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生十讲

发布时间:2020-03-03 12:48: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于人性的真实与自我,他们始终没有机会碰触,因为考试不会考。

这只是提醒我们,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因为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我想,一个好的人文教育,还是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吧。

冰激凌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激凌,几十年来门前总是大牌长龙。但他永远不会像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激凌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为什么美感都要走向悲壮的刑场?有没有可能让美感走向花朵?走向一篇茂盛的森林?

一个好的文化范本,一定要有正面跟反面的思考,才是启蒙。就像那位学生问得:“可不可以不死?”当“可以死”“可以不死”是成立的时候,思考才会有平衡。

譬如后来编入过问课外教材的《与妻诀别书》,作者林觉民说,要助天下人爱妻所爱,所以他愿意死,死变成他生命中一个崇高的情操跟浪漫。可是如果没有经过思维型的死亡,当“悲壮性”变成一种假设时,就会产生荒谬。

我想,革命者是寂寞的,必须孤单地在自己的时代里去对抗巨大的官学,而这个官学又是拥有多么大的力量,让它可以转变成各种形式,加强本身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是危险的,当一种文化已经长久稳定到一种程度,就很容易变成统治者愚弄人民的手段,我宁可他是不停地改的状态,因为不稳定才有调整的可能。

柏拉图把性交分为两种,一种是升值的性交,一种是精神的性交,动物的性交才是需要分别雌雄,而精神性的性交只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对象,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

我想,这正好的,有文化的规范,是内省的,不是向外指责。一味向外指责时,他就没有能力去解读更多的东西,他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或是媒体煽动。

崇拜本身是一种高贵的情操,我不希望针对某一个个人,但我希望心理能包容崇拜之感或者是仰望之感。

我的意思是说,“难”绝对是生命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情。

我们原有的东西是有一个道德共识,逾越了了共识就叫做自私,可是今天转换成现代公民的是时候,不应该存在自私的问题,因为法律跟道德原来就把每个人的权利,义务都界分好了。

淡淡成为一种知识没有意义,反而会成为沉重的报复,甚至是一种“知障”,因为有知识就会卖弄,会被知识牵绊,反而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当中,很自然地就会有信仰,会认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

但是,因为他无助,所以急切,因为急切,所以乱抓,而使得原本他拥有的某些健康的信仰,扭曲到另一个方向去。

如何在生活中找回信仰,并把信仰导回心灵的本质,是现代社会当务之急。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遭遇灾难,所以要留很多的余地,在现实生活中越不留余地的人,在脆弱时越可能乱抓。

老子最崇拜的信仰是婴孩,他觉得婴孩是最圆满的状态,因为无所求,无所缺,一旦开始有困惑,有不足时,就会追求,就会要“返璞归真”,表示你开始作假了,你开始有很多尴尬,不舒服的情结,所以要努力回到璞跟真。

一个国家的美术馆很好,表演艺术很发达,但国民的生活非常粗糙跟野蛮,我想这是不太可能的,两者应该是一致的。

美学可以是一种信仰,政治可以是一种信仰,道德也可以是一种信仰。任何你在生命力的某一个阶段,所相信的事物都可以是信仰。信仰的对象可以改换,没有那么绝对。

信仰就是你相信什么,这个相信当然跟辩证有关,因为相信,所以会思考,会反省。可是信仰跟怀疑也有一个互助的关系,信仰教育简单说就是思变能力的培养。

每一个事件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如果我们的媒体能有更深的思考,有更大的悲悯,比较哀矜勿喜地去看事情,而不是嘲讽或者尖锐地批判,社会大众所得到的领悟跟检讨也会比较深。

所有的宗教最后都是教我们从自己身上找到力量,可是在一个精神空虚的时代,又突然遭逢变故,比如说亲人生病,或者车祸丧生,难免会困惑,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会想要祈愿些什么东西,信仰些什么,任何一个接近他的信仰,不管好的坏的,他都会相信,这是一种情绪性的反应。

在很多哲学家最重要的一个检查能力是:人不可以物化,意思是说,物质要

发展没有错,可是人还是要做主人,不可以为物所役。你买车了,买房子都没有错,可是不要到最后变成车奴,房奴,变成你在养它,而不是它在让你幸福。

物质与人文史两个极端,我不想从两全其美的角度去思考,我认为人精神上的快乐与物质上的快乐,需要平衡,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走向极端的任何一边,都可能导引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

