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模拟卷一

发布时间:2020-03-02 00:02: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模拟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

1.采访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划清的界限,除了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外,还有 A.报道计划与客观实际 C.新闻报道与实际情况

B.事物的第一性与认识的第二性 D.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

2.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如果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 A.能够采访到什么就算什么 C.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B.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 D.尊重事实及时调整原定的计划

3.记者的任务是记者职责的具体化,记者的日常工作任务主要有:及时采写新闻,反映内部情况,还有 A.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C.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B.做好群众工作

D.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

4.1936年,有位外国记者勇敢地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封锁,深入到陕甘宁边区采访,写出著名的《西行漫记》,这位记者是 A.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C.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B.美国记者艾格尼•史沫特菜 D.英国记者贝特兰

5.新闻记者能不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并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关键就在于记者有没有 A.理论水平C.新闻敏感

6.新闻采访的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是 A.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 C.相互制约的

B.相互依存的 D.相互促进的 B.新闻功底 D.社会责任心

7.记者积累资料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通常除了建立采访档案、勤写记者日记、自做报刊索引、剪报积累、音像资料积累外,还有 A.搜集有关文字资料 C.资料卡片积累

B.搜集有关图片资料 D.群众语言积累

8.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这种活动是 A.分析 C.研究

B.观察 D.体验

9.采访中得知采访对象继承遗产的事实,记者又到公证处找到遗嘱的书面材料。这是 A.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B.找本人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10.新华社记者被派到某钢铁公司作为期两个月的采访,发出了几篇报道,这种采访方式叫 A.蹲点采访 C.巡回采访

B.交叉采访 D.隐性采访

11.对于新闻采访来说,最基本和最常用的观察是 A.事前观察 C.非介入性观察

12.新闻采访中思考写作体裁的主要依据是 A.新闻的角度 C.写作的技巧

13.适合使用隐性采访的是 A.新闻发布会 C.与名人座谈

14.采访与写作相结合,指的是 A.边采访边写作 C.采访中思考写作

B.采访为写作做准备 D.写作中再补充采访 B.某些批评性报道 D.典型报道 B.写作理论 D.新闻事实 B.同步观察 D.现场观察

15.新闻语言客观的特色,通常表现为:中性词多于褒贬词,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以及

A.评述性多于陈述性 C.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

B.描述性多于议论性 D.描述性多于陈述性

16.报纸的电讯始于19世纪70年代,我国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是刊登在1874年元月30日《申报》上的 A.伦敦电 C.柏林电

B.巴黎电 D.华盛顿电

17.利用“特写镜头”凸现人物、场景、细节、气氛,使读者如临其境的消息,被称为 A.社会特写 C.特写式消息

B.人物特写 D.场景式特写

18.一篇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事实和内容,称为 A.主体新闻 C.主体报道

B.主体信息 D.主体消息

19.新闻特写大体分为: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以及 A.工作特写 C.旅游特写

B.国内特写 D.国际特写

20新闻写作中,将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式契机,称为 A.新闻线索

B.事实依据

C.新闻由头

21.新闻媒介中的“主角”应是 A.消息 C.人物报道

D.采访线索

B.特写 D.通讯

22.作为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在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部分的是 A.导语

B.主体

C.背景 D.结尾

23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导语,称之为(

) A.直接性导语 B.间接性导语 C.延缓性导语 D.引用式导语

24消息中关于事物发展沿革变化,事物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有关史实、轶事等是(

) A.历史背景 B.人物背景 C.知识背景 D.社会背景

25.消息的写作要领是要有时效观念,运用客观手法,增加信息量和善于运用(

) A.记者的评论 B.心理活动描写 C.文学语言 D.概括和直叙 26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 A.实事求是 C.不偏不倚

B.去伪求真 D.独立思考

27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 A.地方记者 C.特派记者

28.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 A.反映内部情况 C.及时采写新闻

B.揭示新闻真相 D.反映群众呼声 B.专业记者 D.机动记者

29.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 A.第五感官 C.专业水平

30.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 A.新闻线索 C.新闻采访

31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 A.新闻实践 C.新闻采访

B.业务素质 D.新闻敏感

B.新闻事实 D.新闻眼光

B.新闻知识 D.新闻对象

32消息写作中遵循“一事一报”的原则主要是为了(

) A.缩短文章长度 C.简化写作难度

33消息中必须具有的组成部分是(

) A.新闻躯干 C.背景资料

B.新闻导语 D.结尾段落 B.体现新闻根据 D.追求更快时效

34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

) A.找本人核实 C.多方核实

B.物证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35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 A.巡回采访 C.蹲点采访

B.交叉采访 D.易地采访

36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一事一报;以及(

) A.注重现场感 C.强调生动

B.强调简短 D.注重时效

37报纸上常见的“风闻”、“巡礼”、“侧记”、“纪行”等形式,属于(

) A.工作通讯 C.旅游通讯

B.概貌通讯 D.风貌通讯

38《经济日报》记者到某科研机构了解其科技管理改革的情况,准备写成新闻报道。这一行为在新闻采访学中是(

) A.咨询 C.访问

B.写作

D.寻找新闻线索

39事件通讯表现的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主要是(

) A.寻常的家长里短

B.人们感兴趣的趣事

C.一项工作的过程 D.有意义的新闻事件

40新近发生的事实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一般可(

)。 A.写成调查报告

B.写成通讯 C.写成内参

D.写成报告文学 4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晨,北京城变成了一个银堆玉砌的世界。„„这条导语属于(

