时教师如果放慢速度又会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教师往往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不仅影响了教学进程,还因为过多的讲解和示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种情况下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就简单多了。如在进行“蹲踞式跳远”教学时,学生对其各个动作环节的姿势很难把握,这时可将电子白板与跳远技术相连接,对蹲踞式跳远中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直接在白板板面上逐一进行分解、分析和对比,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动脑思考,领会动作要领,最后再进行练习改正。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起来一般都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动作表象

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并示范动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交互式电子白板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视频、动画、图片、声音等综合性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动作示范,提高教学效果。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电子白板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示范动作、图形分解。这样,学生对动作要领更容易直观理解,并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

四、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清晰的界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

五、交互式电子白板便于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和保存,为教学反思提供了平台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完毕后,老师的话、视频、板书内容、学生发言等等,都可以利用相应软件被系统自动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包含课堂教学过程全貌的可重复利用的综合性文档,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及总结;还可将这些文件作为教学资源发布到校园网或教师的网页,学生们可以下载进行知识反馈复习。借助电子白板的自动储存功能,可以方便地记录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达到教学过程原生态数字化记录,为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反思提供了参考资料。

六、交互式电子白板能丰富体育课堂,增加学生对体育知识掌握的.系统性、知识性、趣味性

体育课上,学生往往重实践活动轻理论知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补充体育理论知识,是体育外堂课的有效补充。例如:将“田径运动基础知识”这一课题制成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奥运会田径运动视频,介绍田径运动的概念;借助运动图片、运动明星故事、师生演示等介绍田径运动的分类;通过田径比赛视频和动画介绍田径运动竞赛规则,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有关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演示。学生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对田径运动基础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七、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课遇到恶劣天气便无法在室外正常进行,学生们往往会产生失望的情绪。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可以给学生播放田径运动、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视频,通过欣赏体育视频,弥补学生无法享受室外体育运动的乐趣。由于电子白板能够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体育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喜爱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和良好习惯。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虽然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率和容量,却不能代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差异的示范指导,它仍旧是一种辅助手段,只有按照体育教育的规律,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深受学生喜欢的体育课堂。

第11篇:手机电子物证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

电子取证技术心得体会

电子物证是指以存储于介质载体中的电磁记录或光电记录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的电子信息数据及其附属物。除了具有物证的客观性和可知性之外,电子物证还具有非直观性和多态性、电子物理和诉讼证据的双重属性。电子物证的提取与固定,首先对载有电子物证信息数据的物理实体进行扣押、封存,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物理实体中的电子信息数据进行提取和固定,形成电子物证。为了维系电子物证的客观真实性,在获取电子物证时,应采用取证专用的数据拷贝机和电子物证勘验取证技术(如,SDII服务器恢复系统、效率源DCK等),附加上时间戳信息数据,一次性提取和固定介质载体中的全部电子物证信息。

与传统证据相比较,电子物证有以下五个特点:

1、高科技性 电子物证的高科技性使取证变得便捷和高效,具体表现为收集电子物证快速,保存和固定电子物证便利(电子物证信息量虽大,却占用很小的物理空间并易于保存)。但要求取证技术人员具备与电子物证相关的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配备SDII服务器恢复系统等专业的电子物证勘验取证设备。

2、存储和提交形式多样性 电子物证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成、存储于计算机硬盘、软盘、光盘、磁带等设备及介质中的,其生成和还原却离不开相关的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电子物证的提交形式相应地表现为文书、计算机硬盘、光盘等介质,因而具有与书证、视听资料、物证等证据种类相同或相似的表现形式,并随着科技成果的不断增加,电子物证的提交形式将会更加多样化。

3、客观实在易变性 电子物证一经生成必然会在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中留下相关的痕迹或记录并被保存于系统自带日志(系统日志、安全日志等)或第三方软件形成的日志中,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案件事实情况,但由于计算机数字信息存储、传输不连续和离散,容易被截取、监听、剪接、删除,同时还可能由于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物理系统的原因,造成其变化且难有痕迹可寻。因此在进行电子物证勘验提取时,必须配备专业的数据恢复设备以保证电子物证的绝对完整、准确。

4、存在的广域性 电子物证因行为人使用网络的种类不同或目的不同而存在于局域网或互联网中,而在遍布全球的互联网中的各地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就会留有电子物证。基于电子物证的这一特性,使人们对电子物证所在地的认识有了新突破,因而,取证活动将常常不局限于一地区、一国界,且由于各地区、各国分属不同的法域,对电子物证的法律规定自然存在差异,必然带来取证的障碍和冲突。

