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对创新的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20:44: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对“创新”的感受,认识与体会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上个世纪的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一词。在他看来,“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把“创新”一词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提法,进而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可以说,创新无所不在。

创新一词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现在科技界或其他领域不少有识之士存在着持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士认为“创新”一词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例如“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或集成创新、综合创新)”等等。那么何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

词义解释:所谓原始创新就是指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原始性创新活动。也有的观点认为,原始创新是指“元创新”,即是一种观念上的根本性创新,由元创新将会带出其它科技创新;也有人形象的打比方,认为原始创新就像是一只“老母鸡”,由它下出许多蛋,孵出大量的小鸡来。这只“老母鸡”便是原始创新,它所生出的小鸡都是“衍生创新”。 原始创新成果通常具备三大特征。一是首创性,前所未有、与众不同。二是突破性,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实现重大变革。三是带动性,在对科技自身发展产生重大牵引作用的同时,对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带来重大的变革,在微观层面上将引发企业竞争态势的变化,在宏观层面上有可能导致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竞争格局的重新形成。

自主创新就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例如,我国的“两弹一星”以及“神

五、神六”就是自主创新的典范。它是在一无设计图纸,二无外国专家支持帮助的条件下,完全依靠我国的科技力量自主研制设计而成的,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再如,车河选矿厂的生产科技攻关和创造性地进行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的创新也都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的特征。

首先是人的思想理念新,不因循守旧。特别是车河选矿厂党政领导班子一班人牢固地树立了创新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持续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的思想理念,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始终坚持以创新的思想理念应在生产经营工作实践中遇到千变万化的问题和困难,以开拓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面貌,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断向新的更高的技术要求

挑战,不满足或停留在原有已经取得的工作成绩之上,坚持不断地创造新的更辉煌的工作业绩。从1997年开始就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先后提出了“再造一个车选、绿化一个车选、提升一个车选和美化一个车选”,即把车河选矿厂创建成为“花园式现代化的新型矿山”——全国文明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规划。通过一步一步精心的策划和具体实施目标计划,全厂生产经营长期保持实现了“高、翻、稳、低、好”的工作业绩目标。即:

“高”就是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主要设备完好率和运转率大大地提高了。2007年与11前的1996年相比,在生产主厂房不变,设备装机容量相对减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劳动定员反而下降了15%左右(包括职工工资收入提高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翻”就是生产规模扩大了,翻番了。1997年~2007年以来全厂年处理原矿量由1996年50多万吨,逐年上升到175万吨,与1996年相比整整翻了3.5倍。

“稳”就是原矿处理量,锡、锌、铅锑选矿金属回收率和产品质量长期保持均衡稳定。特别是锡、锌、铅锑选矿金属回收率在原矿处理品位逐年下降,矿石性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长期保持了均衡稳定,创造了原矿性质同等条件下,同一类型有色金属选矿厂最好的选矿生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低”就是选矿生产成本降低了。1997年~2007年平均每处理一吨原矿的选矿生产成本不到100元,与1996年的126元相比,降低了近30%。

“好”就是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好,创造的社会效益好。为华锡集团做大做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保护地方自然环境,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全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建设面貌是旧貌换新然,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以及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职工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了,并已经逐步实现了向城市化转移的目标。这些工作业绩的取得完完全全是得益于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功劳。

然后是长期坚持科技创新,取得成果不断。经过长达10多年不断的开拓创新和不懈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付出的劳动,洒下的艰辛汗水,不断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科技攻关,全厂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以上的科技成果大奖10多项,刷新了车河选矿厂科技创新的历史。

别的项目或现在正在进行的科技创新项目暂且不说,现仅仅就其中已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提高大厂难选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物选矿技术经济指标的研究》成果而言,专家评委和学者对其成果价值的取得是这样评价和认定的:

1、它的科技水准(科技含量高)。一是它简化、优化了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使其由原来处理能力低、生产成本高、能耗大、生产技术指标不稳定、经济效益差,在有色金属选矿行业中,一举达到了同行业国内外生产技术指标领先的水平。二是它提高了铟锌精矿产品质量和提高了锡、铅、锌、锑等有用金属的选矿金属回收率,使其技术指标达到了有色金属同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三是它在有色金属选矿行业细泥锡石回收新技术研究领域里,推广应用这一新技术,不仅使其生产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可以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人员)。