)。 A.描写式导语

B.叙述式导语 C.总结式导语

D.引用式导语 42新闻5W是指(

)。

A.WHO WHERE WHAT WHICH WITH B.WHAT WHEN WHO WHERE WHY

C.WHAT WHEN WHO WHICH WHY D.WHO WHERE WHAT WHEN WITH 43关于“本报讯”的正确论断是(

)。 A.这是消息独有的标志

B.这是所有新闻作品共有的标志 C.这是通讯的标志

D.这是通讯社稿件的标志

44制作好一条导语,应该注意(

)。 A.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之点 B.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C.交代消息来源和新闻根据

D.思考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

二、多项选择题

1.做好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主要有 A.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B.能尽快缩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 C.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快手 D.会使记者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 E.有助于拓展采访的广度和深度

2.采访中记者现场观察位置的选择,应符合的条件是 A.服从别人的安排 C.随意走动观察 E.考虑报道形式的特点

3.在采访现场,记者应当记录的内容是 A.采访对象讲出的事 C.采访对象临时的应酬 E.采访对象的看法 4.消息常用的结构方式是 A.金字塔结构 C.散文式结构 E.并列式结构

5.根据题材内容区分,通讯的类型主要有 A.人物通讯

C.事件通讯 E.工作通讯

B.要能看清事物的全貌 D.考虑报道内容的需要

B.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 D.记者观察到的内容

B.悬念式结构 D.倒金字塔结构

B.经验通讯

D.风貌通讯

6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主要有(

) A.最能体现新闻性 B.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C.切合受众心理,激起新闻欲 D.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E.便于记者增加新的事实材料

7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

) 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 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 E.需要广泛调查研究

8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 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C.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E.注意观察的使用

9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 A.读者来信 C.通讯

B.报告文学 D.消息

B.选择好采访对象 D.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 D.工作头绪多

E.新闻特写

10.对新闻主题角度的选择和提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 A.从说明或回答政策这一角度 B.从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角度 C.从全局性影响或意义重大的角度 D.从提倡某种时代精神或风尚角度 E.从比较有趣或有人情味角度

11.新闻特写体裁的特征是(

)。 A.内容集中于一点,并着力于细节描写 B.新闻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C.展开情节,情景交融

D.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

E.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强调对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化刻画

三、名词解释题 27.新闻敏感 28.闭合式提问 29.新闻导语

30.延缓性导语 31事件性新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1.简述记者应该具备的政治素质。 32.记者蹲点采访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3.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 34.目前,我国出现了许多企业聘用高职高专毕业生作技工而不愿招本科生、研究生的现象。请就此现象列一采访提纲。

35.指出下述新闻中哪些内容属于背景材料,并简析其主要作用。

全球爆发绝种危机2050年一半物种将消失

本报讯

联合国有关报告显示,自工业革命开始,全球已进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时代。与地球史上前五次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大灭绝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场过早到来的第六次危机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其自身的活动,而把其他物种的自然灭绝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

据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目前,世界上还有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而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才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种高等植物灭绝。正是因为人类的干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

大灭绝后地球复元需时千万年。据相关资料显示,自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至今已发生了5次物种大灭绝。专家研究后发现,每次灭绝都造成地球上过半的物种消失,而经历灭绝危机后的地球则需要经过1000万年才能恢复元气。

地球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为:第一次,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发生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发生在距今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最为现代人所熟知的一次,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

六、综合应用题(20分)

36.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式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社会反响强烈。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止8月29日。期间,几位记者多方采访,获得下列新闻素材,请你执笔写作一篇750字左右的新华社电讯。

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1964年,教育部临时党组颁布《关于克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1988年5月11日,国家教委专门发布《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1994年11月10日,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向全国各地中小学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09年4月22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再一次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中。

教育部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要点:

一、阳光入学。各地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实行招生信息公开。

二、均衡编班。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三、“零起点‟‟教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四、不留作业。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臵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

五、规范考试。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六、等级评价。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七、一科一辅。教辅材料购买遵循“一科一辅”和家长自愿原则。

八、严禁违规补课。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九、每天锻炼1小时。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上好体育课。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十、强化督察。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

网络上各方热议——安暖冬阳:希望中学生也可以减负。YtPpiG:学习是快乐的!考试不快乐!没有考试什么都好说。思想与宇宙:太好了,减去的是不必要的负担。挪出来是兴趣、创造和想象力的空间。王彬:没赶上好时代,弱弱地问一下,大学生啥时候也减个负,取消个四六级也好。涅粜Cain:从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听见减负这个词,现在哥都工作了!LYNNE_DICK:好像我上小学时就在喊的“减负减负”,终于在20年后出台了“拟‟‟十条,anyway,有朝一日能把“拟”变成“正式‟‟就算成功了,哪怕用了20年还是30年!Clair_de_Lune:不留作业只是个形式,问题是孩子们的空闲时间去哪里?为古月椒傲:减负、减负,不就是“越减越多”的意思吗?戴小啵:难道家长不会迫于孩子以后升学的压力还是给孩子报一堆的