5、实时准确性 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是一个实时产生电子物证的过程,除了使用者操作下形成的电子物证外,还存在计算机及网络针对使用

者的操作活动自动记录的相关电子物证,特别是网络中电子物证都是实时形成的,并可以通过取证获得具体、详细而准确的时间记载以及变化情况。即使遭到人为篡改或系统故障等外在因素的破坏,仍可以使用SDII服务器恢复系统等专业电子物证勘验设备,通过数据恢复手段进行电子物证的恢复、固定和提取。电子物证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他具有其它证据种类难以比肩的优越性。同时也使实时犯罪线索搜集与其它取证活动成为可能并富有成效。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从手机中提取的信息可以给犯罪侦查工作提供重要帮助,其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手机也已经迅速成为物证检验鉴定的新对象。近年来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电子物证检验,也因为手机检验技术在物证鉴定领域的迅速崛起,获得了更大的推动力和发展机遇。

一、手机检材的提取和送检

相对于常规物证鉴定的检材,电子物证检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非常脆弱。作为电子物证检验检材对象之一,手机包含的电子信息也具有脆弱性,易灭失和被改变。在提取、保管、送检和检验过程中,任何不恰当的操作都可能会改变或丢失手机检材的电子信息,进而使检验结果或证据价值降低,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手机检材提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提取后是否关闭或开启手机。如果手机在提取时处于关闭状态,一般原则是不要开启它。如果手机在提取时处于开启状态,采用的一般规则是先拍照记录手机上的短信息、通话记录、电话簿等内容,然后及时关闭它。提取后及时关闭手机,一方面可以防止手机电池能量耗尽后丢失手机内各存储器中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新的来自网络的通信信息进入手机造成对检材的污染破坏,引起手机通话记录等信息发生变化,或新进入的通信信息在存储过程中重写被删除的存储器空间而彻底毁坏被删除的信息,而这些被删除信息往往具有较高的侦查和证据价值。新信息进入开启手机对手机检验的危害极大,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关闭手机或将手机放进金属信号屏蔽袋内存放(注意及时给手机充电),以阻止网络信号进入手机是非常必要的。在案件侦查有特别需求的情况下,侦查员才可以让检材手机开启以监视手机通信情况。

与其它电子物证检材提取一样,侦查人员在提取手机检材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让任何嫌疑人员以任何理由接触到手机检材,防止手机信息被有意或无意破坏或更改。此外,现场侦查员还要询问或寻找获取手机的PIN码或PUK码,并注意提取手机的充电器、连接线缆等附件和使用说明书等,它们可能对检验手机有帮助作用。

手机检材在提取后要尽快送往电子物证鉴定室检验。送检时,应附带手机的PIN码或PUK码,以便能够及时进行检验。除非案件侦查对手机信息的需求非常紧急,一般情况下侦查员最好不要自行查看或提取手机信息,一是以免破坏手机存储的信息,二是避免手机信息作为证据使用时受到质疑。

第12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概念、规律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活动、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

1

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知识,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

2

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第13篇:“班班通”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

“班班通”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

2011年9月以来,“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课堂上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积极的思维,开发智力。而对于物理这门研究自然知识规律的一门学科,更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利用“班班通”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是潜在的,是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愿望时,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明显增强,思维敏捷,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所以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很重要的。

1.把一些自然现象利用“班班通”,进行加工回放,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加深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

例如:对于惯性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虽然经常遇到,但是注意的并不多,因此,对于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单是举几个实例,难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果利用动画录像,再现生活中的汽车刹车、开动、投掷等现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自然地把惯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兴趣,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2.利用“班班通”,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物理过程使它们形象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同时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讲解物体的浮沉时,对于物体的上浮和下沉这两个运动过程,很难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运动过程,同时对上浮与漂浮的关系出较难理解,如果利电脑动画手段,设计出物体的上浮与下沉的慢放过程,就可以非常细致的观察到。同时可以观察到上浮物体在露出液面时的慢放过程,学生会清楚的看到随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不断变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变小,当F浮=G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漂浮。这样就会把本来很难描述的过程形象地利用大屏幕生动地显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有:如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是难以观察到的,但利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声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式形象的表示出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班班通”,使静止的物体画面动起来,让学生观察到生动的自然现象,并在动画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角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机械运动的教学中,对于课本提出的“?”,用计算机设计成动画的形式,让飞行员和子弹都运动起来。然后让飞行员伸手抓住子弹,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被画面中的现象所吸引,并且自然的会提问这可能吗?由此引入课题,这时学生的大脑已高度兴奋,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积极的接受知识。

