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民风民俗大观园第一课时——叶志芳

发布时间:2020-03-02 20:23: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民风、民俗大观园(第一课时)——叶志芳

[教学背景及教材分析]

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的文化精髓。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走进家乡民风、民俗的大千世界,了解嘉兴的各种风土民情,感受民风、民俗文化的璀璨光芒,体会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并引以为豪。现在的学生本身所知的民风民俗相对较少,所以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民风民俗资料,如:节庆习俗,服饰、民居、饮食习俗等传统习俗,而多媒体是最能丰富学生的收集途径的,也最能加深学生的感受、体验。

[教学目标]

1、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深刻的内涵意蕴,藉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2、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信息,感受我国丰富的民风民俗。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一)笑谈“换牙丢牙”风俗。

1、教师: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请你们面朝老师坐正,嘴角往上翘,露出牙开心地笑一笑。

2、教师:笑得真开心!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大多数牙齿已经换下了,还记得吗?换下的乳牙丢哪儿了?(上牙丢屋顶上,下牙丢地上埋土里;上牙丢屋顶,下牙丢床底下。)

3、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习俗,据老辈人说这样可以使新牙长得整齐。

4、老师小时候,大人也是这么告诉我的。那么你们相信吗?不管信还是不信,我们都这样做了,那是因为——这个习俗寄予了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叫它民风民俗。(板书:民风民俗)(课件出示)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民风民俗有许许多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起去逛逛吧。(板书课题:民风民俗大观园)

二、话说端午,走进风俗

1.走进端午习俗——包粽子

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瞧一瞧,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包粽子图片,网上收集的)说说你家是怎么包粽子的?

(1)感受粽子口味的多样

吃过粽子吗?你都吃过什么口味的粽子?(肉馅的、赤豆蜜枣的、笋馅的、

蛋黄、栗子„„)口味越来越多,层出不穷

(2)感受粽子包法的多样

你知道粽子有哪些形状?(三角的、四角的)

(课件出示各种粽子的图片)

看到这么多形状各异的粽子,你想说什么?

小结:粽子的包法可多了,可谓五花八门。

(3)了解粽子文化

端午粽子早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粽子文化。嘉兴是中国“粽子之乡”, 2009年5月18日,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开馆了。这是全国首家粽子文化博物馆,嘉兴源远流长的粽子文化自此有了一个更好的承载平台

也许现在粽子随时可以吃到,但你知道包粽子、吃粽子是哪个节日特有的习俗?(端午节)板书:端午

端午节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农历五月初五)今年是在6月23日,马上就要到了。原来我们是来到了端午风俗园啊!包粽子、吃粽子是2011年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一个重要内容。

2.走进端午其他习俗

过渡:随着端午节的临近,2012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即将开幕,如果你就是本届文化节的策划者,你觉得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外,还有哪些端午习俗也可以成为2012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呢?

请同学们根据书上P30、31的内容,结合你收集的资料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现图片)

(1) 划龙舟:

a看过赛龙舟吗?说说看。

B课件播放《赛龙舟》视频

c你看到了赛龙舟的场面,有什么想说的?(热闹的龙舟赛带给我们一种竞争、向上的感觉,祈祷着人们的幸福安康。)

(2)▲吃五黄、祛五毒:

①“五黄”是什么?(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膳、雄黄酒)

课件出示,一起来读读。

②谁知道端午吃五黄的目的?(祛五毒、驱邪避灾)

③那么五毒指的是?(课件展示: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一起读。 师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老师记得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家里人总会把雄黄酒喷洒到房子四周的石头墙上,听大人们说这样做,那些毒虫子就不会光顾了,还能清洁杀菌呢。

(3)▲挂菖蒲、插艾叶

(图片出示)这就是菖蒲、艾草,能驱蚊、能入药,传说还是驱邪的利器呢。

(4)▲挂丝线

有些地方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小孩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作为长命缕,希望孩子平安健康。

(5)▲挂香囊、佩戴香包

①看,这就是香囊,(课件出示:有香味、刺绣精美、很漂亮)香包一般由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编制成绳子,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布袋,再绣上各种图案,

内填雄黄、檀香、丁香等香料。

引导学生从颜色、图案、闻香等方面挖掘香囊的文化元素。

②那你知道挂香囊的目的又是什么吗?(由于端午节在夏至前后,气温渐高,蚊虫滋生,需要消灭害虫和防治疾病,因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人们都喜欢随身挂个小香囊,不但有辟邪去瘟之意,还能点缀装饰。这小小的香囊上,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

3、教师:相信,这些饶有趣味的端午习俗肯定会成为2012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重要活动内容。习俗背后往往会有段段代代相传、美丽动人的起源故事,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吗?