2、它解决了的技术难题。一是它解决了在有色金属选矿行业中锡石多金属硫化矿贫富难分选、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规模小、矿石贫化难选、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的生产技术难题。二是它每年可为企业创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节能降耗20~30%,同时它还解决了企业在环保上原来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3、它其具的创新点和靓丽点(发明点)。一是它研制成功了“三相复合螺旋溜槽”的生产新设备和新技术,在有色金属选矿同行业生产中实现了提高生产规模、高富集。二是它研制成功应用了BY5+BY9+P86组合新型选矿药剂,实现了电控提高锡金属选矿回收率的新技术,在难选锡石多金属硫化矿选矿领域中的应用。三是它在难选多金属硫化矿选矿生产领域中推广应用了《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新技术。四是它提出和采用了“中矿外循环”和“选洗”生产新工艺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五是它在前重的主要生产工艺中,采用了“跳汰+园锥+复合螺溜”组合式提前抛废的选矿新技术(将原来提前选别有用矿物的生产技术改为采用提前大量抛废的新技术),使其提前抛废率由5%,提高到了25~30%,为后重“吃饱、吃好、吃精”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生产条件。

4、它在该企业所达到的目标和创造增加的经济效益。一是它使前重生产系统提前抛废率高了20~25%,使现有企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扩建生产主厂房、不增加劳动力、不增加设备装机容量又不影响正常开机生产的前提条件下(其中劳动力和设备的装机容量下降了15%的前提条件下),反而使原有的生产规模(年外理原矿量的生产能力)由1996年的52万吨,上升到了现在的160~180万吨,提高了200%~300%。打造出了本企业生产的奇迹。二是它提高了锡金属选矿回收率高达5个百分点,其中:主选生产系统中提高3个百分点,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多产金属170吨/年,增加经济效益为1800万元/年,提高了细泥粒质生产系统中浮锡选矿回收率2个百分点,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多产锡金属175吨/年,增加经济效益为1200万元/年。三是锌精矿的产品质量由原来的46%提高为48%,彻底脱掉了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帽子。四是锌金属选矿回收率由原来的56%提高为71%,提高了15个百分点,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多产锌金属500吨/年,增加效益为2000多万元/年。五是平均每处理一吨原矿的选矿处理成本由原来最高的126元/吨,下降为71元/吨(2002年再次下降到61元/吨),下降了43.65~51.58%,下降了50%,选矿药剂单耗下降了38%,年降低生产成本高达1600万元。六是从该项科技成果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到2001年为止,已经累计为企业创造和增加了经济效益高达2.64亿元。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坚持自主创新潜在的巨大价值,因此也进一步证明了坚持创新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持续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的思想理念。

其次是创造性地进行了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的创新。在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车河选矿厂党政领导班子一班人为了进一步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巩固或扩大创新成果,更好的调动技术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长期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增强或提高全员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先后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多次进行了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一)彻底打破了原有的“铁饭碗”或“铁工资”大锅饭式的工资分配制度,全面推行了“精确精效工资”、“项目职称工资”和“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使工人每人每天的工资和工作量(产量),效益(含成本、质量)挂钩都实行了量化,可以精确地计算到每个人手里;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只养项目不养闲人”。谁有创新精神,提出技术创新项目,只要经过厂部技术委员会评审,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大小,挂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公开公平公正,不论资排辈,全凭大家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大小参与管理考核和进行工资分配,从而大大激发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欲望,使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让人们释放出了最大的能量。

(二)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长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厂部再次对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和完善,将原来的“精确精效工资”、“项目职称工资”和“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再次进行了细化。增加了以考核中层管理人员为主的“绩效工资”、以考核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课题工资”和针对全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的“环境效益评价工资”分配体系。使原有的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了“精确精效工资”、“项目职称工资”、“工人技术等级工资”、“绩效工资”、“课题工资”和“环境效益评价工资”等形成了纵横交错全方位立体型六大板块的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这样的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的创新,不仅其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工资分配管理考核精细,而且是全集团公司或其他企业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开创了企业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的先河。

2007年12月21~22日,集团公司召开了中共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会上关于《抓住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夺取华锡集团做大做强新胜利》的报告,对全华锡人提出:

以热爱华锡为荣,以危害华锡为耻;

以优质高产为荣,以劣质欠产为耻;

以获取资源为荣,以保障不力为耻;

以降低成本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以廉洁自律为荣,以损公肥私为耻;

以创建一流为荣,以满足现状为耻;

以顾全大局为荣,以损害整体为耻;

以勤奋敬业为荣,以消极懒惰为耻;

以岗位成才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

以技术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为耻”的新要求,应该说它不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新理念,而且也应该是检验与衡量每一位华锡人在企业改革的洪流之中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或对待工作的态度的一项新标准。

我对创新的体会

创新体会

创新创业体会

创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创新管理体会

创新宣传教育工作体会

科技创新观摩体会

创新备课体会文章

创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会

浅谈对创新的体会
《浅谈对创新的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创新心得体会 浅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