还有:对于物体的运动跟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可以让课本中汽车与小朋友运动起来,并把它们分成不同的运动画面,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形象的描述出来。

二、运用“班班通”,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播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传统的物理演示仅限于实验演示和模型,并且有时间、空间限制,利用班班通,可使物理课堂演示得到补充、深化、扩展、提高演示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许多物理实验:例如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利用温度计演示蒸发吸热等实验改在幻灯投影台上做,投影到大屏幕上,效果明显,实验现象一目了然,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物理实验中有的实验时间过长,受课堂45分钟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如固体分子的扩散,若利用电视录像特技处理,能使这些“马拉松式”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清楚直观,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实验演示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浓缩了课堂节奏。

三、运用“班班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感知愈具体,表象形成就愈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

“班班通”配合教师的讲解,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传播信息量增大、传播速度加快,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正确地理解概念,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磁场的磁感应线的方向与形状这部分教学时,尽管教师可以用挂图、铁屑和小磁针等教具演示,但学生往往还是难于理解,若是利用计算计多媒体设计三维空间画面,并模似出磁场周围的磁感应线的位置、形状和方向,栩栩如生,既准确又科学。再配合传统的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由直观上升到理论就轻而易举了。

四、利用“班班通”,充分的体现学生的生理特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般来说,听觉的疲劳比视觉的疲劳来得快,但视觉也不宜长时间的受强刺激。因此视、听手段一般要交替使用,单纯的听觉,中学生一般不易超过10分钟。因此,利用班班通在讲解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出现的信息,使学生利用视觉器官进行短时间的自学,然后进行讲评。这样对学生视、听觉交替进行,防止学生疲劳,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对于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能持续35~40分钟,以后就会出现低谷。为了让学生的情绪由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可以在学生情绪处于平静时班班通,来进行刺激。如播放合适的音乐、出现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动画等。

“班班通”虽然在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突破难点、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是适当地运用,遵循教学规律,从实际情况和效果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14篇: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融合到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认识。

1、激发了学生主动探讨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把过去、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的心理品质,是人的创造力不断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灵魂,它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限的,而利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生动的、积极的。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课件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文字、图像中去,深入其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继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让语文课成为“真实”的语文课。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求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文字录入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是“奠定人的精神根底”的教育。现代教育媒体的强大优势已勿庸置疑,它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培养人的精神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善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所长,防止负面效应,方能优化语文教学。

二、善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1、利用现代媒体的大容量存储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突显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现代教育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颖、有趣、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充分展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突显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2、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独特的认知体验,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元化。现代教育媒体能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展示现象,虚拟现实等手段,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它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认知体验,产生情感,诱发探究动机,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系统。

三、发挥教学网络的优势,及时进行反馈、评价。

现代技术兴起,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氛围,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有趣的游戏中完成练习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革新真正体现了教学目标上变“学会”为“会学”,教学策略上变“知识重现”为“意义建构”,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创新,而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前景。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能按顺序调出检测题,选择答案,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当堂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误差。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老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此外由于计算机处理快速,考后即可批改,信息立即反馈给学生,学生立即进行考后小结,找出不足,再加上教师的点评,这样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考评方法根本无法达到的。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优势,恰当运用,优化语文教学,才能使语文教改之路越走越宽。我愿愿意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探讨、实践。

第15篇: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应植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教学中通过网络获得相关信息来辅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信息时代,把现代流行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我们的学科教学中,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信息技术资源以其丰富形象、直观便捷、科学有效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信息技术,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们要让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服务,要充分的利用它的优势和资源。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我的感受。

一、获取知识,简便快捷。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古语没错,可是在这个时间就是效率的社会中,在这个网络风行的年代,计算机却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其中的信息资源丰富如大海之水,可以被随时随地地打开,访问与探索,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穿越时空的界限,把你引领到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方便又快捷,高效又准确。比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就可以利用课件进行生字书写的演示,既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跟随教学软件一同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掌握;再比如,我们讲解不同年代的不同历史事件的时候,对于相关的时代背景可能不是了解的很准确,或者讲解各地的名胜、风俗习惯等等的时候,你再也不用翻阅半天书籍,或是去请教很多的学识丰富的人,只需上网搜索一下,便获取了相关的资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其人其事,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对作者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钻研的精神。