①纪念人物说

纪念屈原: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学生诉说)

“汨罗江上鼓声喧,争看龙船吊屈原”。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毫不妥协的凛然正气,使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与纪念。

纪念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在乍浦还建有纪念伍子胥的水仙庙。

纪念曹娥:据东汉《曹娥碑》记载有端午纪念孝女曹娥之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五投江,5日后抱出父尸。

屈原的爱国精神、凛然正气,伍子胥的忠心不二;曹娥感天动地的孝,让人们敬佩,而这些历史人物都是最终投身江海里的,所以有了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以此来弘扬民族正气。

②恶月恶日说: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人们在端午吃五黄、挂香囊,插菖蒲、悬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灾,赛龙舟是为了保平安。

③图腾祭祀说:(讲述故事)

说端午节是“龙神的节日”的说法,比“屈原投江”之说,不知早多少年呢!粽子本是给汨罗江里的蛟龙吃的,蛟龙很凶恶。但是如果我们是龙的后代,“虎毒不食子”,再凶恶的东西也不至于残杀自己的骨肉,所以据说早期的吴越人认为自己是龙的儿子,他们断发纹身,打扮得像龙子。每当端午,就举行图腾祭。现在的赛龙舟、舞龙等活动就是当年图腾的形式之一。

(以上材料来源于互联网,学生讲述时直接连接网络,学生感受真切。) 关于端午的习俗、起源,聊了这么多,你现在想说些什么?

4、师小结:看来端午节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节日。每个地方由于过端午的习俗不同,所以端午又有很多的别名:端阳节、团圆节、端五节、拜月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寒食节、诗人节、龙日。

5.相信,趣味横生的风俗、美丽动人的起源故事让端午节熠熠生辉,也相信的今年的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会精彩纷呈。

三、走进其他民风民俗

过渡:过完了端午,让我们在“大观园”里继续前行吧!瞧,这里是什么活动呢?

原来是节庆风俗猜猜猜。请一生读规则。

1.节日风俗猜猜猜:

(课件出示实物、图片、照片、诗词等,学生猜是那个节日的风俗。)

(1)挂春联、吃年夜饭——春节

(2)吃青团、祭祀——清明节

(3)赏菊花、登高——重阳节

(4)吃汤圆、闹花灯——元宵节

(5)吃月饼、赏月——中秋节

(6)称人——立夏

除此之外,每年还有二月二吃撑腰糕,七夕乞巧,七月十三吃糖馄饨,立秋吃交秋瓜等等,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2.具体交流节庆习俗

你了解哪一个节日的风俗呢?请选择一个节日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随机点击课件:(重点拓展元宵节、清明节、春节、重阳节)

(1))春节

春节前后习俗

腊月27,掸烟尘;小年夜洗脚,大年夜吃年夜饭、放爆竹、贴春联、当家圆团、赤糕、拿压岁钱等;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初五迎财神。

随机出示图片

(2)清明节

放风筝祭祀,怀念死去的亲人,纪念先烈,播放《清明》

(3)中秋节

供月赏月、吃月饼眉毛饺等

(4)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

敬老爱老

(5)元宵节:猜灯谜着癞子

出示歌谣《着癞子》

\\\"着癞子,着癞子,田稻好来讨娘子。\\\"

\\\"别家田里出稗草,自家田里出金子。\\\"

\\\"别家田里尽是草,自家田里都是稻。\\\"

盼望一年好开头。

(6)立夏:烧野米饭,称人等

四、全课总结

1、除了节庆风俗之外,还有民居饮食方面的风俗,婚丧寿诞方面的风俗,成长礼仪方面的风俗等等,在短短一节课中我们无法去穷尽它。我们已经得到的这些风俗知识也只是大观园中的沧海一粟。

2、(配乐小结)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传承着千载的民风、民俗,是老百姓情感的载体,是生生不息的一弘清泉,是中华民族永远化不掉的根。

3.希望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去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在第二课时中再交流。

板书设计:

民风、民俗大观园

粽子

龙舟端午

„„春节节日习俗

„„„„

教学反思:

为了拉近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也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前组织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观察、体验等途径,直接搜集信息,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但是农村学生所搜集的资料是最贴近生活的,大部分是从老一辈那里得来的,信息有所缺失或出现偏差,因此,互联网上的内容能及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补充学生所需的体验内容。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民风民俗的大量内容较准确地展示,能及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学习引路,以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学习情境。

民风民俗大观园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学目标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大观园第一课时——叶志芳
《民风民俗大观园第一课时——叶志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