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发布时间:2020-03-04 01:54: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 谈话导入

1.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今天我们就走进周恩来,去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右边是个屈辱的屈)。 3.齐读课题,再读。

4.崛起就是兴起,之就是的的意思,课题连起来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你有哪些疑问?预设:生回答的意思差不多。

大家的疑问都是同一个问题,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师:板书?)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21页,赶快读读课文吧!

6.课文读完了,相信这些词语你也会读了,看大屏幕(出示: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生读

知道什么是租界吗?租界 :顾名思义是被租的地方。而实际上是帝国主义以在我们中国居住和经商为名,用武力威胁和欺骗的方式强迫清政府,允许他们永久或长期(比如30年)占用我们中国的一些地段。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就叫租界。

7.可能有些同学还不明白,不过没有关系,在以下的学习中我们继续了解租界。出示(衣衫褴褛

耀武扬威)

指名读 8.当你读到衣衫褴褛这个词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衣衫褴褛指的就是衣服破破烂烂的,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 9.出示(铿锵有力)

指名读

你再读

你读的很有节奏,这就是铿锵,大声的再读读,这就是铿锵有力,一起读,再读。 10.出示(惩处)

指名读

一起读, 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出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tòng)。

指名读

一起读

11.同学们,读了课文,现在谁来说一说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这样的志向?

是什么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呢?生:(中华不振)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出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真好,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个词语,师板书:(中华不振)

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同学们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现在我还想请同学读读课文。那没有读的同学应该怎么做呢? 一边听一边思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还可以拿起笔在书上轻轻的划,凡是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有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12. 随机指名读课文,生1读第一段,生2读2—6,(你读出了他的疑惑不解)。生3读7—8, 生4读9—11,(师:同学们的回答是不是只有这些)预设生:(在同学们回答后面打了省略号)

师:连省略号你都发现了,你读书真仔细,很多人都争着回答,这就叫踊跃回答)

师:下面的课文还有谁来读,这么多,同学们读书真踊跃啊!)

生5读12—15,最后一段一起读。

13.课文又读了一遍,现在谁来读读你划的句子,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指多名学生回答

14.处处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特别是租界里发生的那件事让同学们感受最深刻,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写了租界?(第7自然段)

出示(第7自然段)

指名读

指导读:一个风和日丽--------闯进了租界。

师:从“闯进”这个词中,你知道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吗?

生回答

总结:是的,这就是租界,这就是繁华热闹的租界,这就是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第8自然段以后你会对租界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租界里去看看那另人揪心的一幕吧!

出示:······只见人群中-------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自己轻轻的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孩子们,透过这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指名读(先读第一句) 师: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洋洋的洋人,现在你再把这句话读读。

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请你再来读一读。 15.出示:一问才知道------反而把他训斥了一通。(指名读)

师:你看到了那个可恶的巡警了吗?亲人被轧死,反而遭到训斥,你能体会妇女此时的心情吗?

预设生:很委屈,很难受······

师:请你把你的感受带到句子当中读读好吗?我听得出你对妇女的同情,我也想替妇女鸣不平。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他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他训斥了一通,现在我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你也在为妇女控诉这不公的世道,是啊,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他原指望(学生接读),惩处(学生接读),谁知(学生接读),反而(学生接读)。 师:没处说理,除了可怜的妇女,除了可恨的洋人,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生:围观的中国------不幸的那个妇女。

师:孩子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呢?

来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你的体会,孩子们请你们紧握拳头再读读这句话。

16.孩子们,在中国的国土上看到这样的一幕又一幕,此时你紧握着拳头想做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一定要惩处。出示(惩处)。

让我们怀着满腔的怒火写一写这个惩字,举起你的手跟老师一起写,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何在,但是我们只能对洋人的愤怒,对妇女的同情放在心里。读(惩)字。在你的本子上也写一个惩字。

师: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但是敢不敢惩处?是的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

因为不敢惩处,所以读(衣衫-----站在一旁)

因为不敢惩处,所以读(中国巡警-------训斥一通)

还是因为不敢惩处,所以读(围观的中国-------拳头) 师: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孩子们让我们走进百年前的中国,感受着中华不振的屈辱。(出示课件)

师:孩子们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再指名读。

是的,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这就是租界,这就是洋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这就是中国人没处说理的租界。租界里的一切,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中华不振。(板书!)。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12岁那年的沉思决定着周恩来一生的道路,他会沉思些什么,课后写一写,咱下节课再交流。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