二、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

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积极热情的从事学习和思考,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圈住教师的思维,有的人认为运用多媒体只不过就是花样繁多,一节课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真的本领,所以在许多课堂上仍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并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听、说、读、写及观察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可听可看、可思可想,学生有了这种感受,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愿意去思考,去表达,我们的目的才会达到。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大榕树那的景色很美,却不能体会那里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我在电视上播放了大榕树清晨的实景录象,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大榕树的静态美,然后又播放了众鸟纷飞的景象,学生又体会到了动态的美。又对一只鸟的形态和声音的观看,可以想象到很多鸟的姿态,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即使学生没有亲自去看那棵大榕树,也知道了那里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凭借文字向人们传达信息,反映社会生活实际,但是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也不如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感悟、品读课文的内容。而要想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环境,在这种美的意境当中,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深入的探究文本,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如何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呢?多媒体可以直接展现,如教师根据文章内容,配以适当的文字或图片,这样,学生就会一下子进入文本,产生共鸣,进而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文本,解读文本,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的山光水色。创设游漓江的情境,让学生对这样的美景产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兴趣的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的奇、秀、险。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语文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正确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机和“度”,要少而精,不搞花架子,不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16篇:“班班通”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

“班班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

2012年9月以来,“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课堂上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积极的思维,开发智力。而对于物理这门研究自然知识规律的一门学科,更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利用“班班通”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是潜在的,是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愿望时,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明显增强,思维敏捷,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所以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很重要的。

1.把一些自然现象利用“班班通”,进行加工回放,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加深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

例如:对于惯性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虽然经常遇到,但是注意的并不多,因此,对于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单是举几个实例,难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果利用动画录像,再现生活中的汽车刹车、开动、投掷等现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自然地把惯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兴趣,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2.利用“班班通”,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物理过程使它们形象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同时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讲解物体的浮沉时,对于物体的上浮和下沉这两个运动过程,很难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运动过程,同时对上浮与漂浮的关系出较难理解,如果利电脑动画手段,设计出物体的上浮与下沉的慢放过程,就可以非常细致的观察到。同时可以观察到上浮物体在露出液面时的慢放过程,学生会清楚的看到随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不断变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变小,当F浮=G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漂浮。这样就会把本来很难描述的过程形象地利用大屏幕生动地显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有:如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是难以观察到的,但利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声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式形象的表示出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班班通”,使静止的物体画面动起来,让学生观察到生动的自然现象,并在动画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角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机械运动的教学中,对于课本提出的“?”,用计算机设计成动画的形式,让飞行员和子弹都运动起来。然后让飞行员伸手抓住子弹,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被画面中的现象所吸引,并且自然的会提问这可能吗?由此引入课题,这时学生的大脑已高度兴奋,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积极的接受知识。

还有:对于物体的运动跟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可以让课本中汽车与小朋友运动起来,并把它们分成不同的运动画面,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形象的描述出来。

二、运用“班班通”,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播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传统的物理演示仅限于实验演示和模型,并且有时间、空间限制,利用班班通,可使物理课堂演示得到补充、深化、扩展、提高演示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许多物理实验:例如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利用温度计演示蒸发吸热等实验改在幻灯投影台上做,投影到大屏幕上,效果明显,实验现象一目了然,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物理实验中有的实验时间过长,受课堂45分钟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如固体分子的扩散,若利用电视录像特技处理,能使这些“马拉松式”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清楚直观,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实验演示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浓缩了课堂节奏。

三、运用“班班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感知愈具体,表象形成就愈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

“班班通”配合教师的讲解,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传播信息量增大、传播速度加快,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正确地理解概念,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磁场的磁感应线的方向与形状这部分教学时,尽管教师可以用挂图、铁屑和小磁针等教具演示,但学生往往还是难于理解,若是利用计算计多媒体设计三维空间画面,并模似出磁场周围的磁感应线的位置、形状和方向,栩栩如生,既准确又科学。再配合传统的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由直观上升到理论就轻而易举了。

四、利用“班班通”,充分的体现学生的生理特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般来说,听觉的疲劳比视觉的疲劳来得快,但视觉也不宜长时间的受强刺激。因此视、听手段一般要交替使用,单纯的听觉,中学生一般不易超过10分钟。因此,利用班班通在讲解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出现的信息,使学生利用视觉器官进行短时间的自学,然后进行讲评。这样对学生视、听觉交替进行,防止学生疲劳,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对于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能持续15~25分钟,以后就会出现低谷。为了让学生的情绪由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可以在学生情绪处于平静时班班通,来进行刺激。如播放合适的音乐、出现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动画等。