知识分子就要非常小心地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如果这时候你不能抽离那个帮助他的角色,就很危险了。

7

我曾经想写一篇小说,关于一个人遗失了包包,被另外一个人见到,见到包包的人,不认识包包的主人,可是他从包包里面的东西,如信用卡,一点点钱,还有一张在纸上凌乱的字,可能还有一些电话号码,他看到了人生的线索。

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就像包包一样,越来越复杂,拥塞着很多用得到,用不到的东西。包包的原始设计是一格一格的,可以很清楚,有秩序地分类,可是使用到最后,所有的东西还是都混在一起了。

人大概到最后才会懂得,重要的不是“要什么”而是“不要什么”。我用“偷”而不用“了解”,因为我认为人跟人之间没有了解,只有好奇。

文学其实是一种疏离。你在镜子里看自己的时候,若能够疏离,就能产生文学。但通常我们无法疏离,我们很容易投射,很容易陶醉,很容易一厢情愿,所以会看到很多的“假象”。

当我们破除一些对于人生的假设,有了悟性的看破时,就可以不带成见的去看一切事物,这才是文学的开始。如果新村假设,例如丈夫看到妻子把包包里的东西倒出来,开始唠叨:“你怎么买那么多东西,怎么放得这么乱?”文学恐怕无处着根了。

那么文学的终极关怀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人生真相与假象的反复地呈现。

文学和哲学不一样,哲学史寻找真相,可以一路残酷下去,可是文学常常会有不忍,它不忍时就会“假作真”,它残酷时就会“真亦假”,然后让人恍然大悟。

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结局,是答案,是目的,你就读哲学,但如果你觉得人生的过程可能比答案还要迷人,你就要读文学。

其实哲学家尼采也说过,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

台湾变化之大,常常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一方面固然是展现了台湾人的生命

力,学习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台湾学法以时间酝酿的专业度和精准度。

如果一个社会里面,没有这么多失败的诗人,就不会有这个成功的诗人。

文学的效果很难估量,它不是直接给人答案,而是给人多一点机会去思考。

8

一个非常伤心的朋友告诉他从来都没有爱过,我提醒他“你是不是说谎了?你会不会没有注意到?因为你如果没有快乐过,现在就不会这么难过。”

真正能限制爱情的方法,就是彻底拿掉限制,让对方海阔天空,而你,相信自己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量,你的爱,你的才华,你的宽容,都是让对方离不开的原因,甚至你故意让他出去,他都不想跑,这真的需要智慧。

爱情的本体是自己,自己永远不该放弃自己,你要相信自己是美的,是智慧的,是上进的,是有道德的,是有包容力的。如此一来,别人会离开你吗?不会的,赶都赶不走的。

一直停留在爱上的时刻,是没有意义的事,当你能够度过这个哀伤,并从爱上中哀伤到一些事情,哀伤才有意义。

9

对于情欲我们设了很多防范的关卡,防范未必不好,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

动物在性交以后会有一个忧郁期。其实就是一种空虚的感觉。可是如果加入一些精神性的,假设在性高潮之后,两个人拥抱或是双手紧握,感觉对方的存在跟提问,在那一刹那感觉到精神性的存在,一种情感的饱满。

好的情欲书写会有这个部分的延伸,可是A片里面绝对没有。A片只有上床,下床两个动作,它只是在刺激器官。可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他没有办法 分析,就会觉得人生大概就是那样,性爱就是那样,甚至他就用那个方法度过一生,我觉得那是很悲哀的。

很多性事在发泄自己,很多性事为序自己,可是性达到某一个状态时应该是双方面彼此的完成,而不是谁占了谁便宜可以衡量。

谁在负责教授我们的孩子性知识,如果是A片,你又怎么能怪他?

A片只着墨在动物官能的刺激和满足,看完后会让你想要寻求发泄,它引发的是感官的欲望。可是看完《金瓶梅》,你不会像这么做,你会开始反省,开始思考,因为它是严肃的。

10

所谓的有机就是一切东西都可以再转化,再延续,而不是一个俗称,绝望的状态。它可以很安静,很沉默,确实源远流长的。我们现在常用两个字“永续”,

物质的永续状态,或是生命的永续状态,就是有机。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状态,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生活十讲

人生十真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有效教学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

服装十讲读后感

象棋入门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

艺术设计十讲书评

人生十讲
《人生十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生活十讲 人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