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父爱的缺乏

发布时间:2020-03-02 04:43: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父爱缺失对孩子影响”心得

湖南卫视热播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与热议,也让“父亲应该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一话题升温。一份网上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严重。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父亲们到哪里去了?面对“男孩危机”,父亲们该怎么做?

近日,来自网上的一份调查显示,81%的受访者感觉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普遍。其中,24%的人觉得“非常普遍”。仅19%的人选择“不太普遍”或“不普遍”。超过四成受访者(42%)表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而选择“父亲”的人不到两成(17%)。另有39%的人表示教育责任由“父母均担”。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主力仍是妈妈。 70%网友认为好爸爸应该积极参与家庭教育

近日,新浪网调查发现,70%的网友认为好爸爸应该积极参与家庭教育。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家庭都面临着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不够的情况。专家认为,父亲的家庭角色不可替代,在成为父亲前就要做好准备,忙碌不是借口,而家庭教育的原则性问题父母应该一致。 爸爸,请别走得太远

父爱长时间、经常性的缺席,对中国孩子未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在亲子交流中,父亲的教育往往更偏重于生存能力、抗挫能力与社会责任,偏重于对孩子坚毅、果敢、顽强的性格培养。在充满女性气息的成长环境中,孩子们聪明、用功、敏感,但是,走出爸爸关切的视野,离开爸爸的引领,远离了游泳、滑雪、爬山、远足、野外穿越等男子汉的游戏,很可能不容易养成独立、坚忍、责任意识和迎接挑战、战胜苦难的意志品质。这样长大的孩子们,岂能担当大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观念是造成“父教缺失”现象的原因之一。学前教育专家范佩芬认为,“男主外”的思想往往让男性觉得养育孩子是家务事儿,需要母亲承担得更多些,这就导致一些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重视得不够。如今,去幼儿园或者学校给孩子开家长会的,仍是母亲多于父亲。

但是,当今社会的很多现象,恰恰是“父教缺失”带来的后果。范佩芬表示,诸如阴盛阳衰、男孩子缺乏男子汉气概、缺少责任与担当精神,很大程度上源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一个很好的“男性榜样”。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女老师普遍多于男老师。在0至18岁这个重要成长阶段,伴随孩子的是女性居多,这也对父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它会让孩子一辈子缺“钙”。

《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热播,让更多地父亲开始关注子女教育问题。范佩芬说,父亲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也许节目里的教育方法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目前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经验,但是父亲一定要多了解教育常识,并且亲自尝试,抽出时间照顾和关心孩子,在不断的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 儿童的学习是观察性学习,儿童从父亲的身上观察什么是男人、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父亲、男人和女人怎样合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为长久也是最为深刻的榜样,父亲对男孩成长起决定作用。

“父教缺失”成为当今家庭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父亲们到哪里去了?孙云晓指出,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迅速攀升,单亲家庭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而大部分单亲家庭是由单身妈妈及其孩子组成的,因此可以估计单亲家庭中父教缺失的现象非常普遍。

此外,即使在完整的家庭中,父教缺失也成了日益严重的现象。相当多的父亲专注于工作和事业,而把培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交付于母亲。孙云晓介绍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5年在“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排在第五位。可见,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母亲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父亲是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如何成为一名好父亲?孙云晓说,“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

爸爸的称号是孩子给予的,“爸爸”这个称号跟孩子是同龄的,好爸爸的起点是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因此,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亲就应该舍得时间去养育他、教育他。为了孩子的成长,父亲应该敢于做出牺牲。

“如果父亲对儿子的发展投入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爱,儿子就会永远记住您,您在他的心目中永远是一位好父亲的形象。”孙云晓说,如果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缺席了,当儿子将来发展不顺或者走上邪路时,他第一个要指责和埋怨的将是父亲,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父教缺失。

孙云晓认为,好“爸爸”需要时间,态度决定一切,当好儿子的榜样。可以作这样一个比喻:在儿童时期,父亲每1个单位的投入,他在将来可以有10倍的回报。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当孩子长大成人,父亲再多的投入,也可能收获甚少或者没有收获。