“班班通”虽然在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突破难点、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是适当地运用,遵循教学规律,从实际情况和效果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17篇: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班班通”的心得体会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班班通”的心得体会

谷城县石花镇第三中学 王勇华

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学校添置了多媒体设备,使每个教室都能实现上网、演示课件和进行视频节目的播放,真正实现了“班班通”。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手段的更新,冲击着教师的传统观念,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班班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颜色、声音、动作时空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因为它充分满足了学生眼睛和耳朵的感官需求,兼顾了学生学习参与行为,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课件凭借“班班通”模式教学,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形成信息空间,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信息方面的传授方式,同时改变了交流方法以及教师备课、学生自习等方面受到的限制。

“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课堂上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积极的思维,开发智力。而对于物理这门研究自然知识规律的一门学科,更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利用“班班通”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是潜在的,是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愿望时,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明显增强,思维敏捷,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所以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很重要的。

1.利用“班班通”,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物理过程使它们形象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同时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讲解物体的浮沉时,对于物体的上浮和下沉这两个运动过程,很难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运动过程,同时对上浮与漂浮的关系出较难理解,如果利电脑动画手段,设计出物体的上浮与下沉的慢放过程,就可以非常细致的观察到。同时可以观察到上浮物体在露出液面时的慢放过程,学生会清楚的看到随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不断变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变小,当F浮=G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漂浮。这样就会把本来很难描述的过程形象地利用大屏幕生动地显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有:如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是难以观察到的,但利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声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式形象的表示出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把一些自然现象利用“班班通”,进行加工回放,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加深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

例如:对于惯性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虽然经常遇到,但是注意的并不多,因此,对于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单是举几个实例,难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果利用动画录像,再现生活中的汽车刹车、开动、投掷等现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自然地把惯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兴趣,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3.利用“班班通”,使静止的物体画面动起来,让学生观察到生动的自然现象,并在动画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角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机械运动的教学中,对于课本提出的“?”,用计算机设计成动画的形式,让飞行员和子弹都运动起来。然后让飞行员伸手抓住子弹,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被画面中的现象所吸引,并且自然的会提问这可能吗?由此引入课题,这时学生的大脑已高度兴奋,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积极的接受知识。

还有:对于物体的运动跟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可以让课本中汽车与小朋友运动起来,并把它们分成不同的运动画面,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形象的描述出来。

二、运用“班班通”,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播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传统的物理演示仅限于实验演示和模型,并且有时间、空间限制,利用班班通,可使物理课堂演示得到补充、深化、扩展、提高演示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许多物理实验:例如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利用温度计演示蒸发吸热等实验改在幻灯投影台上做,投影到大屏幕上,效果明显,实验现象一目了然,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物理实验中有的实验时间过长,受课堂45分钟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如固体分子的扩散,若利用电视录像特技处理,能使这些“马拉松式”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清楚直观,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实验演示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浓缩了课堂节奏。

三、运用“班班通”演示一些抽象的实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感知愈具体,表象形成就愈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

“班班通”配合教师的讲解,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传播信息量增大、传播速度加快,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正确地理解概念,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磁场的磁感应线的方向与形状这部分教学时,尽管教师可以用挂图、铁屑和小磁针等教具演示,但学生往往还是难于理解,若是利用计算计多媒体设计三维空间画面,并模似出磁场周围的磁感应线的位置、形状和方向,栩栩如生,既准确又科学。再配合传统的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由直观上升到理论就轻而易举了。

四、利用“班班通”,充分的体现学生的生理特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般来说,听觉的疲劳比视觉的疲劳来得快,但视觉也不宜长时间的受强刺激。因此视、听手段一般要交替使用,单纯的听觉,中学生一般不易超过10分钟。因此,利用班班通在讲解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出现的信息,使学生利用视觉器官进行短时间的自学,然后进行讲评。这样对学生视、听觉交替进行,防止学生疲劳,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对于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能持续35~40分钟,以后就会出现低谷。为了让学生的情绪由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可以在学生情绪处于平静时班班通,来进行刺激。如播放合适的音乐、出现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动画等。

“班班通”虽然在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突破难点、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是适当地运用,遵循教学规律,从实际情况和效果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18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表演”,正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主动发展。然而,如果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违背了多媒体 “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呢?