兴趣班?大同南音:口号漂亮,老师和家长另有他招。石龙子007微博会员:补习班会更嚣张!乐乐爸-vincent:更要把孩子都逼向补习班,如同名亡实存的奥数一样。毛毛的徐徐:真的吗?各地一向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希望可以顺利执行!文盲播客:中考,一考定走向;高考,二考定终身。在这个大前提没变的情况下,成天拿小学生减负说事儿,家长信吗?教育部门自己信吗?媛圈儿要勇敢:到基层能保持原意不变吗?小汐子一直被训中:感觉实行不了,为了进好初中和好高中,他们肯定还要学。不是学校逼着学而是社会和家长逼着学。整体不动,其他是浮云。刀疤蛋蛋2_hzb:希望能有勇敢的父母和老师执行。咆哮的电风:减或者不减,升学压力都在那里。therasa莉:首先得升学压力“减负”才行啊!

对于教育部的“减负十条”,多数家长以一种听见“狼来了‟‟的心态表示:谁信以为真谁犯傻。“那十条里面,除了那条不靠谱的„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其他的都在以前的减负令里出现过,但是有效吗?”一名五年级学生家长说,“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这一条北京市早就在实施,但实际上,各校都用自己的方式将“等级‟‟细化。比如孩子的成绩册上,标注着“A-5”或者“B-20‟‟,家长们都知道A代表85分以上,B代表70分以上,C代表60分以上,D代表60分以下,至于实际得分就是用100减去老师标注的分数,这样家长就可以心照不宣地算出实际分数,这样的等级制形同虚设。

一名小学校长也认为,“减负十条”不科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那么老师怎么检验孩子的知识学得如何?孩子到了初中能立即适应„课堂+作业‟吗?如果学校不留作业,家长们只能去求助校外培训机构,这等于学校把责任推给了家长和社会,最高兴的应该是培训班吧,又多了个赚钱机会。”“虽然„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这个观念早就提出来,并要求学校执行,但实际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各次统考的准确成绩,而且也会对学校进行排名。初中招生的时候,越是名校越不按片区招生,他们会根据学生四五六年级的考试分数按权重算出总分挑选学生,很多名校都是有内部录取线的。‟‟这位校长认为,如果要完全按等级制评价,那么首先要解决小升初问题。这位校长还毫不客气地说:“教育部领导该到基层走走群众路线了,不要坐在办公室里一拍脑袋一个主意。”一位曾经多年主管小学工作的某县教委副主任,在谈到“减负十条”时说:“ „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看到这一条我第一个反应是:这个文章是不是写漏字了。‟‟ “ „学习‟既包括„学‟,也包括„练习‟,如果小学全都取消书面作业,很多知识掌握得都不会牢靠,会对初中和以后的学习造成障碍。这样的减负措施不符合教育规律。” “一个政策出台,必须合理,才有可行性。尤其是在多条政策同时出台的时候。如果其中有任何一条无法落实,那么整个条例就都会被大家当成流于形式的废纸。即使其中有合理的可行的部分,也会一同被忽视。‟‟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表示:从目前征求意见的“十条规定‟‟看,可修改的空间还很大。但“十条规定‟‟传达出一个信息,就是减负力度还需要加强。北京市近几天也在听取老师和校长们对“十条规定”的意见,得到的反馈主要是希望“减负十条‟‟能符合教育规律。大家认为减负问题不应一刀切,各地的具体措施要因地制宜。北京的减负工作在上学期有很大进展,实施了八条减负措施。新学期

即将开始,北京的八条减负措施还将继续执行,同时今年会特别加强对减负的督导,尤其是对课业负担的监测。市教委督导室将对学校进行重点指导。

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减负工作之所以多年不奏效,首要问题是政府没有承担好管理责任。他说:“学校间仍然以分数作为竞争的指标,所谓的升学率仍然是衡量老师水平的标准。曾经有家长恳求我给他们介绍一所不用看学生成绩排名的学校,最终的答案只有国际学校,一年要花10万元学费。减负应该从规范义务教育办学秩序开始,政府应该起到应有的管理作用。而判断政府是否„动真格‟减负的标志,就是看是否查处了一批违反教学规律的学校和校长。现在征求意见的„减负十条‟,缺乏对政府问责的条款,这样的减负措施,很难期待其实际效果。”

近日教育部出台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距离最早的一次教育部减负令已经相隔58年。

模拟卷一

模拟卷一

高级财务会计模拟卷一

财经法规模拟卷(一)

’毕业班语文模拟卷(一)

中石化市场模拟卷(一)

广东中考模拟卷一

模拟卷

播音主持模拟试题卷一

模拟卷一(新添的题)

模拟卷一
《模拟卷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模拟卷一答案 卷一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