“我的爸爸,一回家就看电视,不和我们说话。每次我要去和他说话,他就让我去找妈妈。”这是沙坪坝区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媛媛一年前的作文《我的爸爸》中的片 段。媛媛的妈妈孙女士告诉晨报记者,如果现在再让孩子写《我的爸爸》,那一定是“我根本看不到爸爸”。因为近来做生意的丈夫变得愈发忙碌,早出晚归,加 班、应酬不断。对于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席,孙女士倒是习以为常,“现在的家长会基本上是妈妈会”,“男人嘛,当然以事业为重,我们都是妈妈带大的”。

本次调查中,超过四成受访市民(42%)表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而选择“父亲”的人不到两成(17%)。另有39%的人表示教育责任由“父母均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次打出租车,司机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搞儿童教育的。那个司机当时就看了我一眼,说: ‘老爷们还搞什么儿童教育啊?教育是他妈的事,你就管挣钱!’”在孙云晓看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是当前父教缺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父爱的缺乏,一方面使得孩子的储爱槽变得贫乏; 另一方面由于父爱的缺失,孩子很可能会陷入另一个陷阱之中不能自拔。 这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著名的俄底浦斯情结,即恋母弑父情结。父爱的缺失,很可能会使孩子在恋母的同时弑父的欲望得到了加强。对生父身份的怀疑是重要表现。孩子会对父亲是极少感情的,甚至当父亲死前,也不愿意去见他一面。至于对父亲的憎恨是否转移到对待其他权威身上,这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有趣问题,当深陷于这种情结中时,成长后的孩子会陷入情感的混乱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得到足够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出现焦虑、孤独、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击性强等行为缺陷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与宝贝成年后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有一定关系。心理学家据此提出了“缺乏父爱综合症”这一概念。患有“缺乏父爱综合症”的宝贝成年后出现神经质、精神病或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比率以及犯罪自杀率均比其他宝贝偏高,并且有可能影响宝贝成年后正确地处理两性关系,导致不幸的婚姻生活。

渴望父爱,这是男孩最深沉和迫切的心理需求。他渴望一位强健而富于幽默感、粗犷而温和、自信而关爱、智慧而谦逊的男人在他身边,向他注入真正的“男人气”。男孩需要与父亲呆在一起,帮助他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与自信心,从父亲那里学会做一个男人。女孩则需要通过父亲了解男人并学会与男人相处的技巧。

强化父爱,并非就要削弱母爱,淡化母亲的职责。相反,父亲和母亲都应该发挥各自的性别优势。让孩子既从母亲那里得到爱抚,学会同情心,又从父亲那里受到阳刚之气的熏陶,获得知识。这一切对男孩来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切忌简单粗暴。许多父亲在与孩子相处时并不够耐心,尤其是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例如:学习成绩差、写作业磨蹭等问题,心里就起急,忍不住就要打骂孩子。所以,许多孩子都反映:怕爸爸。孩子在这样的高压管制下,不仅缺点没有改掉,反而变得没有自信心,性格退缩,或者脾气逆反暴躁,不好管了。所以,父亲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孩子。

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一些单亲家庭中,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她们认为再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就为了孩子而不再选择婚姻,或是害怕结婚。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父亲的影响作用,男孩容易变得女性化,女孩容易依恋年长男性,或惧怕、不信任男性。还有的离婚母亲会不自主地把对丈夫的埋怨、仇恨灌输给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投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在他们长大后就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择偶观念和婚姻生活。

化学化工系12级制药三班 组 长: 谢树栋 1211403032 组 员: 董必彪1211403004 邓欣如1211403003 刘星星1211403021 李杨豫1211403013 唐丽娟1211403028 文园园1211403041 覃程婷1211403027 何乐1211403006

翟堂英1211403036

父爱

父爱

父爱

父爱

农村教师缺乏调查

碘缺乏手抄报

电路系统缺乏保养

缺乏的反义词

防治碘缺乏

碘缺乏知识

父爱的缺乏
《父爱的缺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