一、注重课件风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 教师通过课件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因而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

二、避免把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 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飞跃,但是,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就成了 “放映员”, 就会带来过犹不及的后果。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例如:英语课堂上开始时的 “Free Talk”、值日生的 “Daily Report”或师生的口头交流,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方式,它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使他们有心理准备,调节他们的注意力,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三、注重各类媒体的结合应用。在英语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结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1、避免只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教师不应一味赶潮流,而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其各自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选用媒体形式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2、避免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展需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操练,从而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实验证明,课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七倍。(贾冠杰,1996)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计算机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优势的发挥。

四、注重 “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使用,为我们创造这些条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用多媒体展示英语语篇或对话材料时,只是把文中情景和有声语言展示给学生,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操练。所以,我们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当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 一,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很多优势: (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英语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交际。交际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作为教师,要事先对话题、情景、训练项目进行精心设计。交际活动要让学生练习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有机会练习表达能力。要做到这点,老师必须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离开情景进行教学是不现实的,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则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二)、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通过文字、图象和声音作用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更主动的学习。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直观、形象、丰富多彩,并能贮存大量的资料信息,为我们创设了更多的情境。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了轻松、愉快又适度紧张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盲目的依赖多媒体或者采用多媒体把教学环节呈现,那么教师就会被多媒体束缚,起不到主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只是属于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路的作用。必须避免多媒体运用占据学生思考、分析的时间。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中,有很多声音、图像、文字等,能大量的满足学生视、听的感官需求。于是,有些教师便在这方面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大量声音、图像信息,造成无效信息,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在课上说的时间,英语课也成了课件展示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于是,有些老师便片面追求课件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没有课件就开不了公开课,而有些教师的课件也只是简单文字图片堆积,这些只需用投影、图片就可以实现,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教师也要适度的选择多媒体,让多媒体与常规手段有效的结合起来。 这是我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浅显认识,而我认为在教学中应使用必要的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以教师讲授、使用粉笔加黑板为主的传授方式,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在发生变化,教师正在重新认识教学过程,改变外语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大量的知识、信息,科学快速有效地传输给学生,这是当今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一大挑战。计算机辅助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正逐渐成为英语学习和现代教育的新模式,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促进了外语教学的更新,它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外语教学技术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将计算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VCD教学软件等多种媒体集中于一体,由教师根据不同课型的要求,灵活地用相关的媒体进行教学。它具有感觉、表示、显示、存储、传输的作用。多媒体的应用已经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可以用来设计全新的整体教学过程和交互性、个性化的训练方式,展示教师的教学构思和新的创意,促使教学过程发生根本的变化,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新组合。自从多媒体问世以来,它已经在外语教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它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多媒体在提供语言操练和摹仿上起到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作用。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而色彩、形象、动作、声音等是最容易引起学生本能的兴趣。另外,从记忆的角度看, 人们对动画的记忆最强、图片次之,文字最弱。因此,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影俱全的功能,将静止的图片设计成色彩明快、形象活泼、动作有趣、声音优美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教师授课的原则应当是:1.开启所有的感官;2.避免单独的说教;3.对多种“无意识”方法的协调;4.学习状态的转换。而多媒体正是综合了图形学、图像处理、影视艺术、音乐美术、教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信息学、电子技术学等众多学科与技术的一门技术,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二维三维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它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处理功能。 一切信息输入都是由感官开始的。在英语教学中,信息的输入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是以记忆为中心的.有关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能记忆25%的内容;听觉视觉同时运用,能记忆65%的内容。而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听力与视觉同时接受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记忆效率。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旨在优化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提高语言训练的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英语教学目标。

三、多媒体在英语教学的应用

在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用多媒体形式设计课件,操作方便,界面友好,表达规范,构思新颖,层次清楚,画面生动、形象、直观,情景交融,知识结构完整,不易混淆,既有艺术性和欣赏性,又具有教学的独立性。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的交互功能,新课内容可随时调整。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形成有赖于一定的环境和背景,而课堂上仅利用挂图或教师的语言创设情景,往往使学生难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产生枯燥乏味和令人沉闷的感觉,既影响教学效果,也给师生带来心理负担,导致“厌学”情绪滋长。而多媒体则可以超越时空,把教学内容及其延伸情景,生动逼真地再现眼前。 我们知道,一节课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所 获得的知识80%来源与课堂,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显得尤为重要,而电脑多媒体为优化课堂结构提供了重要而有效的保证。课件的设计是教 学过程的前提,制作一个课件,从选题、策划构思、制作,调试完成,整个过程就是将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方式按顺序和控制方法通过计算机语言加以描述,并调试成为可运行的程序。多媒体课件在以下的教学情况:1.语法复杂、概念抽象、难以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解释的词汇。2.教材内容具有大的时间跨度,文化背景知识比较复杂。3.需要横向、纵向进行比较的句型、语法等综合课型的运用中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优化教学过程,分解难点,是学习内容与认知结构一致性的重要环节。另外,应用多媒体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新颖性于一体,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简单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容易接受。例如:在介词的教学中:in、on、under、front、behind、near etc,用Authoware 制作一幅画面:一张桌子,一只猫在桌子上,问学生“Where is the cat?”,学生回答“It is on the desk.”,然后拖动小猫,学生根据小猫和桌子位置关系回答出“It is in/under/front/behind/near the desk.”使学生在单词与事物、动作等客观事物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从而获得深刻、清晰的感知,学得快,记得牢。

2.

优化学习氛围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英语课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利用多媒体创造文化语言环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文化氛围,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JEFC III Leon 54 Christmas Day,为了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圣诞节的气氛,我制作了一个圣诞节片段:利用Authorware,制做出4幅课文主要内容的动画:精心装饰的圣诞树,圣诞老人坐着雪橇,伴随着优美的圣诞音乐,从远方过来„。学生在观看课件的同时,配以课文听力,感受新知识并帮助了解课文大意。

3.活化教材,拓宽授课方法

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充分发挥课件在英语教学的作用,使教材内容更生活化、具体化,让课本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如其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亲切感,进而产 求知欲,变被动听取为主动探求。在学习句型“Can I help you?” “I want a „.” “How much is it ?”等句子时,在课件里插入一段supermarket的画面,看完后,把讲台布置成一个“柜台”,学生把准备好的玩具、文具等“商品”拿出来,创设了一个购物环境,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们急于“购物”,于是英语交际能力自然形成,语言材料被活化,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新知识。

4.

增大信息量

教师只用一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避免多次交换使用录音机、录相机、幻灯机、实物投影仪、挂图等等,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密度,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多媒体教学适应现代快节奏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扩大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如在学习圣诞节时,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主要节日,并比较中西方习俗的异同,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思维得到拓展。

5.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

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独特的效果,它能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化抽象为具体,丰富学生的 思维内容,加强思维的广度,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强化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视具体内容调整讲授顺序,增加学生思考的内容,另外可以通过设疑,抓住思路,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如在JEFC III Leon 54 Christmas Day,中JEFC III Leon 54 Christmas Day,设置疑问“Is there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精彩画面以及动人的音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维过程,找出答案。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自觉端正学习态度,与教师“同频共振”,深入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甚至会跳出课文的局限,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新知识,从而将“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四、多媒体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旨在优化听、说、读、写的训 练过程,提高语言训练的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有其优越性,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盲目使用多媒体,效果会适得其反。当前,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 以下问题:

(一)多媒体的功能被弱化

(1)将多媒体当作投影仪来使用

有些英语教师忽视了多媒体动画与视听结合的功能,将教材中的静态画面搬上屏幕,将多媒体设备当作简单的投影仪来使用,致使设计出的画面无动感,教学没有生气,多媒体辅助教学名存实亡。

(2)缺乏从教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多媒体运用的形式单一

一些英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没有从教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是孤立地使用课件,弱化了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环节方面

新授课一般包括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和巩固五个教学环节,学生经过理解、记忆、复用和活用的过程掌握所学语言,但是有的教师只将多媒体运用在某一环节,没有形成“导入—反馈”的教学形态。 ②教学内容方面

多媒体必须在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使学习内容与认知结构趋于一致。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内容离不开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许多英语教师教学时,只重视对词汇教学的设计,而忽略对语音和语法教学的设计。有的教师甚至为了追求多媒体的形象和直观性而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这就违背了英语教学中语音、语法、词汇并重的原则。 ③课堂教学类型方面

常用的英语课型有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阅读课和语法课等。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大都是对讲练课进行设计,对其它课型很少有人问津。其实,多媒体对其它课型同样能起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在复习课中,教师既可运用多媒体归纳和整理语音、词汇、语法的要点,又可以为学生情景,归纳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提供帮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听结合、信息量大、节奏快的特点,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同时也能强化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二)过分追求声像效果,淡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课堂设计和运用时,有的教师片面追 求花哨的视听与动画效果,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而无意注意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涵的教学内容。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当前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整体性原则,加强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设计

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方法等要素构成了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把握整体性原则,既然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又要注重突出和发挥多媒体的特点与功能。

2 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发挥多媒体的最佳效果

“适时”就是运用多媒体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并 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适当”就是多媒体要用在“精彩”之处, 用在有利于学生内化教学内容之处。“适度”就是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 既不喧宾夺主地滥用,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全然不用。在英语教学过程 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以“适时、适度、适当”为原则,找准多媒体与 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同时,还要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针对性,避免 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英语教师应当明确:多媒体仅是辅助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教师只有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设计,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应与之适 应,“自学”、“启发”、“探究”等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常采用教学模式, 这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在 教学中应根据具体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所传授的知识,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科学、合理地 将电脑多媒体与教学规律及其它教学因素糅合在一起,才能使多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19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教材只借助一片树叶和趴在树叶边缘的一只小蚂蚁和数学书封面让学生观察周长,这样让学生对周长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周长,让学生观察周长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只小蚂蚁在一片树叶边缘的一点出发,沿着树叶边缘跑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周长是怎样形成的。再出示树叶让学生动手描线,再演示课件描线过程,一目了然,让学生认识到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才有。然后再通过课件演示量周长。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第20篇:白板在教学中实际应用

白板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可使用书写状态与鼠标状态来回切换;通过白板对ppt进行细致讲解和标注,以便于课件与白板的灵活运用,使课堂更加生动;

2.书写时可以变换字体颜色,从而方便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在书写错误时,可用橡皮擦擦除,方便、快捷。

4.撤销键与还原键可以使用,以便于写对的改成错误的;

5.可以使用探照灯,突出重点部分或者有趣部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6.有问题和答案时,可用幕布遮住答案部分,让我回答后,再露出标准答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7.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笔,在重点的地方标注;例如荧光笔、毛笔(用毛笔在教学中进行颜色的涂抹,可调节颜色和线条粗细)、工具笔、强调笔、铅笔、钢笔等等,可以使课程的重点更加突出;(在美术教学上用普通笔进行形体绘制,还可调节颜色和线条粗细)

8.可以使用绘图工具,做出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等等数学当中的各种图形,也可以用在音乐课上的五线谱的制作以及英语中四线三格的制作。也可以使用背景里面的作业薄,里面也有五线谱和四线三格,但不推荐使用,因为格子间距太小。

9.需要花规整图形时可用绘图工具,这时可用油漆桶填色(美术课上不鼓励用,因为规整图形不容易产生生动活泼的绘制效果)。(注意用普通笔绘制的封闭图形不能用油漆桶进行填充)

10.弧线或者各种规整的线段都可用白板里面的绘图工具制作。(但用规整的绘图方法时不可用橡皮擦擦除)

14.还可利用绘图工具让学生自己绘制出实物,激发学习兴趣。

11.白板的素材中有很多学习的材料,可以仔联网状态下直接使用;

12.遇到做练习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白板上作答;学生在使用白板笔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通过驱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13.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使用抓手工具下拉页面方便学生白板操作。

14.利用放大镜功能使学生能够看的更清晰。

15.可利用幕布工具,让学生总结回顾一下这节课学的内容。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

16.可以利用桌面注释功能,适当的对重点内容进行批注(加下划线、画圈等),使重点更加突出。

17.可以使用文件----另存为将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及学生创造出的智慧,导出为网页,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18.可以在课件里添加音频和视频文件,生动课堂。

19.可用白板工具中的文字笔选择规范字体进行板书,有利于让板书更加规范。

20.工具中的软键盘可在微机课上讲解规范指法时使用。

21.工具中计时器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计时使得学生争胜心更强。

22.工具中计算器可在数学课上使用。

23.工具中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可在数学课上使用,方便教学,也可使得课堂生动有趣。

24.白板中的背景可自定义,老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自定义背景图片,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25.新建页面可直接板书进行讲解。

26.页面可直接导出已经讲过需复习的内容,也可以直接删除没用的页面。

27.屏幕录制可用于录制有趣的课堂做纪念。再回放时学生们会更加感兴趣,从而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另附录图示讲解:

手机在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
《手机在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